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92820发布日期:2020-03-27 19:5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颈椎固定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



背景技术:

目前,颈椎,指颈椎骨,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位于脊柱颈段,共7块,围绕在颈髓及其脊膜的四周。由椎间盘和韧带相连,形成向前凸的生理弯曲。颈椎的特点是椎体较小,呈椭圆形,横突上有横突孔,椎动脉和椎静脉由此孔通过;棘突短而分杈;上下关节突的关节近似水平位,使颈部能灵活运动。相邻椎骨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颈椎作为头部重要支撑,其地位极其重要。颈椎损伤后,如果不及时固定保护或固定无效,会加重颈椎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方便携带,当颈椎损伤后可以及时进行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包括:

后支撑;

两个颈侧连接体,分别固定设置在后支撑的两侧;

第一连接体,与其中一个颈侧连接体连接;

第二连接体,与另一个颈侧连接体连接;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在颈侧连接体上部设置有颈侧托。

优选的,在第一连接体的上部设置有颈前托。

优选的,在第二连接体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带;

在第一连接体上设置多个可供连接带通过的通孔;在与通孔对应的水平位置设置有多个滑扣;连接带、通孔和滑扣三者一一对应。

优选的,在后支撑、颈侧连接体、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与人体颈部接触的面设置有棉纺透气层。

优选的,在后支撑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第一气囊与第一气体发生装置之间通过第一连通孔连通;在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一隔膜。

优选的,在颈侧托内设置有第二气囊和第二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气囊与第二气体发生装置通过第二连通孔连通;在第二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二隔膜。

优选的,在颈前托内设置有第三气囊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第三气囊与第三气体发生装置通过第三连通孔连通;在第三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三隔膜。

优选的,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气体发生装置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都包括:壳体、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第四隔膜、触发体和触发线;壳体为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和第四隔膜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相邻设置,第四隔膜设置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之间,用于分隔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触发体设置在壳体外对应于第四隔膜的位置;触发线的一端与触发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在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第二气体发生装置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外侧都罩有保护壳。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一气体发生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再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的示意图。

图中:

1、后支撑;2、颈侧连接体;3、第一连接体;4、第二连接体;2-1、颈侧托;4-1、颈前托;3-1、连接带;4-2、通孔;4-3、滑扣;1-1、第一气囊;1-2、第一气体发生装置;2-11、第二气囊;2-12、第二气体发生装置;4-11、第三气囊;4-12、第三气体发生装置;1-20、壳体;1-21、第一容纳腔;1-22、第二容纳腔;1-23、触发体;1-24、触发线;1-25、第四隔膜;1-11、第一隔膜;1-12、第一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如图1所示,包括:

后支撑1;

两个颈侧连接体2,分别固定设置在后支撑1的两侧;

第一连接体3,与其中一个颈侧连接体2连接;

第二连接体4,与另一个颈侧连接体2连接;第一连接体3与第二连接体4可拆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使用时,将后支撑1置于人体颈后;两个颈侧连接体2置于人体颈侧;第一连接体3和第二连接体4在人体颈前连接;实现对人体颈椎的固定。

本发明的便携式颈椎固定器,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当颈椎损伤后可以及时进行固定。

为提高颈椎固定器对颈椎的固定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颈侧连接体2上部设置有颈侧托2-1。在第一连接体3的上部设置有颈前托4-1。

采用颈侧托2-1托住人体颈侧;颈前托4-1托住人体下巴部位;实现以颈后、颈侧和下巴为支点固定颈椎;达到较好的对人体颈椎的固定效果。

为实现第一连接体3和第二连接体4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体4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带3-1;

在第一连接体3上设置多个可供连接带3-1通过的通孔4-2;在与通孔4-2对应的水平位置设置有多个滑扣4-3;连接带3-1、通孔4-2和滑扣4-3三者一一对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在佩戴时,连接带3-1穿过通孔4-2后再经过滑扣4-3,由滑扣4-3将固定带扣住即可;例如:在第二连接体4上部和下部各设置一条连接带3-1,共计两条连接带3-1。相对应的在第一连接体3上设置两个通孔4-2和两个滑扣4-3;采用两条连接带3-1使第一连接体3和第二连接体4的连接更加稳固。通孔4-2的边缘设置有金属包边。

为保证颈椎固定器佩戴的舒适;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后支撑1、颈侧连接体2、第一连接体3和第二连接体4与人体颈部接触的面设置有棉纺透气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后支撑1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1-1和第一气体发生装置1-2;第一气囊1-1与第一气体发生装置1-2之间通过第一连通孔1-12连通;在连第一通孔1-12内设置有第一隔膜1-11。在颈侧托2-1内设置有第二气囊2-11和第二气体发生装置2-12;第二气囊2-11与第二气体发生装置2-12通过第二连通孔连通;在第二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二隔膜。在颈前托4-1内设置有第三气囊4-11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4-12;第三气囊4-11与第三气体发生装置4-12通过第三连通孔连通;在第三连通孔内设置有第三隔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将颈椎固定器佩戴好后,触发第一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和第三气体发生器,第一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将第一隔膜1-11冲破对第一气囊1-1进行充气,实现后支撑1内部充气;第二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将第二隔膜冲破对第二气囊2-11进行充气,实现颈侧托2-1内部充气;第三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将第三隔膜冲破对第三气囊4-11进行充气,实现颈前托4-1内部充气。通过充气,使后支撑1、颈侧托2-1和颈前托4-1产生足够的支撑力;这样,后支撑1、颈侧托2-1和颈前托4-1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相较于现有的定型支撑构件,在携带时,所占空间更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气体发生装置1-2、第二气体发生装置2-12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4-12都包括:壳体1-20、第一容纳腔1-21、第二容纳腔1-22、第四隔膜1-25、触发体1-23和触发线1-24;壳体1-20为弹性材料制成;第一容纳腔1-21、第二容纳腔1-22和第四隔膜1-25设置在壳体1-20内;第一容纳腔1-21和第二容纳腔1-22相邻设置,第四隔膜1-25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21和第二容纳腔1-22之间,用于分隔第一容纳腔1-21和第二容纳腔1-22;触发体1-23设置在壳体1-20外对应于第四隔膜1-25的位置;触发线1-24的一端与触发体1-23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第一容纳腔1-21和第二容纳腔1-22分别存放可产生气体的两种物质;例如采用碳酸氢钠、硫酸铝;当碳酸氢钠、硫酸铝产生二氧化碳。

在穿戴好颈椎固定器时,拉动触发线1-24,触发线1-24带动触发体1-23连接位置的壳体1-20向外,将第四隔膜1-25撕裂;第一容纳腔1-21和第二容纳腔1-22内物质混合后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冲破第一隔膜1-11、第二隔膜或第三隔膜;对第一气囊1-1、第二气囊2-11和第三气囊4-11充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气体发生装置1-2、第二气体发生装置2-12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4-12外侧都罩有保护壳。

为防止第一气体发生装置1-2、第二气体发生装置2-12和第三气体发生装置4-12被意外触发;通过在其外罩一个保护壳。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便携式颈椎固定器在两颈侧托内各设置有一个气囊;在颈前托4-1设置有一个气囊,在后支撑1内设置有一个气囊;在后支撑1内下部位置设置一个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通过管路与各个气囊连通;在气体发生装置与管路连通处设置隔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有益效果为:通过一个气体发生装置对四个气囊充气,节约了生产成本。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