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36475发布日期:2019-09-11 22:1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



背景技术: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根据2015年公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每年因心脏骤停而死亡的人数多达54万,发生心跳骤停4~6分钟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4分钟之内更为关键重要,开始施行心肺复苏时间和复苏成功率有很大的关系,即每延长1分钟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因此,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为10分钟,在抢救初期置入口咽通气管打开气道,就地行胸外心脏按压、气囊面罩辅助呼吸,为进一步生命支持提供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能够预防少部分人在抢救过程中出现抽搐的情况而咬伤自己。

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往往存在吸痰困难,舌根后坠,开放气道不到位的情况,抢救初期可使用通气导管解决以上问题,但目前一次性使用通气导管质地硬,置入之前已塑形,有时置入困难容易对患者口腔黏膜造成损伤,置入口腔内部以后不仅难以进行固定,还不便于外连简易呼吸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解决了现有的一次性使用通气导管质地硬,置入之前已塑形,有时置入困难容易对患者口腔黏膜造成损伤,置入口腔内部以后不仅难以进行固定,还不便于外连简易呼吸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包括主体机构、压舌板和撑口机构,所述主体机构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伸缩机构,且伸缩机构的右侧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压舌板固定于主体机构的右下角,且压舌板的外壁包裹有保护套,所述压舌板的下方连接有连接机构,所述撑口机构设置于主体机构的外侧,且主体机构的正面对称安装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主体机构包括翼缘、中心管、牙垫和卡槽,且主体机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左侧固定有翼缘,且中心管的外壁包裹有牙垫,并且中心管的内部开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中心管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且牙垫与中心管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并且牙垫的材质为弹性硅胶。

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活动杆、卡块和软管,且卡槽的内部贯穿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外壁固定有卡块,且活动杆的右端连接有软管,并且卡块与卡槽之间的尺寸相吻合,同时软管的结构为波纹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转轴和扭力弹簧,且软管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端安装有转轴,且转轴的外部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转轴贯穿于扭力弹簧的内部,且中心管通过转轴与限位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限位板的材质为弹性硅胶。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滑道、滑块和连接杆,且主体机构和压舌板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滑道,所述滑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底部与连接杆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撑口机构包括外撑板和复位弹簧,且连接杆的底部与外撑板相连接,并且外撑板关于主体机构的水平中心线上下对称分布,同时外撑板的内侧连接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连接扣包括母扣和子扣,且翼缘的外壁对称固定有母扣,所述母扣的上端连接有子扣,且子扣与母扣之间相互配合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弹力绳、束缚带、圆毛贴和刺毛贴,且子扣的外侧与弹力绳的一端相固定,并且弹力绳的另一端安装有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的外表面安装有刺毛贴,且束缚带的内表面固定有圆毛贴,并且刺毛贴与圆毛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设置牙垫和保护套均由弹性硅胶材质构成,材质较柔软,且表面光滑,既有效避免了主体机构和压舌板对患者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同时还防止了对患者的咬合牙齿造成伤害,并且中心管内部中空,可以利于患者排气和口腔分泌物排除;

2.本发明设置伸缩机构可以推动限位机构展开,扣在患者牙齿的内侧,进行限位固定,有利于避免患者在抽搐过程中,整个塞口器从患者口中滑出,并且翼缘的外侧可以连通简易呼吸器,便于辅助患者进行呼吸;

3.本发明设置限位机构中的限位板也是由硅胶材质构成的,避免对口腔造成伤害,同时限位板通过伸缩机构的作用收缩在一起,方便塞入患者口腔,并且限位板通过转轴和扭力弹簧与中心管相连接,因此当限位板展开以后,具有一定的限位阻力,以便于达到良好的限位效果;

4.本发明设置连接机构使得撑口机构在主体机构和压舌板底部滑动,可以方便将撑口机构取出,避免撑口机构长时间作用,对患者嘴部造成撕裂伤害,设置撑口机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可以撑开,以便于将患者嘴部扩开,从而为主体塞口器进入患者口腔带来了方便;

