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6480发布日期:2019-09-11 22:19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麻醉面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属于医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醉面罩,用于医疗临床对手术患者的术前麻醉。



背景技术:

麻醉面罩是与麻醉机和呼吸机配套使用的医疗急救器材,实行麻醉气体输送,供病人吸入麻醉气体时使用,主要用于麻醉呼吸复苏及手术,可减轻病人尤其是婴幼儿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让手术能够顺利进行,目前,临床上对病人实施全麻诱导、急救复苏用的麻醉面罩,包括面罩体、面罩体上端的进气口,面罩体下端设有的环状密闭式面罩气囊,通常情况下在对患者进行气体麻醉完成后,由于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其难以进行自主呼吸,此时必须对患者实施供氧,通常情况下医生是将麻醉面罩取下,为患者换上吸氧面罩或者为患者带上鼻导管,来继续为患者进行氧气输送,但是此举操作麻烦且给医生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

由于氧气面罩供氧能够有效快速的提高血样饱和度,改善患者缺氧状态,多用于患者昏迷和重症的患者,因此当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时,大多数会采取氧气面罩进行供氧,但是采取氧气面罩的方式为患者进行供氧,由于氧气面罩的具有一定的密封性能导致患者呼吸产生的水蒸气集中停留在氧气面罩内并且吸附在氧气面罩内壁上,而无法向外排出,氧气面罩内壁上吸附的大量的水蒸气很容易使得患者产生不适,并且如果不及时将这些吸附在氧气面罩内壁上的水蒸气排出面罩,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水滴,并且滴在患者面部上,严重的还可能随患者呼吸道进入气管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隐患;如果采用鼻导管式为患者进行供氧,即将导管直接放置于患者鼻子中,但是鼻导管吸氧的方式导致氧气泄露较多,造成氧气的浪费;

由于手术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长时间持续进行供氧,不管采取以上哪种方式均不利于手术的进行以及患者身体的舒适度以及生命安全,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麻醉面罩用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麻醉面罩,该麻醉面罩即可为患者进行麻醉使用也可为患者进行供氧使用,即当麻醉结束后通过该麻醉面罩可继续为患者进行氧气输送,相对于以往省去了更换面罩的麻烦,为医生减轻了工作负担;而且该麻醉面罩可根据面罩内水蒸气的含量(即面罩内空气湿度的大小)而自动开启除湿装置,当面罩内空气湿度过大时,由面罩供氧切换为鼻导管式供氧并且将面罩内潮湿的空气排出面罩,当面罩内空气湿度降至正常状态时,由鼻导管式供氧再次切换为面罩供氧,即兼顾了面罩供氧的优点又避免了长时间使用鼻导管供氧造成的氧气浪费,该装置灵活性高且实用性较强。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麻醉面罩,包括面罩,所述面罩上端连通有进气管且面罩底部连接有气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远离面罩一端同轴心间隔设置有固定在进气管上的主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面罩一端转动安装有与主气管转动配合的排气阀门且主气管向外穿出排气阀门一端分别连通有麻醉管和输氧管,所述面罩内设置有鼻导管且鼻导管连通有横向滑动连接在进气管内的软管,所述软管另一端转动安装连接有与进气管同轴心设置的圆筒且进气管内设有与圆筒同轴心间隔设置的第一圆环,所述排气阀门与第一圆环之间经多个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环和圆筒之间过其直径方向转动安装有若干扇叶,所述第一圆环转动安装配合有横向滑动连接于进气管内的环形圈且环形圈连接有设置于进气管内的第一驱动装置,若干所述扇叶置于圆筒内一端连接有设置于圆筒内的第一传动装置且第一传动装置经伸缩轴连接有固定于主气管内的电机,所述鼻导管上分别连接有横向距离调节装置和竖向距离调节装置,所述面罩纵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内固定放置有气体干燥剂。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远离面罩一端设置有第一圆孔且第一圆孔内壁上设有圆形滑道,排气阀门包括转动安装于圆形滑道内的圆板且圆板中心位置设有与主气管转动配合的第二圆孔,圆板上围绕第二圆孔间隔环绕开设有若干扇形孔且扇形孔远离第二圆孔一端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底壁上沿圆板直径方向设置有第一矩形滑道且第一矩形滑道内滑动连接有扇形板,所述扇形板与第一矩形滑道之间经第一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圆筒包括与主气管同轴心设置的圆管且圆管外壁上一体设置有与圆管同轴心的环形板,若干所述扇叶经第一轴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与环形板之间且靠近圆管一端的第一轴穿过环形板置于圆管内,若干穿过环形板的第一轴置于圆管内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装置,所述圆管另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环形滑道,所述软管靠近环形滑道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一硬管且第一硬管转动安装于环形滑道内,所述主气管面向圆管一侧设有与圆管滑动配合的圆形滑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套固于第一轴上的第一锥齿轮,若干所述第一锥齿轮共同啮合有与圆管同轴心设置且转动安装于第一硬管内壁的锥齿圈,所述伸缩轴包括转动安装于第一硬管且与第一硬管同轴心设置内的第二轴,所述锥齿圈套固于第二轴上,所述第二轴轴向滑动连接有第一套筒且第一套筒由固定于主气管内的电机驱动,圆管内壁上间隔设置有沿其直径方向延伸的两抵接板且第二轴上固定连接有位于两抵接板之间的驱动板。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内上下两端设置有沿进气管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且环形圈上固定有与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进气管内且与环形圈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向外穿出进气管且穿出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

