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2433发布日期:2021-05-04 11:2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设有用于降低穿着者等所感到的不快感的挥发性物质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以下,也简称为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设置香料来降低源自排泄物的令人不快的臭气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02612号公报技术实现要素: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具备其他挥发性物质的吸收性物品,已知有刺激穿着者的温度感觉的吸收性物品。例如,是具备用于缓和穿着者的痛经、发冷症状的温感剂的吸收性物品、具备用于降低穿着者的闷热、发粘带来的不快感的冷感剂的吸收性物品。而且,对于具备温感剂或者冷感剂的吸收性物品而言,存在穿着者无法充分感到温感或冷感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穿着者把温感或冷感感觉成发痒等不快的刺激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促进温感或冷感效果,实现舒适的穿戴感。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发明是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具有吸收性主体和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的腰身构件,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将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长的状态下的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三等分时的中央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两侧区域,在所述中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刺激温度敏感性trp通道的成分的温感剂或者冷感剂设于至少所述腰身构件,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腹侧部,设于所述中央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比设于所述两侧区域的左侧的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和设于所述两侧区域的右侧的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中的至少任一者多。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由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明确得知。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促进温感或冷感效果,实现舒适的穿戴感。附图说明图1是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展开状态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和剖视示意图。图3是表示设于吸收性物品1的温感剂26的俯视图和剖视示意图。图4是表示涂布有温感剂26的场所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伸长状态和自然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腿围开口部1b处的伸缩性片12与非伸缩性片14的状态的概略图。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00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a:腰身开口部,1b:腿围开口部,10:腰身构件10f:前侧腰身构件,10fe:前侧接合部(卡定部)10ff:腰身前端部,10b:后侧腰身构件10be:后侧接合部(卡定部),10bf:腰身后端部,10et:上端10gm:开口部橡皮筋(开口部弹性构件),12:伸缩性片(膜片)12f:前侧伸缩性片,12b:后侧伸缩性片14:非伸缩性片,14a:非伸缩性片,14e:端部,15:缓冲片15p:印刷区域,16:腰身橡皮筋,20:吸收性主体,20et:外侧端26:温感剂,26p1:涂布区域,26p2:涂布区域,26p3:涂布区域26n:非涂布区域,100:短裤型吸收性物品cl:中心线,ys:超声波接合部,zs:超声波接合部ma:中央区域,sa:两侧区域,lg:腿部褶裥,ua:上端部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说明书和所附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能够明确。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具有吸收性主体和沿所述左右方向伸缩的腰身构件,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将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长的状态下的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三等分时的中央区域和位于所述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两侧区域,在所述中央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刺激温度敏感性trp通道的成分的温感剂或者冷感剂设于至少所述腰身构件,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腹侧部,设于所述中央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比设于所述两侧区域的左侧的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和设于所述两侧区域的右侧的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中的至少任一者多。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促进温感或冷感效果,能够实现舒适的穿戴感。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腹侧部且是比所述吸收性主体的前侧端靠前侧的所述腰身构件,设于所述中央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比设于所述两侧区域的左侧的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和设于所述两侧区域的右侧的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中的至少任一者多。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涂布有温感剂或者冷感剂的区域变大,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显现温感或冷感效果。