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失压所形成的棱角损伤尿道的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8229发布日期:2019-12-11 00:0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失压所形成的棱角损伤尿道的导尿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失压所形成的棱角损伤尿道的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一种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通常采用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等软质材料制成,在临床中的使用非常广泛。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导尿管依照结构划分,通常可以分为单腔导尿管、双腔导尿管以及三腔导尿管三类,其中,单腔导尿管,只有一个用于导尿的通道,不便于固定,留置时间短;双腔导尿管,设置有两个腔,所述两个腔是由两个套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构成,如附图1所示,在双腔导尿管的头端设置有与内管相连通的进液口,在双腔导尿管的尾端分别设置有与内管相连通的出液口、与外管相连通的阀门(用于注水的阀门或用于充气的阀门);在使用时,需要将双腔导尿管的头端通过尿道插入膀胱,当插入到位后,将注射器与所述阀门相连通,利用注射器向外管注入空气或水,外管靠近所述进液口的一端会向外凸出并形成球囊,如附图2所示,从而卡在尿道口出,可以有效防止双腔导尿管自动脱落,在需要拔除导尿管时,通过所述阀门排除外管内的空气或水即可消除所述外凸的球囊,使得球囊处恢复原来的形状,从而便于顺利拔管;三腔导尿管与双腔导尿管相比,增加了一个注药腔,主要用于短期留置导尿、膀胱内药液滴注、冲洗、引流等场合。

为便于导尿管的固定和防脱,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关于导尿管的专利中,通常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使外管的局部区域在注水或充气的状态下膨胀并形成球囊(如上述双腔导尿管中的外管),从而卡在尿道口,从而实现对导尿管的固定和防脱;虽然这种技术方案在临床中的固定和防脱效果较好,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从未有人注意到:当排除外管内的水或空气后(即失去内压后),外管上发生了膨胀的区域通常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并很难再保持表面的平滑问题,而实际上,该区域通常会变瘪并形成一条或多条沿圆周方向排列的棱角,且所述棱角会沿外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棱角通常比较尖锐,而且比较硬,非常不利于拔管;作为举例,当抽出如附图2所示的外管内的空气或水后,在形成球囊的区域会形成如附图3所示的棱角,一方面,在拔管的过程中,所述棱角非常容易造成尿道的损伤,甚至引起尿道感染;另一方面,由于外管的不平滑,在拔管过程中,患者会感觉非常的不舒服;然而,现有技术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未注意到这个问题,同时也缺乏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尿管,该导尿管既可以通过对外管的增压而使局部区域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实现对导尿管固定和防脱功能,又可以避免外管失压后在局部区域所形成的棱角直接暴露在外,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棱角与尿道直接接触,达到保护尿道、提高患者舒适感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失压所形成的棱角损伤尿道的导尿管,包括外管和设置于所述外管的保护部,所述外管设置有膨胀部,且所述膨胀部设置于所述保护部的内部,膨胀部用于在内压的作用下穿过保护部并向外膨胀,及用于在失去内压后收纳到保护部内。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膨胀部的外侧设置保护部,当导尿管插入到位,并需要进行固定时,设置于外管的膨胀部可以在外管内压的作用下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从而可以卡在患者的尿道口,实现对导尿管的固定,并可以有效避免导尿管自动脱落,达到防脱的目的;当需要拔除导尿管时,需要先泄除外管的内压,当外管失去内压后,膨胀部会变瘪并自动收纳到保护部的内部,使得膨胀部失压后所形成的棱角位于保护部的内部,即保护部可以通过对膨胀部的遮挡达到隔离膨胀部的目的,从而避免所述棱角与尿道直接接触,不仅可以在拔管的过程中有效保护患者的尿道,避免尿道的损伤,而且可以使得拔管过程更顺畅,从而有效增强患者的舒适感。

