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种果蔬为原料的通便组方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的新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4814发布日期:2020-05-29 13:22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以五种果蔬为原料的通便组方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的新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便组方及其新用途,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一、健康人的肠胃功能般肯定也是比较好的,否则的话身体不会那么的好。而健康的肠胃功能取决于肠胃蠕动的能力是否正常,如果肠胃不蠕动或者蠕动很慢的话,就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大肠蠕动,是食物被消化后进入到大肠等待被排出体外,小肠蠕动,是食物由胃初步消化后进入到小肠,小肠在吸收营养物质时产生的蠕动,胃蠕动,是食物进入产生的蠕动。

很多人每到吃饭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饿,即便是再美味的食物的话也是不想吃,胃口变得非常的挑剔,而且经常感到疲惫乏力,肠胃不消化。这主要很多人每到吃饭的时候一点都不觉得饿,即便是再美味的食物的话也是不想吃,胃口变得非常的挑别,而且经常感到疲惫乏力,肠胃不消化。这主要还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胃肠蠕动变慢了的缘故,长久这样下去的话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

1.胃分泌功能素乱:人的胃壁中有两种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一种分泌消化酶,另种分泌胃酸。当这些细胞的功能下降时,消化酶和胃限分泌亦减少,这样会反射性地抑制胃部肌肉的收缩和蝶动,从而产生胃动力障碍。

2.情绪变化:精神紧张和情绪悲伤可使胃功能紊乱,从而造成肌收缩变慢慢,食物不能及时进入到肠道中,形成胃内食物和气体滞留,产生胃胀、暖气等诸多症状。

3.腹部手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暂时性的肠道功能障碍是每个腹部手术病人必经的过程。

如何尽早恢复正常的胃肠功能非常重要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手术后数天肛门不能自主排气则会引起腹胀,重度腹胀不仅会使病人极度不适,而且使膈肌上升、运动受限而引起呼吸困难、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腹胀对肠道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均有不良影响。因此,术后加快胃肠蠕动,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减轻腹胀,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临床常用方法

1、活动

2、手术后早期补钾

手术后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81促进肠功能恢复的机理:维生素b1是体内酮酸氧化辰段酸系中的辅南,参与糖代潮中丙朋酸的氧化反段反应,它能抑制胆碱酯病,减少乙联胆碱的水解,增加胃和开二指肠的蠕动,使腺体分泌增加。

3、温水浴足

采用温水浴足的方法可以在术后6h左右,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用塑料盆盛放38-40℃的温水3000-3500ml,将其置于床位,嘱患者仰卧屈膝,双足平放浸泡于盆内,使温水没过于足背,浸泡10-15分钟,并保持水温,每隔6-8h浸泡-次。温水浴足,是根据传统医学和现代足反射理论研究发现,人足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应的反射区,称为“第二心脏”,运用不同的方法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用温水刺教双足底胃,小肠、结肠和肛门等反射区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强这些器官的功能,促进肠蠕动,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有利于患者早进食促康复。

4、甘油灌肠

将甘油灌肠剂100ml挤入肠道内,5-10分钟后患者可有便意,可排除肠道内的部分气体和粪便。若蠕动未做复,可次日、隔日再重复使用。

5、肛周按揉

指压和指揉肛周1-z分钟,以患者产生便意感为宜,每日上下午各次。手指的直接作用可促使胃肠管腔发生改变和运动,促使其内容物运动和变化,促进胃肠蠕动的速度和力里加大,从面加快胃肠内容物的运动和排进过程。间接作用:手指的良性刺激通过神经经络的传导反射,增强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6、中医治疗促进术后肠蠕动恢复

在常规禁食,抗炎补液治疗,茹励早期下床活动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如四磨汤,复方大承气汤等。四磨汤出自《济生方》由积壳、槟榔、木香、天台乌药四味组成,木香对小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积壳可以增加胃肠平滑肌张力和运动功能,促进肠蠕动。口服少重药液后,可通过神经和内分泌反馈机制刺激肠功能的恢复,使肠鸣音恢复和排气时间提早,且该药为成品,使用方便,且口感芳香、微甜,易使患者接受。

7、穴位按摩对恢复肠蠕动的影响

选择双侧合谷穴、足三里和上巨虚穴进行穴位按摩,按压频率为60次/分,3-4分钟,手法由轻到重,逐渐用力,以患者感觉到热、酸、麻。胀、痛为度,早晚各一次。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上巨虚穴为大肠之下合穴,两者均有治腹胀、便秘的作用。

