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及动物药材颗粒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71681发布日期:2019-08-20 20:22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制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及动物药材颗粒。



背景技术:

目前,动物来源中药材(以下简称动物药材),指来源于动物整体、器官、生理或病理产物等供药用的中药材。动物药材在传统中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多是名、贵、特药材,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麝香、蛤蚧、水蛭、海螵蛸、海龙、海马、土鳖虫、五灵脂、紫河车、鸡内金、斑蝥、金钱白花蛇、鹿茸、全蝎、乌梢蛇、蜈蚣或鸡内金等。

动物性药材成分复杂,大多含有生物大分子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生物碱等成分,这些化学成分经氧化分解等作用,会产生令人不悦、难闻的不良气味,特别是腥臭味,即使加工后仍旧具有难闻的腥臭味。严重影响了动物药材的临床应用。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旨在改善现有动物药材腥臭味较大,病人服用体验差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动物药材颗粒,该动物药材颗粒没有动物药材的腥臭味或没有明显的动物药材的腥臭味,病人服用体验更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包括:

提取动物药材中有效成分制得动物药材浸膏粉;

将动物药材浸膏粉与辅料混合造粒,制得动物药材颗粒初品;

对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进行包衣。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物药材颗粒,采用上述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将动物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浸膏粉,再进行造粒制成颗粒,最后进行包衣,将有效成分采用包衣的方式将药用成分包裹住,能够有效避免动物药材的腥味扩散出来,提高了病人服药时的接受程度,而且制成的药物颗粒还使得药物服用方便。

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动物药材颗粒,由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加工方法加工得到,因此其没有动物药材的腥臭味或没有明显的动物药材的腥臭味,病人服用体验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包括:

s1、提取动物药材中有效成分制得动物药材浸膏粉。

首先,将新鲜的动物药材清洗干净。然后针对某些脂肪含量高的动物器脏进行脱脂处理,以避免提取得到的浸膏中含有较多药用性能不高的脂肪。

在本发明提供的各个实施例中,选取鲜鸡肠与鲜鸡内金作为动物药材。鱿由于鲜鸡肠中脂肪含量极高。将鲜鸡肠和鸡内金清洗后,对鲜鸡肠进行脱脂处理,脱脂处理采取的方法为物理和生物酶复合脱脂法。脱脂处理后将鲜鸡肠干燥。将鸡内金和干燥得到的鲜鸡肠进行煎煮、然后经过滤、浓缩、干燥和粉碎获得浸膏粉。

s2、将动物药材浸膏粉与辅料混合造粒,制得动物药材颗粒初品。

将粉碎得到的浸膏粉过80目筛,取筛下粉末作为原料,筛下浸膏粉的粒度小于或等于80目。

称取筛下浸膏粉一定量,向其中加入第一辅料,在搅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第二辅料,继续在搅拌机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第一辅料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麦芽糊精和微晶纤维素中至少一种,第一辅料作为药粉的载体,且具有一定的粘结性,有助于成粒,而第二辅料包括微粉硅胶、硬脂酸镁、滑石粉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至少一种,第二辅料的加入能够进一步帮助成粒,或使得成粒后的颗粒服用后易于溶解。

优选地,为了使得制得的颗粒的药性好,成粒性好,动物药材浸膏粉与第一辅料之比为3-5:1,优选地,微粉硅胶的加入量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总质量的0.1-1%,硬脂酸镁的加入量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总质量的0.1-0.5%,滑石粉的加入量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总质量的0.3-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加入量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总质量的0.1-1%。

为了进一步便于制备过程中颗粒成粒,也便于服用后易于在人消化道溶解,动物药材浸膏粉的水分含量为6-12%,动物药材浸膏粉为上述过80目筛后的粉体,加入的第一辅料和第二辅料中,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滑石粉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粒径均为100-200目,微粉硅胶的粒径为200-300目。

将混合料置于送入干法制粒机中制粒,控制送料速度25-45rpm,滚轮转速4-6转/min,滚轮压力40-70bar,搅拌速度120-220rpm,筛网大小为20-40目。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颗粒均匀,成粒稳定性好,不易松散。