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腰身构件具备多个片,在所述腰身构件的多个片中的最靠肌肤侧的片设有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温感剂或者冷感剂靠近穿着者的肌肤,因此能够增大温感或冷感效果。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将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腹侧部和背侧部沿着所述上下方向接合起来的卡定部,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腹侧部,将所述两侧区域沿所述左右方向平分时的外侧的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比将所述两侧区域沿所述左右方向平分时的内侧的区域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少。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抑制穿着者的发痒,能够实现舒适的穿戴感。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腰身构件的腹侧部设有印刷有花样的印刷区域,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印刷区域设于比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靠上侧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利用印刷区域抑制气化了的温感剂或者冷感剂向比印刷区域靠上侧的位置排出,因此能够使温感或冷感效果持续。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腰身构件设有印刷有花样的印刷区域,在所述上下方向上,所述印刷区域设于比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靠下侧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印刷区域抑制气化了的温感剂向下侧移动,在上侧,开口部橡皮筋抑制气化了的温感剂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在涂布有温感剂的位置提高温感效果。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腰身构件的腹侧部设有印刷有花样的印刷区域,在沿所述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印刷区域和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至少一部分重叠。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印刷区域抑制气化了的温感剂或者冷感剂从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排出(气密性变高),因此能够使温感或冷感效果持续。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腰身构件和所述吸收性主体设有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在沿所述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吸收性主体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和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具有重叠的部分。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下腹部中央,腰身构件和吸收性主体这两处的温感剂或者冷感剂发挥温感或冷感效果,因此能够提高温感或冷感效果。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腰身构件具备多个片,所述多个片中的至少1个片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缩性,所述多个片在沿所述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下利用散布的多个超声波接合部接合,在沿所述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腰身构件具有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重叠区域和不与所述吸收性主体重叠的非重叠区域,所述非重叠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超声波接合部的面积比所述重叠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超声波接合部的面积小。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贴合性提高,实现舒适的穿戴感,并且能够提高温感或冷感效果。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中央区域,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腹侧部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比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背侧部的所述温感剂或者所述冷感剂的量的合计多。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着者的下腹部和臀部,能够有效地显现出温感或冷感效果。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在所述腰身构件的上端部设有腰身开口部,在所述腰身开口部设有开口部弹性构件,所述腰身开口部的所述左右方向的尺寸在伸长状态下为l0,在自然状态下为l1,比所述腰身开口部靠下侧的区域的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左右方向的尺寸在所述伸长状态下为所述l0,在所述自然状态下为l2,所述l1比所述l2小。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的内部的气化了的温感剂或者冷感剂难以从腰身开口部向外部排出,能够抑制温感剂或者冷感剂的排出,能够使温感或冷感效果持续。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腰身构件具备混合有聚氨酯的无纺布片和膜片中的至少一种片。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抑制挥发的温感剂或者冷感剂从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排出,因此能够使温感或冷感效果持续。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腰身构件具备包含至少1张无纺布片的多个片,所述多个片在沿所述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下利用散布的多个超声波接合部接合。