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及应用有该门体结构的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2718发布日期:2019-11-20 01:1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及应用有该门体结构的消毒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毒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及应用有该门体结构的消毒柜。



背景技术:

现有消毒柜主要包括消毒腔、门体结构以及能够与门体结构组装在一起的拉篮,拉篮内可以放置餐具。在需要对餐具消毒时,先将餐具放入到拉篮内,然后把拉篮推入到消毒腔中,启动消毒柜的消毒功能(主要是利用紫外线和臭氧等消毒),执行针对拉篮内餐具的消毒处理。当然,也会在拉篮内再增加放置餐具盒,以把一些特殊的诸如筷子和汤勺等餐具放置到餐具盒内,这样方便做统一的消毒处理。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436121u具体公开了一种消毒柜拉篮,消毒柜拉篮包括拉篮本体和餐具盒,拉篮本体具有朝上的敞口,餐具盒设置在拉篮本体内,并且靠近拉篮本体的顶部设置,餐具盒能够与拉篮本体实现转动连接。由于餐具盒与拉篮本体能够转动连接,餐具盒在转动时就可以改变拉篮本体的敞口大小,以减小对拉篮本体敞口的遮挡。但是,该消毒柜拉篮中的餐具盒仍旧是处于拉篮本体内,并没有针对餐具盒做特别的消毒防护处理。如果消毒柜仅仅需要对拉篮本体内的其他餐具反复消毒,而不需要对餐具盒内餐具消毒,该餐具盒内的餐具就会被反复消毒处理。如果餐具盒内的餐具材质经不住反复消毒处理,势必影响餐具盒内餐具的使用寿命和餐具使用安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8144089a也公开了一种消毒柜拉篮,消毒柜拉篮包括拉篮本体,拉篮本体具有多个餐具放置区,每一所述餐具放置区用以供不同类型的餐具放置,其中一所述餐具放置区内设有餐具盒,餐具盒具有朝上敞口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第一容置槽内设有供勺子搁置的勺子搁架,第二容置槽内设有筷子盒。该消毒柜拉篮虽然可以满足放置餐具后的消毒处理,但是,其餐具盒内的餐具仍然存在被反复消毒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将位于门体上的餐具盒遮蔽住的消毒柜门体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位于门体上的餐具盒自动进出门体上所对应容纳空间的消毒柜门体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只用一套动力机构就既能完成遮蔽住餐具盒,又能使餐具盒自动进出门体上所对应容纳空间的消毒柜门体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另一种只需要一套动力机构就既能完成遮蔽住餐具盒,又能使餐具盒自动进出门体上所对应容纳空间的消毒柜门体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任一种门体结构的消毒柜。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包括:

门体本体,具有中空部位形成的容纳空间,并在内侧具有开口;

餐具盒;

其特征在于,所述餐具盒容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门体结构还包括有:

遮蔽罩,能转动地设置在邻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其具有遮蔽住所述开口或打开所述开口两种状态;

驱动机构,与所述遮蔽罩传动相连,用来驱动所述遮蔽罩翻转。

这样,当无需对餐具盒内的餐具进行消毒时,只需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遮蔽罩翻转至遮蔽住所述开口的状态即可,从而避免了消毒柜反复工作时而造成的对餐具盒内餐具的反复消毒,有效地降低了餐具因被反复消毒而造成老化的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述驱动机构可以具有两个动力输出元件,其中第二动力输出元件与所述遮蔽罩相连,第一动力输出元件与所述餐具盒相连,驱动餐具盒做动作,并使餐具盒从所述开口处移入所述容纳空间内或者移出容纳空间。

这样,在需要将餐具盒里的餐具进行消毒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餐具盒从门体的容纳空间中移出,然后进入消毒柜的消毒腔。

所述的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现有技术,但优选地,为了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该驱动机构可以包括:

第一带轮,其第一侧面中心具有供动力源的输出轴插入的插孔,其第二侧面穿固有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即为所述的第一动力输出元件;

