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患者服药远程监控的服药提醒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45924发布日期:2019-11-15 23:3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用于患者服药远程监控的服药提醒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患者服药远程监控的服药提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患慢性病的几率也越来越大,常常需要服药进行治疗。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资料显示,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每年以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为首的慢性病,致死人数已经占据了所有死亡人数的85%,且慢性病在我国疾病医疗支出中所占比例超过70%,在这类人群中,约有一半以上的慢病人群无法做到按规定时间服药,导致治疗周期延长及费用增加。特别对于一些老年人或工作繁忙的人来说,常常会忘记服药或不能按时服药。尤其是很多用户需要服用的药物不止一种,且各种药物的服药时间、数量、疗程长短均不相同,用户通常需要自行记忆,因此难免出现错服、漏服的情况,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治疗和康复效果,甚至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如何让病人按规定时间服药已成为全球医学领域的重要难题,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具有服药提醒功能的产品。例如,公开号为cn106580708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服药提醒装置及服药提醒系统,包括控制单元、提醒单元和供电单元,所述提醒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发送服药提醒信息,所述发送服药提醒信息包括以下步骤:(1)控制单元接收n个服药提醒信息,其中第p个服药提醒信息记作第p服药提醒信息;(2)控制单元判断若当前时间为第p服药提醒时间,则指示提醒单元发送所述第p服药提醒内容信息,所述第p服药提醒内容信息包括第p服药种类、第p服药数量,本发明的服药提醒装置和服药提醒系统,通过指示灯的设置,实现多种发光效果,能够方便对视力障碍或辨色障碍的用户进行提醒,方便用户使用,能够准确提醒用户按规定时间和剂量服药,保证治疗效果,同时通过提醒单元与药盒的配合设置,能够更加方便的实现服药提醒。例如,公开号为cn109754229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服药提醒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患者客户端设置服药提醒事项,以及该服药提醒事项对应的监护人帐号;患者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同步提醒请求;服务器向监护人客户端转发同步提醒请求;监护人客户端根据同步提醒请求,添加服药提醒事项;在服药提醒事项对应的第一提醒时刻到达时,患者客户端发出第一服药提醒;在服药提醒事项对应的第二提醒时刻到达时,监护人客户端发出第二服药提醒。通过在设置服药提醒事项后,同步添加相应的监护人帐号,从而在患者客户端和监护人客户端中分别发出提醒,使得患者用户能够根据该提醒进行服药,监护人能够根据该提醒对患者用户进行服药监督,从而更好地保证患者用户能按时服药,提醒效果更优。例如,公开号为cn104188806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患者服药提醒系统,包括智能服药提醒监控终端、血压计和/或血糖仪、远程服务器和输入设备,智能服药提醒监控终端和输入设备分别与远程服务器通讯连接,智能服药提醒监控终端与血压计和/或血糖仪通讯连接;由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在远程服务器上建立患者的处方信息以及血压和/或血糖测量时间安排表,并送至智能服药提醒监控终端并进行语音提醒患者服药和测量,患者测量后经智能服药提醒监控终端送至远程服务器进行对比分析和判断患者是否正确服药;一旦发现异常,智能服药提醒监控终端发出检查剩余药品品种及数量的语音要求,并显示剩余药品品种及数量。但是上述发明并不能有效地消除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产生的抵触情绪,并且在患者外出忘带药的情况无法对患者提供补救措施。同时该服药提醒系统仅起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的功能,其并不能针对服药过程中的例如是药物冲突、服药依从率较低等潜在风险进行提示。此外,一方面由于申请人所理解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与审查部门必然有所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依据审查指南相关规定随时在