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抑制挥发的温感剂从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排出(提高气密性),能够使温感或冷感效果持续。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腰身构件具备多个片,在所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腿围开口部,所述多个片中的最靠非肌肤侧的片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向肌肤侧倾斜。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穿着时,非伸缩性片的端部作为腿围开口部的盖发挥功能,提高气密性,因此能够使温感或冷感效果持续。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期望的是,所述腰身构件具备多个片,所述多个片中的至少1个沿所述左右方向具有伸缩性,所述多个片在沿所述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下利用散布的多个超声波接合部接合,所述腰身构件在所述腹侧部的最靠肌肤侧还具备与所述多个片不同的缓冲片,所述缓冲片利用粘接剂接合于所述多个片中的最靠肌肤侧的片,在沿所述前后方向观察时,所述缓冲片的每单位面积的涂布有所述粘接剂的面积比所述多个片的每单位面积的所述超声波接合部的面积大。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使温感或冷感效果持续,并且能够实现舒适的穿戴感。===第1实施方式===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具备挥发性物质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说明具备温感剂26(详细后述)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生理用的吸收性物品1,但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例如也包含成人用、婴儿用的尿布等,用途不限定于生理用。<吸收性物品1的基本结构>图1是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展开状态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和剖视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短裤型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具有互为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而且,将图1的纵向设为上下方向,将上侧(下侧)设为上下方向的“上”(“下”),将横向设为左右方向,将左侧(右侧)设为左右方向的左(右)。另外,在前后方向上,将穿着时成为穿着者的腹侧的那一侧设为“前侧”,将成为穿着者的背侧的那一侧设为“后侧”。在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1的展开状态(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成形为短裤型之前的在平面上展开的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具有互为交叉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而且,将图2的纵向设为长度方向,将上侧(下侧)设为长度方向的“前(腹侧)”(“后(背侧)”),将在纸面上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横向)设为宽度方向,将左侧(右侧)设为宽度方向的左(右)。另外,将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贯通纸面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在厚度方向上,将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的那一侧设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肌肤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俯视图(例如图2)表示对象物的伸长状态。此处,“伸长状态”是指,通过使吸收性物品1所具备的各弹性体(例如,后述的伸缩性片12等)伸长而使俯视图所示的构件伸长至没有褶皱的状态。例如,在图2中,是指伸长至构成吸收性物品1的后述的腰身构件10和吸收性主体20的尺寸成为与其构件单体的尺寸一致或者与其接近的尺寸为止的状态。而且,将非伸长状态且是各弹性体自然收缩而在各构件产生褶皱等的状态称为“自然状态”。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具备腰身构件10和吸收性主体20。如图2所示,腰身构件10在展开状态下在俯视时呈大致沙漏形状。也就是说,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宽度方向的内侧凹陷,该凹陷的部分在成形为短裤型时形成图1所示的一对腿围开口部1b。另外,腰身构件10具有在长度方向上比位于吸收性物品1的中心的中心线cl靠前侧的前侧腰身构件10f和比该中心线cl靠后侧的后侧腰身构件10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2中,前侧腰身构件10f示出的范围(从中心线cl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前侧端(前侧的上端10et)为止的腹侧的范围)是腹侧部,后侧腰身构件10b示出的范围(从中心线cl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后侧端(后侧的上端10et)为止的背侧的范围)是背侧部。前侧腰身构件10f具有在前侧的端部沿着宽度方向的腰身前端部10ff和设于左右的两端部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前侧接合部10fe(图2的向右下倾斜的斜线部分),后侧腰身构件10b具有在后侧的端部沿着宽度方向的腰身后端部10bf和设于左右的两端部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后侧接合部10be(图2的向右下倾斜的斜线部分)。而且,前侧接合部10fe和后侧接合部10be在成形为短裤型时接合而形成卡定部。即,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在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将腰身构件10的前侧腰身构件10f(前侧接合部10fe)和后侧腰身构件10b(后侧接合部10be)沿着上下方向接合起来的卡定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腰身构件10包括:非伸缩性片14,其形成为腰身构件10的形状,在左右方向上几乎没有伸缩性;以及伸缩性片12(前侧伸缩性片12f和后侧伸缩性片12b),其层叠于非伸缩性片14的肌肤侧面的局部,沿左右方向具有伸缩性。而且,腰身构件10还在腹侧部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具备与伸缩性片12和非伸缩性片14不同的缓冲片15。缓冲片15是为了缓和吸收性主体20的前侧的外侧端20et(相当于前侧端)与穿着者的肌肤强烈地接触的状况等而设置的。