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7999发布日期:2019-08-17 01:46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



背景技术:

现在职场工作人群的工作压力大,加班工作更加重颈椎的负担。更甚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在休闲时间也在低头看智能手机,在休闲中也加重了颈椎的负担,更容易引发颈椎病。颈椎牵引器是颈椎病辅助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椎,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主要应用于颈椎病、颈肌劳损等病症的预防以及术后的康复辅助治疗。

公开号为cn207506674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与人体轮廓贴服的可调节式颈托,其包括颈前分体、颈后分体,其中颈前分体由胸部支撑架和下颚支撑架构成,在胸部支撑架上设置有调节带,相应地,在下颚支撑架上设置有与上述调节带相适配的旋钮(如图1中所示)。通过旋动旋钮即可实现其相对于调节带进行定性移动,从而使得下颚支撑架的开合角度得到调整。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此种调节开合角度的方式旋钮需要调整的距离过长,且所需的扭矩较大。当不刻意抬起下颚时,由于存在下颚对于下颚支撑架的作用力,需用较大的力才能将支撑下颚的件调整到准确位置。对于女性使用者来说,较费力。另外,由于旋动力矩过大,一旦旋钮与调节带发生错位,难以进行归位调整。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可快速、省力地调整下颚支撑架相对胸部支撑架开合角度的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其包括颈前分体、颈后分体,两者相互配合使用以与人体颈部轮廓相贴合。上述颈前分体包括胸部支撑架以及与该胸部支撑架相铰接的下颚支撑架,另外,还包括设置于胸部支撑架和下颚支撑架之间、用来调节下颚支撑架相对于胸部支撑架开合角度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的数量设置为2套,对称地设置于下颚支撑架的两侧面。调节机构包括滑移件、顶升杆以及对滑移件进行位置限定的锁紧件。顶升杆的一端铰接于、滑移件,其另一端铰接于下颚支撑架。滑移件相对于胸部支撑架可自由滑动。

进一步的,在胸部支撑架上开设有条形通槽,且在其两侧壁均布有锯齿状限位凸起。滑移件沿着上述条形通槽进行滑动,且其包括两条延伸方向一致的卡脚。在卡脚的自由端设置有与上述锯齿状限位凸起相适配的钩挂部。在锁紧件上设置有用来增大卡脚之间夹角的扩张部。

更进一步的,锁紧件还设置有夹紧导向部,其包括沿着该锁紧件向外延伸的、始终弹性靠紧于滑移件侧壁的两个夹紧脚。沿着其延伸方向,两个夹紧脚均处于相向倾斜状态。

进一步的,在下颚支撑架上开设有铰轴孔,以与设置于顶升杆端部上的铰接轴相对应。铰轴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以线性阵列方式进行分布。

进一步的,在滑移件以及锁紧件的推压面上布置有多个防滑凸起,且线性阵列。

进一步的,上述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还包括弹性胸部衬板,其贴衬于颈前分体与人体胸部相对应的接触面上。

进一步的,上述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还包括收紧带。在颈后分体开设有多个供收紧带穿过的长条穿越孔。在收紧带的自由端设置有公魔术贴,相应地,在颈前分体上固定有母魔术贴。

更进一步的,颈后分体上开设有通槽,以在其中部区域形成椎体贴合部。部分长条穿越孔设置于该椎体贴合部上。

进一步的,颈后分体的上部自由端设置为外翻弧形面。在该外翻弧形面上贴衬有弹性防护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胸部支撑架、下颚支撑架以及顶升杆之间形成连杆施力机构,当需要调整下颚支撑架的开合角度时,仅需要移动滑移件,进而推动顶升杆推动下颚支撑架。相较于传统角度角度调整机构,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使得调节过程更加省力,且调整后的状态稳定性较高,不易发生滑脱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颈椎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中颈前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i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中颈后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中滑移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中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中锁紧件对滑移件进行锁紧的运动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中锁紧件对滑移件进行锁定后的状态示意图。