将动物药材的有效成分提取为浸膏粉制成药物颗粒,在一定程度上有降低动物药材腥味的作用。

s3、对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进行包衣。

采用流化床顶喷包衣方法对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进行包衣。包衣过程风量为65-70m3/h,进风温度60-65℃,包衣液喷速8-15g/min,排风口温度42-45℃。控制包衣过程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时能够使得颗粒包衣更均匀。优选地,为使得包衣效果更好,每次包衣处理量为1-3kg。

优选地,包衣过程所用到的包衣液的固含量为5-35%,当包衣液中固含量为上述范围时,能进一步使颗粒包衣均匀,且在保证掩味的同时,减少包衣量。

优选地,包衣液的溶质为乙醇或水,选用乙醇或水包衣后乙醇和水易挥发,不会影响制得的颗粒的药效。

优选地,包衣液中溶质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6000或丙烯酸树脂中至少一种。上述物质作为包衣液的溶质,待包以后,溶剂挥发则作为颗粒的包衣层,而上述物质作为包衣层对颗粒腥味的掩盖作用较好,且服用后易于溶解。

最后将包衣后的颗粒在50-70℃下干燥得到动物药材颗粒成品。

本发明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将动物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浸膏粉,再进行造粒制成颗粒,最后进行包衣,将有效成分采用包衣的方式将药用成分包裹住,能够有效避免动物药材的腥味扩散出来,提高了病人服药时的接受程度,而且制成颗粒还使得药物服用方便。

一种动物药材颗粒,采用上述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制得。

该动物药材颗粒没有腥味或腥味极低。并且服用方便。

优选地,动物药材颗粒的载药量为64.33-79.37%。此范围载药量的腥味颗粒的即保证了有效又能保证颗粒不易松散。

优选地,动物药材颗粒的包衣增重量为5-20%,即动物药材颗粒的包衣量与动物药材颗粒初品的质量比为5-20%。包衣成分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保证掩味充分,且不影响药性。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动物药材颗粒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包括:

按质量比1:10将鸡内金与脱脂后干燥的鸡肠投入煎煮罐中,总投料量10kg,经煎煮后,依次过滤、浓缩、干燥和粉碎获得动物药材浸膏粉,该动物药材浸膏粉含水量为8%。将动物药材浸膏粉过80目筛,收集筛下粉体备用。

称取1.8kg过筛后的动物药材浸膏粉置于搅拌机中,向搅拌机中加入600g预胶化淀粉,然后启动搅拌机,将两者混合均匀,然后再向搅拌机中加入粒径为200-300目的微粉硅胶12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49%),100-200目的硬脂酸镁7.2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29%),滑石粉24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98%),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将混合料加入干法制粒机中造粒,调整送料速度30rpm,滚轮转速5转/min,滚轮压力50bar,搅拌速度180rpm,筛网大小为20目。造粒得到动物药材颗粒初品。

配制固含量为5%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胀液,溶胀时间24h,包衣液喷速为10g/min,采用顶喷工艺。进风量65m3/h,进风温度60℃,排风口温度45℃。制得动物药材颗粒。

将动物药材颗粒在60摄氏度的环境下干燥,得到动物药材颗粒成品。经检测制得的动物药材颗粒的载药量为68.2%,包衣增重量为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包括:

按质量比1:10将鸡内金与脱脂后干燥的鸡肠投入煎煮罐中,总投料量10kg,经煎煮后,依次过滤、浓缩、干燥和粉碎获得动物药材浸膏粉,该动物药材浸膏粉含水量为6%。将动物药材浸膏粉过80目筛,收集筛下粉体备用。

称取浸膏粉1.7kg过筛后的动物药材浸膏粉置于搅拌机中,向搅拌机中加入340g预胶化淀粉,用快速搅拌混合机混合均匀,再加入200-300目的微粉硅胶20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96%),100-200目的硬脂酸镁10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48%),滑石粉20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96%),快速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将混合料加入干法制粒机中造粒,调整送料速度45rpm,滚轮转速6转/min,滚轮压力65bar,搅拌速度180rpm,筛网大小为20目。造粒得到动物药材颗粒初品。