非伸缩性片14例如由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形成。而且,非伸缩性片14的局部在长度方向(上下方向)上比吸收性主体20的外侧端20et向外侧伸出,在长度方向的上端10et向长度方向的内侧且是厚度方向的肌肤侧折回而接合,前侧(后侧)的折回部在前侧端部(后侧端部)形成上述的腰身前端部10ff(腰身后端部10bf)。而且,在腰身前端部10ff和腰身后端部10bf各自的折回部的内侧利用粘接剂接合地设有作为弹性构件沿左右方向伸缩的开口部橡皮筋10gm(相当于开口部弹性构件)。即,在腰身构件10的上端部设有沿着左右方向的开口部橡皮筋10gm,开口部橡皮筋10gm利用粘接剂接合于腰身构件10的上端部。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上端部”是指,将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沿上下方向四等分时的最上侧的部分(图2所示的ua的部分),或者处于距上下方向的上端30mm左右(在穿着时为了沿左右方向拉长而用手抓住的部分)且左右方向的伸缩力(对穿着者的紧固力)比腰身构件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伸缩力大的部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腰身前端部10ff和腰身后端部10bf设有开口部橡皮筋10gm,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作为带状的弹性构件的伸缩无纺布、伸缩膜等。伸缩性片12具有设于腹侧部的前侧伸缩性片12f和设于背侧部的后侧伸缩性片12b。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伸缩性片12是伸缩膜(例如,是将聚氨酯、苯乙烯这样的弹性体树脂熔融并形成为均匀厚度的片状的具有伸缩性的弹性构件,相当于膜片),与伸缩无纺布片相比,气密性较高。即,与伸缩无纺布、在2张非伸缩无纺布之间夹着沿左右方向伸缩的构件而制作成的构件相比,伸缩膜抑制挥发的温感剂26从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排出,因此能够使温感效果持续。另外,从气密性的观点来看,也可以将伸缩性片12配置于最靠肌肤侧的位置,但在使用伸缩膜的情况下,即使在伸缩膜上直接涂布温感剂26,温感剂26的保持性也较差,另外,在伸缩膜与身体接触时,肌肤触感也不好。因此,在使用伸缩膜的情况下,从非肌肤侧起依次为非伸缩无纺布-伸缩膜-非伸缩无纺布的结构较好。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伸缩性片12也可以是代替伸缩膜而混合有聚氨酯的伸缩无纺布片(例如,混合有作为具有弹性的热塑性弹性体的一种的聚氨酯系弹性体的伸缩性纤维的伸缩无纺布片)。与未混合有聚氨酯的无纺布片(例如,100%聚丙烯的无纺布片)相比,该片气密性高,因此获得与伸缩膜相同的效果(温感效果的持续)。即,腰身构件10包括混合有聚氨酯的无纺布片和伸缩膜中的至少一种片。缓冲片15例如由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等形成,在厚度方向上,以最靠肌肤侧且与吸收性主体20的前侧的外侧端20et重叠的方式沿着左右方向设置。另外,在缓冲片15沿着左右方向设有印刷有花样(文字、记号、图像、颜色等外观与其周围不同的花样)的印刷区域15p。即,在腹侧部设有印刷有花样的印刷区域15p。另外,对印刷区域15p进行基底处理,以使得在印刷时不会产生花样渗出等问题(容易印刷),与未进行基底处理的部分相比,从肌肤侧朝向非肌肤侧的气密性提高。另外,在缓冲片15涂布有温感剂26。而且,在将温感剂26涂布于肌肤侧的情况下,印刷区域15p设于非肌肤侧。由于印刷区域15p的印刷有时会被温感剂26的挥发性物质溶解,因此通过设为该位置关系,能够抑制溶解物附着于身体。另外,对于温感剂26,将在之后设项说明。另外,也可以不设置缓冲片15而延长非伸缩性片14的折回。即,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非伸缩性片14的后侧的折回那样,使前侧的折回与吸收性主体20的肌肤侧重叠而形成折回部,缓和吸收性主体20的前侧的外侧端20et与穿着者的肌肤强烈接触等。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折回部设置印刷区域15p、温感剂26,能够得到与上述的缓冲片15同样的效果。伸缩性片12和非伸缩性片14以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接合,该接合通过利用施加了超声波振动和压力的超声波接合(超声波密封)形成散布的多个超声波接合部来进行。即,腰身构件10包括多个片,该多个片包括至少1张无纺布片(非伸缩性片14),多个片以在厚度方向(前后方向)上重叠的状态利用散布的多个超声波接合部接合。而且,由于非伸缩性片14的超声波接合部熔融而成为膜状,因此与没有超声波接合部的状态的非伸缩性片14相比,能够抑制挥发的温感剂26从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排出(提高气密性),能够使温感效果持续。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接合部并不是全部形成为相同的超声波接合部,而是形成为图2的y部放大图所示的超声波接合部ys和图2的z部放大图所示的超声波接合部zs,详细情况将后述。缓冲片15与伸缩性片12和非伸缩性片14不同,利用粘接剂接合。即,缓冲片15利用粘接剂与多个片(伸缩性片12和非伸缩性片14)中的最靠肌肤侧的片(伸缩性片12)接合。并且,涂布有该粘接剂的区域是缓冲片15的非肌肤侧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部,以每单位面积来看,大于超声波接合部ys、zs的面积。即,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时,缓冲片15的每单位面积的涂布有粘接剂的面积大于多个片(伸缩性片12和非伸缩性片14)的每单位面积的超声波接合部ys、zs的面积。由于缓冲片15的粘接剂固化而形成气密性高的层,因此通过使粘接剂的涂布面积大于超声波接合部ys、zs的面积,与粘接剂的涂布面积小于超声波接合部ys、zs的面积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挥发的温感剂26从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排出,能够使温感效果持续。此外,由于超声波接合部ys、zs熔融而成为伸缩性较低的膜状,通过使超声波接合部ys、zs的面积小于粘接剂的涂布面积,与超声波接合部ys、zs的面积大于粘接剂的涂布面积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腰身构件10的伸缩力,提高贴合性,能够实现舒适的穿戴感。另外,缓冲片15的涂布有粘接剂的粘接剂接合部以面与穿着者的身体接触,因此贴合性提高。而且,缓冲片15的未涂布粘接剂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成为不与粘接剂接合的粘接剂非接合部,缓冲片15具有粘接剂接合部和粘接剂非接合部,从而在粘接剂接合部与粘接剂非接合部之间(分界),缓冲片15易于向肌肤侧弯折,能够抑制温感剂26从粘接剂非接合部泄漏。另外,伸缩性片12伸缩,而非伸缩性片14不伸缩,因此在非伸缩性片14的非肌肤侧的面形成有规则的凸状且是内部具有空腔的褶皱。在此,在伸缩性片12为伸缩无纺布(具有透气性的构件)的情况下,气化的温感剂26通过伸缩无纺布而保持在上述的褶皱的内部的空腔部分。这样,例如在随着身体的运动而褶皱内部的空腔部分变小时,在空腔部分中保持的气化的温感剂26的一部分通过伸缩无纺布向内部移动。也就是说,由于气化的温感剂26向肌肤侧移动,因此能够更容易感觉到温感剂26。