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02788发布日期:2020-01-03 13:12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理疗艾灸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艾条是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艾条主要用于艾灸。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药外治法,可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适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颈椎病等症。艾叶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部,经久不消,起到温通经脉、驱风散寒的作用。这就比单纯的烤灯或其他火热有优势。烤灯则直觉表皮灼热而无温煦散寒的作用。艾灸作为一种中医理疗方式,已经成了一种被普遍认同的保健治疗方法。通常,在艾灸疗法中所用的艾条都是采用天然的艾叶,制成艾绒,并压制成一定的形状,在使用时,保持在距离人体肌体或一定距离的位置燃烧艾叶,借助艾火发出的特有的气味与红外线的刺激,熏烤人体特定的穴位脉络,能够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在医学临床上,除了用于寒症、慢性久病、及氧气不足之人外,长期施灸还能够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传统的艾条只是单纯的采用艾草制作,其治疗效果比较单一,同时在艾条制作时常用水作为粘合剂,容易使得艾条变质,且传统的艾条普遍直径较小,在进行长时间的单疗程使用时往往捉禁见肘。目前,有一些公开文献对艾条进行改进,例如:1、专利申请cn201810334953.x,公开了一种艾灸养生祛风湿专用艾条,由汝阳甪里艾五年陈艾草绒和中药粉按重量比6:1混合制成,其中中药粉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原料构成为:当归20g-25g、防风20g-25g、独活30g-35g、秦艽20g-25g、威灵仙20g-25g、海桐皮20g-25g、川椒15g-20g、川芎15g-20g、川乌15g-20g、五加皮30g-35g、白芷15g-20g等。其制备方法:汝阳甪里艾艾叶五年陈放,利用艾草制绒机进行加工,制作成10-15:1即10-15kg艾叶制成1kg艾绒;然后,用下述中药:当归、防风、独活、秦艽、威灵仙、海桐皮、川椒、川芎、川乌、五加皮、白芷等进行配伍,制成中药粉;将艾绒与中药粉按重量比6:1的最佳比例掺拌均匀,最后利用手工机械进行巻制,使之成为风湿调理艾条。2、专利申请cn201510352306.8,公开了一种具有驱寒除湿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艾条的制作方法,中药艾条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制成,三年陈艾绒70-85%,中药粉30-15%,所述中药粉的组分及其重量配比是:石菖蒲3-7、木瓜3-7克、透骨草3-7、羌活3-7、独活3-7,威灵仙3-7,川乌2-5,草乌2-5,桂枝3-7,桑枝3-7,细辛3-7。制作方法:按照重量配比分别称取中药打成粉末并过100目筛混合成中药粉按重量百分掺在艾绒里制成中药艾条,选取有针对性的穴位进行施灸,针对性强,特别针对风寒湿痹,腰膝关节疼痛,老寒腿,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方面疾病的防治和保健。3、专利申请cn201810674408.5,公开了一种用于益气升阳的中药艾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用于益气升阳的中药艾条,至少包括艾绒和中药配方,并且所述中药配方为乳香、丁香、桂枝、豆角、独活、硫黄、没药、红花、三七和川芎的混合物。本发明用于益气升阳的中药艾条通过在普通艾条的基础上,加入能补充人体阳气的中药配方,使得本发明用于益气升阳的中药艾条具有益气升阳、补虚固脱、通经活络、驱寒温经、补充体内阳气等多种功效。但是,以上公开专利以及现有技术制得的艾条不适合用于预防疾病的保健理疗,且在治疗驱除体内湿气、寒气时所用时间长,疗效差,副作用大,尤其对人体重要器官伤害极为严重。因此,研制出一种驱寒排湿、保健理疗的艾药灸条及制备方法尤为重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及制备方法。为了能够达到上述所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艾绒46~56份、香薷5~10份、苍耳子4~8份、半夏曲10~15份、青蒿10~15份、檀香1~4份、木香1~4份、甘松1~3份、干姜2~6份、肉桂1~5份、丁香1~5份、花椒0.5~3份、苍术1~5份、薄荷1.5~3.5份、鸡血藤1~5份、天麻1~3份、当归2~4份、独活2~4份、党参1~3份、川芎1~3份、茼蒿3~6份、荜澄茄2~6份、桔梗2~5份、白术1~3份、羌活1~3份、菟丝子2~4份、石斛1~3份。