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与乙醇混合均匀,配制为配置成包衣液,其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质量百分含量为3%,聚乙二醇质量百分含量为27%,包衣液喷速为8g/min,采用顶喷工艺。进风量70m3/h,进风温度65℃,排风口温度42℃。得到动物药材颗粒。

将动物药材颗粒在60摄氏度的环境下干燥,得到动物药材颗粒成品。经检测制得的动物药材颗粒的载药量为71.9%,包衣增重量为13%。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包括:

按质量比1:10将鸡内金与脱脂后干燥的鸡肠投入煎煮罐中,总投料量15kg,经煎煮后,依次过滤、浓缩、干燥和粉碎获得动物药材浸膏粉,该动物药材浸膏粉含水量为12%。将动物药材浸膏粉过80目筛,收集筛下粉体备用。

称取浸膏粉3kg过筛后的动物药材浸膏粉置于搅拌机中,向搅拌机中加入600g预胶化淀粉,用快速搅拌混合机混合均匀,再加入200-300目的微粉硅胶18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49%),100-200目的硬脂酸镁7.2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2%),滑石粉18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49%),快速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将混合料加入干法制粒机中造粒,调整送料速度30rpm,滚轮转速6转/min,滚轮压力65bar,搅拌速度180rpm,筛网大小为20目。造粒得到动物药材颗粒初品。

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与乙醇混合均匀,配制为配置成包衣液,其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质量百分含量为5%,聚乙二醇质量百分含量为30%,包衣液喷速为12g/min,采用顶喷工艺。进风量70m3/h,进风温度65℃,排风口温度45℃。得到动物药材颗粒。

将动物药材颗粒在60摄氏度的环境下干燥,得到动物药材颗粒成品。经检测制得的动物药材颗粒的载药量为68.62%,包衣增重量为2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造粒过程取制得的动物药材浸膏粉2.4kg、乳糖600g、微粉硅胶2.44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1%)、硬脂酸镁2.44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1%)、滑石粉7.31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4.37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1%),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进行造粒。造粒过程参数为:调整送料速度25rpm,滚轮转速4转/min,滚轮压力40bar,搅拌速度220rpm,筛网大小为40目。造粒得到动物药材颗粒初品。

包衣过程所用到的包衣液为丙烯酸树脂、聚乙二醇、和乙醇混合均匀后的包衣液。其中丙烯酸树脂质量百分含量为5%,聚乙二醇质量百分含量为30%,包衣液喷速为15g/min,采用顶喷工艺。进风量70m3/h,进风温度62℃,排风口温度44℃。得到动物药材颗粒在70℃下干燥得到动物药材颗粒成品。经检测成品颗粒的载药量为84.91%,包衣成分占动物药材颗粒成品总质量的16%。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造粒过程取制得的动物药材浸膏粉2.4kg、乳糖600g、微粉硅胶24.51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1%)、硬脂酸镁12.26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5%)、滑石粉36.77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45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1%),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进行造粒。造粒过程参数为:调整送料速度25rpm,滚轮转速5转/min,滚轮压力70bar,搅拌速度120rpm,筛网大小为30目。造粒得到动物药材颗粒初品。

包衣过程所用到的包衣液为丙烯酸树脂和乙醇混合均匀后的包衣液,其中丙烯酸树脂质量百分含量为10%,包衣液喷速为8g/min,采用顶喷工艺。进风量70m3/h,进风温度62℃,排风口温度44℃。得到动物药材颗粒在70℃下干燥得到动物药材颗粒成品。经检测成品颗粒的载药量为68.44%,包衣增重量为14%。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配制固含量为5%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胀液,溶胀时间24h,包衣液喷速为8g/min,采用顶喷工艺。进风量65m3/h,进风温度60℃,排风口温度45℃。制得动物药材颗粒。