优选的,所述鼻导管包括与软管连通的第二硬管且第二硬管背离软管一端连通有两鼻管,所述横向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二硬管纵向两侧的第三轴,所述第二硬管下方设置有横向滑动连接于进气管的第一u形架,所述进气管内设有与第一u形架滑动配合的第二矩形滑道,两所述第三轴分别转动安装于第一u形架两悬臂上,所述第一u形架通过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进气管的第二螺杆且第二螺杆间隔穿过环形圈,第二螺杆向外伸出进气管且伸出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

优选的,所述竖向距离调节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二硬管外壁上的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上端沿其直径方向固定连接有转轴板且转轴板上转动安装有纵向延伸的第四轴,所述进气管上端转动安装有竖向延伸的第三螺杆且第三螺杆通过螺纹配合有内螺纹筒,所述内螺纹筒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架且第四轴纵向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第二u形架两悬臂。

优选的,所述排气通道包括设置在面罩纵向两侧且与面罩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三矩形滑道且两第三矩形滑道内滑动连接有气门阀,排气管置于面罩内一端设置有与两第三矩形滑道相配合的滑轨且两滑轨之间固定连接有承托板,承托板上转动安装有与气门阀之间为螺纹配合的第四螺杆,所述气体干燥剂固定放置于排气管内,所述气垫上固定连接有充气阀门。

优选的,所述麻醉管与输氧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门,所述开关阀门包括与麻醉管、输氧管连通的矩形腔,所述矩形腔纵向一侧设有贯穿输氧管、麻醉管的矩形滑槽且矩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开关板,所述开关板置于矩形腔外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手且开关板靠近拉手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矩形孔,第一矩形孔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第一矩形孔底壁之间经第二弹簧连接,矩形滑槽顶壁设有与定位块相配合的第二矩形孔,定位块面向拉手一侧一体连接有推板且推板向外穿出开关板。

优选的,所述面罩纵向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板且定位板上开设有定位孔。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该麻醉面罩即可为患者进行麻醉使用也可为患者麻醉完成后进行供氧使用,即当麻醉结束后通过该麻醉面罩可继续为患者进行氧气输送,相对于以往省去了更换面罩的麻烦,为医生减轻了工作负担;

