一种银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4730发布日期:2019-08-03 10:52阅读:10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的生产技术及临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银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内科门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随着制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及近年来人们自我医疗意识的增强,在感冒等上感呼吸道疾病发生时人们常常会使用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以及过多静脉使用抗生素药物,这也是抗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被滥用及产生不良反应的根源,为患者的健康带来可较大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银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清热,消炎等症状,对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的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银黄颗粒,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金银花80-110g、黄芩提取物40-60g、生地黄50-60g、木通30-45g、蔗糖600-700g、淀粉35-180g。

上述银黄颗粒,所述各原料的质量配比为金银花100g、黄芩提取物40g、生地黄50g、木通40g、蔗糖700g、淀粉70g。

上述银黄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料,金银花80-110g、黄芩提取物40-60g、生地黄50-60g、木通30-45g、蔗糖600-700g、淀粉35-180g;

(2)将步骤(1)称取的金银花80-110g、生地黄50-60g、木通30-45g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加水进行三次煎煮,收集煎煮液,过滤后得到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18的清膏,然后将得到的清膏放入高速离心喷粉塔制成细粉,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细粉与部分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一干粉;

(4)将40-60g黄芩提取物与剩余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二干粉;

(5)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干粉与600-700g蔗糖粉、步骤(4)得到的第二干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60℃以下干燥,所述颗粒干燥至水分重量3%以下,即得到所述银黄颗粒。

进一步,所述中药提取罐为tq-x-v型中药提取罐。

进一步,所述高速离心喷粉塔为l-100型离心式喷雾干燥塔。

进一步,步骤(2)所述加水进行三次煎煮,三次煎煮的温度低于60℃,其中,第一次煎煮中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5,第一次煎煮时间为1-2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一次药渣和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中第一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第二次煎煮时间为1-2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二次药渣和第二次煎煮液;第三次煎煮中第二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第三次煎煮时间为0.5-2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三次药渣和第三次煎煮液;合并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液和第三次煎煮液得到步骤(2)所述的煎煮液。

进一步,步骤(2)所述细粉的粒度为80目,所述浓缩的温度为60℃以下。

进一步,步骤(3)所述部分淀粉与步骤(4)所述剩余淀粉加起来的量为步骤(1)称取的淀粉量35-180g。

进一步,步骤(4)所述黄芩提取物的粒度为160-200目。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

(1)本发明方法提取的金银花提取物中的绿原酸类成分部耐热,提取时温度超过60℃时就会使用大部分绿原酸类成分被破坏,在提取工艺中避免传统的水煎煮而采取提取温度不超过60℃的低温循环提取。

(2)为保证提取温度均一或提取不彻底在提取过程中采用了药液循环的科学合理提取工艺。

(3)本配方作为低温、循环提取,有效的保证了银黄颗粒治疗上感疾病的有效成分及疗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银黄颗粒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银黄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清热,消炎等症状,对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所涉及原料的药用价值介绍:

金银花的药用价值:金银花自古以来就以它的药用价值广泛而著名。其功效主要是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疽疔毒等。现代研究证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药理活性成分,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及上呼吸道感染致病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力,另外还可增强免疫力、抗早孕、护肝、抗肿瘤、消炎、解热、止血(凝血)、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等,其临床用途非常广泛,可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菌痢、急性泌尿系统感染、高血压等40余种病症。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黄芩的药用价值:(1)清热燥湿:黄芩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因此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2)凉血安胎:黄芩治疗孕妇的胎动不安,凉血安胎。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起到保胎的作用。(3)主治温热病:黄芩主治温热病,温热病特殊性表现为发病急、变化快、变证多,除必具发热外,大多热势较高。服用黄芩,能够缓解病情。

生地黄的药用价值: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食疗价值:1.清热凉血。该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该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2.养阴生津。该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该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木通的药用价值: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用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水肿,热淋涩痛,白带,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本发明所述银黄颗粒的药理:金银花:性甘、寒;清热解毒,消炎退肿;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毒、抗炎、解热、促进炎细胞吞噬功能。黄芩: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燥湿药。生地黄:性寒,味甘;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木通:苦,寒,清心火,利小便。本发明以金银花和黄芩为天然植物药,且该植物药中含有绿原酸类成分,该植物成分对上呼吸道多数细菌及病毒有广泛的抑制杀灭作用,本发明方法通过提取控制工艺提高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转化率,以增加其对上呼吸道多数细菌及病毒有广泛的抑制杀灭作用,并通过生地黄和木通实现清热凉血、清心火的功效。

本发明所述黄芩提取物为购买所得,所购买的黄芩提取物的粒度为160-200目;所述中药提取罐为tq-x-v型中药提取罐。所述高速离心喷粉塔为l-100型离心式喷雾干燥塔。

本发明所述银黄颗粒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功能主治: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用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口渴、发热;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本发明所述银黄颗粒的使用方法为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所述银黄颗粒生产的规格为4g每袋,并采用复合pe铝箔袋包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银黄颗粒,所述各原料的质量配比为金银花100g、黄芩提取物40g、生地黄50g、木通40g、蔗糖700g、淀粉70g。

上述银黄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料,金银花100g、黄芩提取物40g、生地黄50g、木通40g、蔗糖700g、淀粉70g;

(2)将步骤(1)称取的金银花100g、生地黄50g、木通40g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加水进行三次煎煮,收集煎煮液,过滤后得到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18的清膏,所述浓缩的温度为60℃,然后将得到的清膏放入高速离心喷粉塔制成细粉,所述细粉的粒度为80目,备用;所述加水进行三次煎煮,三次煎煮的温度为60℃,其中,第一次煎煮中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5,第一次煎煮时间为1.5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一次药渣和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中第一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第二次煎煮时间为1.5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二次药渣和第二次煎煮液;第三次煎煮中第二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第三次煎煮时间为1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三次药渣和第三次煎煮液;合并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液和第三次煎煮液得到步骤(2)所述的煎煮液;