吸收性主体20是生理用的吸收性物品,例如是生理用卫生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主体20是展开且伸长状态下的长度方向(即吸收性主体20的长边方向)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上下方向的俯视大致长方形。并且,吸收性主体20在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具有沿着长度方向(上下方向)成形为预定形状的吸收性芯(含有液体吸收性材料(例如在浆粕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中含有高吸收性聚合物(所谓sap)等)的吸收性芯,吸收液体的部分)。吸收性芯由作为透液性的片构件的肌肤侧片和包含用于抑制排泄液体向外部泄漏的不透液性的片构件的非肌肤侧片覆盖而形成。而且,吸收性主体20配置在图2所示的位置,与腰身构件10接合。另外,在吸收性主体20的肌肤侧涂布有温感剂26。对于温感剂26,将在之后设项说明。接下来,说明将吸收性物品1从展开状态生成为短裤型的过程。在将吸收性物品1生成为短裤型的过程中,首先,如上所述地配置各个构件并接合,生成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然后,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沿长度方向弯折。即,以图2所示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cl为折痕,以使前侧腰身构件10f的肌肤侧和后侧腰身构件10b的肌肤侧相面对的方式,将吸收性物品1沿长度方向弯折。之后,由于腰身构件10的前侧接合部10fe和后侧接合部10be靠近,因此,分别接合左右的前侧接合部10fe和后侧接合部10be,形成卡定部。当形成卡定部时,由于腰身构件10的左右两端部沿着长度方向接合,因此腰身构件10的腰身前端部10ff和腰身后端部10bf在腰身构件10的上侧形成腰身开口部1a(具有腰身开口的部位)。即,在腰身构件10的上端部设有腰身开口部1a,在腰身开口部1a(腰身前端部10ff和腰身后端部10bf)设有开口部橡皮筋10gm。因此,腰身开口部1a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是这样的结构:腰身构件10与穿着者的身体的前侧(腹部)和后侧(背部)抵接(与穿着者的腰身抵接),在腰身构件10沿左右方向的伸缩(由开口部橡皮筋10gm和伸缩性片12进行的伸缩)的作用下,在穿着时不会落下(不会偏移掉落)。因此,接合于腰身构件10的吸收性主体20在与穿着者的下裆部(吸收性主体20在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肌肤抵接的部分,从下腹部经由胯裆部到达臀部(屁股)的骶骨部的部分)抵接的状态下被腰身构件10在上下方向上支承。另外,“抵接”是指抵靠接触,只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穿着者抵接,该构件就成为与穿着者抵接的状态。例如,腰身构件10中的伸缩的部分与穿着者接触、不伸缩的部分不与穿着者接触的状态是腰身构件10与穿着者抵接的状态。另外,在上述中,作为接合方法,使用超声波接合、粘接剂,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热封、公知的接合的组合等。<关于温感剂26>接下来,说明温感剂26。温感剂26是为了缓和穿着者的痛经、发冷症状而设置的,包含通过对穿着者的温度感觉施加刺激而使受到了刺激的穿着者感到温暖的温感刺激剂,温感刺激剂与具有挥发性的溶剂混合(或者,温感刺激剂具有挥发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腰身构件10和吸收性主体20设有温感剂26。温感刺激剂从穿着者的安心感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源自植物的化合物。作为温感刺激剂,例如可列举辣椒苷(capsicoside)、辣椒素(ld50:47mg/kg,分子量:305)、辣椒素类(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高辣椒素、合成辣椒碱等)、辣椒红素、烟酸苄酯(ld50:2188mg/kg,分子量:213)、烟酸β-丁氧基乙酯、n-酰基香草酰胺、壬酸香草醛、多元醇、辣椒粉、辣椒酊、辣椒提取物、壬酸香草醚、香草醇烷基醚衍生物(例如,香兰基乙醚、香兰基丁醚(ld50:4900mg/kg,分子量:210)、香兰基戊醚、香兰基己醚)、异香草醇烷基醚、乙基香草醇烷基醚、黎芦醇衍生物、取代苯甲醇衍生物、取代苯甲醇烷基醚、香草醛丙二醇缩醛、乙基香草醛丙二醇缩醛、生姜提取物、姜油、姜酚(ld50:250mg/kg,分子量:294)、姜油酮、橙皮苷、吡咯烷酮羧酸以及它们的任意的组合。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温感刺激剂是通过刺激作为温度敏感性trp通道之一的trpv1而使其激活的物质,是辣椒素、香草醇丁醚等。即,是激活穿着者的trpv1而经由交换神经系统引起穿着者的发热(穿着者在体内产生热)的物质。换言之,并非像携带用一次性暖宝宝那样使其自身成为高温而温暖穿着者,而是像辣椒素等那样不用自身成为高温就温暖穿着者。因此,穿着者能够在不会被低温灼伤、烧伤的情况下感到凉、温暖。溶剂只要能够包含温感刺激剂,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亲油性溶剂和亲水性溶剂。溶剂能够将温感刺激剂例如溶解、分散等。另外,在温感刺激剂是挥发性物质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溶剂,也可以仅使用温感刺激剂。作为亲油性溶剂,可列举出油脂,例如天然油(例如甘油三酯等脂肪酸酯、椰子油、亚麻籽油、三(辛酸/癸酸)甘油酯等)、烃(例如石蜡、例如液体石蜡)等。亲水性溶剂可列举出水和醇。作为上述醇,可列举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辛醇、月桂醇、肉豆蔻醇等高级醇等。另外,温感剂26若不与穿着者的肌肤直接接触,则难以产生效果。也就是说,例如,香料这样的挥发性物质若是气体则能够发挥抑制周边的臭气的效果,但温感剂26在气化之后与穿着者的肌肤直接接触,发挥其主要的效果。因此,通过使温感剂26经由无纺布等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从而穿着者能够在肌肤处逐渐感到温感剂26的效果。<关于温感剂26的具体的配置>接下来,说明吸收性物品1的温感剂26的具体的配置(设置的位置)。图3是表示设于吸收性物品1的温感剂26的俯视图和剖视示意图。另外,如图3所示,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具有将在左右方向上伸长的状态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三等分时的中央区域ma和位于中央区域ma的两侧的两侧区域sa。另外,温感剂26涂布设于腰身构件10和吸收性主体20,在任何构件上都具有预定的涂布区域。腰身构件10的涂布区域26p1(图3的向右上倾斜的斜线部分)是在上下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尺寸且沿着左右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区域,设于缓冲片15的肌肤侧。另外,涂布区域26p1在上下方向上设于缓冲片15的印刷区域15p的下侧。也就是说,在上下方向上,印刷区域15p设于比温感剂26靠上侧的位置。因此,利用印刷区域15p抑制气化了的温感剂26向比印刷区域15p靠上侧的位置排出,因此能够使温感效果持续。