背景技术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技术实现要素:如本文所用的词语“模块”描述任一种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组合,其能够执行与“模块”相关联的功能。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患者服药远程监控的服药提醒系统,至少包括患者终端和云端服务器,所述患者终端配置为至少采集患者的病理数据,所述云端服务器配置为能够基于所述病理数据至少获取患者的服药数据,所述云端服务器能够根据所述服药数据为患者获取服药方案以指导该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执行正确的服药操作,其中:在云端服务器将所述服药方案反馈至所述患者终端的情况下,所述患者终端能够获取服药提醒策略以提醒患者进行服药操作,其中,所述服药提醒策略至少依据基于服药依从率、所述云端服务器上的历史记录和/或由所述患者终端获取的患者个性化信息以及相应病理数据来生成。通过上述方式,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仅在设定时刻提醒患者进行服药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在此基础上能够针对服药过程中常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患者服药的作用。例如,在患者面对复杂的用药方案时,多种药品各自的包装盒上一般会注明药品的用法或用量,同时由于药品采用多剂量的包装方式,此时由于服药种类较多且使用剂量不同,会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率降低,因此,本发明的服药提醒策略能够基于该服药方案自身复杂程度导致的服药依从率较低的特点为患者指出服药依从率较低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而能够对患者进行指导,能够起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二者,常见的过敏药物的名称存在多样性,例如,青霉素具有盘尼西林、配尼西林等别名,医生在就诊过程中会按照其个人习惯使用不同的药物名称询问患者的过敏情况,而患者会由于对不同名称的不熟悉而导致将过敏药物误答为非过敏药物,进而导致医生开具的药物中便会存在导致患者过敏的过敏药物。本发明能够记录患者的过敏药物的所有名称,因此在患者服药时,能够对药方中的药物种类进行精确判断,在药方中存在过敏药物时会进行提醒。由于患者能够在其日常治疗过程中通过患者终端持续的更新其服药后的反应或者新发现的过敏药物,即患者的过敏史能够通过患者终端进行实时更新,相比于医生当面询问,本发明能够更容易发现过敏药物。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服药提醒系统还包括移动端,所述服药提醒系统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获取所述服药提醒策略:所述移动端采集患者在未来设定时间周期内的计划执行事项、对应的执行地点及持续时间以形成患者的行程表,云端服务器基于所述行程表确定患者在执行计划执行事项时产生服药异常的风险等级;在风险等级大于设定等级的情况下,所述患者终端和/或所述移动端获取第一提醒策略以避免患者外出时遗忘执行药物携带操作;在患者处于外出状态并且已遗忘执行药物携带操作的情况下,所述移动端获取第二提醒策略以使得患者能够完成药物购买操作。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服药提醒系统配置按照如下方式确定所述风险等级:云端服务器在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持续时间未与患者的服药时间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判定该计划执行事项不会引起患者的服药异常风险,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一等级;并且在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与患者的服药时间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确定该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执行地点与设定地点之间距离,其中,在执行地点与设定地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二等级,否则,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一等级。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移动端获取所述第二提醒策略至少按照如下步骤:所述移动端基于患者的病理数据以获取患者的处方单;获取患者的当前位置,基于当前位置获取与当前位置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的所有药店并以此形成第一药店列表,基于计划执行事项的执行地点获取与该执行地点的距离小于所述设定距离的所有药店并以此形成第二药店列表;筛选出第一药店列表与第二药店列表中储备有患者所需服用的药物的药店并以此形成第三药店列表;将所述第三药店列表推送至患者,并在患者选择药店以完成药物购买操作的情况下,生成对应的导航信息。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服药提醒系统还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获取所述服药提醒策略:对应不同患者的不同的患者终端能够分别获取至少两个患者的情绪状态数据并将其会中至所述云端服务器,由所述云端服务器对每一个患者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情绪评分;在第一患者的情绪评分低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由所述患者终端对第一患者执行情绪改善措施以调整第一患者的情绪状态;当第一患者的情绪评分在执行所述情绪改善措施后仍低于设定阈值并且当前时刻处于第一患者的服药时间范围内时,确定情绪评分高于设定阈值的第二患者并且使得当前时刻处于第二患者的服药时间范围内,基于所述医护终端与至少两个患者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实现一对多的随访操作。