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07223发布日期:2019-09-17 23:5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妇科肿瘤疾病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



背景技术:

为了最大化的减少对病人检查的有创程度,在宫颈腔肿瘤手术中,一般会先对病变部位采取活检的检查手段,即钳取一小块病变的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制片进而判断良恶性,再决定后续的治疗手段。

目前,在宫颈腔肿瘤手术中,大多用夹取钳伸入宫腔内进行夹取肿瘤进行活检,用夹取钳伸入宫腔内时,宫腔切口需要为夹取钳的开合提供空间,导致宫腔切口大,病人术后恢复较慢,伤口感染机率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于是,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包括

管体,用于伸入患者宫腔内;

第一提升件,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管体用于插入所述宫腔的一侧,所述第一提升件在所述管体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心;

第一夹取件,与所述第一提升件铰接,且所述第一夹取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

第二提升件,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管体用于插入所述宫腔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提升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提升件在所述管体上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心;

第二夹取件,与所述第二提升件铰接,且所述第二夹取件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夹取件用于配合所述第一夹取件夹持肿瘤;

扩夹件,设在所述管体内,所述扩夹件在朝向所述第一提升件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在朝向所述第二提升件的一侧具有第二斜面,所述扩夹件用于在朝宫腔方向运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斜面推动所述第一提升件滑动,并通过所述第二斜面推动所述第二提升件滑动;

缩夹件,设在所述管体内,并与所述扩夹件相连;

第一摆杆,可转动地设置管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摆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线,且所述第一摆杆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且所述第一摆杆一端与所述缩夹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取件铰接;

第二摆杆,可转动地设置管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摆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线,且所述第二摆杆可沿自身长度方向伸缩,且所述第二摆杆一端与所述缩夹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取件铰接;所述缩夹件用于在朝远离宫腔方向运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转动,所述第一摆杆和所述第二摆杆用于在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夹取件和所述第二夹取件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摆动;

动力组件,设在所述管体远离所述扩夹件的一侧,用于驱动所述扩夹件在所述管体内朝宫腔方向运动或朝远离宫腔的方向运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管体插入宫腔后,医护人员通过动力组件推动扩夹件,扩夹件的斜面推动第一提升件和第二提升件分别朝垂直于管体轴心的方向运动,提升第一夹取件和第二夹取件之间的夹取空间已达到夹持较大肿瘤的目的;若肿瘤体积较小,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动力组件拉动缩夹件,缩夹件通过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带动第一夹取件和第二夹取件相互靠近,缩小夹取空间,以夹持体积较小的肿瘤。由上可知第一夹取件和第二夹取件之间夹取空间的扩大或缩小均在宫腔内进行,使得夹取肿瘤的切口略大于管体的外径即可,宫腔切口小,病人术后恢复较快,伤口感染机率,既降低了病人的痛苦,也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进一步地,述第一提升件还包括:第一限位件,设在所述第一提升件位于所述管体内的一侧,用于在所述第一提升件滑动至极限位置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提升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设在所述第二提升件位于所述管体内的一侧,用于在所述第二提升件滑动至极限位置时与所述管体的内壁相抵。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提升件和第二提升件在滑动时脱离管体。