优选的,所述保护部平滑的设置于所述外管。即,保护部不仅固定于外管,而且保护部与外管之间没有棱角或任何不圆滑的地方,从而使得本导尿管在插管和拔管的过程中,既不会造成尿道的损伤,又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

优选的,所述保护部包括圆筒形结构的保护筒,所述保护筒由硬质材料制成,保护筒的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用于供膨胀部向外膨胀。保护筒由硬质材料制成,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形变,影响对内部膨胀部的遮挡效果;由于外管通常为圆管,保护筒采用圆筒形结构时,可以实现保护部与外管的无缝、平滑连接,而通孔的设置,有利于膨胀部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达到卡住尿道口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通孔为圆孔或椭圆孔或长条形孔。通孔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只要能满足膨胀部向外膨胀的需求即可。

优选的,当所述通孔的数目为多个时,各通孔分别沿所述保护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当膨胀部在外管内压的作用下膨胀后,可以分别通过各通孔延伸出保护筒,并在保护筒的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囊状凸起,更有利于实现对导尿管的固定,同时也更有利于实现防脱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边缘设置有弧形过渡。以便消除通孔边缘处的棱,既可以避免破坏膨胀部,又可以避免在插/拔尿管的过程中造成尿道的损伤,达到进一步保护尿道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筒的外径等于所述外管的外径。从而使得保护筒与外管之间没有棱角或任何不圆滑的地方,从而使得本导尿管在插管和拔管的过程中,既不会造成尿道的损伤,又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

一种方案中,所述保护筒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外管相连,且保护层的材质与所述外管的材质相同。外管通常采用软质橡胶材料制成,保护层采用与外管相同的材质,质地柔软,既能实现缓冲的功能,避免硬质的保护筒直接与尿道相接触,又便于制造。

另一种方案中,所述保护筒内嵌于所述外管,且外管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开口,所述膨胀部设置于所述外管内并对应所述保护筒的位置处。即在本方案中,所述膨胀部并非与外管一体成型,而是单独设置于外管内,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膜,可以在内压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

优选的,所述外管和/或膨胀部分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膨胀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外管的厚度。以便膨胀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使得膨胀部可以在一定的内压作用下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内管,所述内管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内部,内管用于导尿,内管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外管上远离所述膨胀部的一端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维持外管的内压。

优选的,所述阀门为注水软阀或充气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止失压所形成的棱角损伤尿道的导尿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对外管的增压而使外管的膨胀部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以便卡在尿道口处,实现对导尿管固定、避免导尿管脱落,又可以在拆除导尿管时,使得失压变瘪后的膨胀部可以收纳到保护部内,避免膨胀部所形成的尖锐棱角直接暴露在外管之外,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棱角与尿道直接接触,达到保护尿道、提高患者舒适感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双腔导尿管使用之前的结构示意图(真实拍照图)。

图2为图1所提供的导尿管,在使用时,在外管内注入液体,形成囊状凸起时的示意图(真实拍照图)。

图3为泄除外管内的液体(泄除内压后),囊状凸起便瘪后形成棱角的示意图(真实拍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导尿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向视图(纵截面示意图)。

图7为图5的b-b向视图(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导尿管中,膨胀部在内压的作用下向外膨胀形成囊状凸起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图8所提供的导尿管中,膨胀部在失去内压后变瘪并在保护筒的内部形成棱角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导尿管,使用之前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提供导尿管中,膨胀部在内压的作用下向外膨胀形成囊状凸起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提供的导尿管中,膨胀部在失去内压后变瘪并在保护筒的内部形成棱角时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另一种导尿管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导尿管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外管100、囊状凸起101、棱角102、阀门103、