8、中药外敷法:小茴香属于芳香类物质,可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加快,而热敷不仅有利于药物渗透至肠腔,还可刺激局部体表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和营养供应,从而达到促进排气、碱轻腹胀时治疗效果。取小茴香300克,用布袋包裹,施少里水用微波炉加热,放在肚脐上热敷(温度以不烫为度),避开手术伤口,使棉袋紧贴膘部皮肤在肚脐周围的腹壁上按压滚动,反复使用。

9、红外线理疗:于术后24h采用,用红外线理疗器进行腹部照射,3次/日,照射时间以30分钟为宜,腹部不适和照射可采取背部照射。红外线的穿透性和致热性可增加胃肠血运,刺激肠蠕动。

胃肠功能的恢复是膜部术后患者必经的一个过程,如何尽早恢复蠕动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中、西医护理各自特点各职所长,有机结合应用,使蠕动功能尽早恢复,可减轻术后腹部胀痛,提前进食进水,以及预防肠粘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并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病人早日康复。

二、间质细胞

说到间质细胞,就一定要提实质细胞,间质细胞和实质细胞是2个相对概念,实质细胞可以说是一个器官内,承担该器官功能的细胞,间质细胞是这个器官内存在的那些辅助实质细胞完成器官功能的细胞。比如脑内的神经元细胞就是实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起支持营养神经细胞的作用,算是一种间质细胞,再如肝脏细胞是实质细胞,肝小叶间的纤维细胞就是间质细胞,起支持作用。

间质细胞是这个器官内存在的那些辅助实质细胞完成器官功能的细胞。比如脑内的神经元细胞就是实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起支持营养神经细胞的作用,算是一种间质细胞,再如肝脏细胞是实质细胞,肝小叶间的纤维细胞就是间质细胞,起支持作用。

icc是介于肠神经系统和平滑肌细胞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间质细胞,是胃肠道的起搏细胞,产生并传导慢波,而慢波决定胃肠蠕动波传播的方向、频率及速度。是调节胃肠动力的重要部分。而且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肠道icc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因而提高icc的数量,恢复其正常形态功能是改善肠道动力的重要途径。

c-kit是icc的特异性标志物,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第三亚类。干细胞因子scf是c-kit的天然配体,又名kit配体,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c-kit与scf结合后所启动的信号通路,对icc的发育、分化及表型维持至关重要。

三、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及排便费力等。上述症状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便秘通常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一般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或每周<3次)。食物被消化吸收后,食物残渣留在大肠内,其中一部分水分被大肠粘膜吸收,同时经过细菌的发酵和腐败变为粪便,再通过肠道的蠕动讲粪便排出体外。一旦肠道健康出了问题,肠道无法正常工作,就容易出现便秘。

肠道就是人体系统中最大、最主要的排毒器官。人体90%以上的毒素经由肠道排出体外,肠道排毒最关键、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排便。人体内每天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多达1000多种,人体只有不断将这些危害健康的毒素排出体外,才能保持身体各种机能的正常运行。如果人不能做到每天排便,人体内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肠道内的食物残渣,就会积存在肠道内,形成腐败的陈便,我们将之称为宿便。中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人,最容易患直肠癌。由于胃肠蠕动减慢,消化能力减弱,干燥的粪便可在肠道内滞留较长时间,这样以来,加重了粪便内致癌物对肠道黏膜的刺激,诱发直肠癌。

1、以单纯通便为目的,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调节肠道健康,并没有彻底的解决产生便秘的根本原因,所以说出现“用就通,不用就不通”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很多长期便秘的患者,单纯的追求通便的速度快,从而选择一些含有番泻叶、大黄、决明子等泻药成分的刺激性导泻药。这些导泻药在我们肠道内的作用就像是高压水枪一样,虽然能够带走宿便,但是同时也会将肠道内的益生菌一同带走破坏了肠道内的菌群结构,一旦停用,便秘会更加严重,而且长期服用,还会引发更多的肠道疾病。

3、而以中药为组方的产品,由于中药材使用人群的局限性,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便秘。