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服药提醒系统还包括能够与所述患者终端和/或所述云端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的医护终端,所述服药提醒系统还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获取所述服药提醒策略:在第一设定时间内,所述医护终端能够与第一患者以及第二患者分别对应的患者终端均建立通信连接,使得第二患者所对应的患者终端能够向所述第一患者执行情绪改善措施;在第二设定时间内,所述医护终端能够根据第一患者的情绪状态,对第一患者对应的患者终端所获取的服药提醒策略进行调整。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云端服务器还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获取所述服药提醒策略:所述云端服务器基于第一病症获取患者的第一服药数据,并基于第二病症获取患者的第二服药数据,基于第一服药数据和第二服药数据确定患者所服用的药物是否具有产生冲突反应和/或过敏反应的风险;在确定患者所服用的至少两种药物具有产生冲突反应风险的情况下,至少将患者的当前药物服用数据传输至所述医护终端,并且获取第三提醒策略以使得两种药物的各自的服用时间间隔大于设定阈值。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确定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具有过敏反应风险的情况下,获取第四提醒策略以使得患者能够以图文和/或视频的方式获取该药物的过敏症状,并使得患者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按照设定频率反馈治疗数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患者服药远程监控的服药提醒方法,所述服药提醒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配置用于采集患者的病理数据的患者终端,并配置能够基于所述病理数据至少获取患者的服药数据的云端服务器;所述云端服务器配置为根据所述服药数据为患者获取服药方案以指导该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执行正确的服药操作,在云端服务器将所述服药方案反馈至所述患者终端的情况下,所述患者终端能够获取服药提醒策略以提醒患者进行服药操作,其中,所述服药提醒策略至少依据基于服药依从率、所述云端服务器上的历史记录和/或由所述患者终端获取的患者个性化信息以及相应病理数据来生成。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服药提醒策略的获取至少包括如下步骤:采集患者在未来设定时间周期内的计划执行事项、对应的执行地点及持续时间以形成患者的行程表,基于行程表确定患者在执行计划执行事项时产生服药异常的风险等级;在风险等级大于设定等级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提醒策略以避免患者外出时遗忘执行药物携带操作;在患者处于外出状态并且已遗忘执行药物携带操作的情况下,获取第二提醒策略以使得患者能够完成药物购买操作。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至少按照如下方式确定所述风险等级:在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持续时间未与患者的服药时间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判定该计划执行事项不会引起患者的服药异常风险,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一等级;在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与患者的服药时间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确定该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执行地点与设定地点之间距离,其中,在执行地点与设定地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二等级,否则,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一等级。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服药提醒策略的获取还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至少两个患者的情绪状态数据以对每一个患者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情绪评分;在第一患者的情绪评分低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一患者执行情绪改善措施以调整第一患者的情绪状态;当第一患者的情绪评分在执行所述情绪改善措施后仍低于设定阈值并且当前时刻处于第一患者的服药时间范围内时,确定情绪评分高于设定阈值的第二患者并且使得当前时刻处于第二患者的服药时间范围内,基于所述医护终端与至少两个患者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实现一对多的随访操作。