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艾绒48~55份、香薷6~9份、苍耳子5~7份、半夏曲11~14份、青蒿11~14份、檀香2~3份、木香2~3份、甘松1.5~2.5份、干姜3~5份、肉桂2~4份、丁香2~4份、花椒1~2.5份、苍术2~4份、薄荷2~3份、鸡血藤2~4份、天麻1.5~2.5份、当归2.5~3.5份、独活2.5~3.5份、党参1.5~2.5份、川芎1.5~2.5份、茼蒿4~5份、荜澄茄3~5份、桔梗3~4份、白术1.5~2.5份、羌活1.5~2.5份、菟丝子2.5~3.5份、石斛1.5~2.5份。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艾绒52份、香薷7.5份、苍耳子6份、半夏曲12.5份、青蒿12.5份、檀香2.5份、木香2.5份、甘松2份、干姜4份、肉桂3份、丁香3份、花椒1.5份、苍术3份、薄荷2.5份、鸡血藤3份、天麻2份、当归3份、独活3份、党参2份、川芎2份、茼蒿4.5份、荜澄茄4份、桔梗3.5份、白术2份、羌活2份、菟丝子3份、石斛2份。进一步地,所述艾绒的制备方法为:将艾叶除去杂质和梗,自然晒干或50~55℃恒温烘干,扎成捆堆放置36~60个月,然后用木棒反复舂或放入研磨机中捶打,除去艾叶的梗子和梗子杂质,用筛子筛去艾叶的碎叶片,保留艾叶的纤维部分,再继续舂或捶打,使艾叶纤维部分纯度达到5~30:1,制得艾绒。进一步地,所述艾叶是端午头茬在贵州高原地区采收的新鲜艾叶,用该艾叶制得的艾绒细腻,色泽呈土黄色。进一步地,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艾绒、香薷、苍耳子、半夏曲、青蒿、檀香、木香、甘松、干姜、肉桂、丁香、花椒、苍术、薄荷、鸡血藤、天麻、当归、独活、党参、川芎、茼蒿、荜澄茄、桔梗、白术、羌活、菟丝子、石斛,先将半夏曲、青蒿、薄荷、茼蒿、菟丝子、石斛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摊晾至物料含水量低于35%,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送入烘炒机中烘炒,冷却至室温后,送入研磨机中研磨至过100~120目筛,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中草药粉;(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中草药粉放入自动艾条机的模具中定形成圆柱体,得到所述艾药灸条。进一步地,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按照重量份称取艾绒、香薷、苍耳子、半夏曲、青蒿、檀香、木香、甘松、干姜、肉桂、丁香、花椒、苍术、薄荷、鸡血藤、天麻、当归、独活、党参、川芎、茼蒿、荜澄茄、桔梗、白术、羌活、菟丝子、石斛,先将半夏曲、青蒿、薄荷、茼蒿、菟丝子、石斛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摊晾至物料含水量低于35%,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送入烘炒机中烘炒,冷却至室温后,送入研磨机中研磨至过100~120目筛,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中草药粉;②用米胶粘将环保优质卷纸贴在不同大小规格的圆管上,然后填充步骤①制得的混合中草药粉,按照先松后紧方式填充,填充完后切掉两端尾料,制得所述艾药灸条。进一步地,在步骤(2),所述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18~21mm、225~250mm。进一步地,所述烘炒是在70~75℃下均匀翻炒7~10min。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的转速为600~700r/min,时间为16~20min,搅拌过程中物料温度不高于45℃。本申请所用艾叶制得的艾绒细腻,色泽呈土黄色,制得的艾药灸条适用于艾灸馆、美容院、养生馆、家庭等进行中医艾灸理疗。本申请艾药可以制作成不同规格的艾条;另外,将本申请艾药配方粉碎后,装入无纺布自封袋内或用纱布包好可以制成泡脚药包,需要泡脚时将泡脚药包放入水中煎煮50~60min,冷却至45℃以下即可泡脚。