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8176发布日期:2019-11-15 23:4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复合物,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生成过多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血尿酸浓度超出正常范围的,致使体内尿酸盐沉积引起组织损伤性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肾功能不全等重要脏器损害。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hua的总体流行病学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可能与人们摄入较多含嘌呤高的海产品、动物内脏、肉类食品以及大量饮用啤酒等饮食习惯有关。

痛风病程分为三个阶段:①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及间歇期;③痛风石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85%~90%的首次发作累及单一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多见于夜间突然起病,关节剧痛难忍,症状在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受累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也有受累足背、踝、足跟、膝、腕、指、趾和肘关节;可伴有发热。

相关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痛风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痛风患病率达5%~23.5%,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高尿酸血症除了是痛风的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外,还与高血压、肥胖、动脉硬化等密切相关,是痛风性关节炎、肾脏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痛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长期规范降尿酸治疗以预防、减少关节破坏和组织损伤及并发症发生已成共识。目前,临床上无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特效疗法,西药虽然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但调药后容易反复,使病情加重,不良反应也比较多,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一线药物。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痛风的常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等,疗效可靠但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复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依赖性(曹启江等,治疗痛风新型药物研究进展,广东医学,2019,40(10):1497-1500)。而中医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种预防或治疗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天然组合物,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8714194a;张潮,中医综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42-42等),中药具有安全、无依赖性、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舒祝明等,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临床疗效荟萃分析,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5):439-442)。

中医在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首次提出“痛风”一词;而在朱丹溪《格致余论》中明确提出了“痛风”的病名,在书中说:“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津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或卧挡风,寒凉外搏,血热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指出了痛风的病机污浊瘀结阻滞。我们认为痛风的病机以正虚(脾肾亏虚)为本,邪气(外邪、饮食、痰饮、瘀血等)为标,内外因相互作用互结,留滞关节而发病。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属于“痰饮”、“湿毒”等范涛,从病症的转归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痛风”、“热痹”、“历节”等范畴。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机中医以脾肾亏虚为本,兼湿热痰瘀交结为患。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司,则津液、水谷布化失职,水湿內停,化热生痰,水湿也是湿热产生的基础。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是元阴元阳所藏之处。肾脏虚损,气化不利,开阖无度,湿浊滞留不能排出体外。脾肾先后天相互资生、相互影响,脾主运化,赖命火温煦,肾主藏精,需脾脏精气的补充。脾虚及肾,肾虚及脾,则水液代谢功能紊乱,升清降浊无权,凝聚成痰,痰浊内阻,血脉滞涩,气血运行不畅,日久化热成瘀;瘀血内停,气机失调,影响津液输布,复生痰浊,或湿热绞缠。痰瘀(或湿热)互结,留滞皮肤、关节,以致关节肿胀、疼痛。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热互结为标,饮食不节、劳逸无度为其诱因。总之,痛风的病机脾肾亏虚为本,湿、痰、瘀及浊毒为标。正虚为本,外邪(病理产物)为标,内外因相互影响而致痰瘀热毒互结,滞于关节。

中医治疗痛风上明显优势,其疗效确切且安全,副作用少,能稳定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并发症等,更易被患者接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按质量比的原料组成为:在每一剂中,胡桃壳10~30g、丹参6~12g、党参6~12g、黄芪6~15g、山茱萸6~12g、熟地黄6~12g、泽泻6~15g、车前子6~12g、山楂6~12g、益母草9~15g、白花蛇舌草6~12g、火麻仁9~12g。

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按质量比的原料组成优选为:在每一剂中,胡桃壳20g、丹参12g、党参10g、黄芪12g、山茱萸9g、熟地黄12g、泽泻9g、车前子12g(包)、山楂9g、益母草15g、白花蛇舌草12g、火麻仁9g。

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的剂型可为汤剂、颗粒剂或片剂等,每一剂相当于原料的82~161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

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一剂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的原料加入350~550ml水,浸泡15~35min,煎煮10~30min至药液体积为180~220ml,得到第一次煎煮液;

2)药渣加水250~4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二次煎煮液;

3)药渣再次加水250~350ml,煎煮10~25min至药液体积为140~160ml,得到第三次煎煮液;

4)所述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即为汤剂;或

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浸膏,进一步干燥成干浸膏,取干浸膏粉末1份、糊精1.5份,用乙醇润湿制粒,80℃以下干燥后整粒,制粒,制得颗粒剂;或

