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电极和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9407发布日期:2020-05-15 17:5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导管电极和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管电极和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半植入设备对人体进行治疗时,通常需要利用导管电极连接刺激发生器,以向人体提供脉冲电流,从而起到刺激人体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利用给药设备,对人体进行注射药物的治疗。

目前,对人体(特别是人体神经区)进行注射药物的设备和对人体提供电刺激的设备为分离的两套设备,当半植入设备对人体进行治疗,给药设备中的给药导管和刺激神经跳动的电极均需要到达神经附近,并对神经以及神经周边进行注射药物的设备和提供电刺激的操作,以对其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会对神经及神经周边造成多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管电极和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其可避免对人次造成多次伤害。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管电极,所述导管电极包括:

导管组件,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输液空间;

电极环,固定于所述导管组件的外壁;

电极导丝,固定于导管组件的管壁的内部,并且,所述电极导丝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极环。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外导管和内导管,所述内导管套设于所述外导管,所述内导管围成所述输液空间;

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间隔设置,并围成过线空间,所述外导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贯穿的过线通道,所述过线通道自所述导管组件的外壁延伸至所述过线空间,所述电极导丝设置于所述过线空间和所述过线通道;

所述外导管的管壁、所述过线空间和所述内导管的管壁形成所述导管组件的管壁。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组件还包括端管,所述端管固设于所述外导管和所述内导管的端部,并且,所述端管固设于所述过线空间,所述端管的外壁接触外导管的内壁,所述端管的内壁接触所述内导管的外壁;

所述端管沿轴向设置有贯通的给药孔,所述给药孔连通外界和所述输液空间。

进一步的,沿自所述输液空间指向外界的方向,所述给药孔的内径逐渐增加。

进一步的,所述外导管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纳槽,所述电极环安设于所述容纳槽,所述过线通道延伸至所述容纳槽,所述电极导丝通过所述过线通道连接于所述电极环。

进一步的,所述过线空间中设置有填充件,所述填充件的材料为胶质体。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组件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环状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设置于所述导管组件的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突出部的内径与所述导管组件的内径之比大于大等于1/5,并且小于等于4/5。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组件的端部设置有单向阀,当液体自所述导管组件的外部向外流出时,所述单向阀开启,当液体自所述导管组件的外部向所述导管组件的内部流动时,所述单向阀关闭。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所述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包括刺激发生器和导管电极,所述导管电极通过所述电极导丝与所述刺激发生器连接。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设置,导管电极不仅能向人体提供脉冲电流,以对人体提供电刺激,同时,导管电极还为向人体注射药液提供通道,从而减少必要的治疗仪器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实现对人体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导管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导管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导管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10

刺激发生器100

导管电极200

导管组件300

走线通道301

外导管310

过线通道311

内导管320

输液空间321

突出部322

端面323

主体部324

过线空间330

端管340

给药孔341

电极环400

电极导丝50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10,其包括刺激发生器100和导管电极200。刺激发生器100发放由电池或者外接电源提供的电脉冲,导管电极200与刺激发生器100连接、并接触神经及神经周边,以向神经及神经周边提供电脉冲,刺激神经及神经周边运动。导管电极200与刺激发生器100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向神经提供电脉冲时,将导管电极200与刺激发生器100固定连接;当需要利用导管电极200向神经及神经周边提供药液时,可将导管电极200与刺激发生器100分离,并且将导管电极200与给药设备(未图示)固定连接,给药设备可向导管电极200中传输药液,以使药液通过导管电极200流向神经及神经周边边,并对神经及神经周边进行药液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的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10包括两根导管电极200。当然,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10中的导管电极200的个数也可以为1个或者3个以上。导管电极200均连接于刺激发生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导管电极200包括导管组件300、电极环400和电极导丝500。其中,导管组件300设有用于输送液体的输液空间321,在本实施例中,液体指的是药液;电极环400固定于导管组件300的外壁,以接触神经及神经周边;电极导丝500固定于导管组件300的管壁的内部,并且,电极导丝500的一端连接于电极环400,电极导丝500的另一端连接于刺激发生器100,以将刺激发生器100发放的电脉冲传导至电极环400,再由电极环400对神经及神经周边进行刺激。电极环40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触点,刺激发生器100上设置有对应的触点,导管电极200的个数为多个,每一导管电极200分别将对应的触点连接。当电极环400的触点的个数为多个时,任意两个触点可在神经及神经周边上形成回路,以实现对神经及神经周边的电刺激。其中,导电极200上的电极环40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当然也可以为多个。当导电极200上的电极环400的个数为多个时,每一电极环400上可仅设置有一个触点。或者,当体内植入神经刺激装置10中的导管电极200的个数为多个时候,每一电极环400上也可仅设置有一个触点,不同电极环400上的触点仍能形成回路,以实现对神经及神经周边的刺激。

如图2所示,导管组件300包括外导管310和内导管320。

其中,内导管320围成用于输送液体的输液空间321,当导管组件300与给药设备连接时,给药设备能够向导管组件300提供药液,药液顺着导管组件300流入神经及神经周边的指定位置,以对神经及神经周边起到治疗作用。

外导管310的内径大于内导管320的外径,并且,内导管320套设于外导管310。外导管310和内导管320间隔设置,并围成过线空间330,过线空间330可用于容纳电极导丝500,以避免外界对电机导丝500的干扰,保证了治疗过程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外导管310的管壁、过线空间330和内导管320的管壁形成导管组件300的管壁。

