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2794发布日期:2020-02-28 07:1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位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卫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位固定器。



背景技术: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其治疗的适应症可拓展至下肢软组织肉瘤、骨转移瘤、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下肢部位,在为下肢肿瘤的患者精确放疗时,仍需以提高肿瘤靶区的剂量和尽可能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为目标。但不论是患者采取脚先进仰卧位或脚先进俯卧位,都难以固定,患者小腿或脚掌易向左右两侧不自主的转动,而远距离的监视器无法分辨细微的移动,使患者处于最舒适、放松、自然的体位是提高后续治疗执行过程中的一致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的必备条件。

肿瘤放疗中,头部、头颈部、胸腹部分别用头膜、头颈肩膜、真空体膜或网状膜固定,这些固定装置已被广泛应用,下肢肿瘤等放疗尚无成熟固定装置。目前临床工作中常采取以下固定方法:真空垫固定、泡沫垫固定、网状体膜固定、“t”形脚掌固定。一切精确的计划、细致的摆位,没有精确的定位作为基础,都是徒劳无功。只有在合适的体位下定出精确的射野,才能确保后面的治疗效果。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因为下肢和脚掌等骨骼或肌肉的生理因素而产生的不自主移动和转向,致使在体位固定板上,仅用现有的固定设备就会造成下肢体位的重复性变差,小腿或脚掌每次治疗所摆的位置与定位时都存在不小的差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位固定器,以解决现有固定设备存在的下肢体位的重复性变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体位固定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由长板和短板活动连接而成,长板和短板的夹角为90-130度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长板和短板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凸边和第二凸边,第一凸边和第二凸边分别卡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凹槽为多条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凹槽为12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长板和短板通过销轴联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短板的中偏上位置设有扣带。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如下:本设计由碳纤维底板、长板、短板、魔术贴扣带组成,并用销轴连接长、短板。可根据不同患者下肢小腿和脚掌的自然弯曲调节支架的高度和角度,可重复使用。

按照人体工学原理将长、短板内填充塑形海绵固定小腿和脚掌,使用本产品的下肢肿瘤放疗患者在取俯卧位脚先进体位,结合患者定位时的标记线,对患者下肢部位联合固定,增强体位固定的紧密性和后续摆位治疗的重复性。减少放疗过程中的下意识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体位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体位固定器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体位固定器,包括底板1,底板1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由长板2和短板4活动连接而成,长板2和短板4的夹角为90-130度角。底板1上设有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所述长板2和短板4的下端分别设有第一凸边21和第二凸边22,第一凸边21和第二凸边22分别卡入第一凹槽11和第二凹槽12中。第二凹槽12为多条平行设置。长板2和短板4通过销轴3联接。短板4的中偏上位置设有扣带5。

实施例1

底板采用碳纤维,长度为60cm、宽度为20cm,厚度为2.5cm,中间镂空出12条凹槽,两侧凹槽间距为16cm,每条凹槽间隔距离1.5cm,凹槽中间宽度1.5cm、深度1cm。长板与短板构成的弯折支架宽度为16cm,短边为25cm,长边为45cm,销轴直径为10cm。

长板短板内填充塑形海绵。长板与短板通过销轴连接,下端有直径1.5cm、长度为1cm的凸边。凸边与凹槽的形状相适配,支架长短边下端的凸边恰好可以卡入到碳纤维底板的凹槽内。并可通过调节短边下端插入到凹槽不同的位置,改变弯折支架的角度和高度。

使用时,将患者俯卧位的小腿和脚面嵌入到支架上,短边上的魔术贴扣带子母面粘合后可以起到固定脚掌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