本发明通便组方是金建文教授研制发明的果蔬组合物,针对便秘的发病机理,首创运用“通调养”理论,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0040762):组方中的芦荟起到通的作用,因为芦荟中中含有丰富的芦荟甙,芦荟甙被称为肠道清道夫,帮助排出肠道内毒素,净化肠道血液,促进肠道蠕动,快速排出肠道内的宿便。南瓜、茯苓、银耳,均富含粗多糖,可以润滑肠道,软化干硬的宿便,同时修复受损的肠黏膜,恢复肠道的自主排便能力。其中南瓜独有的保健功能因子,还可以能改善肠道微循环,血液循环旺盛了,肠蠕动就正常了。茯苓和银耳具有滋阴、健脾、扶正固本、保护大肠的作用。低聚木糖可以大量增殖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使肠道内菌群结构更加合理。大量的有益菌可以形成健康的肠道内环境,使肠道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变通牌天天胶囊的几种新临床用途。

下面对本发明涉及的内容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我们经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本发明组合物具有以下的临床新用途,并最终通过科学试验得到证明,从而完成本发明,其具体的新用途包括以下几种:

1、本发明组合物在制备增殖间质细胞的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2、本发明组合物在制备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药物或食品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ttc对lop诱导的便秘型大鼠结肠组织中肠间质细胞的影响;正常组a,模型组b,阳性药组c,低剂量组d,高剂量组e

图2ttc对lop诱导的便秘型大鼠的胃肠传输的作用

图3实验造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药理和临床实施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新用途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药理实验

间质细胞是这个器官内存在的那些辅助实质细胞完成器官功能的细胞。比如脑内的神经元细胞就是实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起支持营养神经细胞的作用,算是一种间质细胞,再如肝脏细胞是实质细胞,肝小叶间的纤维细胞就是间质细胞,起支持作用。

icc是介于肠神经系统和平滑肌细胞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间质细胞,是胃肠道的起搏细胞,产生并传导慢波,而慢波决定胃肠蠕动波传播的方向、频率及速度。是调节胃肠动力的重要部分。而且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肠道icc数量减少、体积缩小。因而提高icc的数量,恢复其正常形态功能是改善肠道动力的重要途径。

c-kit是icc的特异性标志物,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第三亚类。干细胞因子scf是c-kit的天然配体,又名kit配体,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c-kit与scf结合后所启动的信号通路,对icc的发育、分化及表型维持至关重要。

1、大鼠的分组、饲养及给药

将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称重,按体重将其随机分配为5组(n=10)。模型组和给药组经皮下注射给予洛哌丁胺(lop)2周,诱导大鼠便秘模型;从第2周起,分别将给药组灌胃给予阳性药麻仁胶囊(mrc)和变通牌天天胶囊(ttc),为期1周。ttc和mrc混悬于0.3%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中。具体的造模及治疗方式(见图3):

第1组:正常组(nc),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0ml/kg),给与0.3%cmc-na(10ml/kg/d)。

第2组:模型组(cp),lop(10ml/kg),给与0.3%cmc-na(10ml/kg/d)。

第3组:阳性药组(mrc),皮下注射lop(10ml/kg),给与mrc(126mg/kg/d)。

第4组:ttc低剂量组(ttcl),皮下注射lop(10ml/kg),给与ttc(36mg/kg/d)。

第5组:ttc高剂量组(ttch),皮下注射lop(10ml/kg),给与ttc(72mg/kg/d)。

2、生理状况、摄食量和体重

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并记录大鼠的饮食量、日常活动情况、精神状态、毛发颜色等。每周称量大鼠的体重并记录。

3、胃肠传输检测

大鼠在实验期间自由饮食饮水。先灌胃给予大鼠6粒钢珠,然后给予15%的钡餐2ml,30min后用异氟烷麻醉,并通过x线观察钢珠在胃肠道的位置。根据胃排空、小肠传输、大肠传输的时间,分别追踪钢珠在胃肠道内4h、9h和12h的位置。具体的检测指标如下:

胃排空:检测在4h,9h和12h离开胃的钢珠的粒数,并计算离开胃的钢珠与灌胃给予的总钢珠粒数的比例。

胃肠传输的指标:根据6粒钢珠和其所在胃肠道内的位置评定分值(胃=0;近端小肠=1;远端小肠=2;盲肠=3;结肠=4;直肠=5;排出胃肠道=6。全部排出=36。)。