第二转轴,即为所述的第二动力输出元件,其上穿固有第二齿轮;

第二带轮,其中心穿固有第三转轴,该第三转轴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轮;

以及传动带,该传动带的一端套在第一带轮上,另一端套在第二带轮上。

之所以选用带轮-传动带作为传动机构,不仅因为其传动可靠、对安装误差要求比较低,也是为了能使传动带自身作为离合元件,从而使两个动力输出元件能够分别独立工作或联合工作,具体可以在该驱动机构上设置有张紧机构,包括:

张紧轮,该张紧轮沿其周壁设有滑槽,所述传动带从该滑槽中穿过;

以及张紧轮驱动机构,用来驱动张紧轮来回移动从而使所述传动带处于松弛状态或者张紧状态。

所述的张紧轮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现有技术,但优选地,可以包括:

导向滑杆,其一端相对于所述门体本体固定;

张紧轮支架,用于安装所述张紧轮,并且开有容所述导向滑杆能相对滑动地穿越的孔;

电动推杆,其输出端与所述张紧轮支架相连。

如此,通过张紧轮驱动机构对传动带的施力影响,餐具盒与遮蔽罩既能独立动作,又能一起动作,以便应对用户的各种需求。

为了解决第四个技术问题,该驱动机构也可以是包括:

第一主动齿轮,其第一侧面中心穿固有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即为所述的第一动力输出元件,其第二侧面中心具有供固定轴穿固的插孔;该固定轴用于限定第一主动齿轮所处的位置;

第二转轴,即为所述的第二动力输出元件,该第二转轴上穿固有第二从动齿轮;

第二主动齿轮,其中心穿固有第三转轴,该第三转轴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

以及传动条,与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该传动条的首端能够与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传动条的末端能够与第二主动齿轮相啮合。

此处通过利用同一个传动条来驱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可以使得两个主动齿轮发生同步的转动,进而实现餐具盒与遮蔽罩的联动转动。

具体到该发明中,此处传动条的首端与一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该动力源为能够推动该传动条移动的电动推杆或者施力用把手。作为优选,此处的动力源采用能够推动该传动条移动的电动推杆。

当然,针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消毒柜门体结构,其门体结构可以是具有外置的拉手结构,也可以具有内置的拉手结构。本发明的门体结构优选具有内置的拉手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第五个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毒柜,该消毒柜应用有上述任一种门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首先,本发明中的消毒柜门体本体具有容纳空间,门体本体的内侧具有贯通该容纳空间的开口,餐具盒位于容纳空间内,门体本体上设置有可以遮蔽住该开口的遮蔽罩,从而在不需要对餐具盒内餐具做消毒时,可以利用转动的遮蔽罩遮蔽住开口即可,避免消毒腔内紫外线对餐具盒内餐具的反复消毒处理,从而延长餐具盒内餐具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其次,通过将餐具盒设计成可以从门体本体的开口处被移出容纳空间或者移入容纳空间的形式,可以满足根据实际需要,对餐具盒内餐具做消毒处理或者避免反复消毒处理的特殊情况需要;

再者,该门体结构上的驱动机构既可以单独驱动餐具盒或者遮蔽罩,又可以同时驱动餐具盒和遮蔽罩做联动转动动作,有效地满足了不同情境下的消毒处理需要;

最后,本发明提供了两种不同形式的驱动机构,其中在第一种驱动机构中,采用传动带以及套设有该传动带的两个带轮作为驱动餐具盒和遮蔽罩联动式的传动元件,还通过增加设置张紧机构来控制传动带变为松弛状态或者变为张紧状态,进而把传动带作为实现驱动机构执行驱动动作的离合元件,从而达到餐具盒与遮蔽罩之间的独立工作或者联动工作效果;而在第二种驱动机构中,通过利用同一个传动条来驱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可以使得两个主动齿轮发生同步的转动,进而实现餐具盒与遮蔽罩的联动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门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门体结构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结构去掉门体面板、门体本体和拉篮后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中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餐具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餐具盒在另一个视角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中拉手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拉手组件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实施例一中拉手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拉手组件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所示门体结构去掉门体面板后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的e部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的f部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图15所示门体结构的餐具盒移出容纳空间时的状态剖视图;