(2)而且该麻醉面罩可根据面罩内水蒸气的含量(即面罩内空气湿度的大小)而自动开启除湿装置,当面罩内空气湿度过大时,由面罩供氧切换为鼻导管式供氧并且将面罩内潮湿的空气排出面罩,当面罩内空气湿度降至正常状态时,由鼻导管式供氧再次切换为面罩供氧,即兼顾了面罩供氧的优点又避免了长时间使用鼻导管供氧造成的氧气浪费,该装置灵活性高且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面罩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进气管纵向一侧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进气管纵向一侧剖视后内部结构右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进气管纵向一侧剖视后内部结构左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删去面罩以及进气管后内部结构关系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鼻导管、软管、环形滑道分离后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矩形腔横向一侧剖视后开关板与矩形滑槽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开关板与矩形腔分离后结构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开关板打开时与矩形腔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排气阀门与进气管分离后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排气阀门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排气阀门打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锥齿圈与若干第一锥齿轮啮合关系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一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环形圈、第一圆环、若干扇叶爆炸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排气通道打开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排气通道关闭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矩形腔剖视后滑块与矩形滑腔配合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20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麻醉面罩,包括面罩1,所述面罩1上端连通有进气管2且面罩1底部连接有气垫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2远离面罩1一端同轴心间隔设置有固定在进气管2上的主气管4,所述进气管2远离面罩1一端转动安装有与主气管4转动配合的排气阀门且主气管4向外穿出排气阀门一端分别连通有麻醉管5和输氧管6,所述面罩1内设置有鼻导管7且鼻导管7连通有横向滑动连接在进气管2内的软管8,所述软管8另一端转动安装连接有与进气管2同轴心设置的圆筒9且进气管2内设有与圆筒9同轴心间隔设置的第一圆环10,所述排气阀门与第一圆环10之间经多个伸缩杆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环10和圆筒9之间过其直径方向转动安装有若干扇叶12,所述第一圆环10转动安装配合有横向滑动连接于进气管2内的环形圈13且环形圈13连接有设置于进气管2内的第一驱动装置,若干所述扇叶12置于圆筒9内一端连接有设置于圆筒9内的第一传动装置且第一传动装置经伸缩轴连接有固定于主气管4内的电机14,所述鼻导管7上分别连接有横向距离调节装置和竖向距离调节装置,所述面罩1纵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内固定放置有气体干燥剂。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该麻醉面罩1在具体使用的时候配合空气麻醉剂一起进行使用,空气麻醉剂利用空气或者氧气为载气,能进行辅助呼吸和控制呼吸,具体的:病人在完成麻醉诱导后,将空气麻醉剂与密闭式麻醉面罩1进行连接,患者吸气时,麻醉混合气体经开启的吸气活瓣进入病人体内,呼气时,呼气活瓣开启,同时吸气活瓣关闭,排出患者呼出的气体;当麻醉工作完成时,由于患者经气体进行全身麻醉,此时需要给患者供氧用于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因为全身麻醉也会引起呼吸肌麻醉,因此当患者麻醉完成后需要给患者进行供氧辅助患者呼吸,以免患者在手术中发生不适;

关于该麻醉面罩1如何进行使用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我们首先经对气垫3进行充气使得气垫3膨胀,进而使得该面罩1底部紧贴患者面部,用于保证该面罩1的密封性能,并且将设置于面罩1纵向两侧的多个排气通道进行关闭,(较好的,我们在排气阀门与主气管4转动配合部位设置有密封胶条)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气体麻醉的时候,务必要保证面罩1的密封性以免麻醉气体泄漏,对外界空气产生污染,随后将该面罩1固定在患者面部,当医生对患者实施麻醉诱导完成后,我们将输氧管6关闭并且将麻醉管5与空气麻醉剂连接,空气麻醉剂将麻醉混合气体经导管输送至麻醉管5并且经麻醉管5进入至与之连通的主气管4中,我们设定在初始状态时,位于进气管2中的主气管4未与圆筒9连通且经主气管4中的麻醉混合气体直接经主气管4进入至进气管2中,此时麻醉气体经进气管2直接进入到面罩1罩体内,患者通过呼吸进入到面罩1内的麻醉混合气体实施全身麻醉,我们设定在进行气体麻醉时,若干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10和圆筒9之间的扇叶12与第一圆环10、圆筒9所处的平面处于垂直状态(参照附图3中所示),用于保证进入到进气管2中的麻醉混合气体能够顺畅的进入到面罩1内,使得若干扇叶12不会妨碍麻醉气体的流动,应当注意的是此时患者是直接呼吸进入到面罩1内的麻醉混合气体进行麻醉,而未使用鼻导管7进行呼吸麻醉气体,再次值得注意的是,空气麻醉机并不是一直向面罩1内输送麻醉气体而是配合患者自身的呼气吸气同步进行的,当患者吸气时,麻醉混合气体经开启的吸气活瓣进入到病人体内,呼气时,呼气活瓣开启,同时吸气活瓣关闭,将患者呼出的气体向外经进气管2、麻醉管5排出,当对患者完成麻醉后,此时停止麻醉混合气体的输送将麻醉管5关闭,并且将输氧管6打开为患者进行供氧;