本申请艾药加入胶剂可以制成用于舒筋活络理气止痛的艾膏,其制备方法是:按照重量份称取艾绒、山奈、羌活、桂枝、甘松、白芷、独活、丹参、细辛、小黄姜、车前草、肉桂、陈皮、川芎、淫羊藿、杜仲、苍术、五加皮、益母草、白术、黄芪、白芍、当归、麦冬、中药香剂、调和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总重量3~4倍的冷水浸泡22~25h,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55~65min,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原料总重量3~4倍的冷水再次煎煮3次,合并四次滤液,静置19~22h,用200~300目的过滤袋进行过滤除渣,将所得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质量密度为1.03~1.05的浓缩液,加入浓缩液重量0.05~0.1倍的胶剂,搅拌状态下小火煎煮至相对质量密度为1.15~1.18的膏状,制得艾膏;所述胶剂为阿胶、皂角胶、鹿角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使用时,将艾膏贴在需要理疗的穴位即可。本申请艾药灸条燃烧时产生的烟淡白、烟味清爽不刺鼻,艾药灸条燃烧的灰灰白细腻,燃烧后凝聚不散,不易脱落。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艾药灸条保留传统艾灸药条成分,科学合理搭配多种中草药制备而城,具有火力强而持久、穿透力强、传导力长远的功效,可以改善身体亚健康状态,还具有驱寒排湿、增加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保健理疗等功效,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目的。(2)本申请艾药灸条集透热、扩热、传导热的作用于一身,能够迅速洽入人体经络传导直向病灶,通过药理和温热的理疗效应,将人体内的邪气排出体外,与现有技术制得的艾条相比,具有更快达到驱除寒气、排除湿气、缓解全身疼痛的功效,保健理疗效果佳。(3)本申请艾药灸条在治疗湿气重、寒气重、肩颈疼痛、腰部疼痛、类风湿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均有显著的疗效,且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艾绒46~56份、香薷5~10份、苍耳子4~8份、半夏曲10~15份、青蒿10~15份、檀香1~4份、木香1~4份、甘松1~3份、干姜2~6份、肉桂1~5份、丁香1~5份、花椒0.5~3份、苍术1~5份、薄荷1.5~3.5份、鸡血藤1~5份、天麻1~3份、当归2~4份、独活2~4份、党参1~3份、川芎1~3份、茼蒿3~6份、荜澄茄2~6份、桔梗2~5份、白术1~3份、羌活1~3份、菟丝子2~4份、石斛1~3份。进一步地,所述艾绒的制备方法为:将艾叶除去杂质和梗,自然晒干或50~55℃恒温烘干,扎成捆堆放置36~60个月,然后用木棒反复舂或放入研磨机中捶打,除去艾叶的梗子和梗子杂质,用筛子筛去艾叶的碎叶片,保留艾叶的纤维部分,再继续舂或捶打,使艾叶纤维部分纯度达到5~30:1,制得艾绒;所述艾叶是端午头茬在贵州高原地区采收的新鲜艾叶,用该艾叶制得的艾绒细腻,色泽呈土黄色。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艾绒、香薷、苍耳子、半夏曲、青蒿、檀香、木香、甘松、干姜、肉桂、丁香、花椒、苍术、薄荷、鸡血藤、天麻、当归、独活、党参、川芎、茼蒿、荜澄茄、桔梗、白术、羌活、菟丝子、石斛,先将半夏曲、青蒿、薄荷、茼蒿、菟丝子、石斛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摊晾至物料含水量低于35%,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送入烘炒机中烘炒,冷却至室温后,送入研磨机中研磨至过100~120目筛,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中草药粉;所述烘炒是在70~75℃下均匀翻炒7~10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600~700r/min,时间为16~20min,搅拌过程中物料温度不高于45℃;(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中草药粉放入自动艾条机的模具中定形成圆柱体,得到所述艾药灸条;所述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18~21mm、225~250mm。进一步地,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①按照重量份称取艾绒、香薷、苍耳子、半夏曲、青蒿、檀香、木香、甘松、干姜、肉桂、丁香、花椒、苍术、薄荷、鸡血藤、天麻、当归、独活、党参、川芎、茼蒿、荜澄茄、桔梗、白术、羌活、菟丝子、石斛,先将半夏曲、青蒿、薄荷、茼蒿、菟丝子、石斛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摊晾至物料含水量低于35%,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送入烘炒机中烘炒,冷却至室温后,送入研磨机中研磨至过100~120目筛,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中草药粉;所述烘炒是在70~75℃下均匀翻炒7~10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600~700r/min,时间为16~20min,搅拌过程中物料温度不高于45℃;②用米胶粘将环保优质卷纸贴在不同大小规格的圆管上,然后填充步骤①制得的混合中草药粉,按照先松后紧方式填充,填充完后切掉两端尾料,制得所述艾药灸条。