另外,涂布区域26p1设置为,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与吸收性主体20的前侧的外侧端20et重叠。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涂布区域26p1位于前侧腰身构件10f(腹侧),而不设于后侧腰身构件10b(背侧),但不限于此,也可以还设于背侧。但是,以腹侧的温感剂26的量比背侧的温感剂26的量多的方式设置涂布区域26p1。也就是说,在将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状态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三等分时的中央区域ma中,以使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腰身构件10)的腹侧部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比背侧部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多的方式设置温感剂26。这样,背侧部的中央区域ma在躺卧姿势时容易承受体重而容易显现出温感效果,因此穿着者容易感觉到温感效果,在腹侧部的中央区域ma,温感剂26较多,因此穿着者容易感觉到温感效果。也就是说,在穿着者的下腹部和臀部,能够有效地显现出温感效果。另外,涂布区域26p1设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区域ma,在位于中央区域ma的两侧的两侧区域sa,从左右方向的外端设有未涂布温感剂26的非涂布区域26n。即,在中央区域ma的至少一部分,包含刺激温度敏感性trp通道的成分的温感剂26设于至少腰身构件10,在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腹侧部,设于中央区域ma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比设于两侧区域sa的左侧的区域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和设于两侧区域sa的右侧的区域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中的至少任一者多。因此,能够促进温感效果,实现舒适的穿戴感。在以往的具备温感剂26的吸收性物品1中,存在穿着者无法充分感到温感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穿着者把温感感觉成发痒等不快的刺激的问题。更具体而言,穿着者的下腹部的中央区域ma的皮下脂肪较多,因此存在难以感到温感效果的问题,穿着者的下腹部的两侧区域sa存在腰骨而皮下脂肪较少,因此存在把温感感觉成发痒等不快的刺激的问题。与之相对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腹侧部,设于中央区域ma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比设于两侧区域sa的左侧的区域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和设于两侧区域sa的右侧的区域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中的至少任一者多。因此,在腹侧的中央区域ma,温感效果变大,温感剂26有效地作用于皮下脂肪较多的下腹部中央而促进穿着者的舒适,在腹侧的两侧区域sa,温感效果较小,因此抑制皮下脂肪较少的腰骨等的发痒。也就是说,温感效果作用于穿着者的恰当的部分,因此促进温感效果,能够实现舒适的穿戴感。进而,对于两侧区域sa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而言,中央区域ma侧(内侧)比卡定部侧(外侧)多。即,在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腹侧部,将两侧区域sa沿左右方向平分时的外侧的区域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比将两侧区域sa沿左右方向平分时的内侧的区域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少。卡定部(前侧接合部10fe和后侧接合部10be)是层叠多个片且利用超声波接合的刚度较高的部分,在被裤子等向身体压靠时容易显现温感效果。因此,通过减少卡定部(前侧接合部10fe和后侧接合部10be)附近(平分时的外侧的区域)的温感剂26,能够抑制穿着者的发痒,能够实现舒适的穿戴感。另外,温感剂26设于腰身构件10的多个片中的缓冲片15。即,在腰身构件10的多个片中的最靠肌肤侧的片设有温感剂26。也就是说,温感剂26靠近穿着者的肌肤,因此能够增大温感效果。吸收性主体20的涂布区域26p2(图3的向右下倾斜的斜线部分)在吸收性主体20的宽度方向(短边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尺寸,作为从吸收性主体20的长度方向的前端到后端连续的沿着长度方向的一对涂布区域26p2涂布。这样的话,如上所述,涂布区域26p1与吸收性主体20的前侧的外侧端20et重叠,因此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涂布区域26p1和涂布区域26p2重叠(图3的涂布区域26p3)。即,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时,吸收性主体20的温感剂26和腰身构件10的温感剂26具有重叠的部分。也就是说,在下腹部中央,腰身构件10和吸收性主体20这两处的温感剂26发挥温感效果,因此能够提高温感效果。<关于温感剂26的厚度方向的涂布位置确定方法>接下来,使用图4说明温感剂26的厚度方向上的涂布位置(涂布构件)的确定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感官检查进行该确定。图4是表示涂布有温感剂26的场所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方式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具有腰身构件10和吸收性主体20,腰身构件10具有伸缩性片12、非伸缩性片14以及缓冲片15,吸收性主体20具有吸收性芯、肌肤侧片以及非肌肤侧片,上述情况已经记述,但在该多个片构件层叠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如以下这样确定在哪个片构件的哪个位置涂布有温感剂26。首先,在展开状态下划分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针对每个分区切取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步骤s1)。例如,在测量展开状态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上的涂布量的情况下以九等分进行切取,在规定长度方向的情况下,在卡定区间以八等分进行切取。接下来,将划分而切取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以预定的尺寸切取多张。例如,将从长度方向的前端起第2个且从宽度方向的左端起第5个分区的构件以约3cm×3cm的相同尺寸切取4张。然后,将切取的层叠片构件1张1张地剥离,制作各样品片(分解出的伸缩性片12、非伸缩性片14、缓冲片15、吸收性芯、肌肤侧片以及非肌肤侧片)(步骤s2)。例如,将4张切取的层叠片1张1张地剥离,制作4张×6层=24张样品片。接下来,按样品片的量准备与样品片相同尺寸的pe片(聚乙烯片。是一例,只要是气密性较高的片即可)(步骤s3)。例如,准备24张约3cm×3cm的pe片。