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和阻止艾滋病通过口腔传播的咀嚼口香糖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62913发布日期:2020-01-10 21:13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
技术领域
,特别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的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从而导致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根据美国相关研究表明,在美国有42%的性行为是通过口交完成的。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约8%是由于通过口交而传染艾滋病的。在女性艾滋病感染者的唾液中尤其是口腔粘膜有破溃者中的唾液中及男性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中含有大量的艾滋病毒。研究表明,如果女性是艾滋病感染者,而男性是一位健康者,通过口交男性感染艾滋病的机率为30%;相反,而女性感染艾滋病的机率为50%;因此,口交是传染艾滋病的重要途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预防和阻止艾滋病通过口腔传播的咀嚼口香糖。本发明包括杀病毒剂、粘膜吸附剂、树脂基质、辅料和水,所述杀病毒剂由溶菌酶、绿原酸和甘草甜素组成。本发明中用于预防和阻止艾滋病的有效成份为由溶菌酶、绿原酸和甘草甜素组成的杀病毒剂。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等作用。近年研究发现:金银花还具有抗hiv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日本爱知医科大学加龄医科学研究所经研究确认,绿原酸有对抗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病毒的功能,这种物质有可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甘草甜素甘草酸是甘草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大量研究表明,甘草甜素对艾滋病病毒(hiv)具有明显抑制和灭活作用,含量为1.23μg.ml的甘草甜素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灭活率达50%;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甘草甜素对艾滋病的增殖抑制率达98%;研究表明,溶菌酶、绿原酸、甘草甜素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杀灭艾滋病病毒的效果。本发明为一种形状类似市售口香糖的咀嚼口香糖,专门用于阻断艾滋病的口交传播途径。由于其中采用了溶菌酶、绿原酸和甘草甜素组成针对艾滋病的杀病毒剂,因此这种咀嚼口香糖咀嚼后,其中所含的杀病毒成分随即释放出来并吸附于口腔粘膜上,能快速杀灭艾滋病病毒,从而有效预防通过口交传播艾滋病及其他细菌病毒感染。本发明采用的杀病毒剂为溶菌酶、绿原酸和甘草甜素,均为天然提取成分,不含任何化学消毒剂,即便长期使用也不会产生任何不良作用。本发明所述咀嚼口香糖中,溶菌酶的质量百分数为0.05~5%,绿原酸的质量百分数为0.05~0.5%,甘草甜素的质量百分数为0.002~0.5%。溶菌酶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消肿止痛及加快组织恢复功能等作用。研究表明,溶菌酶最低抑菌浓度为0.25mg/ml,杀菌、杀病毒的浓度为2~5mg/ml;溶菌酶作为一种天然抗菌、抗病毒的蛋白质,具有复杂的抗菌抗病毒机制。本发明选择上述配比主要是依据溶菌酶的生理活性,既能有效的杀灭病毒,又不至于用量过大导致异性蛋白反应。