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的服药提醒系统能够在患者需要服药时及时提醒患者进行服药,同时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在服药过程中产生的抵触情绪,并且在患者外出忘带药的情况为患者提供补救措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优选的服药提醒系统模块化框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患者终端2:医护终端3:云端服务器4:定位器1a:中央处理器1b:声光报警器1c:移动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患者服药远程监控的服药提醒系统及方法,服药提醒系统至少包括患者终端1和云端服务器3。患者终端1能够按照例如是无线通信的方式通信地耦合至云端服务器3。患者终端1配置为供患者使用。患者终端1能够采集患者的病理数据。病理数据至少包括医护人员针对该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的处方单、服药注意事项等能够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服药的数据信息。例如,患者终端1可以配置文字录入器、语音输入器、图像采集器等数据录入设备,使得患者可以通过手动录入的方式将其病理数据输入患者终端1。患者终端1能够将其采集的病理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3中进行分析处理。云端服务器3能够基于病理数据至少提取得到患者的服药数据和复查复诊数据。服药数据可以是病理数据中指出的患者的服药间隔时间、服药种类或服药量等数据信息。复查复诊数据可以是病理数据中指出的患者的复查复诊时间。优选的,云端服务器3能够根据服药数据为该患者获取服药方案以指导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执行正确的服药操作。服药方案至少包括服药时间、服药种类、每一种药物的服药数量等信息。例如,服药方案可以通过医护终端2的医护人员提前进行预设。在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诊断并开具处方和医嘱时,可以基于医护终端将其录入医护终端2中,进而形成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症的预设服药方案,从而使得云端服务器能够根据该患者的服药数据获取符合其状态的预设的服药方案。例如,患者的服药数据可以包括患者的服药间隔时间、服药种类和服药数量等数据信息。若干个服药方案可能包含不同的服药种类、服药数量,因此,云端服务器3能够通过至少将服药数据中的服药种类和服药数量与服药方案进行对比的方式筛选服药方案。即若服药数据中表明患者需要服用a药物,则云端服务器3首先筛选出具有a药物的服药方案。随后根据a药物的服用量,继续对服药方案进行筛选。进而完成服药方案的确定。云端服务器3能够将获取的服药方案反馈至患者终端1。患者终端1在接收到服药方案后能够基于服药方案中包含的服药时间以获取服药提醒策略。例如,服药提醒策略可以是医护人员进行提前预设。因此,云端服务器可以根据患者的当前状态在预设的服药提醒策略中筛选符合其状态的,进而通过推送的方式实现提醒。终端1能够在当前时刻处于服药时间范围内的情况下,通过声光刺激的方式提醒患者执行服药操作。例如,患者终端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1a和声光报警器1b。在当前时刻处于服药时间范围时,中央处理器1a向声光报警器1b发送控制命令以触发声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以达到提醒患者进行服药的目的。优选的,患者终端1能够根据复查复诊数据为该患者获取复诊方案以指导患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复诊。复诊方案由提醒方案和预约挂号方案组成。提醒方案用于在当前时刻与复查复诊时间相差设定阈值的情况下,触发声光报警器1b进行声光报警以提醒患者前往医院进行复诊。同时,患者终端1能够将预约挂号的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3。云端服务器3响应预约挂号的请求而与指定医院的挂号系统进行通信访问,进而实现网上预约挂号。优选的,服药提醒系统还包括医护终端2。医护终端2能够与云端服务器3建立通信连接。患者还可以通过患者终端1将其服药后的疗效感知、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传输至云端服务器3中。医护终端2配置为供医护人员使用,进而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医护终端2对云端服务器3进行访问以获取患者服药后的疗效感知、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等治疗数据。同时,通过云端服务器3能够使得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及时进行双向沟通。即当患者有不良反应时可以通过患者终端1与医护终端2的通信连接实现在线咨询,同时,医护人员也能够基于其获取的治疗数据,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实时指出其服药过程存在的问题。通过患者终端1和医护终端2的即时通信,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指导以避免病情的恶化。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服药提醒系统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获取服药提醒策略:s1:对应不同患者的不同的患者终端1能够分别获取至少两个患者的情绪状态数据并将其会中至云端服务器3,由云端服务器3对每一个患者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情绪评分。具体的,每一个患者均可以有一个独立的居住环境,例如,每一个患者均可以居住在其自己的房屋中。