接着,在第1张样品片上重叠pe片,使第1张样品片接触感官检查的检查者的两臂的内侧(步骤s4)。例如,将24张中的1张样品片(例如,缓冲片15)与pe片重叠,并接触感官检查的检查者的两臂的内侧。这样,该检查者测量并记录感到第1张样品片的温感剂26的温感效果为止的时间t1(步骤s5)。然后,对所有样品片执行该感官试验(s4、s5)。也就是说,在第2、第3、…、第24张样品片分别重叠pe片,进行感官检查,对所有样品片测量并记录时间t2~t24(步骤s6)。这样,在划分分割出的全部分区中进行上述的感官试验(s2~s6),测量并记录关于所有样品片的时间t(步骤s7)。例如,对10×10=100的分区(腿围开口部1b等没有腰身构件10的部分除外)的各自的24张样品片(在没有吸收性主体20、缓冲片15等的分区中,张数变少)实施感官试验,测量并记录时间t。然后,通过比较各个样品片的时间t,能够确定涂布有温感剂26的样品片(步骤s8)。例如,若分解出的多个片构件中的时间t最短的样品片是缓冲片15,则能够确定与本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缓冲片15涂布有温感剂26(涂布区域26p1)。<关于温感剂26的涂布位置的确定方法>接下来,说明对图2所示那样的俯视图(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中的温感剂26的涂布量进行确定(测量)的方法。作为测量温感剂26的涂布量的方法,例如能够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具体而言,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岛津制作所的gcms-qp2010plus),使用氦作为载气,将测量模式设为扫描法,以电子冲击离子化法进行测量。在该方法中,各样品片以尽量使肌肤侧的面朝向外侧的方式折叠而设为较小地团起的状态,放入烧杯内。而且,各样品片优选将想要测量涂布量的部分恰当地切分。例如,在比较中央区域ma和两侧区域sa的涂布量的情况下,准备沿宽度方向进行了三等分的样品片并分别进行测量。特别是在想要测量设于穿着者的腰身的温感剂26的情况下,例如设为在卡定部(前侧接合部10fe和后侧接合部10be)的从上端到下端的范围(比腿围开口部1b靠上侧)沿宽度方向进行了三等分的样品片。另外,例如,在比较将两侧区域sa进行平分时的内侧和外侧的涂布量的情况下,例如,沿宽度方向六等分,测量左端(右端)的区域的样品片和与其右侧(左侧)相邻的区域的样品片即可。另外,各样品片既可以将腹侧部和背侧部的样品片设为不同的样品片,也可以例如作为中央区域ma的样品片,将腹侧部的中央区域ma的样品片和背侧部的中央区域ma的样品片设为相同。然后,准备各样品片,并放入烧杯内,用铝箔覆盖烧杯的上部,再从其上部用塑料石蜡膜覆盖,将密封了烧杯内的烧杯放入37度的恒温水槽(在含有沸点较高的温感剂、后述的冷感剂等的情况下,例如放入将温度设定变更为50度的恒温水槽)。这样,将spme纤维(sigma-aldrich50/39μmdvb/car/pdms,stableflex2cm)穿过铝箔而插入到烧杯中,提取各样品片的香气成分。之后,立即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仪测量从烧杯取出的spme纤维。计算由此得到的各质量分别除以样品片的面积而得到的值。通过比较该除得的值,能够确定温感剂26的涂布量的大小。另外,样品片的测量值分别为n=5,用将该测量值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平均值确定温感剂26的涂布量的大小。<关于伸缩力的不同及其效果>在以下,对由在生成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时的处置、构件等产生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左右方向上的伸缩力的不同及其效果进行说明。首先,对因每单位面积的超声波接合部的面积的不同而引起的伸缩力的不同及其效果进行说明。如前所述,伸缩性片12和非伸缩性片14在沿厚度方向重叠的状态下利用施加了超声波振动和压力的超声波接合而接合在一起。即,腰身构件10具备多个片,多个片中的至少1个(伸缩性片12)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多个片在沿厚度方向(前后方向)重叠的状态下利用散布的多个超声波接合部接合。换言之,多个片的接合并非该片的接合范围的全部由超声波接合部构成,而是由散布的超声波接合部和非超声波接合部构成。而且,超声波接合部隔开一定的间隔设置,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根据是否是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区域,该一定的间隔不同。即,本实施方式的腰身构件10具有在沿厚度方向(前后方向)观察伸缩性片12时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重叠区域(在图2中用x表示的向右上倾斜的斜线的区域)和不与吸收性主体20重叠的非重叠区域(伸缩性片12中的除用x表示的向右上倾斜的斜线的区域之外的区域),在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超声波接合部的间隔不同。在重叠区域,如图2的y部放大图所示,超声波接合部ys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大致长方形状,使该大致长方形状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45度而成的超声波接合部和倾斜-45度而成的超声波接合部规则地分别大致均匀地配置。而且,在非重叠区域,如图2的z部放大图所示,超声波接合部zs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圆形状,以比超声波接合部ys大的间隔大致均匀地分布。因此,若比较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超声波接合部的面积,则非重叠区域较小。即,非重叠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超声波接合部zs的面积比重叠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超声波接合部ys的面积小。而且,超声波接合部熔融而成为伸缩性较低的膜状,因此会对伸缩力造成影响。也就是说,每单位面积的超声波接合部的面积越小,伸缩力越大。因而,非重叠区域的伸缩力比重叠区域的伸缩力大,在非重叠区域,腰身构件10与肌肤之间的空间变小,因此贴合性提高,实现舒适的穿戴感,并且在下腹部中央部(重叠区域),伸缩力被抑制,因此与肌肤之间的空间变大,温感剂26容易积存,能够提高温感效果。接下来,使用图5说明开口部橡皮筋10gm与伸缩性片12的伸缩力的不同及其效果。图5是表示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伸长状态和自然状态的图,左图表示伸长状态,右图表示自然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橡皮筋10gm的伸缩力比伸缩性片12的伸缩力大。即,腰身构件10的腰身开口部1a(腰身前端部10ff和腰身后端部10bf)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在伸长状态下为l0,在自然状态下为l1,比腰身构件10的腰身开口部1a(腰身前端部10ff和腰身后端部10bf)靠下侧的区域的腰身构件1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在伸长状态下为l0,在自然状态下为l2,l1比l2小。这样的话,在腰身构件10,腰身开口部1a的伸缩力最大,因此腰身开口部1a在穿着者的腰部牢固地紧密接触而贴合。