由于从氧气瓶出来的氧气为纯氧,在为患者进行供氧时不能单一的吸入纯氧,此时我们需要将面罩1与外界空气连通,此时将气垫3进行放气使得面罩1与患者面部之间产生间隙以保证外界空气能进入到面罩1内部配合输送的纯氧共同进入到患者呼吸道中,一般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的手术均为较大的手术,导致其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在进行呼吸时会不断的排出水蒸气,虽然部分水蒸气会从面罩1内挥发到外界空气中,但是由于面罩1狭小的空间并且随着手术时间的持续进行,导致患者呼出的水蒸气粘附在面罩1内壁上,使得面罩1内的空气湿度含量升高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而且如果不对这些水蒸气及时清理,水蒸气越冷凝结成水滴会滴在患者面部,极易进入到患者鼻子中,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在本方案中面罩1本体以及进气管2我们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医生对患者呼吸情况以及面罩1内水蒸气的观察,我们可通过人为肉眼观察面罩1内水蒸气的聚集量,作为一种优选:也可在面罩1内固定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并且湿度传感器连接有微控制处理器,并且在面罩1上设置有警示灯且警示灯回路由电子进行供电,我们给微控制处理器设置参数,使得当面罩1内空气湿度含量超过我们所设定的正常范围时,湿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至微控制处理器并且微控制处理器控制警示灯回路接通,使得警示灯闪烁,提示医护人员;