患者终端1布置在患者的居住环境中以按照采集患者的生理参数、图像数据或语音图像数据。例如,云端服务器3可以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情绪评分:a1:在设定时间周期内采集患者的面部表情图片,并提取面部表情图片中的微表情。例如,患者终端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器,图像采集器设置在患者的居住环境中,进而实现对患者面部表情图片的采集。患者的微表情的具体种类如表1所示。表1编号微表情编号微表情1内眉上扬11嘴角下拉2外眉上扬12下嘴唇下压3眉毛下压13下巴缩紧4上眼睑上扬14嘴唇褶皱5脸颊抬起15嘴唇伸展6眼睑收紧16嘴唇收缩7鼻子蹙皱17嘴唇压紧8上唇上扬18上下嘴唇分开9嘴角上扬19下颚下拉10收紧嘴角a2:在设定时间周期内,按照预设的微表情所对应的情绪值计算患者的情绪评分。每一个微表情所对应的情绪值如表2所示。例如,在5min中的设定时间周期内,能够得到若干个出现过的微表情,进而计算在5min中的所有微表情所对应的情绪值之和以作为患者的情绪评分。设定阈值可以根据设定时间周期的长短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划分。例如,在5min中的设定时间周期内,可以将设定阈值确定为15。当设定时间周期增加时,由于能够采集更多的微表情,因此可以将设定阈值设置为更大的例如是30的数值。表2编号微表情情绪值编号微表情情绪值1内眉上扬211嘴角下拉-12外眉上扬112下嘴唇下压13眉毛下压113下巴缩紧24上眼睑上扬314嘴唇褶皱35脸颊抬起115嘴唇伸展26眼睑收紧416嘴唇收缩17鼻子蹙皱217嘴唇压紧18上唇上扬318上下嘴唇分开29嘴角上扬319下颚下拉410收紧嘴角1s2:在第一患者的情绪评分低于设定阈值的情况下,由患者终端1对第一患者执行情绪改善措施以调整第一患者的情绪状态。具体的,第一患者的情绪评分低于设定阈值表明第一患者的情绪处于低落的状态,此时其可能受情绪影响而对服药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导致服药失败或服药的有效性降低。进而患者终端1可以对第一患者执行情绪改善措施以调整第一患者的情绪状态,以使得第一患者的情绪评分高于设定阈值。第一患者的情绪评分高于设定阈值表明第一患者的情绪处于积极高兴的状态,此时其对服药产生抵触的可能性较低,进而使得服药的有效性提高。优选的,情绪改善措施至少包括声音刺激、图像刺激和交互刺激。声音刺激是指通过向患者播放声音的方式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例如,可以向患者播放其喜爱的音乐、相声、京剧等。图像刺激是指通过向患者播放图像的方式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例如,可以向患者播放其喜爱的电视剧、视频等。交互刺激是指通过让患者与第三方建立语音或视频沟通的方式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第三方可以是患者的家人或亲属。患者在情绪低落时通过与第三方的语音或视频沟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孤寂感,进而能够有效改善其情绪状态。s3:当第一患者的情绪评分在执行所述情绪改善措施后仍低于设定阈值并且当前时刻处于第一患者的服药时间范围内时,确定情绪评分高于设定阈值的第二患者并且使得当前时刻处于第二患者的服药时间范围内,基于医护终端2与至少两个患者终端1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实现一对多的随访操作。具体的,当前时刻均属于第一患者和第二患者的服药时间范围,第一患者由于情绪处于低落状态而导致服药效果较差,而第二患者由于情绪处于积极高兴状态。此时,护理团队可以通过医护终端2同时与第一患者和第二患者的患者终端1均建立通信连接,进而使得护理团队能够同时对至少两个的患者进行随访操作。通过上述方式,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现有技术中,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随访基本是按照间隔一定时间周期执行的,其往往导致对患者的随访出现不可靠的状态,即随访并未发生在患者出现异常或可能导致异常的时刻,而患者的服药不可靠往往是导致其出现康复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本发明在监测患者具有服药不可靠的风险时便对该患者进行随访,由于此时已发现患者具有服药不可靠的风险,进而护理团队能够针对近期的服药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随访,并且由于随访时间早于护理团队内部制定的随访时间,使得护理团队能够提前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及时制定补救措施。二者,现有技术中,护理团队对患者的随访基本是一对一执行的,即使按照一对多执行,其往往也挑选病情相似的患者进行同时随访以节省随访时间,而本发明建立一对多的随访操作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建立协同的服药监督机制。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第一患者由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对服药产生抵触情绪时,医护人员、第一患者的亲人等第三方对第一患者的规劝往往导致第一患者产生更强烈的抵触情绪,此时,往往与第一患者处于相同处境下的第二患者的规劝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抵触情绪。因此,本发明通过筛选出情绪状态较好的第二患者与第一患者和护理团队建立通信连接,通过第二患者的积极导向能够有效地改善第一患者的服药抵触情绪,同时,由于第二患者的介入,能够改善第一患者与护理团队的医患关系。