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艾绒48份、香薷6份、苍耳子5份、半夏曲11份、青蒿11份、檀香2份、木香2份、甘松1.5份、干姜3份、肉桂2份、丁香2份、花椒1份、苍术2份、薄荷2份、鸡血藤2份、天麻1.5份、当归2.5份、独活2.5份、党参1.5份、川芎1.5份、茼蒿4份、荜澄茄3份、桔梗3份、白术1.5份、羌活1.5份、菟丝子2.5份、石斛1.5份,其他条件不变。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艾绒55份、香薷9份、苍耳子7份、半夏曲14份、青蒿14份、檀香3份、木香3份、甘松2.5份、干姜5份、肉桂4份、丁香4份、花椒2.5份、苍术4份、薄荷3份、鸡血藤4份、天麻2.5份、当归3.5份、独活3.5份、党参2.5份、川芎2.5份、茼蒿5份、荜澄茄5份、桔梗4份、白术2.5份、羌活2.5份、菟丝子3.5份、石斛2.5份,其他条件不变。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艾绒52份、香薷7.5份、苍耳子6份、半夏曲12.5份、青蒿12.5份、檀香2.5份、木香2.5份、甘松2份、干姜4份、肉桂3份、丁香3份、花椒1.5份、苍术3份、薄荷2.5份、鸡血藤3份、天麻2份、当归3份、独活3份、党参2份、川芎2份、茼蒿4.5份、荜澄茄4份、桔梗3.5份、白术2份、羌活2份、菟丝子3份、石斛2份,其他条件不变。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艾绒、香薷、苍耳子、半夏曲、青蒿、檀香、木香、甘松、干姜、肉桂、丁香、花椒、苍术、薄荷、鸡血藤、天麻、当归、独活、党参、川芎、茼蒿、荜澄茄、桔梗、白术、羌活、菟丝子、石斛,先将半夏曲、青蒿、薄荷、茼蒿、菟丝子、石斛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摊晾至物料含水量低于35%,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送入烘炒机中烘炒,冷却至室温后,送入研磨机中研磨至过110目筛,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中草药粉;所述烘炒是在73℃下均匀翻炒9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650r/min,时间为18min,搅拌过程中物料温度不高于20~25℃;(2)将步骤(1)制得的混合中草药粉放入自动艾条机的模具中定形成圆柱体,得到所述艾药灸条;所述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20mm、250mm;其他条件不变。实施例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按照重量份称取艾绒、香薷、苍耳子、半夏曲、青蒿、檀香、木香、甘松、干姜、肉桂、丁香、花椒、苍术、薄荷、鸡血藤、天麻、当归、独活、党参、川芎、茼蒿、荜澄茄、桔梗、白术、羌活、菟丝子、石斛,先将半夏曲、青蒿、薄荷、茼蒿、菟丝子、石斛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摊晾至物料含水量低于35%,与其他原料混合均匀,送入烘炒机中烘炒,冷却至室温后,送入研磨机中研磨至过110目筛,搅拌均匀,得到混合中草药粉;所述烘炒是在73℃下均匀翻炒9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650r/min,时间为18min,搅拌过程中物料温度不高于20~25℃;②用米胶粘将环保优质卷纸贴在不同大小规格的圆管上,然后填充步骤①制得的混合中草药粉,按照先松后紧方式填充,填充完后切掉两端尾料,制得所述艾药灸条;其他条件不变。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一种驱寒排湿的艾药灸条,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艾绒65份、香薷4份、苍耳子9份、半夏曲18份、青蒿9份、檀香5份、木香6份、甘松5份、干姜1份、肉桂7份、丁香6份、花椒4份、苍术6份、薄荷1份、鸡血藤7份、天麻5份、当归6份、独活1份、党参4份、川芎5份、茼蒿2份、荜澄茄1份、桔梗6份、白术4份、羌活5份、菟丝子1份、石斛5份,其他条件不变。