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带式透析血路管的磁吸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891发布日期:2019-11-12 22:2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腕带式透析血路管的磁吸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腕带式透析血路管的磁吸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当前透析遇到的普遍问题在于穿刺点的易脱落以及血路管的固定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腕带式透析血路管的磁吸固定装置,同时起到固定穿刺点和血路管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腕带式透析血路管的磁吸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腕带式透析血路管的磁吸固定装置,包括表状外壳、绑带、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和血路管牵引装置,表状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呈水平设置,并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隔并列设置,绑带包括第一束紧带、第二束紧带、第三束紧带和第四束紧带,第一束紧带和第二束紧带铰接于第一壳体的两端,第三束紧带和第四束紧带铰接于第二壳体的两端,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水平设在第一壳体的底部,血路管牵引装置水平设在第二壳体的底部,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与血路管牵引装置呈间隔并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设有一个方形槽,所述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位于方形槽内部,方形槽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可供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滑动的“工”形槽。

优选地,所述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压力垫、滑条和旋钮,压力垫呈水平设置,滑条呈竖直且对称的设置在压力垫顶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上方,并且通过支撑杆与压力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旋钮设在压力垫的上方并穿过第一壳体的中部,旋钮与第一壳体的中部螺纹连接,压力垫的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一个短圆柱,短圆柱内壁上设有螺纹,并且短圆柱与旋钮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压力垫包括弧形压迫垫和两个倾斜压迫垫,两个倾斜压迫垫呈对称设置,弧形压迫垫设在两个倾斜压迫垫之间并与两个倾斜压迫垫固定连接,弧形压迫垫的长度短于两个倾斜压迫垫长度,弧形压迫垫和两个倾斜压迫垫组和形成贴合皮肤表面的第一凹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力垫由软硅胶制成,压力垫的顶部镶嵌有防止压力垫形变的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可供短圆柱穿过的穿孔。

优选地,所述血路管牵引装置的顶部与第二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血路管牵引装置包括卡盘,卡板,卡盘水平且固定的设在第一壳体的底部,卡板的一端与卡盘的一端铰接,卡板的另一端与卡盘的另一端卡接配合,所述卡盘与卡板宽度方向上的外壁上均设有三个可容纳血路管的半圆形卡槽,每两个所述半圆形卡槽组合形成可固定血路管的整圆槽,所述卡板的底部为贴合皮肤表面的第二凹弧形结构,卡板远离第三束紧带的一端固定设有一个推扣。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有一个硅胶绳,硅胶绳的两端设有两个固定环,每个固定环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束紧带和第三束紧带内部均设有一个软磁铁,并且第一束紧带和第二束紧带、第三束紧带和第四束紧带的非铰接端均通过粘扣连接。

有益效果:当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时,先将患者的手腕置于第一束紧带和第二束紧带内,此时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会凭滑条在“工”形槽内向方形槽顶部小距离上滑,待患者调整好压力垫对于手腕表面的松紧程度后,再将旋钮旋入短圆柱内即可固定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的松紧程度,然后将第一束紧带和第二束紧带上的粘扣粘上,待穿刺过后,将较长且杂乱的血路管分别放入每个整圆槽内,然后将卡板卡接在卡盘上起到固定血路管的作用,待患者调整好血路管牵引装置对于患者手腕的松紧程度后,接着将第三束紧带和第四束紧带上的粘扣粘上,最后坐在透析椅或是躺在病床上,将佩戴的一只手腕放置于设有金属块的透析椅或是病床一端,将设在绑带内部的软磁铁与金属块磁力吸引,一旦患者乱动或姿势不对会立刻感知吸引力变小,从而调整透析姿势,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腕带式透析血路管的磁吸固定装置美观大方的取代了传统医用胶布固定穿刺点和血路管的方式,可自由调节松紧,同时运用磁力感应技术更好的提醒了患者透析时注意治疗姿势,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从而减轻了他们的劳累,更节约了医用资源。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C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D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E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F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沿G-G线处的平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表状外壳1,绑带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第一束紧带5,第二束紧带6,第三束紧带7,第四束紧带8,方形槽9,“工”形槽10,压力垫11,滑条12,旋钮13,短圆柱14,弧形压迫垫15,倾斜压迫垫16,第一凹弧形结构17,支撑板18,卡盘19,卡板20,半圆形卡槽21,整圆槽22,第二凹弧形结构23,推扣24,硅胶绳25,固定环26,软磁铁27,粘扣2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11的一种腕带式透析血路管的磁吸固定装置,包括表状外壳1、绑带2、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和血路管牵引装置,表状外壳1包括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均呈水平设置,并且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间隔并列设置,绑带2包括第一束紧带5、第二束紧带6、第三束紧带7和第四束紧带8,第一束紧带5和第二束紧带6铰接于第一壳体3的两端,第三束紧带7和第四束紧带8铰接于第二壳体4的两端,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水平设在第一壳体3的底部,血路管牵引装置水平设在第二壳体4的底部,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与血路管牵引装置呈间隔并列设置。