图20为图19中的g部放大示意图;

图21为图19中的h部放大示意图;

图22为遮蔽罩翻转至打开开口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24为图22中的j部放大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消毒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该门体结构包括:

门体本体1,具有中空部位形成的容纳空间10,并在内侧具有开口11;在将该门体结构组装到消毒柜上后,此处的开口11朝向消毒腔的内侧;

餐具盒2,该餐具盒2容置在容纳空间10内;诸如筷子和勺子等常用的餐具可以放置在该餐具盒内;餐具盒2优选设置有一个朝上开设的餐具置入口20,餐具从该餐具置入口20被放入餐具盒或者被取出;

遮蔽罩3,能转动地设置在邻近开口11的位置,此遮蔽罩3具有遮蔽住开口11或打开该开口11两种状态;

驱动机构,与遮蔽罩3传动相连,用来驱动遮蔽罩3翻转。在遮蔽罩3被驱动翻转至遮蔽住开口11的状态时,消毒腔内发出的紫外线就难以通过开口11进入到门体本体的容纳空间10内,这些紫外线此时无法影响到餐具盒内的餐具。

作为驱动机构的实现形式,此处的驱动机构可以具有两个动力输出元件,即具有第一动力输出元件和第二动力输出元件;其中,第一动力输出元件与餐具盒2相连,驱动餐具盒2做动作,并使餐具盒2从开口11处移入容纳空间10内或者移出容纳空间10;第二动力输出元件与遮蔽罩3相连。参见图2~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具体包括:

第一带轮41,其第一侧面中心具有供动力源40的输出轴401插入的插孔,其第二侧面穿固有第一转轴51,该第一转轴51就是上述的第一动力输出元件;此处的动力源40可以选择为电动推杆或者供用户施力的转动把手,本实施例的动力源40优选为电动推杆;图6中具体示出了动力源40与第一带轮41、第一转轴51之间结构的设置关系情况;

第二转轴52,即为上述的第二动力输出元件,其上穿固有第二齿轮62;第二齿轮62可以随着第二转轴52的转动而发生转动;

第二带轮42,其中心穿固有第三转轴53,该第三转轴53还固定有与第二齿轮62相啮合的第一齿轮61;第二带轮42可以采用各种现有技术设置到门体本体上,例如,可以在门体本体1上专门设置一个用来支撑固定第二带轮42的支座,避免第二带轮42在转动过程中出现晃动;第二带轮42、第二齿轮62以及第一齿轮61之间的结构设置情况参见图6~7所示;

以及传动带43,传动带43的一端套在第一带轮41上,另一端套在第二带轮42上。

作为实现遮蔽罩在门体本体上的转动设置方式,参见图3~6所示,第二转轴52位于遮蔽罩3的上端边上,而在门体本体上且邻近开口11的位置可以具有配合第二转轴52转动的转轴配合部。

结合图6~8所示,在动力源输出轴的动力输出作用下,第一带轮41会通过第一转轴51带动餐具盒2做转动,使餐具盒2从开口11处移出容纳空间10,进而使餐具盒内的餐具接受消毒腔的紫外线消毒处理;与此同时,转动的第一带轮41会通过传动带43去带动第二带轮42做同向转动,再由第二带轮42通过第三转轴53带动第一齿轮61转动,第一齿轮61带动第二齿轮62转动,转动的第二齿轮62通过第二转轴52去驱动遮蔽罩3翻转,从而使得遮蔽罩3打开门体本体的开口11。这样,就可以实现针对餐具盒内餐具的消毒处理;