经检测成品颗粒的载药量为78.42%。制得的动物药材颗粒的包衣成分占动物药材颗粒成品总质量的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造粒过程取制得的动物药材浸膏粉2.4kg、乳糖600g、微粉硅胶31.08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1%)、硬脂酸镁15.54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0.5%)、滑石粉46.63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1.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1.09g(占动物药材颗粒初品质量的1%),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进行造粒。

配制固含量为35%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胀液,溶胀时间24h,包衣过程包衣液喷速为15g/min,采用顶喷工艺。进风量65m3/h,进风温度65℃,排风口温度45℃。制得动物药材颗粒。

经检测成品颗粒的载药量为64.33%。制得的动物药材颗粒的包衣成分占动物药材颗粒成品总质量的20%。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造粒过程取制得的动物药材浸膏粉2.4kg和乳糖480g,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进行造粒。

配制固含量为5%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水溶胀液,溶胀时间24h,包衣过程包衣液喷速为8g/min,采用顶喷工艺。进风量65m3/h,进风温度65℃,排风口温度45℃。制得动物药材颗粒。

经检测成品颗粒的载药量为79.37%。制得的动物药材颗粒的包衣成分占动物药材颗粒成品总质量的5%。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等量的淀粉替代预胶化淀粉。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等量的麦芽糊精替代预胶化淀粉。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等量的微晶纤维素替代预胶化淀粉。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未加入第二辅料。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加入的第二辅料仅包括18g微粉硅胶。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加入的第二辅料仅包括7.2g硬脂酸镁。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加入的第二辅料仅包括18g滑石粉。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加入的第二辅料仅包括24.37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造粒后不再进行包衣处理。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包衣过程用到的包衣液的固含量为40%。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包衣过程用到的包衣液的固含量为2%。

实验例1

取等量的实施例1、对比例1至对比例3制得的动物药材颗粒作为实验组。取等量鸡内金和脱脂后干燥的鸡肠作为空白对照组1和空白对照组2。以50名健康的20-40岁的成年人作为评价者,分别试闻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记录认为每组有难闻气味的人数至表1。

表1各组评价结果记录

通过表1能够看出,评价者一致认为没有经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的任何操作处理的鸡内金和鸡肠具有浓烈的难闻气味。而经过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方法加工后的动物药材仅5人认为略有难闻气味,而没有人认为具有浓烈的难闻气味。而有12人认为对比例1制得的动物药材颗粒有浓烈的难闻气味,剩下的评价者认为略微有难闻气味。说明将动物药材提取然后造粒后能降低原药材的难闻程度,但作用有限,而对比实施例1,能够说明将药材颗粒包衣后能进一步彻底解决动物药材具有难闻气味的问题。对比例2相对于实施例1所用的包衣液固含量更大,而认为颗粒略有气温的人明显更多,说明包衣过程包衣液的固含量过高会影响包衣效果,进而使得掩味作用有所下降。对比例3相互对于实施例1所用的包衣液固含量更低,而认为颗粒略有气味的人明显更多,说明包衣过程包衣液的固含量过低会包衣不充分导致掩味作用有限。

实验例2

将实施例1和对比例2制得的腥味药材颗粒在放大镜下观察表面形貌,发现对比例2制得的颗粒粒径略大,相较于实施例1制得的颗粒均匀性略差,由此能够说明包衣液的固含量不能过高,结合实验例1的实验结果,能够得知包衣液固含量过高导致包衣效果不好,使得包衣颗粒不够均匀,进而导致掩味效果不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动物药材的加工方法,将动物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制成浸膏粉,再进行造粒制成颗粒,最后进行包衣,将有效成分采用包衣的方式将药用成分包裹住,能够有效避免动物药材的腥味扩散出来,提高了病人服药时的接受程度,而且制成的药物颗粒还使得药物服用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动物药材颗粒,由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加工方法加工得到,因此其没有动物药材的腥臭味或没有明显的动物药材的腥臭味,病人服用体验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