s4: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医护终端2能够与第一患者以及第二患者分别对应的患者终端1均建立通信连接,使得第二患者所对应的患者终端1能够向所述第一患者执行情绪改善措施。例如,在第一设定时间内,医护终端能够与第一患者和第二患者分别对应的患者终端均建立通信连接。即,实现医护人员对至少两个患者同时执行随访操作。在第二设定时间内,医护终端2能够根据第一患者的情绪状态,对第一患者对应的患者终端1所获取的服药提醒策略进行调整。例如,在第二设定时间内,通过第二患者对应的患者终端对第一患者执行情绪调整措施后,可以将服药提醒策略所涉及的服药时间进行提前或推后。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再次参见图1,服药提醒系统还包括具有定位器4的移动端1c。移动端1c配置为被患者随身携带的工作模式。例如,移动端1c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穿戴设备。服药提醒系统还配置按照如下方式获取服药提醒策略:s10:移动端1c采集患者在未来设定时间周期内的计划执行事项、对应的执行地点及持续时间以形成患者的行程表,云端服务器3基于行程表确定患者在执行计划执行事项时产生服药异常的风险等级。具体的,通过患者的行程表能够得知患者是否存在外出行为。例如,根据患者的病理数据能够确定患者的服药时间为7点至8点、12点至13点、20点至21点。患者的未来设定时间周期可以覆盖患者的所有服药时间。即患者在7点完成首次服药后,移动端1c或患者终端1能够按照语音录入或文字录入的方式采集患者从7点至21点的计划执行事项、每件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执行地点以及每件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持续时间,进而能够形成例如是表3所示的行程表。表3持续时间计划执行事项执行地点8:00~10:00外出买菜a地址10:00~12:00准备午餐b地址12:00~14:00午休b地址14:00~22:00串亲或会友c地址优选的,风险等级至少可以划分为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第一等级表明患者并不存在服药异常的风险。第二等级表明患者具有服药异常的风险。具体的,至少按照如下步骤确定患者在执行计划执行事项时产生服药异常的风险等级:b1:云端服务器3在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持续时间未与患者的服药时间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判定该计划执行事项不会引起患者的服药异常风险,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一等级。例如,如表3所示,计划执行事项“外出买菜”的持续时间为8:00~10:00,该持续时间并未与患者的服药时间产生交集,进而两者并不存在冲突,此时将该计划执行事项的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一等级。b2:在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持续时间与患者的服药时间产生冲突的情况下,确定该计划执行事项所对应的执行地点与设定地点之间距离,其中,在执行地点与设定地点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阈值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二等级,否则,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一等级。设定地点为患者的药物存放地点,例如,设定地点可以是患者居住的家中。对应于表3,可以将b地址设置为设定地点。具体的,再次参见表3,计划执行事项“午休”的持续时间为12:00~14:00,该持续时间与患者的服药时间存在交集,此时,“午休”的执行地点与设定地点重合而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阈值,进而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一等级。计划执行事项“串亲或会友”的持续时间为14:00~22:00,该持续时间与患者的服药时间存在交集,此时,“串亲或会友”的执行地点为c地址,若c地址与b地址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阈值,则可以将风险等级划分为第二等级。s20:在风险等级大于设定等级的情况下,移动终端1和/或移动端1c获取第一提醒策略以避免患者外出时遗忘执行药物携带操作。具体的,设定等级可以设置为第一等级,即当风险等级大于设定等级时,表明患者具有服药异常的风险,进而可以通过获取第一提醒策略以提醒患者在外出时携带药物以完成正常的服药操作。第一提醒策略可以是语音提示、震动提示或图像提示。第一提醒策略可以通过移动端1c及时的反馈至患者。优选的,第一提醒策略的执行时间可以早于计划执行事项的持续时间以便于对患者进行有效提醒。例如,针对“串亲或会友”,执行时间可以设置为13:30,该时间早于该计划执行事项的持续时间,进而能够对患者起到有效提醒的目的。优选的,第一提醒策略可以设置为在设定时间段内执行若干次的工作模式以到达强化提醒的目的。通过第一提醒策略的执行,可以确保患者在执行风险等级大于设定等级的计划执行事项时同步执行携带药物的操作,使得患者即使在外出的情况下,也能随身携带所需服用的药物以避免服药操作的执行失败。s30:在患者处于外出状态并且已遗忘执行药物携带操作的情况下,移动端1c获取第二提醒策略以使得患者能够完成药物购买操作。具体的,即使在执行第一提醒策略的情况下,患者仍具有遗忘药物的风险,进而使得患者在外出的情况下无法正常完成服药操作。第二提醒策略至少按照如下步骤获取:c1:基于患者的病理数据以获取患者的处方单。