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塔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可调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0756发布日期:2020-02-07 23:0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T塔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可调负压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t塔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可调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可调负压引流器的生产过程中,连接管和t塔接头之间的装配是通过手动操作完成,由于连接管的外径和t塔接头的内径尺寸一致,一方面会使工人操作很费劲,导致装配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胶水不容易固化在连接管的外表面和t塔接头的内壁面之间,胶水接触面积非常小,导管由于粘结力原因,容易脱落,导致质量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t塔连接装置及包含其的可调负压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t塔连接装置,其包括连接管和t塔接头,所述t塔接头内具有沿所述t塔接头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并相互连通的若干个连接空腔,若干个所述连接空腔的内径从所述t塔接头的一端至所述t塔接头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连接管插入所述t塔接头内并与若干个所述连接空腔中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空腔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且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通过粘接层连接于具有间隙的所述连接空腔的内壁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端面抵靠于所述t塔接头的内壁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空腔的内部空间形状呈圆柱形,且若干个所述连接空腔呈台阶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中心轴线与若干个所述连接空腔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层为无影胶。

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连接空腔中具有内径最大的第一连接空腔,所述第一连接空腔位于所述t塔接头的端部,所述连接管插入所述第一连接空腔内,且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通过所述粘接层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空腔的内壁面。

进一步地,若干个所述连接空腔中具有内径最大的第一连接空腔以及内径次之的第二连接空腔,所述第一连接空腔位于所述t塔接头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空腔与所述第一连接空腔相邻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空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空腔插入至所述第二连接空腔内,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通过所述粘接层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空腔的内壁面。

一种可调负压引流器,其包括有如上所述的t塔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逐渐减小的连接空腔的内径,使得连接管与连接空腔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实现粘接层位于间隙内并连接于连接管和t塔接头,增大了连接接触面积,增强了连接管与t塔接头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了t塔连接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装配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t塔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t塔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t塔接头1

连接空腔11

连接管2

粘接层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t塔连接装置,该t塔连接装置包括连接管2和t塔接头1,t塔接头1内具有沿t塔接头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并相互连通的若干个连接空腔11,若干个连接空腔11的内径从t塔接头1的一端至t塔接头1的另一端逐渐减小,连接管2插入t塔接头1内并与若干个连接空腔11中至少一个连接空腔1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且连接管2的外周面通过粘接层3连接于具有间隙的连接空腔11的内壁面。通过逐渐减小的连接空腔11的内径,使得连接管2与连接空腔11的内壁面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实现粘接层3位于间隙内并连接于连接管2和t塔接头1,增大了连接接触面积,增强了连接管2与t塔接头1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了t塔连接装置的稳定性。同时,若干个连接空腔11中至少一个连接空腔11的内径大于连接管2的外径,使得连接管2便于插入至连接空腔11内,装配操作更加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连接管2的端面抵靠于t塔接头1的内壁面。连接管2在插入至t塔接头1内并与t塔接头1的内壁面抵靠接触,在注入粘接层3至间隙内时,粘接层3将不会渗漏连接管2的端面与t塔接头1的内壁面之间,保证了t塔接头1内不会进入粘接层3而发生堵塞现象,提高了t塔连接装置的稳定性。其中,粘接层3为无影胶。

连接管2和t塔接头1的材质均可以为pvc材质,连接管2在插入至t塔接头1内也可以与t塔接头1的内壁面之间过盈配合,连接管2的外壁面与其中一个连接空腔11的内壁面之间过盈配合并紧密抵靠,有效避免了粘接层3渗漏。

连接空腔11的内部空间形状呈圆柱形,且若干个连接空腔11呈台阶状。连接空腔11的内部空间形状呈圆柱形,若干个连接空腔11的内径逐渐减小且呈台阶状,便于对若干个连接空腔11加工制作。其中,连接管2的中心轴线与若干个连接空腔1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若干个连接空腔11中具有内径最大的第一连接空腔以及内径次之的第二连接空腔,第一连接空腔位于t塔接头1的端部,第二连接空腔与第一连接空腔相邻并与第一连接空腔相连通,连接管2穿过第一连接空腔插入至第二连接空腔内,连接管2的外周面通过粘接层3连接于第一连接空腔的内壁面。在附图1中,t塔接头1内最左端的两个连接空腔11即为第一连接空腔和第二连接空腔,连接管2插入至t塔接头1内与第二连接空腔紧密连接,使得连接管2与第一连接空腔之间具有间隙,通过粘接层3在第一连接空腔内实现将连接管2与t塔接头1之间相连接。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可调负压引流器,该可调负压引流器包括有如上所述的t塔连接装置。使得装配操作更加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增强了连接管2与t塔接头1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了可调负压引流器的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t塔连接装置与实施例1的相同部分不再复述,仅对不同之处作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若干个连接空腔11中具有内径最大的第一连接空腔,第一连接空腔位于t塔接头1的端部,连接管2插入第一连接空腔内,且连接管2的外周面通过粘接层3连接于第一连接空腔的内壁面。在附图2中,t塔接头1内最左端的连接空腔11即为第一连接空腔,连接管2插入至t塔接头1内,且连接管2的端面与第一连接空腔的右端面之间紧密抵靠,且连接管2与第一连接空腔之间具有间隙,通过粘接层3在第一连接空腔内实现将连接管2与t塔接头1之间相连接。

连接管2的外径与若干个连接空腔11的内径都不作限定,若干个连接空腔11的内径可以根据不同连接管2的外径需求来设置。当连接管2的内径较小并插入至中间位置的连接空腔11或者靠右端位置的连接空腔11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将t塔接头1的左端部位裁剪掉,当然也可以注入粘接层3,有利于增强连接管2与t塔接头1的粘结力。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