5.本发明设置固定机构中的弹力绳呈双线,以便于挂在患者的耳后,同时设计利用圆毛贴和刺毛贴之间的粘接作用进行束缚带之间的固定,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能适当调节松紧程度,实用性较强,能够进一步增强通气导管固定的稳固性,避免滑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侧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扣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机构;2、翼缘;3、中心管;4、牙垫;5、卡槽;6、伸缩机构;7、活动杆;8、卡块;9、软管;10、限位机构;11、限位板;12、转轴;13、扭力弹簧;14、压舌板;15、保护套;16、连接机构;17、滑道;18、滑块;19、连接杆;20、撑口机构;21、外撑板;22、复位弹簧;23、连接扣;231、母扣;232、子扣;24、固定机构;25、弹力绳;26、束缚带;27、圆毛贴;28、刺毛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包括主体机构1、翼缘2、中心管3、牙垫4、卡槽5、伸缩机构6、活动杆7、卡块8、软管9、限位机构10、限位板11、转轴12、扭力弹簧13、压舌板14、保护套15、连接机构16、滑道17、滑块18、连接杆19、撑口机构20、外撑板21、复位弹簧22、连接扣23、母扣231、子扣232、固定机构24、弹力绳25、束缚带26、圆毛贴27和刺毛贴28,主体机构1的内侧对称安装有伸缩机构6,且伸缩机构6的右侧连接有限位机构10,压舌板14固定于主体机构1的右下角,且压舌板14的外壁包裹有保护套15,压舌板14的下方连接有连接机构16,撑口机构20设置于主体机构1的外侧,且主体机构1的正面对称安装有连接扣23,连接扣23的外侧连接有固定机构24,主体机构1包括翼缘2、中心管3、牙垫4和卡槽5,且主体机构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中心管3,中心管3的左侧固定有翼缘2,且中心管3的外壁包裹有牙垫4,并且中心管3的内部开设有卡槽5,中心管3的结构为中空结构,且牙垫4与中心管3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并且牙垫4的材质为弹性硅胶,设置牙垫4和保护套15均由弹性硅胶材质构成,材质较柔软,且表面光滑,既有效避免了主体机构1和压舌板14对患者口腔黏膜造成损伤,同时还防止了对患者的咬合牙齿造成伤害,并且中心管3内部中空,可以利于患者排气和口腔分泌物排除;

伸缩机构6包括活动杆7、卡块8和软管9,且卡槽5的内部贯穿有活动杆7,活动杆7的外壁固定有卡块8,且活动杆7的右端连接有软管9,并且卡块8与卡槽5之间的尺寸相吻合,同时软管9的结构为波纹状结构,设置伸缩机构6中的软管9可以任意弯曲,产生形变,以便于配合限位机构10进行使用,使得伸缩机构6可以推动限位机构10展开,扣在患者牙齿的内侧,进行限位固定,有利于避免患者在抽搐过程中,整个塞口器从患者口中滑出,限位机构10包括限位板11、转轴12和扭力弹簧13,且软管9的右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限位板11,限位板11的上端安装有转轴12,且转轴12的外部设置有扭力弹簧13,转轴12贯穿于扭力弹簧13的内部,且中心管3通过转轴12与限位板11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限位板11的材质为弹性硅胶,设置限位机构10中的限位板11也是由硅胶材质构成的,避免对口腔造成伤害,同时限位板11通过伸缩机构6的作用收缩在一起,方便塞入患者口腔,并且限位板11通过转轴12和扭力弹簧13与中心管3相连接,因此当限位板11展开以后,具有一定的限位阻力,以便于达到良好的限位效果;

连接机构16包括滑道17、滑块18和连接杆19,且主体机构1和压舌板1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滑道17,滑道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8,且滑块18的底部与连接杆19相铰接,设置连接机构16中的滑道17和滑块18相互配合,使得撑口机构20在主体机构1和压舌板14底部滑动,以便于将主体机构1和压舌板14塞入患者口腔以后,可以方便将撑口机构20取出,避免撑口机构20长时间作用,对造成患者嘴部造成撕裂伤害;