内管200、进液口201、出液口202、

膨胀部300、

保护部400、保护筒401、通孔402、弧形过渡403、保护层4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4、图5、图6及图7,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防止失压所形成的棱角损伤尿道的导尿管,包括外管100和设置于所述外管100的保护部400,所述外管100设置有膨胀部300,且所述膨胀部300设置于所述保护部400的内部,膨胀部300用于在内压的作用下穿过保护部400并向外膨胀,及用于在失去内压后收纳到保护部400内。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通过在膨胀部300的外侧设置保护部400,当导尿管插入到位,并需要进行固定时,设置于外管100的膨胀部300可以在外管100内压(所述内压可以通过向外管100内注水或充气而形成)的作用下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101,从而可以卡在患者的尿道口,实现对导尿管的固定,并可以有效避免导尿管自动脱落,达到防脱的目的;当需要拔除导尿管时,需要先泄除外管100的内压,当外管100失去内压后,膨胀部300会变瘪并自动收纳到保护部400的内部,使得膨胀部300失压后所形成的棱角102隐藏到保护部400的内部,即保护部400可以通过对膨胀部300的遮挡达到隔离膨胀部300的目的,从而避免所述棱角102与尿道直接接触,不仅可以在拔管的过程中有效保护患者的尿道,避免尿道的损伤,而且可以使得拔管过程更顺畅,从而有效增强患者的舒适感。

如背景技术所述,如图1、图2及图3,并结合临床试验可知,现有的导尿管,经过增压形成囊状凸起101,并在失压变瘪后,必然会在外管100上形成棱角102,如图3所示,而为了消除棱角102的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一些常规的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通常不能完全、彻底、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一种方案是:可以降低膨胀部300的厚度,使得所形成的棱角102具有较小的刚度,虽然可以减轻对尿道的损伤,但不能完全消除棱角102对尿道的影响;又如,另一种方案是:严格控制内压值(即严格控制注水量或充气量),使得内压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既可以使得膨胀部300在内压的作用下形成囊状凸起101,又可以避免膨胀部300过度膨胀,发生更严重的非弹性形变,导致失去内压后所形成的棱角102更尖锐、范围更大,但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很难非常精准的把控注水量和充气量,从而不能完全避免棱角102的形成,因而不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而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保护部400对膨胀部300进行隔离,可以彻底且有效的消除棱角102对尿道及患者的影响。

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保护部400平滑的设置于所述外管100,如图4所示。即,保护部400不仅固定于外管100,而且保护部400与外管100之间没有棱角102或任何不圆滑的地方,从而使得本导尿管在插管和拔管的过程中,既不会造成尿道的损伤,又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部400包括圆筒形结构的保护筒401,如图4-图12所示,所述保护筒401由硬质材料制成,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影响对内部膨胀部300的遮挡效果;保护筒401的侧壁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402,所述通孔402用于供膨胀部300向外膨胀;由于外管100通常为圆管,保护筒401采用圆筒形结构时,可以实现保护部400与外管100的无缝、平滑连接,而通孔402的设置,有利于膨胀部300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101,达到卡住尿道口的目的。作为举例,如图4-9所示,所述保护筒401的侧壁可以设置一个通孔402、两个通孔402、三个通孔402……通孔402的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而在进一步的方案中,当通孔402的数目为多个时,各通孔402可以分别沿所述保护筒40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当膨胀部300在外管100内压的作用下膨胀后,可以分别通过各通孔402延伸出保护筒401,并在保护筒401的圆周方向形成多个囊状凸起101,更有利于实现对导尿管的固定,同时也更有利于实现防脱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不对通孔402的形状进行限定,故通孔402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只要能满足膨胀部300向外膨胀的需求即可,但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通孔402可以优先采用圆孔或椭圆孔或长条形孔。

作为一种举例,如图4-图9所示,所述保护筒401的侧面设置有一个圆形通孔402;在内压的作用下,膨胀部300可以通过所述圆形通孔402延伸出保护筒401,并在保护筒401外形成囊状凸起101,如图8所示;当外管100的内压降低后,囊状凸起101变瘪,并会自动缩回保护筒401的内部,即便膨胀部300上会形成棱角102,但该棱角102必然是在保护筒401的内部,从而使得保护筒401可以将棱角102与尿道隔离开来,从而彻底、完全的消除棱角102对尿道及患者的影响。