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浓缩(纯化)成清膏,加糖或蜜,收膏,分装,制得煎膏剂;取浸膏加热(不用直火)至60~70℃,搅拌熔化,将轻质氧化镁、滑石粉及淀粉依次加入混匀,在60℃以下干燥至含水量3%以下,然后将干燥的片(块)状物粉碎成14目以下的颗粒,最后加入硬脂酸镁、滑石粉混匀,过12目筛整粒、压片、包衣,制得片剂。

所述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可在制备痛风药物中应用。

本发明根据痛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实践研制了一种治疗痛风中药。本发明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具有补肾健脾、清热除湿、化痰散瘀的功效,达到标本同治,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治疗痛风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本发明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建立了治疗以健脾补肾、清热除湿、化痰散瘀为主、佐以利湿通便的治疗方法,其中,核桃壳味苦、涩,性平。补肾涩精,消肿止痛,化痰散结之功,为主药。山茱萸益肝肾、强阴补肾气、逐痹利尿,熟地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利血脉,辅助核桃壳补肝肾之功;党参补脾养胃,健脾运滋胃阴,振奋中气,得中和之气,使五脏皆受其养。黄芪补气生阳,行气肿消,参芪甘温,俱能补益,堪并建功,助君药核桃壳健脾。益母草行血解毒,消诸毒;行血活血,消瘀逐滞;丹参善治血分,去滞生新,系清热、破瘀、行血之剂,益母草与党参辅助君药,清除热毒、行血消瘀,治疗瘀血壅滞而百节动痛,或脚膝痹痿而痛重难履。泽泻渗湿热、行痰饮,泻肾经之邪火,利下焦之湿热、化痰理气;渗去脾胃之湿,则热亦随去,而土气得安。车前子清热、利尿、祛痰,水窍常开,则便利,而湿热外泄,不致鼓动真阳真火而补肾;水道利则清浊分,脾键。泽泻和车前子助君药祛湿、滑痰化饮。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消肿止痛,消疖肿疮疡,为佐药加强消除局部关节的肿痛;与益母草配伍,增强消肿止痛之功。山楂消食健胃,火麻仁润燥滑肠、利水、活血,使湿毒从大小便排出。均为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以上诸药共奏补肾健脾、清热除湿、化痰散瘀的功效,达到标本同治,具有良好的治疗痛风作用。本发明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良好的治疗高尿酸所致的痛风性关节炎作用,其具有安定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处方:

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胡桃壳20g、丹参10g、党参10g、黄芪12g、山茱萸9g、熟地黄9g、泽泻9g、车前子12g(包)、山楂9g、益母草12g、白花蛇舌草9g、火麻仁20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3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如下:

取上述抗疲劳的中药复合物1剂,加入400~500ml水,浸泡20~30min,煎煮15~30min至药液体积为200ml,得到第一次煎煮液,服用;药渣加水300~400ml,煎煮15~20min至药液体积为150ml,得到第二次煎煮液,服用;药渣再次加水300ml,煎煮15~20min至药液体积为150ml,得到第三次煎煮液,继续服用。

根据需要,可以取所述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临床上其他可接受的剂型,例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散剂等,例如,取上述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及药渣中乌贼干,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分装,制得口服液;或取上述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浸膏,加入常规辅料,制粒,制得颗粒剂;或取第一次煎煮液和/或第二次煎煮液和/或第三次煎煮液,浓缩成清膏,加糖或蜜,收膏,分装,制得煎膏剂,便于服用。

实施例2

处方:

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胡桃壳20g、丹参9g、党参12g、黄芪10g、山茱萸9g、熟地黄9g、泽泻9g、车前子20g(包)、山楂9g、益母草15g、白花蛇舌草12g、火麻仁12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实施例3

处方:

治疗痛风的中药复合物:胡桃壳15g、丹参12g、党参10g、黄芪15g、山茱萸9g、熟地黄12g、泽泻9g、车前子12g(包)、山楂9g、益母草15g、白花蛇舌草12g、火麻仁12g。

以上处方为1剂。每日1剂,1剂分三次煎煮得到汤剂后服用,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

