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气管插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2731发布日期:2019-11-29 17:11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新生儿气管插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新生儿气管插管支架。



背景技术:

在新生儿危重病例的抢救中,气管插管技术至关重要,在插管成功后如何有效固定插管很关键,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采用胶布十字交叉固定法,但操作过程繁琐,且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从口角溢出后容易沾湿胶布,使粘性降低从而导致插管的滑脱,需要反复插管,给患儿造成二次伤害,现有的气管插管固定器在使用时,都是需要先将插管插嵌到固定器中,然后再进行气管插管作业,作业过程中插管带着固定器一起运动,十分碍事儿,无形中又给医生增加了气管插管的难度,在抢救过程中,新生儿还有可能无意识地咬住插管,造成插管内的气流不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发医疗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生儿气管插管支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医生在气管插管作业时,现有固定器会随着插管一起运动,十分碍事儿,进而增加气管插管难度的问题,并且能进一步解决新生儿咬住插管而造成通气不畅的问题。

本申请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新生儿气管插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弹性支架、插管固定器,弧形弹性支架呈带状且其中部向上凸起,插管固定器设置在弧形弹性支架上,插管固定器包括弹性管套、锁件,弹性管套竖直固定连接在弧形弹性支架中部凸起端的前侧边缘上,弹性管套内活动穿插有插管,弹性管套侧壁上设置有可供插管进出弹性管套内部的第一纵向缺口,弹性管套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能使弹性管套箍紧插管的锁件,弧形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不干胶贴片。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进一步的,弹性管套的外侧面呈上窄下宽的锥形,弹性管套侧壁的上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的条形开槽以使弹性管套侧壁的上部呈瓣状,弹性管套瓣状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段,锁件为螺帽,螺帽套装在弹性管套的外螺纹段上且与弹性管套螺纹连接,螺帽侧壁上设置有可供插管进出螺帽内部的第二纵向缺口。

进一步的,弹性管套呈圆筒状,弹性管套侧壁的上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的条形开槽以使弹性管套侧壁的上部呈瓣状,弹性管套瓣状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锁件,锁件为绑带,绑带的一端与弹性管套瓣状部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绑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绑带后端面靠近自由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绑带的前端面为魔术贴毛面。

进一步的,弹性管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含嘴头,含嘴头为软橡胶体,含嘴头内设置有可供插管穿过的通孔,含嘴头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供插管进出含嘴头内部通孔的第三纵向缺口,第三纵向缺口与第一纵向缺口上下对应。

进一步的,弹性管套的内侧壁上还粘贴有缓冲层。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在使用时先进行正常的气管插管作业,然后再通过第一纵向缺口将插管嵌入到本实用新型中,并通过锁件将插管箍紧在弹性管套内以固定插管,然后再将不干胶贴片粘贴到新生儿的脸颊部位,达到进一步稳定弧形弹性支架与插管的作用,避免新生儿因为乱动而导致插管意外脱落的状况,使插管自始至终处于正常状态,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气管插管结束后才安装上去的,因此不会像现有固定器那样,在气管插管操作前,事先安装在插管上,因此不会给正常的气管插管作业带去任何额外的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的固定器,设计更加合理,结构更为简单,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附图1是新生儿气管插管支架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插管固定器与含嘴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中插管固定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新生儿气管插管支架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4中插管固定器与含嘴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例:1、弧形弹性支架,2、弹性管套,3、螺帽,4、第一纵向缺口,5、插管,6、不干胶贴片,7、条形开槽,8、第二纵向缺口,9、含嘴头,10、绑带,11、魔术贴勾面,12、第三纵向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至3所示,该新生儿气管插管支架包括弧形弹性支架、插管固定器,弧形弹性支架呈带状且其中部向上凸起,插管固定器设置在弧形弹性支架上,插管固定器包括弹性管套2、锁件,弹性管套2竖直固定连接在弧形弹性支架中部凸起端的前侧边缘上,弹性管套2内活动穿插有插管5,弹性管套2侧壁上设置有可供插管5进出弹性管套2内部的第一纵向缺口4,弹性管套2的外侧壁上安装有能使弹性管套2箍紧插管5的锁件,弧形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不干胶贴片。

