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重病人病床用稳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1663发布日期:2019-11-29 17:0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重病人病床用稳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病房用辅助器械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超重病人病床用稳定支架。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目前中国超重成人比例超过三成,此类人群更容易存在许多慢性疾病。医院也时常会接诊各种肥胖病人,但目前由于成本问题并没有专业的超重患者治疗区,也没有任何医院对此类病患提供相配套住院设备,造成诸多不便。尤其是,医院病床都是按照统一规格进行采购,因此超重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会因为病床承重不合适而休息不好,甚至压坏病床引起经济损失或身体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安装在病床底部起到支撑作用的适用于超重病人使用的病床用稳定支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重病人病床用稳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v”型支撑平台、垂直固定在“v”型支撑平台下方的一对支撑臂、与支撑臂的末端相连接的调节臂及设于调节臂底部的底盘;所述支撑臂为“h”型结构,调节臂通过连接件铰接在“h”型结构的内侧,在连接件的外侧设有角度固定装置;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的一端连接在支撑臂上,所述电动升降杆的另一端连接在调节臂上,电动升降杆连接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底盘上设有起固定作用的锯齿结构或抓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v”型支撑平台上开设有用于紧固的螺孔。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超重病人病床用稳定支架,考虑到现有设备中的不足,设计一种可拆卸安装的稳定支架;采用角度调节和电动升降杆调节两种方法将支架本体稳固的安装在病床下;该方案所涉及的支架,可以多组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臂、调节臂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臂具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升降杆部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臂与调节臂连接部分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6所示,一种超重病人病床用稳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设置在顶部的“v”型支撑平台1、垂直固定在“v”型支撑平台1下方的一对支撑臂2、与支撑臂2的末端相连接的调节臂3及设于调节臂3底部的底盘4;所述支撑臂2为“h”型结构,调节臂3通过连接件31铰接在“h”型结构的内侧,在连接件31的外侧设有角度固定装置32;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电动升降杆5,所述电动升降杆5的一端连接在支撑臂2上,所述电动升降杆5的另一端连接在调节臂3上,电动升降杆5连接电机。

所述底盘4上设有起固定作用的锯齿结构或抓吸结构,起到加强稳固的作用。所述“v”型支撑平台1上开设有用于紧固的螺孔,用于将支架本体固定安装在病床上。

使用时,变换调节臂3的倾斜角度实现对支架本体的高度调节,调节至合适高度后将角度固定装置32卡紧在支撑臂2上(如图5所示)。将支架本体放置在病床下后,通过电动升降杆5进行进一步微调节,使支架本体更稳固的支撑病床。

实施例二:

将多个支架本体配合使用,安装在病床的四角,达到更加稳固的效果。

实施例三:

将多个支架本体配合置物平台使用,用于搭建临时设备平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