当然,如果动力源输出轴所输出的动力调整为反向时,第一带轮41就会做反向转动,最终使得餐具盒2从开口11处移入到容纳空间10内,再由遮蔽罩3把该开口11遮蔽住,实现了餐具盒的隐藏效果。餐具盒在隐藏状态下,即便消毒腔开启了消毒功能,消毒柜也只能对消毒腔内的餐具消毒,无法影响到处于容纳空间内餐具盒的餐具,避免了消毒柜反复工作时而造成的对餐具盒内餐具的反复消毒,有效地降低了餐具盒内餐具因被反复消毒而出现老化的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选用带轮-传动带作为传动机构,不仅因为其传动可靠、对安装误差要求比较低,也是为了能使传动带自身作为离合元件,从而使两个动力输出元件能够分别独立工作或联合工作。具体地,参见图5和图6所示,可以在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上设置有张紧机构,包括:

张紧轮44,该张紧轮沿其周壁设有滑槽440,传动带43从该滑槽440中穿过;

以及张紧轮驱动机构,用来驱动张紧轮44来回移动,从而使传动带43处于松弛状态或者张紧状态。

此处的张紧轮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各种现有技术,但优选地,参见图5和图6所示,张紧轮驱动机构可以包括:

导向滑杆45,其一端相对于门体本体1固定;

张紧轮支架46,用于安装张紧轮44,并且开有容导向滑杆45能相对滑动地穿越的孔(图中未示出);

电动推杆47,其输出端与张紧轮支架46相连。

如此设置,通过张紧轮驱动机构对传动带43的施力影响,使得传动带43变为张紧状态或者松弛状态。这样,在传动带43变为松弛状态时,传动带43无法同时带动第一带轮41和第二带轮42转动,此时餐具盒2与遮蔽罩3能独立动作;在传动带43变为张紧状态时,传动带43可以同时带动第一带轮41和第二带轮42转动,餐具盒2与遮蔽罩3能一起动作,以便应对用户的各种需求。

关于传动带43自身作为离合元件的原理具体为,参见图5所示,电动推杆47拉动张紧轮支架46移动时,张紧轮44会随着拉动张紧轮支架46同向移动,使得位于滑槽内的传动带也被拉动移动,导致整个传动带43变成张紧状态,那么,此时第一带轮41的转动就会通过张紧的该传动带43去带动第二带轮42转动;与之相反,电动推杆47推动张紧轮支架46移动时,张紧轮44会随着张紧轮支架46同向移动,使得位于滑槽内的传动带也移动至原始的位置,导致整个传动带43变成松弛状态,那么,此时第一带轮41的转动就无法通过已经松弛的传动带43去带动第二带轮42转动,从而实现了该状态下,只有餐具盒2随着第一带轮41转动,而遮蔽罩3却无法转动的效果。

参见图9和图10所示,该实施例中的餐具置入口20由餐具盒的前面板21和顶面板22所形成。该实施例中餐具盒2的餐具置入口20优选设置成由沿着其底面板26朝着顶面板22的方向,避免餐具盒内的餐具因餐具盒转动而掉出。

为了使得餐具盒的餐具置入口能够最大程度地朝向容纳空间的开口外侧,以满足对餐具盒内餐具的消毒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51可以位于餐具盒后面板23的底边上。将第一转轴设置在餐具盒的这个位置,就可以实现餐具盒绕着第一转轴做翻转,以确保该餐具置入口能最大程度地朝着容纳空间的开口外侧。

参见图3所示,还可以在遮蔽罩3的内侧设置紫外线发生装置7。当然,也可以选择令紫外线发生装置7设置在门体本体1上且能够被翻转关闭后的遮蔽罩3罩在其内的位置。上述两种针对紫外线发生装置的设置措施,均可以满足餐具盒在移入到容纳空间内以后,仍然可以借助紫外线发生装置对餐具盒内餐具做专门的紫外线消毒处理。这样,在某些特定情形下,用户可以单独对餐具盒里的餐具进行消毒,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参见图4所示,可以在遮蔽罩3所对应的门体本体1上开设一些通孔14。当餐具盒移入到容纳空间内且遮蔽罩3遮蔽住开口11时,此时的遮蔽罩3就可将紫外线发生装置7产生的紫外线通过这些通孔反射至容纳空间10内,实现对餐具盒内餐具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也可对容纳空间10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处理,保证餐具盒隐藏时所处的空间内干净无菌。在实际产品中,门体本体1上通常会在其外侧设置一个门体面板15。