撑口机构20包括外撑板21和复位弹簧22,且连接杆19的底部与外撑板21相连接,并且外撑板21关于主体机构1的水平中心线上下对称分布,同时外撑板21的内侧连接有复位弹簧22,设置撑口机构20在复位弹簧22的作用下,可以撑开,以便于将患者嘴部扩开,从而为主体塞口器进入患者口腔带来了方便,连接扣23包括母扣231和子扣232,且翼缘2的外壁对称固定有母扣231,母扣231的上端连接有子扣232,且子扣232与母扣231之间相互配合构成卡合结构,设置连接扣23是一对子母扣,并且母扣231和子扣232之间是通过卡合作用进行固定的,方便安装和拆卸;

固定机构24包括弹力绳25、束缚带26、圆毛贴27和刺毛贴28,且子扣232的外侧与弹力绳25的一端相固定,并且弹力绳25的另一端安装有束缚带26,束缚带26的外表面安装有刺毛贴28,且束缚带26的内表面固定有圆毛贴27,并且刺毛贴28与圆毛贴27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接连接,设置固定机构24中的弹力绳25呈双线,以便于挂在患者的耳后,同时设计利用圆毛贴27和刺毛贴28之间的粘接作用进行束缚带26之间的固定,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能适当调节松紧程度,实用性较强,能够进一步增强通气导管固定的稳固性,避免滑脱。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滑道17沿着翼缘2、中心管3一直延伸到压舌板14的尾端,滑块18可以沿着滑道17滑动,首先将连接机构16中的滑块18从主体机构1中的翼缘2一侧导入滑道17内部,并且推动滑块18,滑块18通过连接杆19带动撑口机构20沿着滑道17向压舌板14的尾部滑动,然后准备将整个装置塞入患者的口腔中,先使远离复位弹簧22的外撑板21一侧和压舌板14的尾部接近患者的牙床;

同时向内摁压远离压舌板14的尾部而靠近复位弹簧22的两块外撑板21,外撑板21将压力传递给复位弹簧22,使得复位弹簧22压缩变短,使得靠近复位弹簧22的两块外撑板21一侧之间距离变短,同时远离复位弹簧22的两块外撑板21一侧之间距离变大,对患者口腔进行扩张,使得患者的嘴巴张开,然后向口腔内部推动主体机构1,使得主体机构1和压舌板14下表面的滑道17与滑块18之间相对滑动,此时,撑口机构20保持不动,而主体机构1和压舌板14则滑进患者口腔中,直至滑块18从翼缘2一侧的滑道17滑出,撑口机构20与主体机构1和压舌板14之间发生分离,然后将撑口机构20从患者嘴里拿出;

此时患者的牙齿咬在牙垫4上,压舌板14压住患者的舌头,保护套15与舌面接触,然后轻微转动伸缩机构6中的活动杆7,使得卡块8的位置正对卡槽5的位置,然后向口腔内部推动活动杆7,此时活动杆7通过软管9推动限位机构10中的限位板11,由于限位板11在收缩时,扭力弹簧13处于受力状态,因此,两个限位板11顺着推力弹开,限位板11绕着转轴12转动展开,限位板11带动软管9弯曲,限位板11扣在患者牙齿后侧,此时中心管3内部贯通,方便患者通气,然后将连接扣23的子扣232扣在母扣231上,再将固定机构24中的弹力绳25套在患者的耳后,同时将两个束缚带26绕至患者后脑勺,两个束缚带26中,一个的内表面安装了圆毛贴27,一个的外表面安装了刺毛贴28,将安装刺毛贴28的束缚带26紧贴患者头部,同时将另一个束缚带26附在前一个束缚带26的外侧,使得圆毛贴27粘在刺毛贴28上,进行固定,然后在翼缘2的外侧放置简易呼吸器的呼吸罩,通过操纵简易呼吸器,使得呼吸罩与中心管3内部连通,便于辅助患者呼吸,就这样完成整个心血管内科护理用防咬伤型通气导管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