进一步的,外导管310的外壁向内凹陷形成容纳槽,电极环400安设于容纳槽。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对电极环400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环400的形状为环形,其环绕于外导管310的外壁,容纳槽的形状与电极环400的形状相当。外导管310的管壁上还开设有贯穿的过线通道311,过线通道311自导管组件300的外壁延伸至过线空间330。在本实施例中,过线通道311沿外导管310的径向延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过线通道311仅需在外导管310的径向存在分量,以使其能够连接导管组件300的外壁延伸至过线空间330。在本实施例中,过线通道311的一端延伸至容纳槽,电极导丝500设置于过线空间330和过线通道311,电极环400设置于过线通道311的上方,以使得电极导丝500通过过线空间330和过线通道311连接于电极环400。在上述设置中,电极导丝500设置于导管组件300的内部,以使得与外界、输液空间321隔离开来,避免电极导丝500收外界杂质的干扰,同时可避免出现漏电等现象,以保证治疗过程的稳定性、用户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电极环400上的触点的个数为多个,对应的,电极导丝500的个数也为多个,过线通道311的个数也可以为多个,每一过线通道311中设置有一个电极导丝5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电极导丝50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过线通道311中。

在本实施例中,过线空间330中设置有填充件,填充件的材料为胶质体。在组装导管电极200的过程中,先将电极导丝500安设于过线空间330和过线通道311中,并将电极导丝500与电极环400连接,之后在过线空间330中填充填充件,填充件可对电极导丝500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对外导管310和内导管320起到支撑的作用,以对外导管310和内导管320的相对位置起到限制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导管310和内导管320为分离的部件,当需要将两者组装形成导管组件300时,将两者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内导管320与外导管310可以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即,导管组件300可以为设置设有输液空间321的管状结构,并且可以通过一体成型或者其他方式在导管组件300中形成贯穿的走线通道301,该走线通道301设置于导管组件300的管壁中,走线通道301自导管组件300的一端面延伸至导管组件300的外壁,电极导丝500穿设于走线通道301并连接于位于导管组件300的外壁的电极环400。通过上述设置,可减小电极导丝500对导管组件300中的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导管组件300的轻薄化设计。

当然,如图2所示,导管组件300还包括端管340,端管340固设于外导管310和内导管320的端部。并且,端管340固设于过线空间330,端管340的外壁接触外导管310的内壁,端管340的内壁接触内导管320的外壁,以使得外导管310和内导管320间隔设置。端管340沿轴向设置有贯通的给药孔341,给药孔341连通外界和输液空间321。在组装形成导管组件300的过程中,可先将外导管310、内导管320和端管340配合连接,以形成过线空间330,再在过线空间330中设置电极导丝500,最后在过线空间330中填充填充体,以实现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置,端管340可对外导管310和内导管320起到支撑限位的作用,并且端管340可对位于输液空间321中的药液进行传导,以使其通过输液空间321和给药孔341传输至神经及神经周边。

进一步的,沿自输液空间321指向外界的方向,给药孔341的内径d1逐渐增加。通过上述设置,当神经及神经周边中积攒有药液时,药液不易通过给药孔341重新逆流回导管组件300的内部,从而使得神经及神经周边能够更充分地吸收药液。同时,给药孔的尺寸沿自外界指向输液空间321的方向逐渐收窄,可防止药液逆流,从而避免影响输液空间321中的药液的流动。

为了防止药液的逆流,还可以在导管组件300的端部设置单向阀(未图示),当液体自导管组件300的内部向外流出时,即当液体自输液空间321向外界流动时,单向阀开启,当液体自导管组件300的外部向导管组件300的内部流动时,即当液体自外界向输液空间321回流时,单向阀关闭。

进一步的,导管组件300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环状的突出部322,突出部322设置于导管组件300的前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322设置于内导管320中,内导管320包括主体部324和突出部322,突出部322的外壁接触主体部324的内壁,并且,突出部322设置于主体部324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突出部322和主体部324为分离的部件,当需要将两者组装形成导管组件300时,将突出部322穿设于主体部324中并将两者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突出部322和主体部324可以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将导管组件300伸入神经及神经周边时,需要在导管组件300的内部,即输液空间321中插入支撑件,支撑件的硬度高于导管组件300的硬度,以便于将导管组件300顺利伸入神经及神经周边并抵达指定位置,当导管组件300抵达指定位置后,再将支撑件抽出,便可实现导管组件300在人体内的安装。但是,在此过程中,支撑件常常会穿过输液空间321和给药孔341,并穿出导管组件300。此时,支撑件极易触碰到人体,因支撑件的硬度较大,极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通过设置突出部322,当支撑件在位于导管组件300的内部时,支撑件可抵靠于突出部322的端面323,避免支撑件通过给药孔341伸出导管组件300,保证了用户的安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突出部322的内径d2与导管组件300的内径d3,即突出部322的内径d2与内导管320的内径之比大于等于1/5,并且小于等于4/5。通过大量实验表明:当突出部322的内径d2与内导管320的内径之比大于等于1/5,并且小于等于4/5时,突出部322能有效地限制支撑件伸入给药孔341并伸出导管组件300,同时,突出部322不会影响输液空间321中的液体向外流至给药孔341并流向神经及神经周边。

在上述实施中,如图2和图3所示,突出部322的内径d2与导管组件300的内径d3之比大于等于1/4,并且小于等于1/2。通过上述设置,可在避免支撑件伸出导管组件300的同时,保证了药液的流速,使得在保证用户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证了给药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