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原料中不添加香薷、苍耳子、半夏曲、茼蒿、菟丝子、石斛,其他条件不变。对比例3按照专利申请cn201810334953.x中的说明书进行艾条的制备。对比例4按照专利申请cn201510352306.8中的说明书进行艾条的制备。对比例5按照专利申请cn201810674408.5中的说明书进行艾条的制备。下面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一、临床试验1、临床资料从2018年6月~2019年8月选取湿气重、寒气重、肩颈疼痛、腰部疼痛、类风湿关节疼痛患者1100例,其中男性594例,女性506例,年龄35~80岁,病程1~15年,每种病例随机平均分为11组,每组各病种之和均为100例,且各组男女比例相当;其中,治疗组6组,分别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6制得的艾条进行治疗;对照组5组,分别采用对比例1~5制得的艾条进行治疗,每组患者的病种、性别组成、年龄、病程无显著性差异。2、治疗方法用艾条进行艾灸理疗,每天白天早上11点至下午4点之间进行艾灸理疗,每周艾灸2~3次;病情严重者遵医嘱可每天艾灸理疗一次。3、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原有不适症状和体征消失,身体机能恢复正常。显效:主要原有不适症状明显得到缓解,体征大部分消失,身体机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原有不适症状减轻,身体机能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不适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身体机能不变或病情加重。4、治疗结果:1~6个月后,统计治疗结果。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表1治疗结果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施例192例86例96例4例96%实施例290例85例97例3例97%实施例391例84例94例6例94%实施例493例88例98例2例98%实施例590例85例95例5例95%实施例691例87例96例4例96%对比例176例73例84例16例84%对比例272例68例79例21例79%对比例377例73例82例18例82%对比例475例70例80例20例80%对比例574例70例79例21例79%由表1实验数据可知,本申请的艾药灸条在治疗湿气重、寒气重、肩颈疼痛、腰部疼痛、类风湿关节疼痛上疗效好,治愈率高达93%,有效率高达98%,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制得的艾条。5、副作用及禁忌症经过2500例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孕妇忌用。二、应用实例案例一:张某某,女,65岁,湿寒重,下肢无力、疼痛、臃肿,用药膏、贴剂、口服中药液、针灸等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均不能根治。经采用本申请制得的艾药灸条进行艾灸理疗,艾灸理疗10次后,湿寒消退,臃肿及疼痛消失,行走正常,其本人自觉艾灸理疗效果良好。案例二:段某某,女,56岁,患膝关节类风湿多年,膝关节疼痛、臃肿,行走缓慢,上下楼困难,用药膏、贴剂、口服中药液、针灸等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均不能根治。经采用本申请制得的艾药灸条进行艾灸理疗,艾灸理疗10次后,臃肿与疼痛消失,行走正常,可自行上下楼,其本人自觉艾灸理疗效果良好。案例三:段某某,男,51岁,背部湿寒淤堵,膀胱经臃肿,肩颈、腰疼痛,用药膏、贴剂、口服中药液、针灸等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疼痛,均不能根治。经采用本申请制得的艾药灸条进行艾灸理疗,艾灸理疗7次后,臃肿与疼痛消失,其本人自觉艾灸理疗效果良好。综上所述,本申请艾药灸条集透热、扩热、传导热的作用于一身,具有火力强而持久、穿透力强、传导力长远的功效,能够迅速洽入人体经络传导直向病灶,通过药理和温热的理疗效应,将人体内的邪气排出体外,驱寒排湿快,具有驱寒排湿、增加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保健理疗等功效,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目的,在治疗湿气重、寒气重、肩颈疼痛、腰部疼痛、类风湿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均有显著的疗效,且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伤害。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