1-颈前分体;11-胸部支撑架;111-条形通槽;1111-锯齿状限位凸起;12-下颚支撑架;121-铰轴孔;13-调节机构;131-滑移件;1311-卡脚;13111-钩挂部;1312-推压面;132-顶升杆;133-锁紧件;1331-扩张部;1332-夹紧导向部;13321-夹紧脚;133211-圆弧形凸起;14-母魔术贴;2-颈后分体;21-长条穿越孔;22-椎体贴合部;23-外翻弧形面;3-弹性胸部衬板;4-收紧带;41-公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2示出了本发明中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的结构示意图,其由颈前分体1、颈后分体2等构成,两者相互配合使用以与人体颈部轮廓相贴合。其中,颈前分体1包括胸部支撑架11、与该胸部支撑架11相铰接的下颚支撑架12等,另外,为了便于调整下颚支撑架12相对于胸部支撑架11的开合角度,还在颈前分体1的侧面对称地设置两套调节机构13(如图3中所示),其包括滑移件131、顶升杆132以及对滑移件131进行位置限定的锁紧件133。顶升杆132的一端铰接于滑移件131,其另一端铰接于下颚支撑架12。滑移件131可自由滑动地连接于胸部支撑架11(如图4中所示)。这样一来,胸部支撑架11、下颚支撑架12以及顶升杆132之间形成连杆施力机构,当需要调整下颚支撑架12的开合角度时,仅需要移动滑移件131,进而带动顶升杆132推动下颚支撑架12进行绕固定点旋转。相较于传统角度角度调整机构,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使得调节过程更加省力,且调整后的状态稳定性较高,不易发生滑脱现象。

作为上述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的进一步优化,具体可以在胸部支撑架11上开设有条形通槽111,且在其两侧壁均布有锯齿状限位凸起1111。滑移件131沿着上述条形通槽111进行滑动,且其包括两条延伸方向一致的卡脚1311。在卡脚1311的自由端设置有与上述锯齿状限位凸起1111相适配的钩挂部13111(如图6中所示)。相对应地,在锁紧件133的底面设置有用来增大卡脚1311之间夹角的长腰形凸块(如图7中所示)。当需要对下颚支撑架12的开合角度进行调整时,首先通过推压滑移件131、且借助于顶升杆132的传力作用来扩大下颚支撑架12的相对开合角度,直至到达预定的角度。操作人员的一只手始终施力于滑移件131,保持其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与此同时,操作人员的另一只手推动锁紧件133向着滑移件131进行运动,直至长腰形凸块进入到两卡脚1311之间,进而两卡脚1311发生背向运动,直至其外侧面设置的钩挂部13111陷入到锯齿状限位凸起1111,从而确保滑移件13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如图8中所示)。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用来实现上述卡脚扩张功能的扩张部1331除了采用上述的长腰形凸块,还可以根据具体形状设计为其他结构。

再者,为了确保扩张部1331顺利的进入到两卡脚1311之间。在锁紧件133上还需要设置夹紧导向部1332,其包括沿着该锁紧件133向外延伸的、始终弹性靠紧于滑移件131侧壁的两个夹紧脚13321。沿着其延伸方向,两个夹紧脚13321均处于相向倾斜状态,这样一来,扩张部1331在进入到卡脚1311的过程中,夹紧脚13321始终与滑移件131的侧壁相顶靠,从而实现锁紧件133的定向移动。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可以延长夹紧脚13321的长度,且在其端部设置有对置的弧形凸起133211。当扩张部1331进行扩张卡脚1311的同时,弧形凸起133211越过滑移件131的端部,实现锁紧件133与滑移件131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滑移件131相对位置的锁定(如图9中所示)。

再者,还可以在下颚支撑架12上开设有铰轴孔121,以与设置于顶升杆132端部上的铰接轴相对应。铰轴孔12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以线性阵列方式进行分布,从而便于根据具体情况对顶升杆132的力传动系数进行调整。

为了提高操作的便利性,还可以在滑移件131以及锁紧件133的推压面上设置增摩部,其包括布置于其上的多个防滑凸起,以线性阵列的方式进行排列。

已知,现有颈椎牵引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对人体胸部产生挤压以及磨损现象,沿着影响了体验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颈前分体1的下端部的内表壁上贴衬弹性胸部衬板3,具体可选用塑性橡胶材质。相类推,可以将颈后分体2的上部自由端设置为外翻弧形面23,且在该外翻弧形面23上贴衬有弹性防护垫(图中未示出),从而提高颈后分体2与颈椎的贴合度,防止挤上颈椎肌肉,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再者,在上述双侧可调节颈椎牵引器上还设置有收紧带4。在颈后分体2开设有多个供收紧带穿过的长条穿越孔21。在收紧带4的自由端设置有公魔术贴41,相应地,在颈前分体1上固定有母魔术贴14。这样一来,便于实现颈前分体1和颈后分体2相对距离的调整,且操作十分便捷。另外,除了可采用上述的魔术贴固定形式,亦可以采用锁扣、钩挂等形式。

最后,还可以在颈后分体2上开设有通槽,以在其中部区域形成椎体贴合部22(如图5中所示)。椎体贴合部22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其在其上开设有供收紧带4穿过的长条穿越孔21,从而便于实现颈后分体2与人体颈椎的精准贴合,这样一来,一方面,可大大地降低拉紧收紧带4所需要的力,提高收紧操作的便利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人体颈椎进行精准施压,提高医疗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