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及与其配合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3095发布日期:2020-01-03 13:1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及与其配合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药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及与其配合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医用一次性输液器主要是用于静脉输液,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的常用一次性耗材。一般由静脉针、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输液容器(输液瓶或输液袋)连接构造组成。对于传统的穿刺器,一般为上穿式,使用时,输液容器开口向下,穿刺器尖端向上刺入输液容器的开口封盖中。穿刺器尖端有孔,体内为中空管式结构。这种结构,在设计之初只是单纯考虑穿刺器进入输液袋或输液瓶的方便。

发明人在工作实际中发现,上述类型的穿刺器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穿刺器的开孔位于尖端区域,在输液后期,低于穿刺器开孔位置的药液会滞留在袋口或瓶口位置,无法进入输液管内,造成药液的浪费。

经过计量,100ml标准袋的输液药液,如果采用传统穿刺器,最后有近5%左右的药液被滞留,无法滴净。如100ml标准袋的输液药液,有近5ml左右的药液被滞留,无法滴净。而近年来,仅中国国内,大输液历年生产量均在100亿瓶/袋以上,如果均使用传统穿刺器,总体测算,输液袋袋口或输液瓶瓶口的剩余药液总量惊人,由此带来了以下问题:1、人体受药欠缺;2、造成医药资源与资金的浪费;3、残留的药液如被丢弃会对环境构成严重的污染,如果进行进一步处理,无疑会增加成本。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已在先提出,通过改变穿刺头开口位置来加以解决。同时,发明人还发现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来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不用限制穿刺头的出液口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及与其配合的输液器,能够解决输液过程结束时输液容器出液口药液的残留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其一端具有穿刺头,穿刺头上具有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的另一端具有接头,所述接头用于与输液容器的出液口接合,所述穿刺头与所述接头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开关。

优选的,所述开关为开关夹或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穿刺头上设置有防脱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脱结构为倒刺或凸起。

优选的,穿刺头的材质为硬质医用塑料。

优选的,所述输液容器为输液瓶或输液袋。常规的单口、双口、多口等输液容器均可适用。

优选的,所述出液口设置有端头,以便于与接头接合。

优选的,所述接头与输液容器的出液口的接合方式为粘接或一体制作而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所述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相配合的输液器,其特征在于,与滴壶相连的端部具有容纳所述穿刺头的管腔,所述管腔的端部设置有管腔封盖,在所述管腔封盖内设置有封盖橡胶垫。

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是:

1、提出了全新的穿刺器结构形式,相较传统的结构,能够解决输液后期输液容器出液口的药液残留问题,结构简单,减少药液浪费,效果显著。

2、提出了与上述穿刺器结构相配合的输液器,以顺利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3、可以适用于常规的单口、双口、多口等输液容器,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输液器;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和与其配合的输液器在使用前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和与其配合的输液器在使用中的整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和与其配合的输液器在输液后期的整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和与其配合的输液器在使用中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穿刺头-1、接头-2、连接管-3、开关-4、防脱结构-5、管腔-6、管腔封盖-7、封盖橡胶垫-8、滴壶-9、输液容器-10、出液口-11、药液-12、加药口-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例1

如图1,一种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其一端具有穿刺头1,穿刺头1上具有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的另一端具有接头2,所述接头2用于与输液容器10的出液口11接合,所述穿刺头1与所述接头3之间通过连接管3连接。输液容器10为输液瓶,所述出液口设置有端头,以便于与接头接合,端头与接头3相粘结。为了在使用前便于控制液体,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液体开闭的开关4,所述开关4为开关夹。为了起到防脱落作用,所述穿刺头1上设置有防脱结构5,所述防脱结构为倒刺结构。

如图2,一种与所述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1相配合的输液器,其包括常规的静脉针、针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控制器、滴壶9等结构,不同的是,去除了穿刺器,取而代之,与滴壶9相连的端部具有容纳所述穿刺头1的管腔6,所述管腔6的端部设置有管腔封盖7,在管腔封盖7内设置有封盖橡胶垫8。

如图3所示,生产时,先在输液瓶内灌装药液12,然后将所述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1通过接头3与输液瓶的出液口11紧密结合。使用时,如图4所示,打开包装,将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1的穿刺头2穿过管腔封盖8、封盖橡胶垫7刺入管腔。打开开关夹,开始常规的输液流程。由于穿刺器为下穿式,如图5所示,在输液后期,输液瓶出液口处的液体不会残留,能够全部进入输液器,进而输入受体。

具体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其一端具有穿刺头1,穿刺头1上具有开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器的另一端具有接头2,所述接头2用于与输液容器10的出液口11接合,所述穿刺头1与所述接头3之间通过连接管3连接。与具体实施例1不同的是,输液容器10为输液袋,所述接头与输液袋的出液口11一体制作而成。为了在使用前便于控制液体,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液体开闭的开关4,所述开关4为开关阀。为了起到防脱落作用,所述穿刺头1上设置有防脱结构5,所述防脱结构为凸起结构。

如图2,一种与所述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1相配合的输液器,其包括常规的静脉针、针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控制器、滴壶9等结构,不同的是,去除了穿刺器,取而代之,与滴壶9相连的端部具有容纳所述穿刺头1的管腔6,所述管腔6的端部设置有管腔封盖7,在管腔封盖7内设置有封盖橡胶垫8。

如图3所示,生产时,先在输液袋内灌装药液12,然后将所述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1通过接头3与输液袋的出液口11一体加工而成。使用时,如图4所示,打开包装,将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1的穿刺头2穿过管腔封盖8、封盖橡胶垫7刺入管腔。打开开关阀,开始常规的输液流程。由于穿刺器为下穿式,如图5所示,在输液后期,输液袋出液口处的液体不会残留,能够全部进入输液器,进而输入受体。

具体实施例3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具体实施例1-2中的输液容器,没有特殊的要求。图示中仅示意性的画出了一个出液口,略去了可能含有的加药口等。所述的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对于常规的单口、双口、多口等输液容器均可适用,均可起到将出液口处药液滴净的效果。

对于传统加药口存在的药液残留问题,发明人已在先提出了一种滴净型桥式连通双口管结构,在加药管和输液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管,如图6所示,将本申请的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和其配合使用时,可以起到同时将加药口13和出液口11残留药液滴净的效果。

生产时,先在输液袋内灌装药液12,然后将所述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1通过接头3与输液袋的出液口11一体加工而成。使用时,打开包装,完成加药等常规操作,将滴净型下穿式穿刺器1的穿刺头2穿过管腔封盖8、封盖橡胶垫7刺入管腔。打开开关阀,开始常规的输液流程。在输液后期,加药口13和出液口11的残留药液均输液袋出液口处均不会发生残留,能够全部进入输液器,进而输入受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更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