此时我们首先通过横向距离调节装置和竖向距离调节装置将鼻导管7移动至患者鼻孔位置处,使得鼻导管7与患者的鼻孔位置相对应,由于鼻导管7经软管8与圆筒9连接,此时软管8可进行相应的伸长或者缩短以配合鼻导管7位置的微调,此时我们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环形圈13沿进气管2进行横向并且朝着靠近主气管4的方向滑动,以至使得圆筒9与主气管4连通在一起,此时进入到主气管4中的氧气不再进入到进气管2中而是经圆筒9、软管8、鼻导管7直接进入到患者鼻孔内,此时我们将设置在面罩1纵向两侧的多个排气通道打开,并且通过电机14控制器控制电机14(电机经导线连接有外界电源)启动工作,电机14经过伸缩轴驱动设置于圆筒9内的第一传动装置(由于电机14固定在主气管4内且位置不变,所以在第一传动装置与电机14之间经伸缩连接,以配合圆筒9与主气管4的接通与脱离),电机14经伸缩轴驱动第一传动装置进而带动若干与第一圆环10所处的平面垂直的扇叶12在第一圆环10和圆筒9之间转动,并且若干扇叶12在第一传动装置的驱动下转动一定角度,使得扇叶12不再垂直于第一圆环10所处的平面而是与第一圆环10所处的平面之间产生一个倾角,当第一传动装置驱动若干扇叶12转动特定角度后,扇叶12不再转动,此时第一传动装置驱动圆筒9进而通过若干扇叶12带动转动安装于环形圈13内的第一圆环10同步进行转动,在此可以将第一圆环10、圆筒9以及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10和圆筒9之间的若干扇叶12当作为一个排风扇,此时电机14驱动该整体围绕环形圈13进行转动,由于转动安装于进气管2远离面罩1一端的排气阀门经若干伸缩杆11与第一圆环10连接,此时第一圆环10在电机14的驱动下带动排气阀门同步转动从而将排气阀门打开,此时面罩1内湿度较大的空气被源源不断的经排气阀门向外排出面罩1,由于我们将排气通道打开其排气通道内固定放置有气体干燥剂,此时外界空气经若干排气通道以及气垫3与患者面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面罩1内并且在若干扇叶12的作用下将面罩1内湿度较大的空气排出面罩1,从而实现干燥的气体进入到面罩1内,当面罩1内空气湿度含量恢复至正常范围时,湿度传感器发出信号至微控制处理器使得警示灯回路断开,梯形医护人员停止排气,通过电机14控制器控制电机14反转一定角度后停止工作(电机14控制器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14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集成电路)进而带动多个扇叶12再次恢复至与第一圆环10所处平面处于垂直状态(使得若干扇叶12不影响气体在进气管2内的流通),此时第一圆环10停止转动并且通过伸缩杆11与第一圆环10连接的排气阀门也随之停止转动而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并且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将圆筒9与主气管4分离,使得主气管4内的氧气进入到进气管2并且最终进入到面罩1内为患者供氧,此时患者恢复面罩1供氧。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进气管2远离面罩1一端设置有第一圆孔15且第一圆孔15内壁上设有圆形滑道16,排气阀门包括转动安装于圆形滑道16内的圆板17且圆板17中心位置设有与主气管4转动配合的第二圆孔70,圆板17上围绕第二圆孔间隔环绕开设有若干扇形孔18且扇形孔18远离第二圆孔一端设置有容纳腔19,所述容纳腔19底壁上沿圆板17直径方向设置有第一矩形滑道20且第一矩形滑道20内滑动连接有扇形板21,所述扇形板21与第一矩形滑道20之间经第一弹簧22连接。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排气阀门是如何打开与关闭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12所示,排气阀门包括转动安装于圆形滑道16内的圆板17且圆板17中心位置开设有与主气管4之间转动配合的第二圆孔70,当第一圆环10经若干伸缩杆11带动圆板17沿圆形滑道16进行转动时,圆板17会产生一个离心力,参照附图13、14所示,从而使得多个滑动连接于设置在容纳腔19底壁上的第一矩形滑道20进行滑动并且压缩第一弹簧22,从而使得扇形板21滑入至容纳腔19内进而实现将排气阀门打开的效果,当电机14停止工作时,第一圆环10也随之停止停止转动,此时经过若干伸缩杆11与第一圆环10连接的圆板17也随之停止转动,位于容纳腔19内的多个扇形板21由于失去离心力则在第一弹簧22的弹力作用下,从容纳腔19内弹出并且重新将扇形孔18进行封堵,实现将排气阀门关闭的效果;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在圆板17与圆形滑道16滑动配合部位设置有摩擦阻尼片,使得当电机14通过伸缩轴驱动第一传动装置带动若干扇叶12转动时(此时务必保证圆筒9、第一圆环10均不能转动),在圆板17与圆形滑道16滑动配合部位设置摩擦阻尼片并且保证使得摩擦阻尼片对圆板17的摩擦阻力大于第一传动装置驱动若干扇叶12转动时所产生的的驱动力(摩擦阻尼片对圆板17的摩擦阻力相当于是给第一圆环10提供了一个用于定位第一圆环10的作用力),此时方可确保在第一传动装置驱动若干扇叶12转动时,圆筒9、第一圆环10不会产生转动,当电机14通过第一传动装置驱动若干扇叶12转动特定角度后,带动圆筒9、若干扇叶12、第一圆环10同步转动,此时电机14输出的扭力远大于摩擦阻尼片对圆板17的摩擦力,从而带动排气阀门转动并且将其打开。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圆筒9包括与主气管4同轴心设置的圆管23且圆管23外壁上一体设置有与圆管23同轴心的环形板24,若干所述扇叶12经第一轴25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10与环形板24之间且靠近圆管23一端的第一轴25穿过环形板24置于圆管23内,若干穿过环形板24的第一轴25置于圆管23内一端连接有第一传动装置,所述圆管23另一端同轴心固定连接有环形滑道26,所述软管8靠近环形滑道26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一硬管27且第一硬管27转动安装于环形滑道26内,所述主气管4面向圆管23一侧设有与圆管23滑动配合的圆形滑腔71。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参照附图4、17所示,扇叶12分别经第一轴25转动安装于第一圆环10和环形板24中并且转动安装于环形板24中的第一轴25穿过环形板24置于圆管23内,多个扇叶12沿第一圆环10直径方向延伸并且固定连接于扇叶12上的第一轴25也沿第一圆环10直径方向延伸,并且扇叶12以两第一轴25为转轴转动安装于环形板24与第一圆环10内壁之间,穿过环形板24的若干第一轴25置于圆管23内一端共同连接有第一传动装置并且在第一传动装置的驱动下围绕第一轴25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扇叶12与第一圆环10所处的平面由垂直状态变为倾斜状态(使得扇叶12与第一圆环10所处平面之间产生一个倾角),圆管23另一端同轴心一体体连接有环形滑道26且第一硬管27转动安装于该环形滑道26内,所述软管8一端与第一硬管27连接,软管8另一端与鼻导管7连接,且第一硬管27纵向两侧分别经l形杆72横向滑动连接于进气管2内壁,从而使得软管8依托于第一硬管27沿进气管2内壁进行横向滑动,我们在主气管4面向圆管23一侧设置有圆形滑腔71使得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环形圈13朝着靠近主气管4的方向移动时,使得圆管23面向主气管4一侧刚好插进与之相配合的圆形滑腔71内,最终实现圆管23与主气管4的连通,使得气体经主气管4进入到圆管23内并且经软管8进入到鼻导管7中。