为了有效减少紫外线杀菌死角,遮蔽罩3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可以为能反射紫外线的材质。也就是说,可以根据需要使得遮蔽罩的内表面采用能反射紫外线的材质,或者遮蔽罩的外表面采用能反射紫外线的材质。这样,对于采用紫外线消毒的消毒柜来说,在遮蔽罩遮蔽住餐具盒的同时,其能反射紫外线的外表面能够对消毒腔内的紫外线进行有效地反射,从而进一步减少杀菌死角;其能反射紫外线的内表面,则能够在单独对餐具盒里的餐具消毒时,也能进一步减小杀菌死角。作为优选的方式,遮蔽罩3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为能反射紫外线的材质。

出于将餐具盒移出容纳空间开口外侧后,以满足对该餐具盒内的餐具做异味去除的实际需要,参见图2、图3和图4中所示,还可以令门体本体1上具有供遮蔽罩3罩住的除味盒16。除味盒16内具有除味物料,此处的除味物料既可以选用固态物料,也可以选用液态物料。另外,除味盒16的设置不仅仅是对餐具盒内的餐具进行异味去除,(当遮蔽罩旋转开启后)其可以对消毒柜整个柜内进行异味吸附,保证整个柜内的无异味,这样用户每次打开消毒柜柜门时都感受不到消毒柜里面有异味存在。

出于满足光线照射、餐具盒内部与外部的气体流通需要,参见图9和图10所示,该实施例中餐具盒的前面板21上或者顶面板22上形成有格栅孔23。当然,也可以在餐具盒的前面板21和顶面板22上均形成有格栅孔23,以增大餐具盒内部与外部空气的气体流通需要,保持餐具盒内餐具所处的正常放置空气环境。

另外,参见图5和图10所示,餐具盒的后面板24上可以具有反光板25,以满足餐具盒移入到容纳空间内后,消毒腔消毒时所射出的紫外线可以被餐具盒后面板上的反光板反射至消毒腔内(紫外线主要被反射至拉篮内),避免紫外线损失,提高消毒效率。

该实施例中容纳空间10的开口11的上边缘处和下边缘处均可以增设有密封条(图中未示出),以确保遮蔽罩3在遮住开口11时,消毒腔中的臭氧不会进入到容纳空间内影响餐具。此处的密封条也可以采用环形圈的形式,将其套设在容纳空间的开口11处。参见图5、图9和图10所示,也可以使得餐具盒的底面板26朝着前面板2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横条27,而餐具盒的后面板24朝着顶面板22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横条28,使得餐具盒在开口11处转动时,第一横条27和第二横条28分别与对应的密封条抵靠,实现更好的密封隔离效果。

为了方便用户将该实施例中的消毒柜门体从消毒柜内腔拉出,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该实施例的门体本体1上组装有拉手组件8;其中,此处的拉手组件8包括:

拉手壳体80,该拉手壳体80具有前侧板81以及位于容纳空间内的后侧板82,拉手壳体80具有顶部开槽83和底部开槽84;

拉手面板85,位于前侧板81的中间开槽86内,该拉手面板85通过一转动轴转动地连接到拉手壳体80上。

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令此处的拉手面板85的上端边可转动地连接到拉手壳体80上。例如,参见图13和图14中所示,将上述转动轴设置在拉手面板85的上端,在中间开槽86所对应的侧边且位于拉手壳体80上具有配合转动轴实现转动的转轴孔,如此可以实现拉手面板在拉手壳体上的转动连接,满足拉手面板在中间开槽内做前后翻转。

