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3456发布日期:2019-10-14 16:4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放射性近距离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利用放射性粒子进行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放射性粒子是一种小型放射源,该放射源把放射性同位素装在钛管中,两端用激光或电子束技术焊接形成密封源,其尺寸一般为外径0.8mm,长度为4.5mm。放射性粒子常用的核素有192ir、198au、169y、131cs、103pd和125i等,尤其是103pd和125i。近距离治疗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病灶,近距离持续照射,破坏肿瘤细胞核的dna双键,致死或亚致死肿瘤细胞,使其失去复制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所用同位素射线能量较低,能够有效避免射线在照射途中损伤正常组织。

不过,目前临床上的用放射性粒子主要用于适用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的实体瘤,而对于一些不适合穿刺的重要脏器、腺体、腔体部位,因为放射性粒子无法在病灶部位固定,就无法使用放射性粒子进行近距离治疗,尤其是人体内具有较大空腔的器官,如胃部、子宫等脏器部位,病灶部位位于腔体壁上,而要在此部位进行放射性粒子的治疗,同时还不能影响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几乎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严重地阻碍了放射性粒子的应用范围。

中国专利“肿瘤局部综合治疗方法和装置”(公开号:cn1537646a,公开日期:2004年10月20日)提供了一种基于气囊的多种针对于病灶部位的联合治疗手段,其中使用了液体放射源灌注球囊用于肿瘤的放射性近距离治疗。但是,这种方式一般只适合临时短期的治疗,长期或者永久性球囊植入治疗会大大增加球囊破裂液体放射源泄露的风险,而且液体放射源很难实现放射性剂量的精确有效的分布,大部分的放射性射线治疗剂量存在于球囊内部或者被正常组织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使得人体内有较大腔体结构的脏器可以进行放射性粒子的近距离治疗,扩展放射性粒子的近距离治疗应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所述球囊为人体腔道或脏器内使用的球囊,植入时为未充盈状态,经一定压力的空气或者水充盈后球囊扩充,起到固定、支撑、扩充、填充、隔离、栓塞人体腔道和脏器的功能,使球囊壁靠近病灶部位,球囊内表面携带有放射性粒子,球囊外表面有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由医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凸起使用与球囊同样的材料制成,或者使用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是球形、棒形或者其他适应于植入位置的特殊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球囊是消化道内球囊,子宫腔球囊、阴道内球囊、胆道球囊,血管球囊、腹腔内球囊、尿道球囊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携带方法是用粘合剂将放射性粒子粘附于球囊壁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携带方法是在球囊内表面制作放射性粒子的卡槽,使用时将放射性粒子插入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性粒子均匀散布于整个球囊内表面。

进一步地,根据具体的肿瘤细胞分布,将放射性粒子集中分布于靠近病灶部位的球囊内表面,在植入时精确调整球囊位置使放射性粒子靠近病灶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放射性粒子的核素类型为192ir、198au、169y、131cs、103pd和125i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在完成治疗目的后取出或在不影响人体正常机能的情况下长期植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扩展了放射性粒子的使用范围,对一些无法通过穿刺手段固定放射性粒子的病灶部位,通过球囊的固定、支撑、扩充、填充等机械作用将放射性粒子靠近病灶并发挥近距离治疗效果;

2、球囊表面的凸起可以固定扩充后的球囊位置,使球囊内表面的放射性粒子辐射剂量分布固定,达到对病灶部位的治疗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3、无需对病灶部位进行穿刺,仅仅是通过球囊充盈将放射性粒子定位于病灶部位,对病灶部位的组织和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基本无影响;

4、简化了放射性粒子的植入手术过程,一个携带多粒放射性粒子的球囊植入并达到充盈固定状态即可完成手术,和现有的临床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需要通过穿刺手段逐粒植入放射性粒子的方式相比,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和减少医护人员接受放射性辐射的剂量,也能降低手术成本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手术创伤;

5、治疗安全性高,就算球囊在植入后发生破裂,也不会发生放射性粒子迁移,更不会发生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

1-球囊;2-放射性粒子;3-靠近病灶部位的区域;4-卡槽;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球囊1为人体腔道或脏器内使用的球囊,植入时为未充盈状态,经一定压力的空气或者水充盈后球囊扩充,起到固定、支撑、扩充、填充、隔离、栓塞人体腔道和脏器的功能,使球囊壁靠近病灶部位,球囊由医用弹性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消化道内球囊,子宫腔球囊、阴道内球囊、胆道球囊,血管球囊、腹腔内球囊、尿道球囊。

所述球囊可以是球形、棒形或者其他适应于植入位置的特殊形状;所述球囊的外表面设有凸起;所述球囊的内表面携带有放射性粒子。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球囊1携带放射性粒子的方法是用粘合剂将放射性粒子2粘附于球囊壁的内表面,放射性粒子2散布于整个球囊内表面。所述球囊的外表面设有凸起5,所述凸起5使用与球囊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单独使用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球囊扩充后,凸起5可以将球囊更好地固定在治疗位置,防止球囊发生位移。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可以在完成治疗目的后取出,也可以在不影响人体正常机能的情况下长期植入,取出后的球囊可以更换放射性粒子后再重复使用。放射性粒子的核素类型包括192ir、198au、169y、131cs、103pd和125i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球囊1携带放射性粒子的方法是用粘合剂将放射性粒子2粘附于球囊壁的内表面。同时,根据具体的肿瘤细胞分布,将放射性粒子2集中分布于靠近病灶部位的区域3,在植入时精确调整球囊位置使放射性粒子2靠近病灶部位。所述球囊的外表面设有凸起5,所述凸起5使用与球囊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单独使用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球囊扩充后,凸起5可以将球囊更好地固定在治疗位置,防止球囊发生位移。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可以在完成治疗目的后取出,也可以在不影响人体正常机能的情况下长期植入,取出后的球囊可以更换放射性粒子后再重复使用。放射性粒子的核素类型包括192ir、198au、169y、131cs、103pd和125i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球囊1携带放射性粒子的方法是在球囊内表面制作放射性粒子的卡槽4,使用时将放射性粒子插入卡槽4。卡槽4均匀散布于整个球囊内表面。所述球囊的外表面设有凸起5,所述凸起5使用与球囊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单独使用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球囊扩充后,凸起5可以将球囊更好地固定在治疗位置,防止球囊发生位移。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可以在完成治疗目的后取出,也可以在不影响人体正常机能的情况下长期植入,取出后的球囊可以更换放射性粒子后再重复使用。放射性粒子的核素类型包括192ir、198au、169y、131cs、103pd和125i中的至少一种。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球囊1携带放射性粒子的方法是在球囊内表面制作放射性粒子的卡槽4,使用时将放射性粒子插入卡槽4。根据具体的肿瘤细胞分布,将卡槽4集中分布于靠近病灶部位的区域3,在植入时精确调整球囊位置使放射性粒子靠近病灶部位。所述球囊的外表面设有凸起5,所述凸起5使用与球囊相同的材料制成,或者单独使用其他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球囊扩充后,凸起5可以将球囊更好地固定在治疗位置,防止球囊发生位移。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球囊可以在完成治疗目的后取出,也可以在不影响人体正常机能的情况下长期植入,取出后的球囊可以更换放射性粒子后再重复使用。所述放射性粒子的核素类型包括192ir、198au、169y、131cs、103pd和125i中的至少一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