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7021发布日期:2019-12-20 20:04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手由五只手指及手掌组成,主要是用来抓和握住东西,两个手相互对称,互为镜像。在人的生活中,手是人最常用到的器官。神经内科是指由于大脑受到损坏,从而导致患者的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在神经的反映下进行活动。

在人的生活中,手是人最常用到,但是一些患者由于神经受损,导致手指无法活动,做到抓和握东西,从而导致患者的生活十分不便,不能自理,也增加了护士和家属的负担。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对患者的手进行训练,从而使患者的手恢复一定的灵活度,从而使患者保存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便于减轻护士和家属的负担的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板、固定机构、气囊、绑定机构和充气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魔术带、第二魔术带、滑块和转动柱,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魔术带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第二魔术带固定于所述滑块,所述转动柱固定连接所述滑块,所述第一魔术带与所述第二魔术带之间相互粘合;所述气囊固定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绑定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板;所述充气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槽,且所述滑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块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转动柱对称设于所述滑块的侧壁远离所述气囊的一侧,所述滑块通过所述转动柱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绑定机构包括第三魔术带和第四魔术带,所述第三魔术带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所述第四魔术带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魔术带以及所述第四魔术带之间粘合。

优选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充气管、连接头和手捏打气筒,所述充气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节所述气囊,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手捏打气筒。

优选的,所述充气机构还包括气阀,所述气阀固定于所述连接头。

优选的,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与所述绑定机构之间,所述气囊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将患者的手平放于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气囊将患者的手掌撑起,从而使患者的手拱起,从而对患者的手进行张开和握住形态的训练,使患者的手通过训练后恢复一定的灵活性,从而使患者保存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便于减轻护士和家属的负担;通过所述第一魔术带以及所述第二魔术带对患者的手指的前端进行固定,并通过所述第三魔术带以及所述第四魔术带将患者的手腕进行固定,从而使患者的手更好的形成拱形结构,从而便于患者手指训练幅度的增大,便于患者的手指的灵活度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支撑板,1a、滑槽,2、固定机构,21、第一魔术带,22、第二魔术带,23、滑块,24、转动柱,3、气囊,4、绑定机构,41、第三魔术带,42、第四魔术带,5、充气机构,51、充气管,52、气阀,53、连接头,54、手捏打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板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板1、固定机构2、气囊3、绑定机构4和充气机构5,所述固定机构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的一侧、用于固定手指,所述气囊3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内、设置于靠近所述固定机构2的一侧,所述绑定机构4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上、用于绑定手臂;所述充气机构5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且所述充气机构5与所述气囊3相连通,为气囊3充气。

在图1的基础之上,结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魔术带21、第二魔术带22、滑块23和转动柱24,所述滑块23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所述第一魔术带21固定于所述滑块23,所述第二魔术带22固定于所述滑块23,所述转动柱24固定连接所述滑块23,所述第一魔术带21与所述第二魔术带22之间相互粘合;所述转动柱24对称设于所述滑块23的侧壁远离所述气囊3的一侧,所述滑块23通过所述转动柱24与所述支撑板1转动连接;通过所述转动柱24的限位,使所述滑块23靠近所述气囊3的一端翘起,并且所述转动柱24使所述滑块2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连接,从而不让所述滑块23从所述支撑板1上脱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滑槽1a,所述滑块23滑动连接所述滑槽1a,且所述滑槽1a的长度大于所述滑块23的长度;调节所述滑块23的位置,利用所述第一魔术带21以及所述第二魔术带22将患者一只手上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个手指的第一个关节前的手指进行固定,从而可以使该装置适用于不同手长的患者,便于患者使用该装置。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所述气囊3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2与所述绑定机构4之间,所述气囊3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板1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保证所述气囊3在充气的过程中,顶起的是患者的手掌,为了将患者的手平整的放于所述支撑板1上,从而增加患者的手指的运动幅度。

所述绑定机构4包括第三魔术带41和第四魔术带42,所述第三魔术带4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的一端,所述第四魔术带42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魔术带41以及所述第四魔术带42之间粘合;通过所述第三魔术带41以及所述第四魔术带42固定患者的手腕,从而防止在所述气囊3充气的过程中,所述患者的手臂上升,患者的手指没有弯曲,从而没有达到训练患者手指的效果。

所述充气机构5包括充气管51、连接头53和手捏打气筒54,所述充气管51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节所述气囊3,所述充气管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53,所述连接头53固定连接所述手捏打气筒54;患者的另一只手捏住所述手捏打气筒54向所述气囊3中充气,在对患者的一只手进行训练的同时,患者的另一只手通过所述手捏打气筒54也在进行锻炼。

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充气机构5还包括气阀52,所述气阀52固定于所述连接头53;通过所述气阀52控制所述手捏充气筒向所述气囊3中充气时速度的大小,从而便于患者在感受所述气囊3在不同上升速度时患者手指的感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患者的手平放于所述支撑板1上,并将患者除大拇指之外的手指的第一个手指关节前面的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魔术带21以及所述第二魔术带22固定于所述滑块23上,然后通过所述第三魔术带41以及所述第四魔术带42将患者的手腕固定,然后患者的另一只手通过压动所述手捏打气筒54然后气体通过所述连接头53和所述充气管51进入所述气囊3中,使所述气囊3上方顶起,从而将患者的手掌撑起,患者的手指前端固定的所述滑块23在所述滑槽1a中向所述气囊3的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滑块23靠近所述气囊3的一端上翘,从而患者的手呈拱形状,便于对患者的手指进行弯曲的训练,通过所述转动柱24对所述滑块23其一个固定的作用,防止所述滑块23脱离所述支撑板1,从所述支撑板1上滑落,从而达不到锻炼患者手指的条件,并且通过所述气阀52控制气体进出所述气囊3,从而使所述气囊3实现扩大和缩小,使患者的手实现张开和握的运动形态,从而便于患者手指的训练。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患者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将患者的手平放于所述支撑板1,通过所述气囊3将患者的手掌撑起,从而使患者的手拱起,从而对患者的手进行张开和握住形态的训练,使患者的手通过训练后恢复一定的灵活性,从而使患者保存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便于减轻护士和家属的负担;通过所述第一魔术带21以及所述第二魔术带22对患者的手指的前端进行固定,并通过所述第三魔术带41以及所述第四魔术带42将患者的手腕进行固定,从而使患者的手更好的形成拱形结构,从而便于患者手指训练幅度的增大,便于患者的手指的灵活度的恢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