作为另一种举例,所述保护筒401的侧面设置有三个圆形通孔402,三个圆形通孔402分别沿保护筒40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如图10-图12所示;在内压的作用下,膨胀部300可以通过所述圆形通孔402延伸出保护筒401,并在保护筒401外形成三个囊状凸起101,如图12所示;当外管100的内压降低后,囊状凸起101变瘪,并会自动缩回保护筒401的内部,即便膨胀部300上会形成棱角102(通常是三个棱角102),但这些棱角102必然是在保护筒401的内部,从而使得保护筒401可以将所有的棱角102与尿道隔离开来,从而彻底、完全的消除棱角102对尿道及患者的影响。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通孔402的边缘设置有弧形过渡403,如图7或图10所示;以便消除通孔402边缘处的棱,既可以避免破坏膨胀部300,又可以避免在插/拔尿管的过程中造成尿道的损伤,达到进一步保护尿道的目的。

如图6-图12所示,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保护筒401的外径等于所述外管100的外径。从而使得保护筒401与外管100之间没有棱角102或任何不圆滑的地方,从而使得本导尿管在插管和拔管的过程中,既不会造成尿道的损伤,又不会引起患者的不适。

膨胀部300可以优先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以便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在内压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而膨胀;而在优选的方案中,外管100和/或膨胀部300可以分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膨胀部300的厚度小于所述外管100的厚度,如图6-图12所示,更便于膨胀部300在一定的压力的作用下向外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101。

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进一步方案中,所述保护筒401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层404,如图13所示,所述保护层404与所述外管100相连,且保护层404的材质与所述外管100的材质相同。外管100通常采用软质橡胶材料制成,保护层404可以采用与外管100相同的材质,质地柔软,既能实现缓冲的功能,避免硬质的保护筒401直接与尿道相接触,又便于制造,成本低廉。

如图4及图5所示,在更完善的方案中,本导尿管还包括内管200,所述内管200设置于所述外管100的内部,内管200用于导尿,内管200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201,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202,所述外管100上远离所述膨胀部300的一端设置有阀门103(或称为接头),所述阀门103用于维持外管100的内压。可以理解,所述阀门103可以采用现有导尿管中常用的注水软阀或充气阀;以便在使用本导尿管时,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注射器连接所述阀门103,并通过注射器向外管100内注水或通气,使得内管200的内压增加,以便膨胀部300可以在该内压的作用下发生膨胀并形成囊状凸起101,当医护人员取下注射器后,阀门103自动封闭,从而维持外管100内的压力不变,以便维持囊状凸起101的大小不变,从而使得本导尿管可以长期、稳定的设置于尿道内;在需要拆除本导尿管时,医护人员需要从新用注射器连接所述阀门103,并利用注射器抽出外管100内的水或空气,降低外管100的内压,从而使得膨胀部300可以变瘪并缩回保护筒401内,从而便于顺利的拔除本导尿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尿管中,所述保护筒401内嵌于所述外管100,且外管100设置有与所述通孔402相对应的开口,所述膨胀部300设置于所述外管100内并对应所述保护筒401的位置处;如图14及图15所示,即在本方案中,所述膨胀部300可以并非与外管100一体成型,而可以是单独设置于外管100内,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膜,在内压的作用下,膨胀部300可以发生膨胀,并通过所述通孔402和开口延伸出外管100,形成囊状凸起101,导致固定导尿管和防止导尿管自动脱落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硬质的保护筒401可以保持外管100的形状不改变,当外管100失压后,囊状凸起101变瘪,并自动缩回保护筒401的内部,并在保护筒401的形成棱角102,此时,保护筒401可以将膨胀部300与尿道隔离开来,从而彻底、完全的消除棱角102对尿道及患者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