进一步地,所述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还包括:第一复位弹性件和第二复位弹性件,所述第一复位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管体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复位弹性件一度眼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管体的内壁相抵。第一复位弹性件和第二复位弹性件的弹力方向用于将第一提升件和第二提升件复位,避免了手工复位的繁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升件位于所述管体内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斜面契合的第一配合斜面;所述第二提升件位于所述管体内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斜面契合的第二配合斜面。第一配合斜面与第一斜面的配合可以增大第一斜面与第一提升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第一斜面推动第一提升件,避免第一提升件的损坏,第二配合斜面同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升件包括:插入管体内的第一提升杆、与所述提升杆相连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夹取件铰接,所述管体插入宫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提升杆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所述第二提升件包括:插入管体内的第二提升杆、与所述提升杆相连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夹取件铰接,所述管体插入宫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提升杆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具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一夹取件之间通过第一扭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具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二夹取件之间通过第二扭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在所述管体远离所述扩夹件一端的转动把手、用于连接所述转动把手和所述扩夹件的连接件;所述转动把手与所述管体螺纹配合,所述转动把手用于在转动时沿所述管体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管体相对运动,所述连接件用于在所述转动把手运动时带动所述扩夹件运动。转动把手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无需朝向宫腔方向发力推动扩夹件,便于发力且避免了管体在宫腔内的移动,以转动的方式推动扩夹件还便于判断推动距离,提升推动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把手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球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升件包括:贯穿所述管体的侧壁的第一空心部、设在所述第一空心部内并与所述第一空心部滑动连接的第一升降部,所述第一升降部与所述扩夹件通过第一连杆相连,所述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升降部和所述扩夹件铰接,所述管体的侧壁上开设用于供所述第一连杆运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杆用于在所述扩夹件运动时摆动,带动所述第一升降部相对于所述第一空心部滑动;所述第二提升件包括:贯穿所述管体的侧壁的第二空心部、设在所述第二空心部内并与所述第二空心部滑动连接的第二升降部,所述第二升降部与所述扩夹件通过第二连杆相连,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二升降部和所述扩夹件铰接,所述管体的侧壁上开设用于供所述第二连杆运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连杆用于在所述扩夹件运动时摆动,带动所述第二升降部相对于所述第二空心部滑动。第一空心部提升具有极限距离,第一连杆与第一升降部的设置使得第一空心部提升距离达到极限值时,继续推动扩夹件可以提升第一升降部,扩大夹取范围,第二提升件同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推导出其他的附图中未出现的关联结构。

图1是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的正视图;

图3是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的第一提升杆、第二提升杆、第一夹取件、第二夹取件和扩夹件的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的动力组件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第一夹取件和第二夹取件相互靠近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管体;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

2-第一提升件;21-第一提升杆;211-第一配合斜面;22-第一连接杆;221-第一凸起;222-第一扭簧;23-第一限位件;24-第一复位弹性件;212-第一空心部;213-第一升降部;

3-第一夹取件;31-第一夹取齿;

4-第二提升件;41-第二提升杆;411-第二配合斜面;42-第二连接杆;

5-第二夹取件;51-第二夹取齿;

6-扩夹件;61-尖头部;62-扩夹件本体;621-第一连杆;631-第二连杆;611-第一斜面;612-第二斜面;

7-缩夹件;71-连接线;

8-动力组件;81-转动把手;82-连接件;

9-第一摆杆;91-第一空心摆杆;92-第一实心摆杆;

10-第二摆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用于伸入宫腔内夹取固定患者宫腔内的肿瘤,便于肿瘤的切除。

如图1和图2所示,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包括:管体1、第一提升件2、第一夹取件3、第二提升件4、第二夹取件5、扩夹件6和动力组件8。其中管体1呈空心设置,用于伸入宫腔,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用于共同配合夹持患者的肿瘤。动力组件8用于驱动扩夹件6推动第一提升件2和第二提升件4扩大第一夹取件3与第二夹取件5之间的夹取空间,以夹取体积较大的肿瘤。结合图6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还包括:缩夹件7、第一摆杆9和第二摆杆10,动力组件8还用于驱动缩夹件7通过带动第一摆杆9和第二摆杆10而将第一夹取件3与第二夹取件5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转动,缩小第一夹取件3与第二夹取件5之间的夹取空间,以夹取体积较大的肿瘤。