实施例4,在实施例3基础上,所述第一传动装置包括:套固于第一轴25上的第一锥齿轮28,若干所述第一锥齿轮28共同啮合有与圆管23同轴心设置且转动安装于第一硬管27内壁的锥齿圈29,所述伸缩轴包括转动安装于第一硬管27且与第一硬管27同轴心设置内的第二轴30,所述锥齿圈29套固于第二轴30上,所述第二轴30轴向滑动连接有第一套筒31且第一套筒31由固定于主气管4内的电机14驱动,圆管23内壁上间隔设置有沿其直径方向延伸的两抵接板67且第二轴30上固定连接有位于两抵接板67之间的驱动板68。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第一传动装置由什么组成并且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17所示,置于圆管23内的若干第一轴25上分别套固有第一锥齿轮28且多个第一锥齿轮28共同啮合有转动安装于第一硬管27内壁的锥齿圈29(参照附图16所示),所述锥齿圈29与第二轴30同轴心固定连接且第二轴30转动安装于第一硬管27内,所述第二轴30轴向滑动连接有经电机14驱动的第一套筒31且电机14经支撑杆固定安装在主气管4内(电机14与主气管4同轴心设置,使得第一圆筒9、第二轴30与圆管23、主气管4同轴心,实现电机14动力的传递),当电机14驱动第一套筒3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轴30转动,实现带动锥齿圈29转动进而带动多个与锥齿圈29啮合的第一锥齿轮28转动,此时锥齿圈29驱动多个第一锥齿轮28转动会产生一个作用力,此时由于圆板17与圆形滑道16滑动配合部位设置有摩擦阻尼片,使得圆板17与圆形滑道16之间存在较大的摩擦力,此时锥齿圈29驱动多个第一锥齿轮28所产生的的反作用力不足以驱动圆板17使其在圆形滑道16内转动,以至电机14驱动第二轴30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轴30同轴心固定连接的锥齿圈29转动,使得多个扇叶12与第一圆环10所处的平面产生倾角,参照附图16所示,初始状态时使用面罩1供氧时,固定连接于第二轴30上的驱动板68处于如附图16中所示状态,当电机14带动第二轴30转动即而带动锥齿圈29驱动多个第一锥齿轮28转动,以至固定连接于第二轴30上的驱动板68转动至靠近另一抵接板67位置时,刚好将多个扇叶12由和第一圆环10所处的平面垂直状态变为与第一圆环10所处的平面之间产生一个倾角,此时第二轴30继续在电机14驱动下转动,此时固定连接于第二轴30上的驱动板68与该抵接板67相抵触,此时第二轴30通过驱动板68与抵接板67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驱动圆管23转动,进而带动若干扇叶12、第一圆环10沿环形圈13转动,实现将面罩1内湿度过大的空气排出面罩1的效果,当面罩1内空气湿度含量恢复正常时,我们使得电机14反转此时第二轴30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驱动板68沿相反方向转动,以至驱动板68移动至位于其另一侧的抵接板67位置之前,圆管23不会转动(圆板17与圆形滑道16之间的摩擦阻尼平产生摩擦阻力),当第二轴30带动驱动板68转动至与另一抵接板67相抵触时,此时若干扇叶12再次恢复至初始状态(若干扇叶12与第一圆环10所处的平面处于垂直状态),此时电机14控制器控制电机14停止工作(电机14控制器是通过主动工作来控制电机14按照设定的方向、速度、角度、响应时间进行工作的集成电路)。

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进气管2内上下两端设置有沿进气管2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32且环形圈13上固定有与限位槽32滑动配合的限位块33,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转动安装于进气管2内且与环形圈13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杆34,所述第一螺杆34向外穿出进气管2且穿出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手柄35。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第一驱动装置是如何驱动环形圈13并且使其呀进气管2进行横向滑动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环形圈13上下两端分别过其直径方向固定有限位块33且环形圈13经过两限位块33横向滑动连接在设置于进气管2内壁上下两端,我们通过旋拧第一手柄35进而带动第一螺杆34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螺杆34之间为螺纹配合的环形圈13沿限位槽32进行横向滑动。