具体的,患者终端1的中央处理器1a和声光报警器1b可以设置在患者的居住环境中,移动端1c被患者随身携带。移动端1c能够基于与中央处理器1a的通信连接以建立访问关系,使得移动端1c能够调用患者的病理数据以获取患者的处方单。通过处方单可以使患者确定其所需服用的药物。c2:获取患者的当前位置,基于当前位置获取与当前位置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的所有药店并以此形成第一药店列表,基于计划执行事项的执行地点获取与执行地点的距离小于设定距离的所有药店并以此形成第二药店列表。具体的,通过定位器4可以对患者的当前位置进行定位。移动端1c可以通过联网的方式获取当前位置附件的药店信息并以此形成第一药店列表。移动端1c也可以通过联网的方式获取执行地点的药店信息并以此形成第二药店列表。第一药店列表和第二药店列表中至少包括药店名称、药店位置、药店与当前位置或执行地点的距离。设定距离可以设置为2公里。c3:筛选第一药店列表与第二药店列表中储备有患者所需服用的药物的药店并以此形成第三药店列表。具体的,移动端1c可以通过联网的后台咨询的方式将所需服用的药物发送至相应的药店,药店的工作人员经确认后能够进行反馈,移动端1c能够根据药店的反馈筛选出储备有患者所需服用的药物的药店并以此形成第三药店列表。c4:将第三药店列表推送至患者,在患者选择药店以完成药物购买操作的情况下,生成对应的导航信息并推送至患者。具体的,移动端1c可以将第三药店列表推送显示给患者以供患者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药店,进而移动端能够根据患者选择的药店生成导航信息以引导患者前往该药店完成药物购买操作。通过第一提醒策略和第二提醒策略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一者,基于第一提醒策略能够在患者需要外出而执行计划执行事项时,通过确定计划执行事项所产生的服药异常的风险等级,能够避免患者在每次出门时对其进行提醒以使得患者随身携带所需服用的药物。本发明通过在风险等级大于设定阈值时才获取第一提醒策略以提醒患者随身携带所需服用的药物,进而能够在确保患者不会发生服药异常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免对患者日常行为的干扰。二者,基于第二提醒策略能够在患者外出而并未随身携带所需的药物时指导患者前往合适药店完成药物的购买,进而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能够完成服药操作。同时,第二提醒策略中包含对药店备药情况的调查筛选,能够进一步确保患者购药的及时性以及成功率。即患者能够花费更少的时间以及时购买药物,从而避免花费过多时间购买药物而错过最佳的服药时间。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优选的,医护终端2还配置为能够采集患者的现病史数据、既往病史数据以及过敏史数据。过敏史数据至少包括患者的过敏药物种类和过敏产生时间。现病史数据能够包括至少两个治疗周期具有重叠的病症的相关数据。例如,患者可能患有例如是冠心病等需要长时间治疗的第一病症。同时,在第一病症的长时间治疗周期内,患者可能患上例如是感冒、腹泻等第二病症。在相同的治疗周期内,第一病症和第二病症各自所需服用的药物具有产生冲突反应的风险,若不针对冲突反应的产生风险,在患者服药时进行相应提醒,则会导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而具有生命危险。现有技术中,对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通常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后,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开具处方单及相关医嘱。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通常会对患者的过敏情况进行询问,但通常对患者当前阶段的服药情况并不了解,导致开具的处方单中所涉及的药物与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具有冲突风险。云端服务器3配置为按照如下方式获取服药提醒策略以避免产生药物冲突风险:d1:基于第一病症获取患者的第一服药数据,并基于第二病症获取患者的第二服药数据,基于第一服药数据和第二服药数据确定患者所服用的药物是否具有产生冲突反应和/或过敏反应的风险。具体的,第一服药数据和第二服药数据均可以是病理数据中指出的患者的服药间隔时间、服药种类或服药量等数据信息。患者通过患者终端1可以将病理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3中,进而使得云端服务器3能够确定患者的第一服药数据和第二服药数据。优选的,第一服药数据中的a药物可能与第二服药数据中的b药物产生冲突反应,因此a药物和b药物的服用时间应该具有足够长的间隔或者应该暂停其中某种药物的服用。或者a药物或b药物属于常见的例如是青霉素的过敏药物,其往往会导致患者产生过敏反应。同时,不同人群针对不同药物的过敏反应也不尽相同。d2:在确定患者所服用的至少两种药物具有产生冲突反应风险的情况下,至少将患者的当前药物服用数据传输至医护终端2,并且获取第三提醒策略以使得两种药物的各自的服用时间间隔大于设定阈值。具体的,患者的当前药物服药数据是指患者正在服用的所用药物种类数据,其可以通过患者终端1进行采集并传输至医护终端2,从而使得医护终端2的医护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服药风险进行判断。第三提醒策略可以是语音报警,通过语音报警提醒患者延迟b药物的服用时间,使得b药物与a药物的服用时间之间具有足够大的时间间隔。例如,a药物和b药物的服用时间可以根据药物的服药量、完全被人体吸收的时间进行确定。通过第三提醒策略能够结合患者的所有药物服用数据提前判断患者是否具有药物冲突反应的风险。医护人员和患者均能够提前获知药物冲突反应的风险,从而能够进行针对性调整,即使在发生药物冲突反应时,也会由于提前获知该发生风险的大致发生时间而作出迅速的反应,避免了冲突反应突发导致的无法从容面对的风险。