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及包含其的可调负压引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0746发布日期:2020-02-07 23:07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及包含其的可调负压引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及包含其的可调负压引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器械领域,医用负压调节器与中心吸引系统(或预置高负压的集液瓶)和负压吸引管连接,用于将中心吸引系统(或预置高负压的集液瓶)的负压调节到合适的压力以适用于相应的医疗操作,例如伤口引流、吸痰等。现有医用负压调节器结构大多如申请号为zl97207505.4的中国专利所述,主要结构为一针阀,通过调节结构来调节阀针位置从而改变气压,该调节结构包括螺纹套和与阀针制成一体的螺纹杆,旋转螺纹杆,螺纹杆在螺纹套内移动带动阀针移动。

该调节结构具有如下缺点:

1、该装置设计复杂、制作成本高昂。

2、由于螺纹自身固有的特性,螺纹杆与螺纹套间必然存在间隙,这导致阀针的调节和定位不够精确,从而导致压力调节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及包含其的可调负压引流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其包括调节架组件、控制盘和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包括有密封盖和连接件,所述密封盖连接于所述调节架组件并与所述调节架组件之间形成有调压腔室,所述调节架组件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与所述调压腔室相连通,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密封盖,所述连接件的顶部连接于所述控制盘,所述控制盘连接于所述调节架组件并能够在所述调节架组件上升降移动,以带动所述密封盖来调节所述调压腔室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盘的底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抵靠于所述调节架组件的顶部,且所述控制盘能够在所述调节架组件上旋转,以使所述调节架组件的顶部在所述倾斜面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控制盘,所述连接件的顶部具有翻边凹槽,所述控制盘的顶部插设于所述翻边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架组件包括有调节器底盘和支撑架,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均位于所述调节器底盘上,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调节器底盘的顶部,所述密封盖的四周外缘压设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调节器底盘之间,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调节器底盘之间形成所述调压腔室,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具有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通孔连接于所述密封盖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的四周外缘具有连续不间断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且所述弯折部的底端具有向内翻转的卡部,所述调节器底盘的顶部具有凸起环,所述弯折部套设于所述凸起环,所述凸起环的外周面上具有卡槽,所述卡部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顶面具有若干个挡位刻度,所述控制盘的外周面上具有指针部,所述指针部指向于所述挡位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还包括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连接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并与所述调压腔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架组件还包括有调节器上盖,所述调节器上盖的两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调节器上盖上具有至少一个操作口,所述控制盘安装于所述调节器上盖与所述支撑架,且所述控制盘的部分结构露出于所述操作口。

一种可调负压引流系统,其包括有如上所述的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旋转控制盘调节控制控制盘的升降移动,并将会带动连接件也一同升降移动,从而来调节控制调压腔室的大小,使得调节调压腔室内的真空度来对输出压力的控制,从而实现精确调节控制,且调节操作方便;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调节架组件1

进液口11

出液口12

调节器底盘13

凸起环131

卡槽132

支撑架14

通孔141

挡位刻度142

调节器上盖15

调节柱16

控制盘2

倾斜面21

指针部22

橡胶垫3

密封盖31

弯折部311

卡部312

连接件32

调压腔室33

翻边凹槽3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该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包括调节架组件1、控制盘2和橡胶垫3,橡胶垫3包括有密封盖31和连接件32,密封盖31连接于调节架组件1并与调节架组件1之间形成有调压腔室33,调节架组件1上具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均与调压腔室33相连通,连接件32的底部连接于密封盖31,连接件32的顶部连接于控制盘2,控制盘2连接于调节架组件1并能够在调节架组件1上升降移动,以带动密封盖31来调节调压腔室33的大小。通过旋转控制盘2调节控制控制盘2的升降移动,并将会带动连接件32也一同升降移动,从而来调节控制调压腔室33的大小,使得调节调压腔室33内的真空度来对输出压力的控制,从而实现精确调节控制,且调节操作方便;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

控制盘2的底部具有倾斜面21,倾斜面21抵靠于调节架组件1的顶部,且控制盘2能够在调节架组件1上旋转,以使调节架组件1的顶部在倾斜面21上移动。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在使用时,作用力在控制盘2上并旋转控制盘2,调节架组件1则固定不动,调节架组件1的顶部将会抵靠于倾斜面21并在倾斜面21上移动,从而实现控制盘2的上下移动调节,控制盘2连接于橡胶垫3的连接件32将会带动连接件32上下移动,使得带动密封盖31中与连接件32之间的连接处会产生上下移动,从而来控制调压腔室33的大小,使得对调压腔室33内的真空度的调节,实现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的输出负压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架组件1上具有三个调节柱16,控制盘2上具有三个倾斜面21,三个调节柱16的顶部分别抵靠于三个倾斜面21上。

连接件32穿过控制盘2,连接件32的顶部具有翻边凹槽34,控制盘2的顶部插设于翻边凹槽34内。控制盘2的底部抵靠于调节架组件1上,顶部插设于翻边凹槽34内,通过旋转控制盘2使得控制盘2的顶部在翻边凹槽34内旋转运动,同时将带动连接件32上下移动,结构简单,且组装非常方便。

调节架组件1包括有调节器底盘13和支撑架14,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均位于调节器底盘13上,支撑架14连接于调节器底盘13的顶部,密封盖31的四周外缘压设于支撑架14与调节器底盘13之间,密封盖31与调节器底盘13之间形成调压腔室33,支撑架14的顶部具有通孔141,连接件32穿过通孔141连接于密封盖31的顶部。通过调节器底盘13和支撑架14便于与密封盖31的连接,保证了调压腔室33的密封性;且调节柱16设置在支撑架14上起到支撑作用。

密封盖31的四周外缘具有连续不间断的弯折部311,弯折部311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且弯折部311的底端具有向内翻转的卡部312,调节器底盘13的顶部具有凸起环131,弯折部311套设于凸起环131,凸起环131的外周面上具有卡槽132,卡部312卡设于卡槽132内。通过弯折部311套设于凸起环131,便于橡胶垫3的安装连接。同时,通过卡部312卡设于卡槽132内,进一步有效加强了调压腔室33的密封性,提高了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的安全稳定性。

支撑架14的顶面具有若干个挡位刻度142,控制盘2的外周面上具有指针部22,指针部22指向于挡位刻度142。通过旋转控制盘2,将调节控制控制盘2对橡胶垫3的向上作用力,从而实现对调压腔室33内保持的真空度的调节控制,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级别的调节控制盘2来进一步改变这一真空度。通过指针部22指向挡位刻度142上,便于操作人员清楚了解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的输出负压控制情况,大大提高了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的安全性能。

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还包括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图中未示出),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连接于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并与调压腔室33相连通。通过进液管能够与引流管等与待吸引处相连通,通过出液管与吸引系统相连通为整个医疗过程提供吸引源。

调节架组件1还包括有调节器上盖15,调节器上盖15的两端连接于支撑架14,调节器上盖15上具有至少一个操作口,控制盘2安装于调节器上盖15与支撑架14,且控制盘2的部分结构露出于操作口。调节器上盖15起保护作用,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可调负压引流系统,该可调负压引流系统包括有如上所述的带有控制盘的负压调节器。通过旋转控制盘2调节控制控制盘2的升降移动,从而来调节控制调压腔室33的大小,使得调节调压腔室33内的真空度来对输出压力的控制,从而实现精确调节控制,且调节操作方便;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