实施例6,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述鼻导管7包括与软管8连通的第二硬管36且第二硬管36背离软管8一端连通有两鼻管37,所述横向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二硬管36纵向两侧的第三轴38,所述第二硬管36下方设置有横向滑动连接于进气管2的第一u形架39,所述进气管2内设有与第一u形架39滑动配合的第二矩形滑道40,两所述第三轴38分别转动安装于第一u形架39两悬臂上,所述第一u形架39通过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进气管2的第二螺杆41且第二螺杆41间隔穿过环形圈13,第二螺杆41向外伸出进气管2且伸出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手柄42。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横向距离调节装置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5所示,当我们需要在横向调节鼻导管7的位置时(此时首先将鼻导管7移动至靠近患者鼻孔位置处),我们通过旋拧第二手柄42带动第二螺杆41转动进而驱动与第二螺杆41之间为螺纹配合的第一u形架39沿着第二矩形滑道40进行横向滑动,由于第二硬管36纵向两侧固定安装有沿其直径方向延伸的第三轴38且两第三轴38分别转动安装于第一u形架39两悬臂上,当第二螺杆41驱动第一u形架39进行横向移动时,第一u形架39通过两第三轴38带动第二硬管36在横向进行移动,实现在横向将鼻导管7移动至靠近患者鼻孔位置处的效果。

实施例7,在实施例6基础上,所述竖向距离调节装置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二硬管36外壁上的第二圆环43,所述第二圆环43上端沿其直径方向固定连接有转轴板44且转轴板44上转动安装有纵向延伸的第四轴45,所述进气管2上端转动安装有竖向延伸的第三螺杆46且第三螺杆46通过螺纹配合有内螺纹筒47,所述内螺纹筒47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架48且第四轴45纵向两端分别转动安装于第二u形架48两悬臂。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竖向距离调节装置是如何工作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7所示,我们在第二硬管36外壁上的横向滑动连接有第二圆环43且第二圆环43上的固定连接有转轴板44,转轴板44上固定连接有纵向延伸的第四轴45且第四轴45转动安装配合有第二u形架48,当我通过横向距离调节装置驱动鼻导管7在横向进行移动时,由于第二圆环43只能在竖向进行移动而不能在横向进行移动,此时第二硬管36会与第二圆环43之间产生相对滑动,当在横向位置价格鼻管37移动至患者鼻孔位置处时,我们通过转动第三螺杆46(第三螺杆46竖向转动安装于进气管2顶部)带动与之为螺纹配合的内螺纹筒47在竖向进行移动进而带动第二u形架48在竖向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将鼻导管7向上抬升使得其与患者鼻孔保持相配合(因为人体鼻孔在平躺时,鼻孔并不是水平的而是与水平面有一个夹具,通过书信距离调节装置将处于水平状态的鼻导管7调整到与患者鼻孔相匹配状态,带转动第三螺杆46带动鼻导管7在竖向进行移动时,此时由于第二硬管36经两第三轴38转动安装于第一u形架39两悬臂且第二硬管36另一端连接有软管8,当竖向距离调节装置带动鼻管37在竖向移动时,会使得与鼻管37连通的第二硬管36通过两第三轴38围绕第一u形架39转动并且相应的拉伸或者压缩软管8,以配合竖向距离调节装置对鼻导管7的位置调整。

实施例8,在实施例1基础上,所述排气通道包括设置在面罩1纵向两侧且与面罩1连通的排气管49,所述排气管49内上下两端设置有第三矩形滑道62且两第三矩形滑道62内滑动连接有气门阀63,排气管49置于面罩1内一端设置有与两第三矩形滑道62相配合的滑轨64且两滑轨64之间固定连接有承托板65,承托板65上转动安装有与气门阀63之间为螺纹配合的第四螺杆66,所述气体干燥剂固定放置于排气管49内,所述气垫3上固定连接有充气阀门50。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关于排气通道是怎样实现打开和关闭的将在以下做详细的描述;参照附图18所示,此时排气通道处于打开状态,如附图19所示,此时排气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参照附图4所示,我们在排气管49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矩形滑道62并且排气管49内设置有与第三矩形滑道62滑道配合的气门阀63,当气门阀63处于排气管49内时将排气管49进行封堵,此时我们转动第四螺杆66进而可以驱动与之为螺纹配合的气门阀63在排气管49内沿两第三矩形滑道62滑动,当我们需要将排气通道打开时,我们旋转第四螺杆66驱动气门阀63沿排气管49移动以至死的气门阀63从排气管49中滑出,此时排气管49置于面罩1内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两第三矩形滑道62相配合的滑轨64,此时气门阀63沿滑轨64进行滑动,如附图18中所示,此时气门阀63滑动配合在两滑轨64之间,第四螺杆66置于面罩1内一端转动安装于固定在两滑轨64之间的承托板65上,所述气体干燥剂固定放置于气门阀63背离承托板65一侧,当需要对气体干燥剂进行更换时我们直接可以将其从排气管49中取出,将新的气体干燥剂固定放置于排气管49中,我们在气垫3上设置有充气阀50门,以实现对气垫3的充气与放气。

