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70726发布日期:2020-04-14 13:08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哮喘,又名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多由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引发。一般可根据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发作时在双肺可闻等症状判断是否哮喘,而对于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无异常体征)则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检测是否呈阳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是否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5%以上,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m1],或最大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是否≥20%等方法进行检测确诊。哮喘症状可经西医或中医治疗缓解。其中西医治疗主要以控制、缓解为主,如利用扎鲁司特、孟鲁司特、氨茶碱等药物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以控制哮喘症状,通过服用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药物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脱颗粒、介质释放、增加气道上皮纤毛摆动、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等,从而缓解哮喘症状,此类治疗方法虽能使症状得到较快控制,但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生理改变仍然存在,容易复发。中医治疗方法一般侧重于宣肺、平喘、化痰止咳,如cn104971207a所公开的用于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由紫菀、金银花、桔梗、连翘、鱼腥草、贝母、前胡、杏仁、半夏等原料组成,主要利用紫菀、桔梗、浙贝母、前胡、杏仁、半夏等具有宣肺、化痰止咳作用来平息哮喘,辅以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进行清热解毒。又如cn108815330a利用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用半夏燥湿化痰,利用白芥子降息定喘,再结合杏仁进行润肺止咳。但是现有中药制剂均忽略了通气、理气、排气,治标不治本,疗效差。技术实现要素:发明人通过系列研究发现,脾胃与呼吸道的功能息息相关,脾胃功能障碍,尤其是胃肠道不畅也是引发哮喘的因素,胃肠道是哮喘久治不愈之本,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控制肺部症状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通气理气,实现标本兼治。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原料药包括鱼腥草、炙甘草、炙麻黄、理气药。进一步,所述理气药包括厚朴、枳实、枳壳和木香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所述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的原料药按重量计包括:鱼腥草20~30份、炙甘草10~15份、炙麻黄8~12份、理气药10~30份。进一步,所述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的原料药还包括黄芩、玄参、北沙参、制半夏、细辛和陈皮。进一步,所述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的原料药按重量计包括:鱼腥草20~30份、炙甘草10~15份、炙麻黄8~12份、理气药10~30份、黄芩10~15份、玄参10~15份、北沙参10~15份、制半夏5~8份、细辛2~3份、陈皮10~15份。进一步,所述中药制剂的活性成分的原料药按重量计包括:鱼腥草25份、炙甘草15份、炙麻黄10份、理气药24份、黄芩10份、玄参10份、北沙参12份、制半夏6份、细辛3份、陈皮10份。进一步,所述鱼腥草、炙甘草、炙麻黄、理气药、黄芩、玄参、北沙参、制半夏、细辛和陈皮的活性成分为其水提物。进一步,所述中药制剂为口服制剂。进一步,所述口服制剂为蜜丸、微粉剂、水煎剂、颗粒剂或膏剂。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药浸泡在450~600份水中,加热煎至水分剩余1/3~1/2,将药液倒出得头煎药;(2)在药渣中加入250~300份水,加热煎得二煎药;(3)将头煎药和二煎药混合即可。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中主要药物性能及药用机理如下: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的嫩茎叶,多年生草本植物。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水消肿、通淋的功效。炙甘草,性微寒,味甘,补心脾气,止咳祛痰平喘,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炙麻黄,即麻黄,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厚朴,归脾经、胃经和大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能。其煎剂对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等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厚朴中的厚朴碱、异厚朴酚有明显的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对肠管,小剂量出现兴奋,大剂量则为抑制。厚朴酚对实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厚朴有降压作用,降压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兴奋,心率增加。枳实,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经和胃经,具有行气消积之功,主治胃肠积滞、湿热泻痢、胸痹、结胸、气滞胸胁疼痛、产后腹痛。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等病症。木香具有行气滞、止泻痢的功效,行气滞宜生用,止泻痢宜煨用,不宜久煎。其中行气滞表现在可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常配砂仁、陈皮同用;用于肝胆气滞引起的胁痛,可配川楝、枳壳同用。止泻痢,即健脾消滞,调胃肠滞气,用于治疗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可配人参、白术、砂仁、半夏、附子、赤茯芩等同用。黄芩主要含有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具有抗菌消炎、降转氨酶作用;黄芩素为黄芩苷的苷元,其磷酸酯钠盐可用于治疗过敏、喘息等疾病。玄参,别名浙玄参、元参、乌玄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fr.schmidtexmiq.)的干燥根,有养胃阴、润肺燥之功,对肺胃阴虚的燥咳、咽干少津、大便燥结等症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制半夏,别称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能,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细辛,性辛温,归心经、肺经和肾经,具有驱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痞痛、痰饮咳喘等病症。