即,吸收性物品1的内部的气化了的温感剂26难以从腰身开口部1a向外部排出,能够抑制温感剂26的排出,能够使温感效果持续。接下来,使用图6说明非伸缩性片14与伸缩性片12的伸缩力的不同及其效果。图6是图5的向视a-a且表示腿围开口部1b处的伸缩性片12与非伸缩性片14的状态的概略图。在腿围开口部1b,非伸缩性片14被伸缩性片12拉拽,端部14e以向肌肤侧卷入的方式卷曲。也就是说,在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腿围开口部1b,多个片中的最靠非肌肤侧的片(非伸缩性片14)的端部14e的至少一部分向肌肤侧倾斜。因此,在穿着时,非伸缩性片14的端部14e作为腿围开口部1b的盖发挥功能,提高气密性,因此能够使温感效果持续。===第2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使腰身构件10沿左右方向伸缩的构件,设有伸缩性片12,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伸缩构件,也可以使用腰身橡皮筋16来代替伸缩性片12,或者同时使用腰身橡皮筋16和伸缩性片12。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00且是代替伸缩性片12而使用腰身橡皮筋16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00的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00具备腿部褶裥lg。另外,腰身橡皮筋16和腿部褶裥lg在被非伸缩性片14和非伸缩性片14a从肌肤侧和非肌肤侧夹着的状态下利用粘接剂固定。在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00中,如图7所示,在重叠区域(图2所示的x的区域),通过将腰身橡皮筋16和腰身构件10设为非粘接状态,切断重叠区域的腰身橡皮筋16,从而使腰身橡皮筋16的局部为非伸长状态。根据该状态,腰身橡皮筋16从切断部位向重叠区域的左右方向的两端收缩,因此在重叠区域,腰身橡皮筋16以非伸长状态配置。另一方面,在非重叠区域,腰身橡皮筋16以伸长状态配置并接合。也就是说,产生第1实施方式所记载的那样的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的伸缩力的不同,能够获得由该不同带来的效果。即,通过增大腰身构件10的非重叠区域的伸缩力,能够减小腰身构件10与肌肤之间的空间,提高贴合性,实现舒适的穿戴感,通过减小重叠区域的伸缩力,能够在腹侧中央部(下腹部中央)增大与肌肤之间的空间,使温感剂26易于积存,提高温感效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腰身橡皮筋16的伸缩力比开口部橡皮筋10gm的伸缩力小(即,如图5所示发生变形)。因此,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开口部橡皮筋10gm和伸缩性片12的伸缩力的不同同样的效果。也就是说,在腰身构件10中,腰身开口部1a的伸缩力最大,因此能够抑制气化了的温感剂26从腰身开口部1a排出(气密性变高),能够使温感效果持续。===其他的实施方式===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而做出的,并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不脱离其宗旨地进行改变、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包括其等价物,这自不待言。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上,印刷区域15p设于比温感剂26靠上侧的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既可以是,在上下方向上,印刷区域15p设于比温感剂26靠下侧的位置,也可以是,在沿前后方向观察时,印刷区域15p和温感剂26的至少一部分重叠。采用印刷区域15p设于比温感剂26靠下侧的位置的吸收性物品,印刷区域15p抑制气化了的温感剂26向下侧移动,在上侧,开口部橡皮筋10gm抑制气化了的温感剂26向外部排出,因此能够在涂布有温感剂26的位置提高温感效果。也就是说,通过在吸收性物品的与穿着者想要加热的场所相对应的场所涂布温感剂26,能够提高温感效果。采用印刷区域15p和温感剂26的至少一部分重叠的吸收性物品,印刷区域15p抑制气化了的温感剂26从肌肤侧向非肌肤侧排出(气密性变高),因此能够使温感效果持续。另外,能够在印刷区域15p表示温感剂26的位置。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涂布区域26p1设置为,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与吸收性主体20的前侧的外侧端20et重叠,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于比吸收性主体20的前侧的外侧端20et更靠前侧的位置。在设于比吸收性主体20的前侧的外侧端20et更靠前侧的位置的情况下,在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腹侧部且是比吸收性主体20的前侧端靠前侧的腰身构件10,设于中央区域ma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比设于两侧区域sa的左侧的区域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和设于两侧区域sa的右侧的区域的温感剂26的量的合计中的至少任一者多。也就是说,根据该吸收性物品,腰身构件10的温感剂26(涂布区域26p1)在沿厚度方向观察时不与吸收性主体20的温感剂26(涂布区域26p2)重叠,因此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的涂布有温感剂26的区域变大,在更大的范围内,在腹侧的中央区域ma,温感效果变大,温感剂26有效地作用于皮下脂肪较多的下腹部中央而促进穿着者的舒适,在腹侧的两侧区域sa,温感效果较小,因此抑制皮下脂肪较少的腰骨等的发痒。即,根据该吸收性物品,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显现温感效果。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利用腰身构件10的在左右方向上伸缩的弹性构件使短裤型吸收性物品1不会自穿着者偏移脱落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是还具备粘扣带的吸收性物品,通过利用粘扣带固定腰身构件,来使吸收性物品更不容易自穿着者偏移脱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挥发性物质的一例,使用了温感剂26,但不限于温感剂26,例如也可以使用冷感剂。在使用冷感剂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因穿着者的闷热、发粘带来的不快感。作为该冷感剂的例子,可列举出薄荷醇(例如,l-薄荷醇)及其衍生物(例如,乳酸薄荷酯)、水杨酸甲酯、樟脑、源自植物(例如,薄荷、桉树)的精油等。另外,冷感剂与温感剂26同样,优选刺激温度敏感性trp通道的物质。另外,对于冷感剂而言,从不是温暖而是冷却的方面考虑,优选背侧的涂布量比腹侧的涂布量多。例如,在以躺卧姿势使用的情况下,通过在最容易闷热的臀部处增多冷感剂,能够降低闷热带来的不快感。另外,也可以为了提高温感效果,在温感剂26内混合微量的冷感剂,或者为了提高冷感效果,在冷感剂内混合微量的温感剂26,从而提高温感或冷感效果。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