具体的,当医护人员需要夹持体积较大的肿瘤时,如图3和图4所示,首先使用动力组件8推动扩夹件6,其中,动力组件8设在管体1远离宫腔的一侧,当管体1插入宫腔内后,动力组件8位于宫腔外,用户可以通过控制动力组件8来驱动扩夹件6在管体1内移动。动力组件8包括:设在管体1远离扩夹件6一侧的转动把手81、用于连接转动把手81和扩夹件6的连接件82,其中转动把手81部分位于管体1外,医护人员可以在管体1插入宫腔内后转动把手81,转动把手81与管体1螺纹连接,当医护人员转动把手81时,转动把手81转动的同时还沿管体1的轴线方向位移。转动把手81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无需朝向宫腔方向发力推动扩夹件6,便于发力且避免了管体1在宫腔内的移动,以转动的方式推动扩夹件6还便于判断推动距离,提升推动精度;且当医护人员停止转动转动把手81时,转动把手81通过与管体1的螺纹连接固定扩夹件6的位置。同时,由于转动把手81在移动时具有一定转矩,连接件82与转动把手81之间球铰接,使得转动把手81在转动时可以推动或拉动连接件82,连接件82与扩夹件6之间固定连接,进而通过连接件82推动扩夹件6。

本实施方式中,扩夹件6为设在管体1内的滑动块,扩夹件6在朝向第一提升件2的一侧具有第一斜面611,在朝向第二提升件4的第一具有第二斜面612。第一斜面611用于推动第一提升件2,第二斜面612用于推动第二提升件4。第一提升件2和第二提升件4均可滑动地设在管体1伸入患者宫腔内的一侧,且第一提升件2和第二提升件4相对设置,第一提升件2包括:插入管体1内的第一提升杆21、与第一提升杆21相连的第一连接杆22,第一提升杆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管体1的轴线,第一连接杆2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管体1的轴线,第一连接杆22与第一夹取件3连接;第二提升件4包括:插入管体1内的第二提升杆41、与第二提升杆41相连的第二连接杆42,第二提升杆4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管体1的轴线,第二连接杆4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管体1的轴线,第二连接杆42与第二夹取件5连接;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提升杆21靠近扩夹件6的一侧具有与第一斜面611契合的第一配合斜面211;第二提升杆41在靠近扩夹件6的一侧具有与第二斜面612契合的第二配合斜面411。第一配合斜面211与第一斜面611的配合可以增大第一斜面611与第一提升杆21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第一斜面611推动第一提升杆21,避免第一提升杆21的损坏,第二配合斜面411同理。

当医护人员转动转动把手81,推动扩夹件6朝宫腔内的方向运动时,扩夹件6通过第一斜面611推动第一提升杆21进行远离管体1的移动,通过第二斜面612推动第二提升杆41进行远离管体1的移动,从而扩大第一提升件2和第二提升件4件之间的距离,扩大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之间的距离,以提升夹取空间。

第一夹取件3在朝向第二夹取件5的一侧设有多个第一夹取齿31;第二夹取件5在朝向第一夹取的一侧设有后多个第二夹取齿51,第一夹取齿31和第二夹取齿51的设置可以更好更稳定的夹持肿瘤。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5所示,第一提升件2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3,第一限位件23设在第一提升杆21位于管体1内的一侧,第一限位件23用于在第一提升杆21在远离管体1方向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与管体1的内壁相抵,防止第一提升杆21与管体1脱离,导致第一提升件2落入宫腔内;第二提升件4还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位于第二提升杆41位于管体1内的一侧,第二限位件用于在第二提升杆41在远离管体1方向运动到极限位置时与管体1的内壁相抵,防止第二提升杆41与管体1脱离,导致第二提升件4落入宫腔内。

同时,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还包括:第一复位弹性件24和第二复位弹性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复位弹性件24和第二复位弹性件均为弹簧,当然,第一复位弹性件24和第二复位弹性件也可以为其他部件,本实施方式中仅以弹簧为例,不作具体限定。第一复位弹性件24一端与第一限位件23相抵,另一端与管体1的侧壁相抵;第二复位弹性件一端与第二限位件相抵,另一端与管体1的侧壁相抵。当动力组件8沿朝向宫腔内的方向推动扩夹件6时,扩夹件6的第一斜面611和第二斜面612分别推动第一提升杆21和第二提升杆41朝相反方向运动;当动力组件8朝远离宫腔的方向拉动扩夹件6时,扩夹件6回缩,第一提升杆21不再与第一斜面611相抵,第一复位弹性件24用于提供朝向管体1内的弹力,使得第一提升杆21朝向管体1方向移动;第二提升杆41不再与第二斜面612相抵,第二复位弹性件用于提供朝向管体1内的弹力,使得第二提升杆41朝向管体1方向移动;由上可知,在动力组件8拉动扩夹件6时,第一复位弹性件24和第二复位弹性件用于带动第一提升杆21与第二提升杆41朝向相向的方向运动,缩小夹持空间,增大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对肿瘤夹取力,更稳定的夹取肿瘤。