实施例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麻醉管5与输氧管6上均设置有开关阀门,所述开关阀门包括与麻醉管5、输氧管6连通的矩形腔51,所述矩形腔51纵向一侧设有贯穿输氧管6、麻醉管5的矩形滑槽52且矩形滑槽52内滑动安装有开关板53,所述开关板53置于矩形腔51外一端固定设置有拉手54且开关板53靠近拉手54一侧上端设置有第一矩形孔55,第一矩形孔55内竖向滑动连接有定位块56,所述定位块56与第一矩形孔55底壁之间经第二弹簧57连接,矩形滑槽52顶壁设有与定位块56相配合的第二矩形孔58,定位块56面向拉手54一侧一体连接有推板59且推板59向外穿出开关板53。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较好的,我们在输氧管6与麻醉管5上均设置有开关阀门,当医生对患者实施麻醉时,将设置于输氧管6上的开关阀门关闭,麻醉管5上的开关阀门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麻醉混合气体经该开关阀门进入到面罩1内,具体的,参照附图9、10、11所示,矩形腔51与麻醉管5、输氧管6一体连通且矩形腔51内设有矩形滑槽52,所述开关板53滑动连接于矩形滑槽52内,初始状态当开关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关板53完全处于矩形滑槽52内且此时开关板53上端面竖向滑动连接有定位块56,定位块56在第二弹簧57弹力作用下被弹入至设置于矩形腔51内的第二矩形孔58内,此时定位块56实现对开关板53的定位且开关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将开关阀门打开时,此时我们向下按压推板59使得推板59带动与之固定连接的定位块56沿第一矩形孔55向下滑动,以至使得定位块56从第二矩形孔58内完全撤出,此时开关板53处于自由状态,我们通过拉手54拉动开关使其沿矩形滑槽52向外滑动,且最终将开关板53拉动至如附图11所示状态,此时开关阀门打开,当开关板53位于付附图11中所示状态时,为了防止开关板53从矩形滑槽52内脱落,我们在开关板53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块73且矩形滑槽52顶壁上设有与滑块73滑动配合的矩形滑腔74且矩形滑腔74未与外界连通,如附图20所示,较好的,我们可在滑块73与矩形滑腔74滑动配合部位设置有摩擦阻尼片,以免将开关板53从矩形滑槽52内向外滑动至如附图11所示状态时,开关板53受到外界震动或者外力时在矩形滑槽52内到处滑动,影响气体的输送。

实施例1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面罩1纵向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定位板60且定位板60上开设有定位孔61。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在面罩1纵向两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板60,在为患者进行麻醉或者供氧的时候,通过将弹性绷带穿在定位孔61中实现将面罩1固定在患者面部的效果。

该麻醉面罩1即可为患者进行麻醉使用也可为患者麻醉完成后进行供氧使用,即当麻醉结束后通过该麻醉面罩1可继续为患者进行氧气输送,相对于以往省去了更换面罩1的麻烦,为医生减轻了工作负担;

而且该麻醉面罩1可根据面罩1内水蒸气的含量(即面罩1内空气湿度的大小)而自动开启除湿装置,当面罩1内空气湿度过大时,由面罩1供氧切换为鼻导管7式供氧并且将面罩1内潮湿的空气排出面罩1,当面罩1内空气湿度降至正常状态时,由鼻导管7式供氧再次切换为面罩1供氧,即兼顾了面罩1供氧的优点又避免了长时间使用鼻导管7供氧造成的氧气浪费,该装置灵活性高且实用性较强。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