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证医学RCT的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80552发布日期:2020-08-18 16:38阅读:20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证医学RCT的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证医学rct的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循证医学,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称实证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病人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作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实践循证医学的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循证问题的构建及方法、证据检索与收集、严格评价证据、应用最佳证据以及经验总结和后效评价。其中,在严格评价证据步骤,传统的方法严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处理。但现有研究发现,手工处理存在出错率高、准确性不足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810893180.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循证医学文献筛选方法及装置,能够在保证文献筛选的准确率的情况下,提高筛选效率。方法包括:s1、去除循证医学文献数据源中的重复文献;s2、利用预先构建的文献智能筛选模型自动抽取文献筛选规则,逐一判断每篇文献是否符合所述文献筛选规则,保留符合所述文献筛选规则的文献。

上述方案中在对数据提取时,只是将重复的医学文献去除,但是在大量的数据库中存在大量相似或者类似的医学文献,如果仅仅只是将重复的医学文献去除,类似或者相似的医学文献无法达到快速筛选的目的。因此,发明一种循证医学rct的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证医学rct的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循证医学文献筛选方法只是将重复的医学文献去除,类似或者相似的医学文献无法达到快速筛选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循证医学rct的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方法解决现有的循证医学文献筛选方法只是将重复的医学文献去除,类似或者相似的医学文献无法达到快速筛选的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证医学rct的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首先通过计算机从循证医学文献库中调取相关病情的诊断数据文献,并且对不同的诊断数据文献进行不同病情分类排布,在分类排布的同时对诊断数据文献中出现的相关关键词进行人工标记;

s2、对步骤s1中出现的人工标记的相关关键词进行机选随机两两比对,比对择优的数据再重复上述比对过程,否则删除此数据,直至诊断数据文献的数量达到一定值;

s3、通过计算机调取医院模块组成的数据共享平台内相关病情医生的临床实践数据,并且同步骤s1中的诊断数据类似进行关键词人工标记;

s4、对步骤s3中出现的人工标记的关键词进行机选随机两两比对,比对择优的数据再重复上述比对过程,否则删除此数据,直至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达到一定值;

s5、对步骤s2和s4中择优比对出的诊断数据文献和临床实践数据进行整合,得出诊断数据文献和临床实践数据,并且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治疗效果,从而得到最优的治疗方案,然后根据病人的意愿和价值,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s6、定期对治疗的病人进行病情检查,并且对检查的各项系数指标进行记录和诊断,同时将记录和诊断的数据上传至循证医学文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中。

优选的,基于所述计算机的连接端设置有网络服务器,并且网络服务器的连接端分别与循证医学文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连接,所述数据共享平台的连接端与医院模块相连接,另外所述计算机连接端设置有录入模块,所述录入模块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器与循证医学文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无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医院模块设置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以实现与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互联互通互认。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内设置有调取模块、比对模块、判断择优模块、整合模块、模拟模块和诊疗方案模块并且输出端依次连接,其中所述调取模块和比对模块之间设置有关键词捕捉标记模块,所述判断择优模块和整合模块之间设置有删除模块。

优选的,步骤s2和s4最后还需要对诊断数据文献和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进行限定,并且保证诊断数据文献和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小于等于五个。

优选的,步骤s2和s4中机选随机两两比对采用c语言中的rand()函数,即:

(rand()%m)+1;

其中,m为诊断数据文献的数量或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

m≥5。

优选的,所述m=2n,其中n为整数。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中还设置有用于对各项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模块,并且存储模块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进行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证医学rct的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计算机中的调取模块通过网络服务器从循证医学文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中调取相关病情的诊断数据文献和临床实践数据,并且对出现的相关关键词进行人工标记,利用rand()函数和比对模块进行两两比对择优判断,并且通过判断择优模块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诊断数据文献或临床实践数据质量较差的通过删除模块进行删除,而质量较好的通过整合模块进行整合,同时对择优后的数据数量进行限定,并且通过模拟模块进行病状模拟,从而通过专家利用录入模块录入病人的信息在诊疗方案模块中智能制定出病人的最优治疗措施,与传统大量的数据直接套用相比,可以筛选类似或者相似的医学文献,提高数据的提取效率和数据质量,保证在证据评价时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判断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系统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一种循证医学rct的智能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首先通过计算机从循证医学文献库中调取相关病情的诊断数据文献,并且对不同的诊断数据文献进行不同病情分类排布,在分类排布的同时对诊断数据文献中出现的相关关键词进行人工标记;

s2、对步骤s1中出现的人工标记的相关关键词进行机选随机两两比对,比对择优的数据再重复上述比对过程,否则删除此数据,直至诊断数据文献的数量小于等于五个,其中,

机选随机两两比对采用c语言中的rand()函数,即:

(rand()%m)+1;

其中,m为诊断数据文献的数量;

m≥5;

另外m=2n,其中n为整数,以保证诊断数据文献的数量或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m,始终为偶数,避免了诊断数据文献的数量或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为奇数而导致一个数据未能匹配到相应的数据进行比对。

s3、通过计算机调取医院模块组成的数据共享平台内相关病情医生的临床实践数据,并且同步骤s1中的诊断数据类似进行关键词人工标记;

s4、对步骤s3中出现的人工标记的关键词进行机选随机两两比对,比对择优的数据再重复上述比对过程,否则删除此数据,直至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小于等于五个,其中,

机选随机两两比对采用c语言中的rand()函数,即:

(rand()%m)+1;

其中,m为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

m≥5;

另外m=2n,其中n为整数,以保证诊断数据文献的数量或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m,始终为偶数,避免了诊断数据文献的数量或临床实践数据的数量为奇数而导致一个数据未能匹配到相应的数据进行比对;

s5、对步骤s2和s4中择优比对出的诊断数据文献和临床实践数据进行整合,得出诊断数据文献和临床实践数据,并且通过计算机模拟出治疗效果,从而得到最优的治疗方案,然后根据病人的意愿和价值,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s6、定期对治疗的病人进行病情检查,并且对检查的各项系数指标进行记录和诊断,同时将记录和诊断的数据上传至循证医学文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中。

结合图2所示,基于计算机的连接端设置有网络服务器,并且网络服务器的连接端分别与循证医学文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连接,而数据共享平台的连接端与医院模块相连接,其中医院模块设置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院和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以实现与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互联互通互认,另外计算机连接端设置有信息录入的录入模块,录入模块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器与循证医学文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无线连接,通过录入模块的设置,有利于根据病人的意愿和价格录入至计算机中进行判断,将诊断数据文献或临床实践数据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计算机内设置有调取模块、比对模块、判断择优模块、整合模块、模拟模块和诊疗方案模块并且输出端依次连接,其中调取模块和比对模块之间设置有关键词捕捉标记模块,判断择优模块和整合模块之间设置有删除模块,计算机中的调取模块通过网络服务器从循证医学文献库和数据共享平台中分别调取诊断数据文献和临床实践数据,并且通过关键词捕捉标记模块进行关键词的人工标记,同时通过比对模块进行两两对比,并且通过判断择优模块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诊断数据文献或临床实践数据质量较差的通过删除模块进行删除,而质量较好的通过整合模块进行整合,并且通过模拟模块进行病状模拟,从而通过专家利用录入模块录入病人的信息在诊疗方案模块中智能制定出病人的最优治疗措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计算机中还设置有用于对各项数据进行存储的存储模块,并且存储模块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进行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计算机中的调取程序和计算程序的各项数据均依赖于现有成熟的可编程plc,作业人员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关键词进行相应的程序编订,而程序的编订是现有程序员作业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本发明中就不作进一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