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临床介入诊疗血管闭塞结构及开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9379发布日期:2020-05-15 17:51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的临床介入诊疗血管闭塞结构及开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的临床介入诊疗血管闭塞结构及开通方法。



背景技术:

在非传染性疾病中,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位的致死、致残原因,而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对于未闭塞的狭窄血管,可通过植入支架或药物球囊进行治疗,但对于慢性闭塞性病变(cto),由于血管完全闭塞,需要先开通闭塞的血管,然后才能植入支架;但闭塞病变的开通要求介入手术医生精准控制手术导丝的前进方向,现有的导管和导丝难以满足此要求,因此旨在开发一种新的血管闭塞开通系统,精准指导导丝的前进方向,显著提高闭塞血管开通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临床介入诊疗血管闭塞结构及开通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的临床介入诊疗血管闭塞结构,包括双腔球囊、内分隔板、球囊充气腔、导丝通路、导引分隔板、导丝制导通路、气囊和开口;所述双腔球囊的内部近端设置有内分隔板,所述双腔球囊的内部远端设置有导丝通路,双腔球囊的腔道内的导丝通过导引分隔板和内分隔板穿入到导丝制导通路中,且导丝制导通路位于双腔球囊远端的中心,导丝制导通路的末端设置有开口。

一种新的临床介入诊疗血管闭塞的开通方法,包括以下九个步骤:

步骤一:在血管介入手术中,手术医生通过造影识别血管闭塞病变;

步骤二:随后介入医生经由导管送入血管闭塞开通系统;

步骤三:手术医生推送本系统直至血管闭塞病变近端;

步骤四:连接充气装置于腔道近端;

步骤五:球囊充气后固定于血管闭塞病变近端;

步骤六:经腔道送入导丝,推送导丝,直至导丝末端抵达血管闭塞病变位置;

步骤七:继续推送导丝,由于导丝位于血管中心位置,可以确保导丝通过闭塞病变,且不会损伤血管壁;

步骤八:推送导丝通过病变后进行造影,确认血管已打通;

步骤九:若血管闭塞病变段比较长,则可以释放球囊内空气,继续向前推送球囊,重复步骤五至步骤八,直到打通整个闭塞病变。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中设置有一个球囊充气腔,且球囊充气腔为腔道。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的远端两侧设置有气囊,且气囊的底部设置有开孔。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内部远端以导丝制导通路分隔成两个腔道。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内部近端以内分隔板分隔成两个腔道。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内部导丝通路与导丝制导通路是连通的。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内部内分隔板与导引分隔板共同构建导丝从近端到远端的行进通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简化临床介入操作流程,显著提高闭塞血管开通的成功率,避免闭塞血管开通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囊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导引分隔板沿内分隔板平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腔球囊;2、内分隔板;3、球囊充气腔;4、导丝通路;5、导引分隔板;6、导丝制导通路;7、气囊;6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的临床介入诊疗血管闭塞结构,包括双腔球囊1、内分隔板2、球囊充气腔3、导丝通路4、导引分隔板5、导丝制导通路6、气囊7和开口61;所述双腔球囊1的内部近端设置有内分隔板2,所述双腔球囊1的内部远端设置有导丝通路4,双腔球囊1的腔道内的导丝通过导引分隔板5和内分隔板2穿入到导丝制导通路6中,且导丝制导通路6位于双腔球囊1远端的中心,导丝制导通路6的末端设置有开口61。

一种新的临床介入诊疗血管闭塞的开通方法,包括以下九个步骤:

步骤一:在血管介入手术中,手术医生通过造影识别血管闭塞病变;

步骤二:随后介入医生经由导管送入血管闭塞开通系统;

步骤三:手术医生推送本系统直至血管闭塞病变近端;

步骤四:连接充气装置于腔道近端;

步骤五:球囊充气后固定于血管闭塞病变近端;

步骤六:经腔道送入导丝,推送导丝,直至导丝末端抵达血管闭塞病变位置;

步骤七:继续推送导丝,由于导丝位于血管中心位置,可以确保导丝通过闭塞病变,且不会损伤血管壁;

步骤八:推送导丝通过病变后进行造影,确认血管已打通;

步骤九:若血管闭塞病变段比较长,则可以释放球囊内空气,继续向前推送球囊,重复步骤五至步骤八,直到打通整个闭塞病变。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1中设置有一个球囊充气腔3,且球囊充气腔3为腔道。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1的远端两侧设置有气囊7,且气囊7的底部设置有开孔。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1内部远端以导丝制导通路6分隔成两个腔道。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1内部近端以内分隔板2分隔成两个腔道。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1内部导丝通路4与导丝制导通路6是连通的。

优选的,所述双腔球囊1内部内分隔板2与导引分隔板5共同构建导丝从近端到远端的行进通路。

综上所述:对于迂曲血管上出现的闭塞病变,手术医生可以对导丝进行预塑形;步骤1-5同前描述;步骤6中经腔道4送入预塑形的导丝,导丝可顺应血管的曲度进行精准推送,从而始终确保导丝位于闭塞病变的血管段中心位置,避免血管壁的损伤。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