当医护人员需要夹持体积较小的肿瘤时,如图6所示,可以通过动力组件8拉动缩夹件7,缩夹件7与扩夹件6通过连接线71相连,使得动力组件8拉动扩夹件6时可以同时拉动缩夹件7,但动力组件8推动扩夹件6时无法同时推动缩夹件7,当然,扩夹件6与缩夹件7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部件连接,如链条等等,本实施方式仅以连接线71为例,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6和图7所示,缩夹件7设在管体1伸入宫腔内的一端,第一摆杆9一端与缩夹件7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夹取件3铰接,且第一摆杆9的中部与管体1侧壁铰接,当缩夹件7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摆杆9于管体1的轴线垂直,当医护人员转动转动把手81,朝远离空间的位置拉动缩夹件7时,缩夹件7带动第一摆杆9绕第一摆杆9于管体1的铰接点发生转动,第一摆杆9在转动时,带动第一夹取件3朝靠近第二夹取件5的方向转动;第二摆杆10一端与缩夹件7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夹取件5铰接,且第二摆杆10的中部与管体1侧壁铰接,当缩夹件7位于初始位置时,第二摆杆10于管体1的轴线垂直,当医护人员转动转动把手81,朝远离空间的位置拉动缩夹件7时,缩夹件7带动第二摆杆10绕第二摆杆10于管体1的铰接点发生转动,第二摆杆10在转动时,带动第二夹取件5朝靠近第一夹取件3的方向转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可以朝相反方向运动,故第一摆杆9和第二摆杆10均可伸缩设置,第一摆杆9包括:第一空心摆杆91、穿设在第一空心摆杆91内的第一实心摆杆92,第一实心摆杆92可以沿第一空心摆杆91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一空心摆杆91与管体1侧壁铰接,且第一空心摆杆91靠近缩夹体的一端与缩夹体铰接,第一实心摆杆92靠近第一夹取件3的一侧与第一夹取件3铰接。即在第一夹取件3朝远离管体1的方向移动时,可带动第一实心摆杆92在第一空心摆杆91内滑动。第二摆杆10包括:第二空心摆杆、穿设在第二空心摆杆内的第二实心摆杆,第二实心摆杆可以沿第二空心摆杆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空心摆杆与管体1侧壁铰接,且第二空心摆杆靠近缩夹体的一端与缩夹体铰接,第二实心摆杆靠近第二夹取件5的一侧与第二夹取件5铰接。即在第二夹取件5朝远离管体1的方向移动时,可带动第二实心摆杆在第二空心摆杆内滑动。

由上可知,当医护人员拉动缩夹件7时,缩夹件7同时带动第一摆杆9和第二摆杆10转动,第一摆杆9和第二摆杆10带动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摆动,第一夹取件3与第二夹取件5相互靠近即缩小了夹取范围。医护人员停止转动转动把手81,转动把手81通过与管体1的螺纹连接锁定,保证了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的位置固定且均可提供夹取力。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连接杆22上具有第一凸起221,第一凸起221和第一夹取件3之间通过第一扭簧222连接;第二连接杆42上具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和第二夹取件5之间通过第二扭簧连接。第一扭簧222和第二扭簧分别用于对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施加弹力,使得第一夹取件3未被第一摆杆9带动转动时,可以保持与第一连接杆22平行,第二夹取件5同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肿瘤可能生长在宫腔的侧壁上,为了便于夹持位于侧壁上的肿瘤,如图2所示,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分别朝相互远离的方向具有一定弯折,使得第一夹取件3或第二夹取件5可以更好地接触宮腔内壁,进而更易夹持位于宫腔侧壁上的肿瘤。