(3)将步骤(2)得到的细粉与20g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一干粉;

(4)将40g黄芩提取物与50g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二干粉;

(5)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干粉与700g蔗糖粉、步骤(4)得到的第二干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60℃干燥,所述颗粒干燥至水分重量3%以下,即得到所述银黄颗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银黄颗粒,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金银花80g、黄芩提取物50g、生地黄50g、木通45g、蔗糖600g、淀粉175g。

上述银黄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料,金银花80g、黄芩提取物50g、生地黄50g、木通45g、蔗糖600g、淀粉175g;

(2)将步骤(1)称取的金银花80g、生地黄50g、木通45g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加水进行三次煎煮,收集煎煮液,过滤后得到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18的清膏,所述浓缩的温度为60℃,然后将得到的清膏放入高速离心喷粉塔制成细粉,所述细粉的粒度为80目,备用;所述加水进行三次煎煮,三次煎煮的温度55℃,其中,第一次煎煮中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5,第一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一次药渣和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中第一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第二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二次药渣和第二次煎煮液;第三次煎煮中第二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第三次煎煮时间为0.5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三次药渣和第三次煎煮液;合并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液和第三次煎煮液得到步骤(2)所述的煎煮液;

(3)将步骤(2)得到的细粉与75g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一干粉;

(4)将50g黄芩提取物与100g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二干粉;

(5)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干粉与600g蔗糖粉、步骤(4)得到的第二干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50℃干燥,所述颗粒干燥至水分重量3%以下,即得到所述银黄颗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银黄颗粒,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00g、黄芩提取物40g、生地黄60g、木通30g、蔗糖670g、淀粉100g。

上述银黄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料,金银花100g、黄芩提取物40g、生地黄60g、木通30g、蔗糖670g、淀粉100g;

(2)将步骤(1)称取的金银花100g、生地黄60g、木通30g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加水进行三次煎煮,收集煎煮液,过滤后得到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18的清膏,所述浓缩的温度为50℃,然后将得到的清膏放入高速离心喷粉塔制成细粉,所述细粉的粒度为80目,备用;所述加水进行三次煎煮,三次煎煮的温度为60℃,其中,第一次煎煮中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5,第一次煎煮时间为1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一次药渣和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中第一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第二次煎煮时间为1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二次药渣和第二次煎煮液;第三次煎煮中第二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第三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三次药渣和第三次煎煮液;合并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液和第三次煎煮液得到步骤(2)所述的煎煮液;

(3)将步骤(2)得到的细粉与50g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一干粉;

(4)将40g黄芩提取物与50g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二干粉;

(5)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干粉与670g蔗糖粉、步骤(4)得到的第二干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50℃干燥,所述颗粒干燥至水分重量3%以下,即得到所述银黄颗粒。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所述银黄颗粒,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10g、黄芩提取物60g、生地黄60g、木通45g、蔗糖690g、淀粉35g。

上述银黄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配比称取各原料,金银花110g、黄芩提取物60g、生地黄60g、木通45g、蔗糖690g、淀粉35g;

(2)将步骤(1)称取的金银花110g、生地黄60g、木通45g放入中药提取罐中,加水进行三次煎煮,收集煎煮液,过滤后得到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3-1.18的清膏,所述浓缩的温度为60℃,然后将得到的清膏放入高速离心喷粉塔制成细粉,所述细粉的粒度为80目,备用;所述加水进行三次煎煮,三次煎煮的温度低于55℃,其中,第一次煎煮中原料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5,第一次煎煮时间为1.5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一次药渣和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中第一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3,第二次煎煮时间为2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二次药渣和第二次煎煮液;第三次煎煮中第二次药渣与水的质量比例为1:2,第三次煎煮时间为1.5小时,煎煮结束后过滤,得到第三次药渣和第三次煎煮液;合并第一次煎煮液、第二次煎煮液和第三次煎煮液得到步骤(2)所述的煎煮液;

(3)将步骤(2)得到的细粉与10g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一干粉;

(4)将60g黄芩提取物与25g淀粉混合均匀,得到第二干粉;

(5)将步骤(3)得到的第一干粉与690g蔗糖粉、步骤(4)得到的第二干粉混合均匀,制成颗粒,55℃干燥,所述颗粒干燥至水分重量3%以下,即得到所述银黄颗粒。

本发明所述银黄颗粒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水提金银花的温度及循环提取的方式,有效的避免高温对金银花中绿原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3,5-o-咖啡酰基奎宁酸的破坏,提高了有效成分的转化率,保证了银黄颗粒中金银花提取物对上呼吸道细菌及病毒的有效抑制和杀灭作用,起到了能够替代某些抗生素的作用减少了药品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所述银黄颗粒,由下述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金银花100g、黄芩提取物40g、生地黄50g、木通30g、蔗糖600g、淀粉180g。

本实施例所述银黄颗粒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4。

典型病例

王某,女,年龄31岁,急性扁桃体炎病史14日,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银黄颗粒治疗,服用银黄颗粒10天,扁桃体炎症状明显好转。

刘某,男,年龄40岁,咽炎病史10日,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银黄颗粒治疗,服用银黄颗粒14天,咽炎症状明显好转。

张某,男,年龄35岁,急性扁桃体炎病史7日,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备的银黄颗粒治疗,服用银黄颗粒14天,扁桃体炎症状有所好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出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该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