4、天天胶囊对icc的影响。实验利用ihc检测结肠组织中c-kit的表达和wb检测结肠组织中c-kit/scf的表达变化。ihc(图1,(a))实验结果显示,c-kit在结肠组织中有表达;wb实验结果(图1,(b)、(c))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c-kit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天天胶囊低剂量组中c-kit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而阳性药组和ttc高剂量组中c-kit的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上述数据表明:天天胶囊可以提高肠间质细胞的数量。

5、变通牌天天胶囊对胃肠传输的影响

腹部x射线图像(图2,(a))显示出各组大鼠分别在灌胃4小时,9小时和12小时后每粒钢珠在肠道的位置。如(图2,(b))所示,在灌胃后4h,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排出胃内的钢珠比例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的钢珠排出比例呈增长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而ttc低剂量组的钢珠排出比例显著提高。在灌胃后9h,正常组和ttc低剂量组的钢珠已经全部从胃中排出,而模型组、阳性药组和ttc高剂量组中的胃内仍有珠子残留。由上述数据表明:洛哌丁胺诱导的便秘大鼠胃排空延缓,而ttc低剂量组可以改善洛哌丁胺诱导的便秘型大鼠胃排空延缓的症状。

胃肠传输指数如(图2,(c))所示,在灌胃后4小时,各组间的胃肠传输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灌胃后9h,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胃肠传输指数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和变通牌天天胶囊低剂量组的胃肠传输指数显著增高。在灌胃后12h,各组大鼠没有显著性差异。由上述数据表明:便秘大鼠的胃肠传输缓慢,而ttc低剂量组可以加快便秘大鼠的胃肠传输。

总结:由粪便参数和胃肠传输结果表明:变通牌天天胶囊低剂量组可以显著的提高排便频次、增加粪便的蓬松度和加快胃肠传输、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肠排空。

实施例2变通天天胶囊胃肠排空率药理实验

1材料

1.1药物:多潘立酮片,变通牌天天胶囊

半固体营养糊: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0g溶于200ml蒸馏水中,加入16g奶粉、8g糖,8g淀粉、4ml碳素墨水及蒸馏水,搅拌均匀,配制成300ml黑色半固体糊状物

2.1动物:sd大鼠(幼鼠),spf级环境饲养,室温20~26℃

2方法

2.1分组及给药

出生7d,健康雄性sd大鼠(幼鼠)50只,适应3d。出生第10d,将sd雄性幼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天天胶囊低剂量组(36mg/kg)、天天胶囊高剂量组(72mg/kg)、多潘立酮组(3mg/kg),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灌胃给予2%蔗糖溶液,其余各组大鼠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溶液0.2ml灌胃,1次/d,持续6d,然后正常饲养,至大鼠8周龄时造模完成。造模完成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大鼠给予相应浓度药物,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7d,检测各组大鼠胃肠运动功能。

2.2一般状态:

每天记录大鼠的皮毛、体重、进食量、饮水量等指标,动态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外观:每日观察大鼠外观,包括皮毛、耳廓、鼠尾的色泽及大鼠活动度。记录大鼠每日体重,计算体重变化率。

2.3胃排空率测定:

末次给药前,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24h,然后灌胃给予3ml半固体营养糊,10min后再给予蒸馏水或相应药物。给药30min后,以10%水合氯醛麻醉,迅速打开腹腔,结扎贲门和幽门,摘离全胃,用滤纸拭干后称量胃全重。之后沿胃大弯剪开胃体,洗去胃内容物并拭干后称量胃净重,按公式计算胃排空率。

胃排空率(%)=[1-(胃全重-胃净重)/灌胃量]×100%

2.4小肠推进率测定:

各组大鼠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24h后,给予半固体营养糊,10min后药物干预,30min后取小肠平铺,测量黑色半固体营养糊从幽门括约肌推动到回盲部的距离,按公式计算小肠推进率。

小肠推进率(%)=1-(小肠全长-推进距离)/小肠全长×100%

3结果

3.1各组大鼠体重比较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组、天天胶囊低、高剂量组干预大鼠的体重较模型组均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体重改变情况来看,天天胶囊高剂量组优于多潘立酮组,多潘立酮组优于天天胶囊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天天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体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改善情况与药物浓度相关,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

表1各组大鼠体重(mean±sd)

ap<0.01vs模型组,bp<0.05vs模型组

3.2天天胶囊对fd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造模成功;多潘立酮组、天天胶囊剂量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天天胶囊组能够剂量依赖性增加fd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详见表1。

表1各组fd大鼠胃排空率比较

#p<0.05vs模型组,p<0.05vs空白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