陈皮,性温,入脾经、胃经和肺经,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等功效,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本发明以炙麻黄为君药,进行宣肺止咳、化痰平喘;以厚朴、枳实、枳壳和木香等理气药为臣药,理气通气;以鱼腥草为佐药,协助宣肺、理气。另外以炙甘草为使药,协助君药炙麻黄、臣药厚朴、佐药鱼腥草的治疗作用,同时还可将诸药引至所需治疗的脏腑和经络。通过对中药原料进行科学配伍,可有效控制哮喘发作时肺部的症状,平喘止咳,同时对脾胃进行调理,通气理气,可实现哮喘的标本兼治。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原料药主要包括鱼腥草、炙甘草、炙麻黄,以及厚朴、枳实、枳壳、木香等理气药;在此基础上可增加黄芩、玄参、北沙参、制半夏、细辛、陈皮,通过控制肺部症状进行平喘枳壳的同时,注重调理脾胃,通气理气,对哮喘病症进行标本兼治,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包括:鱼腥草25g、炙甘草15g、炙麻黄10g、厚朴12g。其制备方法为:按上述质量称取原料药,在450ml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煎10min,至水分剩余1/3~1/2,将药液倒出得头煎药。在药渣中加入250ml水,加热煎15min得二煎药。将头煎药和二煎药混合得中药液。根据需要,可制成蜜丸、微粉剂、颗粒剂或膏剂或其他口服制剂。服用时,以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为宜,腹泻和孕妇慎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包括:鱼腥草25g、炙甘草15g、炙麻黄10g、厚朴12g、黄芩10g、玄参10g、北沙参12g、制半夏6g、细辛3g、陈皮10g、木香12g。其制备方法为:按上述质量称取原料药,在600ml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煎10min,至水分剩余1/3~1/2,将药液倒出得头煎药。在药渣中加入300ml水,加热煎15min得二煎药。将头煎药和二煎药混合得中药液。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包括:鱼腥草20g、甘草15g、炙麻黄12g、厚朴10g、黄芩10g、玄参10g、炙北沙参15g、制半夏5g、细辛2g、陈皮15g、木香15g。其制备方法为:按上述质量称取原料药,在600ml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煎10min,至水分剩余1/3~1/2,将药液倒出得头煎药。在药渣中加入300ml水,加热煎15min得二煎药。将头煎药和二煎药混合得中药液。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包括:鱼腥草30g、炙甘草10g、炙麻黄8g、厚朴15g、黄芩15g、玄参15g、北沙参10g、制半夏8g、细辛2g、陈皮10g、木香10g。其制备方法为:按上述质量称取原料药,在600ml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煎10min,至水分剩余1/3~1/2,将药液倒出得头煎药。在药渣中加入300ml水,加热煎15min得二煎药。将头煎药和二煎药混合得中药液。实施例5本实施例的治疗哮喘的中药制剂的原料药包括:鱼腥草25g、炙甘草15g、炙麻黄10g、枳实或枳壳12g、黄芩10g、玄参10g、北沙参12g、制半夏6g、细辛3g、陈皮10g、木香12g。其制备方法为:按上述质量称取原料药,在600ml水中浸泡半小时后加热煎10min,至水分剩余1/3~1/2,将药液倒出得头煎药。在药渣中加入300ml水,加热煎15min得二煎药。将头煎药和二煎药混合得中药液。临床实验1收集大医汇、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药学院附属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00例信息,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等症状和体征。症状、体征的分级计分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疗效标准执行。各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将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人,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传统的舒利迭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服用舒利迭以及实施例1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分上午和下午两次口服。根据患者服药后的症状变化来判断药物是否起效。具体的,调查患者在服药四周内是否存在以下症状:(1)日间哮喘症状大于2次/周;(2)哮喘造成夜醒;(3)需使用缓解性药物大于2次/周;(4)哮喘引起活动受限。若患者无任何一项,则说明病症明显好转,药物显效;若患者存在一至两项,说明病症有好转,药物有效;若患者存在三至四项症状,则说明效果不明显,药物无效。临床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临床实验1的治疗结果治疗方案明显好转人数好转效果不明显有效率对照组舒利迭2421582%治疗组舒利迭+实施例1的中药制剂2821198%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对哮喘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8%,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在传统治疗方案基础上再服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有效提高对哮喘的治疗效果。临床实验2另外收集60例大医汇、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广东药学院附属门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等症状和体征。症状、体征的分级计分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支气管哮喘诊断疗效标准执行。各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将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人,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实施例1的中药制剂,实验组患者服用实施例2的中药制剂,每日一剂,分上午和下午两次口服。临床治疗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临床实验2的治疗结果治疗方案明显好转人数好转效果不明显有效率对照组实施例1的中药制剂179487%治疗组实施例2的中药制剂1910197%结果反映,单独服用实施例1的由鱼腥草、炙甘草、炙麻黄和厚朴4种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对哮喘的治疗有效率为87%,有效率较舒利迭(见表1)提高5%。而实施例2的中药制剂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了黄芩、玄参、沙参、制半夏、细辛、陈皮、木香,对哮喘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有效率提高至97%,较实施例1的总有效率提高了10%,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与传统的舒利迭治疗效果相比提高了17%。另外,哮喘患者服用实施例3~5的中药制剂也可取得相同的治疗效果。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