根据需要,可将上述处方制备成口服液、颗粒剂、煎膏剂等临床上可接受的剂型,制备方法不限于实施例1所述之制备方法。

以下给出具体病例。

1.李某某,男,62岁,2010年5月6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因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在外院就诊,查血尿酸:592.2μmol/l,血沉21mm/h。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服用苯溴马隆两周之后症状好转,出现不良反应后停药。昨日出现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皮肤温度较高,活动受限,口苦口干,纳可,睡眠差,大便难解,小便偏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数。以上方加减给予中药一周,复诊诉关节红肿疼痛减轻,续服一周,症状消失,血尿酸降至356μmol/,血沉13mm/h。嘱平时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2.刘某某,男,55岁,2011年3月12日初诊。患者4个月前因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在外院就诊,查血尿酸:5632.2μmol/l,血沉23mm/h。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服用苯溴马隆两周,治疗之后症状减轻好转,恐不良反应停药。近日天右足跖趾关节突发红肿疼痛,肿痛夜间尤甚,寐欠安,屈伸不利,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淡胖苔黄腻。查体:t38.3℃,跛行,右足跖趾关节突发红肿,轻触疼痛加剧;实验室检查:血尿酸760μmol/l,血沉23mm/h。拟上方加减给予中药一周,复诊,发热退,肿痛明显减轻,再守7剂,肿痛消失,复查血尿酸、血沉均正常。嘱禁食海鲜、啤酒等饮食,保持大便的通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3.郑某某,男,53岁,2011年7月25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左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在外院就诊,查血尿酸:592.2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服用苯溴马隆两周之后症状减轻大好转。三天前饮酒后,出现右足踝关节处疼痛剧烈,小便黄、大便稍硬、舌质淡红,苔白腻而滑,脉沉弦数,检查:血尿酸536μmol/l。经两周的中药治疗后,症状消失,继服2周巩固疗效,复查血尿酸为420μmol/l,随访一年未复发。

4.陈某某,男,68岁,2012年4月16日初诊。3个月前每因饮酒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在外院就诊,被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服用苯溴马隆两周之后症状减轻好转后,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停药。近5日突发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局部发热,皮肤发红,反复发作,小便黄,大便干结,纳可,以夜间尤甚,影响睡眠。检查:血尿酸580μmol/l,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数。给予一周上方加减中药,复诊诉关节红肿疼痛减轻,续服二周,症状消失,血尿酸降至405μmol/l。嘱平时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5.林某某,女,76岁,2013年1月17日初诊。近一年痛风反复发作,跖趾关节红肿疼痛,时轻时重,四个月前在外院就诊,被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服用苯溴马隆两周之后症状消失后停药。近日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局部疼痛拒按,骨节酸痛,以屈伸时疼痛较甚,形体肥胖,纳尚可,小便短赤,大便硬,舌淡红胖有齿印,苔腻,脉濡细。给予一周上方加减中药,复诊诉关节红肿疼痛减轻,续服一周,症状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嘱平时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6.俞某某,男,72岁,2014年5月11日初诊。诉痛风史数年,一直服用外院就诊时的处方药,时发时止。二个月前院就诊嫌煎中药麻烦,要求先用西药治疗,予服用苯溴马隆2周之后症状减轻好转后停药。近日跖趾关节难以屈伸,局部红肿疼疼痛并拒按,以屈伸时疼痛较甚,腰膝酸软,纳可,小便短赤,大便硬,舌淡红苔黄,脉沉细数;查血尿酸530μmol/l。建议给予一周上方加减中药治疗,复诊诉关节红肿疼痛减轻,续服一周,症状消失,血尿酸降至398μmol/l。嘱平时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7.张某某,男,52岁,2010年6月8日就诊。2个月前突发左脚大趾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热、痛,予服用苯溴马隆2周之后,症状好后停药。今日加剧,左脚大趾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热、痛,行走痛甚,微发热恶寒。查左趾跖关节肿胀,色红,灼热,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舌淡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化验血尿酸为615μmol/l。给予上方中药加减一周治疗,复诊诉关节红肿疼痛减轻,续服一周,症状消失,血尿酸降至381umol/l。嘱平时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8.何某某,男,78岁,2012年3月5日就诊。2个月前突发左脚大趾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热、痛,予服用苯溴马隆2周之后症状减轻,症状好转,出现皮疹后停药。患者5日前食海鲜,次日上午突发右第一趾跖关节肿胀,皮肤色红,灼热肿痛。口苦而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胖大,苔黄腻,脉弦滑数。查体:体温38.2℃,右第一趾跖关节肿胀,局部肤色红,灼热疼痛,痛处不可近,痛处不可触,血尿酸为620μmol/l。服用一个7天后,右趾跖关节肿痛大减,继服一周查血尿酸在正常范围,嘱平时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多饮水,随访一年未复发。