当新生儿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作业时,医生按照以往一样的手法,将插管5正常插入到新生儿的体内,当进行到固定插管5这一步骤时,才会用到本实用新型,此时先打开安装在弹性管套2上的锁件,利用弹性管套2上的第一纵向缺口4,将插管5嵌入到本实用新型上的弹性管套2内,然后再将锁件安装在弹性管套2上,锁件在安装的过程中会挤压弹性管套2并使弹性管套2发生形变,进而将弹性管套2内的插管5夹紧,以此达到固定插管5的目的,然后再将不干胶贴片粘贴到新生儿的脸颊部位,达到进一步稳定弧形弹性支架与插管5的作用,避免新生儿因为乱动而导致插管5意外脱落的状况,使插管5自始至终处于正常状态,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气管插管结束后才安装上去的,因此不会像现有固定器那样,在气管插管操作前,事先安装在插管5上,因此不会给正常的气管插管作业带去任何额外的影响,此外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的固定器,设计更加合理,结构更为简单,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新生儿气管插管支架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进一步的,如附图2、3所示,弹性管套2的外侧面呈上窄下宽的锥形,弹性管套2侧壁的上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的条形开槽以使弹性管套2侧壁的上部呈瓣状,弹性管套2瓣状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段,锁件为螺帽3,螺帽3套装在弹性管套2的外螺纹段上且与弹性管套2螺纹连接,螺帽3侧壁上设置有可供插管5进出螺帽3内部的第二纵向缺口。

设置条形开槽可以使弹性管套2侧壁的上部呈瓣状,这样当螺帽3沿着弹性管套2的锥形外侧壁向下移动时,弹性管套2的上部侧壁更容易发生向内挤压的形变,能对插管5形成很好的固定效果,螺帽3上的第二纵向缺口可以方便螺帽3套在插管5上,进而方便螺帽3与弹性管套2的螺纹连接,在螺帽3彻底拧死时,第二纵向缺口与第一纵向缺口4是相互错开的,其目的就是避免插管5的意外漏出。

进一步的,如附图1、2、4、5所示,弹性管套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含嘴头,含嘴头为软橡胶体,含嘴头内设置有可供插管5穿过的通孔,含嘴头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供插管5进出含嘴头内部通孔的第三纵向缺口,第三纵向缺口与第一纵向缺口4上下对应。

由于设置了含嘴头,所以即便是新生儿咬合插管5,也只是含嘴头发生轻微形变,给插管5提供可靠的外部支撑,不会对其内部的插管5造成通气不畅的影响,含嘴头能有效保证新生儿的供气安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进一步的,根据实际需要,弹性管套2的内侧壁上还粘贴有缓冲层。

缓冲层可以由珍珠棉、软性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其主要作用就是避免因弹性管套2过度形变而使插管5通气不畅的问题。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插管固定器的结构不同,如附图4、5所示,弹性管套2呈圆筒状,弹性管套2侧壁的上部至少设置有两个的条形开槽以使弹性管套2侧壁的上部呈瓣状,弹性管套2瓣状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锁件,锁件为绑带,绑带的一端与弹性管套2瓣状部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绑带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绑带后端面靠近自由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魔术贴勾面,绑带的前端面为魔术贴毛面。

在不固定插管5时,绑带是松开状态的,当需要固定弹性管套2内的插管5时,就将绑带一圈圈地绕紧在弹性管套2瓣状部的外侧壁上,然后将魔术贴勾面与魔术贴毛面相互配合固定在一起,由于弹性管套2侧壁的上部呈瓣状,因此在缠绕绑带的过程中,弹性管套2的上部侧壁更容易发生向内挤压的形变,能对插管5形成很好的固定效果。

上述说明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