实施例二

如图15至图24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用于消毒柜的门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的门体结构采用了另一种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具有两个动力输出元件,其中第二动力输出元件与遮蔽罩3相连,第一动力输出元件与餐具盒2相连,驱动餐具盒做动作,并使餐具盒从开口11处移入容纳空间内或者移出容纳空间。具体地,该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主动齿轮71,其第一侧面中心穿固有第一转轴51,该第一转轴51即为第一动力输出元件,其第二侧面中心具有供固定轴穿固的插孔710;该固定轴用于限定第一主动齿轮所处的位置;

第二转轴52,即为第二动力输出元件,该第二转轴52上穿固有第二从动齿轮72;

第二主动齿轮73,其中心穿固有第三转轴53,该第三转轴53上固定有与第二从动齿轮72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74;

以及传动条75,与一动力源40的动力输出端相连,该传动条75的首端能够与第一主动齿轮71相啮合,传动条75的末端能够与第二主动齿轮73相啮合。

参见图16~24所示,在该实施例二中,餐具盒2和遮蔽罩3被驱动的过程主要包括如下三种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一:餐具盒旋转开启,消毒结束后关闭

在动力源40拉动传动条75沿着由第二主动齿轮73朝向第一主动齿轮71的方向移动时,传动条75下移第1段行程,其先带动第一主动齿轮71正向旋转并开启餐具盒,使餐具盒内的餐具实现消毒烘干;结束后,动力源40推动传动条75上移上述的第1段行程,该传动条75驱动第一主动齿轮71反向旋转,实现将餐具盒关闭。

运动状态二:餐具盒先旋转开启,消毒烘干结束后,遮蔽罩再开启除味吸附,去味结束后,先关闭遮蔽罩,随后关闭餐具盒;

动力源40拉动传动条75下移上述的第1段行程,传动条75先带动第一主动齿轮71正向旋转并实现餐具盒开启,进行消毒烘干;结束后,动力源40继续拉动传动条75下移第2段行程,此时传动条75开始与第二主动齿轮73啮合并带动其正向旋转,再通过第一从动齿轮74和第二从动齿轮72的啮合作用,实现遮蔽罩3的开启;

然后,除味盒16对整个消毒柜内进行异味吸附处理;去味结束后,动力源40推动传动条75上移,先后完成上述的第2段行程和第1段行程;对应的,先关闭遮蔽罩3,随后再关闭餐具盒2。

运动状态三:餐具盒在常开启的前提状态下,实现只开启遮蔽罩和只关闭遮蔽罩

如果有用户认为餐具盒2内的餐具每次都要随消毒腔内的餐具一起进行消毒烘干时或者餐具盒内根本没有放置小餐具的情况,可以选择让餐具盒2保持常开状态;对应的,动力源40下拉传动条75,使其移动完上述的第1段行程(即传动条75下移带动第一主动齿轮71正向旋转实现餐具盒开启的这段行程)。

在此基础,当需要对消毒柜的柜体内进行除味工作时,动力源40使其拉动传动条75下移完成第2段行程,进而由传动条75带动第二主动齿轮73旋转,最终带动遮蔽罩3旋转开启,实现除味盒吸附异味;

除味结束后,动力源推动传动条75上移上述的第2段行程,实现关闭遮蔽罩3以密封除味盒16,从而达到延长该除味盒使用寿命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传动条分别与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啮合时的距离,可以实现利用同一个传动条来驱动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使得两个主动齿轮发生同步的转动,进而实现餐具盒与遮蔽罩的联动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说的动力源40可以是能够推动该传动条移动的电动推杆或者施力用把手,其中动力源40优选为电动推杆。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除味盒16去掉,然后令遮蔽罩3的内侧具有除味剂,该遮蔽罩3的外表面为能反射紫外线的材质。这样,此时的遮蔽罩3就兼具反射消毒腔中紫外线和除味的效果。例如,遮蔽罩3遮蔽住开口11时,其内侧的除味剂就可以对餐具盒内的餐具起到除味效果。

实施例三

参见图2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毒柜,该消毒柜应用有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所说的门体结构。图25也给出了门体结构与拉篮9一起组装到消毒柜的柜体上时的状态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