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用多功能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2723发布日期:2019-11-29 17:1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科用多功能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麻醉科用多功能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立人工气道型机械通气是全麻手术及救治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现有技术的气管导管在全麻手术期间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型机械通气对患者进行输氧,或在非机械通气时经气管导管吸氧,此外还需要经过气体导管对患者气道上部痰液进行清理,对患者气道以及气囊位置给药,现有技术的气体导管结构简单,功能不够完善,此外,现有技术的气体导管在对患者进行痰液清洁时易造成气管导管的内部感染,危害患者的呼吸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麻醉科用多功能气管导管,在管体内设置有内导管,通过内导管对患者进行气道上部的痰液清洁,避免痰液对气管导管内部造成的污染,保证患者的呼吸道健康,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麻醉科用多功能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气囊,在所述管体上设置有气囊的充气管道,所述管体内设置有内导管,所述管体的侧面设置有旁支出口,所述内导管由旁支出口延伸出,所述内导管与旁支出口之间设置有密闭装置;

所述管体上设置有送药通道,所述送药通道在气囊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送药出口,所述送药通道在气囊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送药出口,在所述送药通道的输送端口套装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由中心位置向边缘设置有若干缝隙,所述橡胶套的中心位置贯穿有药管,所述药管放置在送药通道内,所述药管的输送端安装有连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密闭装置包括安装在旁支出口上的橡胶塞,由所述橡胶塞的中心位置向边缘设置有若干裂缝,所述橡胶塞的中心位置贯穿有穿刺管,所述穿刺管内包裹内导管,所述穿刺管的两端呈锥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管位于管体外的接口处设置有密封塞,所述管体、内导管以及药管上分别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内导管的直径小于管体直径3~5cm,所述内导管的伸入长度大于管体伸入长度3~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外侧设置有旁支出口,通过旁支出口向管体内倒入内导管,通过内导管对患者气道上部的痰液进行清洁,有效避免由于现有技术气管导管内部感染而引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问题,有效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带来的并发症;

(2)本实用新型的旁支出口与内导管之间通过密闭装置连接,密闭装置在保证管体内环境稳定的同时,通过锥形的穿刺管方便内导管的更换,可通过内管道向气管进行术后的深度吸氧,帮助患者术后恢复,还可通过穿刺管道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检查,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密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送药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管体;2-气囊;3-充气管道;4-内导管;5-旁支出口;6-密闭装置;7-送药通道;8-第一送药出口;9-第二送药出口;10-橡胶套;11-药管;12-连接头;13-密封塞;

601-橡胶塞;602-裂缝;603-穿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麻醉科用多功能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管体1上设置有气囊2,在管体1上设置有气囊2的充气管道3,通过充气管道3向气囊2内充气,气囊2对保证有效通气量、防止机械通气时气道漏气、避免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误吸、防止气体由上呼吸道反流、防止气道黏膜损伤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体1内设置有内导管4,管体1的侧面设置有旁支出口5,内导管4由旁支出口5延伸出,内导管4与旁支出口5之间设置有密闭装置6,通过内导管4对患者气道上部的痰液进行清洁,有效避免由于现有技术气管导管内部感染而引发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问题,有效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带来的并发症。

进一步说明的是,内导管4位于管体1外的接口处设置有密封塞13,在不使用时,防止外界环境对管体1内环境造成污染,保证通气量,防止漏气,在管体1以及内导管4上分别设置有刻度,方便医护人员判断插入深度。

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密闭装置6包括安装在旁支出口5上的橡胶塞601,由橡胶塞601的中心位置向边缘设置有若干裂缝602,橡胶塞601的中心位置贯穿有穿刺管603,穿刺管603内包裹内导管4,穿刺管603的两端呈锥形结构,由瓣膜的原理可知,橡胶塞601可保证管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通过裂缝602便于穿刺管603刺入,穿刺管603的添加方便内导管4的更换,可通过内管道4向气管进行术后的深度吸氧,帮助患者术后恢复。

此外,通过穿刺管603向管体1内通入窥探镜头,对患者进行呼吸的检查,或观察气囊2的充气情况,避免气囊2对呼吸道造成压迫,有效减少患者气管插管带来的并发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内导管4的直径小于管体1直径3~5cm,方便管体1内输氧,方便内导管4在管体1内活动,内导管4的伸入长度大于管体1伸入长度3~5cm,延伸内导管4对气道上部痰液进行清洁,避免内导管4对管体造成污染。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体1上设置有送药通道7,送药通道7在气囊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送药出口8,送药通道7在气囊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送药出口9,在送药通道7的输送端口套装有橡胶套10,橡胶套10由中心位置向边缘设置有若干缝隙,橡胶套10的中心位置贯穿有药管11,橡胶套10增大了与药管11之间的摩擦力,对药管11进行有效的定位,药管11放置在送药通道7内,药管11的输送端安装有连接头12,送药通道7内设置有药管11,且药管11可在送药通道7内上下移动,方便对气管内进行上药处理,且通过药管11上设置的刻度,针对患处进行及时送药处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