绿原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抗菌、抗病毒有效药理成分之一。有关研究表明,绿原酸的最低抑制病毒浓度为1μg/ml,最大安全性抗病毒浓度200μg/ml,因此选用上述绿原酸配比主要是依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甘草甜素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诱生动物与人血中干扰素而发挥效应,同时增强巨噬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同时对病毒也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1986年日本福岛医科大学副教授伊藤正彦等对甘草甜素的抗病毒作用进行了筛选,发现它对爱滋病病毒(hiv)的抑制率高达98%;浓度2μg/ml的甘草甜素对艾滋病毒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0.25mg/ml的甘草甜素能使感染艾滋病毒的细胞在培养中能够正常存活,不加甘草甜素则不能正常存活。上述甘草甜素的配比主要依据对艾滋病毒的有效性。本发明采用羟丙甲纤维素作为粘膜吸附剂,在所述咀嚼口香糖中,所述羟丙甲纤维素的质量百分数为0.05~2%。羟丙甲纤维素(hpmc)作为口服和局部用药制剂的辅料应用广泛,在化妆品和食品中也广为应用。一般认为,羟丙甲纤维素是无毒,无刺激性的材料。普通的摄入量对人体健康无害,who对羟丙甲纤维素的日摄入量没有明确规定。羟丙甲纤维素(hpmc)是良好的粘膜吸附剂,它水溶性好,与粘膜的吸附性强,吸附机理认为是通过聚合物的吸附作用附着于粘膜表面,这种吸附作用不依赖于溶液的粘度,因此即使较低粘度的溶液也能有一种持久的吸附作用。咀嚼口香糖通过口嚼,在粘膜吸附剂羟丙甲纤维素(hpmc)的作用下,溶菌酶、绿原酸、甘草甜素杀病毒成分吸附于口腔粘膜上,在进行口交时的分泌物及射入口腔中的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接触到吸附在口腔粘膜上的溶菌酶、绿原酸、甘草甜素后迅速被杀灭,从而阻止了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与传播。本发明之所以采用羟丙甲纤维素的质量百分数为0.05~2%,主要依据羟丙甲纤维素的特性及该成分在本发明中的适应性,如其低于0.05%,则不具有吸附性;如其超过2%,则具有明显的口腔粘滞性而产生不爽的感觉。另外,本发明所述树脂基质由醋酸乙烯酯、酯树胶、丁酞酰丁基甘醇酯、糖胶和碳酸钙组成,在所述咀嚼口香糖中,所述树胶基质的质量百分数为20~25%。胶基主要为糖胶树脂,其主成分是杜仲胶(聚异戊二烯)和树脂(由三萜和甾醇构成的)。通过杜仲胶的弹性和树脂的可塑性的适量配比,便可得出口香糖所具有的柔感和咀嚼感。本发明所述辅料包括粉糖、饴糖、碳酸钙、葡萄糖和香料。在所述咀嚼口香糖中,所述粉糖的质量百分数为25~40%,饴糖的质量百分数为10~15%,碳酸钙质量百分数为1-3%,葡萄糖的质量百分数为15~24%,香料的质量百分数为0.2~1%。上述辅料采用上述质量百分比的主要目的是考虑到口香糖的软硬度、甜度、咀嚼感、口腔留香感及室温储藏过程中的品质保证等因素,低于百分比的下限或高于百分比的上限均使前述因素发生改变,从而会影响口香糖的品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预防和阻止艾滋病通过口腔传播的咀嚼口香糖的生产方法。将杀病毒剂、粘膜吸附剂、树脂基质、辅料和水混合,形成含水率≤3wt%的溶胶,然后制片、包装;所述杀病毒剂由溶菌酶、绿原酸和甘草甜素组成。本发明可参照口香糖常规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特点是在制片前的溶胶的含水率要控制在3wt%以下,其目的是即便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也不会引起霉变或变质。进一步地,本发明先将树脂基质热熔并与辅料和水混合后,再与绿原酸、甘草甜素和粘膜吸附剂混合均匀,在混合料的温度降至70℃后加入溶菌酶,再混合。溶菌酶具有很好杀菌杀病毒效果,如果温度过高对其效果会产生明显影响。