所述第一壳体3的底部设有一个方形槽9,所述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位于方形槽9内部,方形槽9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内壁上设有可供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滑动的“工”形槽10,方形槽9用来容纳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工”形槽10的设置便于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的滑动。

所述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包括压力垫11、滑条12和旋钮13,压力垫11呈水平设置,滑条12呈竖直且对称的设置在压力垫11顶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上方,并且通过支撑杆与压力垫11的顶部固定连接,旋钮13设在压力垫11的上方并穿过第一壳体3的中部,旋钮13与第一壳体3的中部螺纹连接,压力垫11的顶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一个短圆柱14,短圆柱14内壁上设有螺纹,并且短圆柱14与旋钮13螺纹连接,当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时,先将患者的手腕置于绑带2内,此时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会凭滑条12在“工”形槽10内向方形槽9顶部小距离上滑,待患者调整好压力垫11对于手腕表面的松紧程度后,再将旋钮13旋入短圆柱14内即可固定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的松紧程度,进而让患者在佩戴该装置时不会产生不适感。

所述压力垫11包括弧形压迫垫15和两个倾斜压迫垫16,两个倾斜压迫垫16呈对称设置,弧形压迫垫15设在两个倾斜压迫垫16之间并与两个倾斜压迫垫16固定连接,弧形压迫垫15的长度短于两个倾斜压迫垫16长度,弧形压迫垫15和两个倾斜压迫垫16组和形成贴合皮肤表面的第一凹弧形结构17,透析针多为蝶形针,当患者进行穿刺后,弧形压迫垫15和两个倾斜压迫垫16用来压住蝶形针的两端塑料面板,从而取代医用胶布达到粘附固定的作用,第一凹弧形结构17的设计则比较符合人性化,与皮肤接触时不会有不适感,患者易接受。

所述压力垫11由软硅胶制成,压力垫11的顶部镶嵌有防止压力垫11形变的支撑板18,支撑板18上设有可供短圆柱14穿过的穿孔,软硅胶制成的压力垫11在患者使用时压住透析针的两端,从而代替医用胶布粘附固定作用,并且材质较软,患者易接受,支撑板18起支撑和防止压力垫11形变的作用。

所述血路管牵引装置的顶部与第二壳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血路管牵引装置包括卡盘19,卡板20,卡盘19水平且固定的设在第一壳体3的底部,卡板20的一端与卡盘19的一端铰接,卡板20的另一端与卡盘19的另一端卡接配合,所述卡盘19与卡板20宽度方向上的外壁上均设有三个可容纳血路管的半圆形卡槽21,每两个所述半圆形卡槽21组合形成可固定血路管的整圆槽22,所述卡板20的底部为贴合皮肤表面的第二凹弧形结构23,卡板20远离第三束紧带7的一端固定设有一个推扣24,当患者进行透析时,穿刺过后将较长且杂乱的血路管分别放入每个整圆槽22内,然后将卡板20卡接在卡盘19上起到固定血路管作用,从而让穿刺点不易因患者乱动而脱落,第二凹弧形结构23的设计同样起到人性化的作用,患者佩戴时不会产生不适感,透析结束时,扳动推扣24从而拿出血路管,最后拔出穿刺点。

所述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之间设有一个硅胶绳25,硅胶绳25的两端设有两个固定环26,每个固定环26分别与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的侧壁固定连接,硅胶绳25起连接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和血路管牵引装置的作用,固定环26起固定硅胶绳25两端作用。

所述第一束紧带5和第三束紧带7内部均设有一个软磁铁27,并且第一束紧带5和第二束紧带6、第三束紧带7和第四束紧带8的非铰接端均通过粘扣28连接,软磁铁27与设在透析椅上或是透析床沿上的金属块吸引配合,当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拿开手或是姿势不正确时会明显感觉到吸引力逐渐变小,从而提醒患者摆正姿势,粘扣28起到粘附作用,进而使得透析时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手腕上。

工作原理:当患者进行透析治疗时,先将患者的手腕置于第一束紧带5和第二束紧带6内,此时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会凭滑条12在“工”形槽10内向方形槽9顶部小距离上滑,待患者调整好压力垫11对于手腕表面的松紧程度后,再将旋钮13旋入短圆柱14内即可固定透析针压力调节装置的松紧程度,然后将第一束紧带5和第二束紧带6上的粘扣28粘上,待穿刺过后,将较长且杂乱的血路管分别放入每个整圆槽22内,然后将卡板20卡接在卡盘19上起到固定血路管的作用,待患者调整好血路管牵引装置对于患者手腕的松紧程度后,接着将第三束紧带7和第四束紧带8上的粘扣28粘上,最后坐在透析椅或是躺在病床上,将佩戴的一只手腕放置于设有金属块的透析椅或是病床一端,将设在绑带2内部的软磁铁27与金属块磁力吸引,一旦患者乱动或姿势不对会立刻感知吸引力变小,从而调整透析姿势。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