d3:在确定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具有过敏反应风险的情况下,获取第四提醒策略以使得患者能够以图文和/或视频的方式获取药物过敏症状,并使得患者在设定的时间周期内按照设定频率反馈治疗数据。具体的,a药物或b药物可能具有产生过敏反应的风险。其判断可以根据患者的过敏史进行判断或者根据药物导致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进行判断。例如,患者的过敏史可以通过患者根据其自身情况录入患者终端1,也可以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录入医护终端2。还例如,例如是青霉素的药物自身便属于能够触发大多数人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因此可以根据药物自身的属性进行判断。优选的,第四提醒策略至少包括推送数据和提醒数据。推送数据可以是以图文和/或视频的方式向患者推送的药物所涉及的所有典型过敏症状。推送数据能够通过云端服务器3传输至患者终端1。提醒数据可以是通过按着患者终端1执行的语音报警,通过语音报警能够使得患者在例如是3小时的设定时间周期内按照3次/小时的设定频率反馈至少包括疗效感知、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等治疗数据。治疗数据能够实时传输至医护终端2,使得医护人员在患者不确定自己是否对该药物过敏的情况下,能够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对患者的过敏反应确诊并进行相应指导。通过第四提醒策略能够让患者知悉药物的所有典型过敏症状,便于患者及时作出正确判断。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对前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优选的,服药提醒策略至少依据基于服药依从率、药理学原理的药物配伍关系、云端服务器3上的历史记录和/或由患者终端1获取的患者个性化信息以及相应病理数据来生成。药物配伍关系是指不能够同时服用的两种或多种药物组合形成的配伍禁忌数据。通过多种药物的组合服用能够起到增加治疗效果的作用。例如,在口服亚铁盐时可以同时服用维生素c以增加亚铁盐的吸收效果。同时,不同的药物在组合服用时也会产生药物的物理性状变化、药物产生化学变化而分解失效、药物组合后产生更强的毒副作用等不利于治疗的缺陷,进而需要禁止个别药物的组合服用。例如阿莫西林与茶碱类药物共同服用时会产生分解失效,进而配伍禁忌数据便可以包括不能与阿莫西林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云端服务器3上的历史记录是指患者服药后的疗效感知、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等治疗数据。患者个性化信息至少包括能够引起患者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的数据。病理数据至少包括医护人员针对该患者的病情为其提供的处方单、服药注意事项等能够指导患者进行正确服药的数据信息。服药依从率是指患者用药与医嘱的重合程度。一般而言,用药方案越复杂,患者对用药方案的理解就越差,从而导致服药依从率较差。用药方案的复杂程度可以表现在用药的品种数、用药的次数、给药途径的复杂性、剂量和疗程的长短等方面。优选的,服药提醒策略的生成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服药依从率、药物配伍和/或患者个性化信息来确定绝对禁止条件。具体的,绝对禁止条件是指在满足该条件下,需要提醒患者停止服药,若继续服药将导致患者产生例如是死亡、中毒的重大治疗事故。绝对禁止条件能够根据药物配伍和患者个性化信息来进行确定。s2:在满足绝对禁止条件的情况下,结合相应病理数据来提取出应由药剂师额外审核的限制条件,并将其发送至药剂师。具体的,满足绝对禁止条件表明由医护终端所对应的医生为患者提供的处方单存在产生重大治疗事故的风险,例如,医生在就诊过程中,并不能知悉患者现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种类,因此医生在为期开具处方单时可能导致处方单中的某种药物会与患者当前服用的药物产生物理性状变化或化学变化,因此,此时需要由药剂师重新对处方单中的药物组合进行审核确定以避免产生配伍禁忌。药剂师额外审核的限制条件至少包括患者的处方单和当前服药数据。s3:根据云端服务器3上的其他患者服药的历史记录来生成建议禁止条件,其中,其他患者服药的历史记录是由云端服务器3根据相似病理数据来检索获得的。具体的,生成建议禁止条件是指当其他相似患者在服用该患者的处方单上的药物后产生了例如是过敏反应、配伍禁忌等医疗事故时,需要根据其他相似患者所发生的医疗事故为患者、医生或药剂师提供提醒,以使得患者、医生或药剂师能够明确当前处方单的风险程度。s4:根据云端服务器3上的药剂师对于其他患者的历史记录的批注信息来生成建议禁止条件,其中,批注信息至少包括不良反应及过敏症状的描述。具体的,可以为药剂师提供使用医护终端的使用权限,进而药剂师也能够通过医护终端对云端服务器3上不同患者的关于治疗过程的历史记录进行访问,进而能够对历史记录进行例如是记录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及其相应的过敏症状描述,进而形成药剂师关于患者历史记录的批注信息。在现有技术中,医生通过诊断为患者开具处方单,药剂师根据处方单完成药物调配。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并不能将患者的所有信息进行了解,导致其处方单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通过医生和药剂师的配合,能够更好地降低产生医疗事故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