研究表明,温度超过80℃溶菌酶的效价就会降低,因此,控制混合料的温度在70℃以下是必须的。将树脂基质在120℃温度条件下热熔,然后与辅料、水混合均匀后再加入绿原酸、甘草甜素和粘膜吸附剂。树脂基质只有在120℃温度条件下热熔效果最为合适,温度过低则不能完全热熔,温度过高则会改变其性质,影响口香糖的弹性。将制片后取得的咀嚼口香糖在温度为21~24℃、相对湿度为45~50%的调温室中保持6~8小时后包装。口香糖切片后温度仍较高需要冷却,冷却期间要细心调控温度和湿度以获得口香糖的最佳度,并确保口香糖成品到了货架之后仍能保持最佳的新鲜度,研究表明,上述温度和湿度对保持口香糖的品质是最适宜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称量:1、杀病毒剂:称取溶菌酶0.05~5g、绿原酸0.05~0.5g、甘草甜素0.002~0.5g。2、粘膜吸附剂:称取羟丙甲纤维素(hpmc)0.05~2g。3、树脂基质:称取醋酸乙烯酯10~15g、酯树胶5~10g、丁酞酰丁基甘醇酯1~2g、糖胶4~9g、碳酸钙1~2g。4、辅料:称取粉糖20~35g、饴糖10~15g、葡萄糖15~25g、香料0.2~1g。5、纯净水:3~5g。二、生产工艺:1、树脂基质的调制:把醋酸乙烯酯、酯树胶、丁酞酰丁基甘醇酯、糖胶、碳酸钙混合,调制成为咀嚼口香糖的基础物质,即得熔胶状基质。调制时是把上述各原料投入到捏和机中,约用120℃温度加以混合。2、混合:将熔胶状基质通过过滤装置后置入搅拌机中,将砂糖、葡萄糖、饴糖和香料投入搅拌机中的熔胶中,强力反复搅拌,直至搅拌均匀。然后再投进绿原酸、甘草甜素、羟丙甲纤维素(hpmc),强力反复搅拌直至混合均匀。待上述混合料温度降至70℃后均匀撒入溶菌酶,继续搅拌,直至搅拌均匀,取得溶胶。3、成型和包装:待测定溶胶中含水率≤3wt%后再装入挤压机中挤压,挤出后再通过多段式滚筒机压成一定厚度的板片,然后再用切断机切成适当的块状,再在温度为21~24℃、相对湿度为45~50%的调温室中保持6~8小时以后进行包装,取得分装的预防和阻止艾滋病的咀嚼口香糖。三、本发明灭活艾滋病病毒(hiv-1)实验室试验及结果:本实验采用体外灭活,细胞实验方法,观察本发明产品对艾滋病病毒(hiv-1)灭活后,在易感hiv-1病毒的淋巴细胞株中,艾滋病毒hiv-1的复制情况。(一)材料:1、药物:使用本发明产品,采用无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配制成所需浓度。2、细胞及病毒:mt4细胞(淋巴细胞株)为国家疾控中心病毒所提供,在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中培养。3、hiv-1病毒为国际标准株。(二)试验方法:1、hiv-1,p24抗原检测:采用抗原微量elisa测定方法,以定量测定体外培养的上清液中的p24抗原量,具体方法如下:(1)吸取裂解液置于已包被有p24单抗的条孔中,每孔25μl。(2)各加100μl样品,包括药物组、病毒对照、细胞对照与已设计好的条孔中,条孔置湿盒中于37℃培养箱60分钟。(3)用磷酸缓冲液冲洗条孔,至少冲洗4次。(4)每孔加100μl酶标抗体(igg),37℃培养60分钟。(5)用磷酸缓冲液冲洗条孔,至少冲洗4次。(6)每孔加100μl新配的底物,室温避光放置30分钟。(7)每孔加100μl终止液。(8)用酶标仪在630nm及450nm双波测定od值。2、抗病毒试验:将配好的不同浓度的药物,分别与等量的hiv-1病毒作用2分钟后,感染易感淋巴细胞(mt-4细胞),置于37℃培养箱中60~90分钟后,用无血清rpmi1640液清洗,离心(1800转/分)去掉hiv-1病毒与药液的混合液后,加入rpmi1640完全培养液,培养6~7天后,用p24检测试剂盒检测上清液中的p24抗原,同时做同等条件的病毒对照及正常细胞对照组,计算药液对hiv-1的灭活率。(三)试验结果见下表:药物浓度1∶51∶50od值0.000.00灭活率100100阳性对照68.19细胞对照0.00原液浓度为:一个本发明样品在8ml常温水中含量,根据需要浓度稀释。由上表可见:1∶50浓度的本发明产品口香糖浸出液于hiv-1病毒作用2分钟后,即可将hiv-1病毒全部灭活,对hiv-1病毒灭活率为100%。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