9.林某某,男,45岁,2013年7月3日就诊。昨夜突发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来诊。2个月前突发左脚大趾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热、痛,予服用苯溴马隆2周之后症状症状好转,出现腹胀不良反应后停药。夜间突发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小便黄,大便干结,纳少,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数。检查所见:两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灼热,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尿酸为456μmol/l,血沉19mm/h。服用上方加减一个疗程(两周)后,右第一趾跖关节肿痛消失,查血尿酸在正常范围,嘱平时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10.魏某某,男,65岁,2015年1月28日就诊。两趾关节对称性肿痛3天。2个月前突发左脚大趾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热、痛,予服用苯溴马隆2周之后症状减轻,症状好转出现恶心、腹胀、皮疹后停药。两趾关节对称性肿痛,疼痛拒按,形体肥胖,神疲,口干口苦,纳可,小便赤,大便硬,寐安。实验室检查:血尿酸为585μmol/l,血沉20mm/h。给予上方加减中药治疗一周,复诊诉关节红肿疼痛减轻,续服一周,症状消失,血尿酸降至381μmol/l。嘱平时多食润肠通便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11.张某某,男,55岁,2014年8月7日就诊。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曾就诊于外院,予服用苯溴马隆2周之后症状减轻,出现恶心、腹胀等症状后停药。3天前因食海鲜、饮酒,出现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疼痛拒按,活动受限,伴有身热,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纳可,舌淡胖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血尿酸701μmol/l,血沉33mm/h。给予上方中药加减服用一周,服用后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大减,续服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血尿酸383μmol/l,血沉14mm/h。嘱其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禁酒,随访一年未复发。

12.郑某某,男,52岁,2013年5月26日初诊。患者一年前因食海鲜及过度饮酒后,出现右足踝关节肿痛,不能触,就诊于外院诊断为痛风关节炎,口服苯溴马隆药物,二周后症状缓解,继发恶心、腹胀等反应停药。一个月后复发,右足关节疼痛剧烈,伴有局部红肿灼热,纳可,寐安,小便赤,大便硬,舌质淡紫苔白,脉沉细。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71μmol/l,血沉25mm/h。给予上方中药,先予一周中药服用,服用后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大减,连续服用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血尿酸383μmol/l,血沉13mm/h。嘱其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禁酒,随访一年未复发。

13.陈某某,男,63岁,2015年9月25日就诊。患者高尿酸血症史一年,左跖趾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加剧2天,外院给服用苯溴马隆2周治疗,一个月后复发。左跖趾关节红肿,局部灼热,按之痛甚,行走加剧,口苦而干,寐欠安,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淡红苔黄而滑。实验室检查:血尿酸586μmol/l,左跖趾关节x线片示,左跖趾关节无异常。给予上方加减中药服用一周,服用后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大减,续用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血尿酸383μmol/l,血沉16mm/h。嘱其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禁酒,随访一年未复发。

14.李某某,男,48岁,2014年3月20日就诊。二个月前患者曾就诊于外院,查血尿酸560μmol/l,给予苯溴马隆治疗2周,症状消失,因副作用停用,二个月后复发,患者右踝关节间歇性疼痛1年,疼痛加剧一天。右踝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不能着地,小便黄,大便稍硬,纳可,寐安,血尿酸530μmol/l,舌淡胖苔黄腻,脉弦滑。给予上方中药,先予一周上方中药煎服,服用后踝关节红肿疼痛大减,续服用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血尿酸364μmol/l,血沉14mm/h。嘱其注意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随访一年未复发。

15.余某某,男,55岁,2015年5月18日就诊。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2个月,加重3天。2个月前曾手足关节疼痛,在外院确诊为痛风,服用了一个月的苯溴马隆,症状减轻,因服药后的胃肠道反应明显和转氨酶升高,而自动停药。近日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复发,现右侧第一跖趾关节疼痛,稍外突,红肿,局部压痛,有灼热感,小便正常,大便硬,舌淡苔白腻,脉滑数。查血尿酸为593μmol/l。给予上方加减中药服用一周,服用后踝关节红肿疼痛大减,再服用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血尿酸351μmol/l,血沉14mm/h。嘱其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随访一年血尿酸、血沉均正常,病情稳定,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