由上可知,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本实施方式中的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夹取不同大小的肿瘤,首先在患者的宫腔上切开供管体1插入的切口。当肿瘤体积较大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把手81推动扩夹件6,提升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之间的距离,增大夹取范围,夹持肿瘤;当肿瘤体积较小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转动把手81拉动缩夹件7,减小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之间的距离,减小夹取范围,夹持肿瘤。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之间距离的增大或缩小均在宫腔内进行,使得切口无需过大,只需略大于管体1的外径即可,宫腔切口小,病人术后恢复较快,伤口感染机率低,既降低了病人的痛苦,也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实施方式二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子宫腔内活检取出器可以夹持体积更大的肿瘤。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提升杆21包括:贯穿管体1侧壁的第一空心部212、设在第一空心部212内并与第一空心部212滑动连接的第一升降部213,第一升降部213的滑动方向垂直与管体1的轴线方向。扩容件包括:尖头部61和扩夹件本体62,扩夹件本体62与连接件82连接,扩夹件本体62上设置有第一连杆621,第一连杆621一端与扩容件本体铰接,另一端与第一升降部213铰接,管体1的侧壁上开设第一滑槽11,第一滑槽11为通槽,用于供第一连杆621滑动,当扩夹件6被推动时,扩夹件6的第一斜面611推动第一空心部212移动,增大第一夹取件3与第二夹取件5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一连杆621与扩夹件6连接的一端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第一连杆621在前进时同时发生转动,带动第一升降部213在第一空心部212内滑动,进一步提升第一夹取件3与第二夹取件5的之间的距离。当扩夹件6运动到扩夹件本体62与第一空心部212相抵时,第一斜面611无法推动第一空心部212,第一空心部212的滑动距离到达极限。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把手81继续推动扩夹件6,扩夹件本体62会带动第一连杆621与扩夹件6连接的一端在第一滑槽11内滑动,从而使得第一杆体发生转动,第一连杆621的转动带动第一升降部213在第一空心部212内滑动,滑动方向为远离管体1,使得第一升降部213可以继续提升第一夹取件3,以增大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件5之间夹取范围的大小。

第二提升杆41包括:贯穿管体1侧壁的第二空心部、设在第二空心部内并与第二空心部滑动连接的第二升降部,第二升降部的滑动方向垂直与管体1的轴线方向。扩容件包括:尖头部61和扩夹件本体62,扩夹件本体62上设置有第二连杆631,第二连杆631一端与扩容件本体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升降部铰接,管体1的侧壁上开设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2为通槽,用于供第二连杆631滑动,当扩夹件6被推动时,扩夹件6的第二斜面612推动第二空心部移动,增大第一夹取件3与第二夹取件5之间的距离。同时第二连杆631与扩夹件6连接的一端在第二滑槽12内滑动,第二连杆631在前进时同时发生转动,带动第二升降部在第二空心部内滑动,进一步提升第一夹取件3与第二夹取件5的之间的距离。当扩夹件6运动到扩夹件本体62与第二空心部相抵时,第二斜面612无法继续推动第二空心部,第二空心部的滑动距离到达极限。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把手81继续推动扩夹件6,扩夹件本体62会带动第二连杆631与扩夹件6连接的一端在第二滑槽12内滑动,从而使得第二杆体发生转动,第二连杆631的转动带动第二升降部在第二空心部内滑动,滑动方向为远离管体1,使得第二升降部可以继续提升第二夹取件5,以增大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之间夹取范围的大小。

由上可知,当推动扩夹件6的第一斜面611和第二斜面612分别推动第一提升杆21和第二提升杆41至极限距离后,医护人员仍然可以通过转动转动把手81,通过扩夹件6带动第一连杆621和第二连杆631转动,进一步提升第一夹取件3和第二夹取之间的距离,可以夹持更大尺寸的肿瘤。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基本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