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卧床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1657发布日期:2019-11-29 17:0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卧床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尤其涉及一种血液卧床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器。



背景技术:

血液科患者,因疾病因素如贫血、血小板低下、虚弱等因素,长期卧床,四肢反应迟钝,功能下降很快,为了防止肢体痉挛采用康复训练方式,但是市场上康复训练器材不适合卧床患者,不能方便地在病床上进行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液卧床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器,便于在病床上进行康复训练。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液卧床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器,包括架体,架体底部设有卡接于病床床尾板的卡接部,架体上连接弹性带,弹性带绕过架体上部的定滑轮,弹性带的末端设有手持部。

进一步的,手持部为拉柄。

进一步的,拉柄设有手指穿孔。

进一步的,架体上设有绕线器,弹性带连接在绕线器上。

进一步的,绕线器与定滑轮分设于架体两侧,架体上设有穿孔,弹性带通过穿孔穿过架体连接在绕线器上。

进一步的,架体底部连接有牵引带,牵引带末端设有足套。

进一步的,足套上设有绑带。

进一步的,卡接部为凹槽。

进一步的,凹槽内表面设有阻力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接部固定于病床床尾板上,提供弹性带供患者拉动进行恢复训练,既便于在病床上进行训练,训练强度也不会太大,适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恢复训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如图1所示,一种血液卧床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器,包括架体1,架体1底部设有卡接于病床床尾板的卡接部2,架体1上连接弹性带4,弹性带4绕过架体上部的定滑轮3,弹性带4的末端设有手持部5。架体1上设有绕线器6,弹性带4连接在绕线器6上。绕线器6与定滑轮3分设于架体1两侧,架体1上设有穿孔,弹性带4通过穿孔穿过架体1连接在绕线器6上。手持部5为拉柄,拉柄设有手指穿孔。架体1底部连接有牵引带8,牵引带8末端设有足套7,足套7上设有绑带。卡接部2为凹槽,凹槽内表面设有阻力带。

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接部2固定于病床床尾板上,提供弹性带4供患者拉动进行恢复训练,既便于在病床上进行训练,训练强度也不会太大,适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恢复训练。卡接部2为凹槽,凹槽内表面设有阻力带,该结构简单便于固定,阻力带可增强凹槽内表面的阻力,加强固定效果。手持部5为拉柄,拉柄设有手指穿孔,方便患者拉动弹力带4。架体1底部连接有牵引带8,牵引带8末端设有足套7,足套7上设有绑带,方便患者同时锻炼腿脚力量,进行恢复性训练。绕线器6可绕起弹力带4,从而改变弹力带4的长度,调节患者使用弹力带4时的弹力,带来不同的训练强度,便于逐渐加强训练强度,使用周期更长。绕线器6与定滑轮3分设架体1两侧便于调节绕线器6,因本实用新型体积小,绕线器6与定滑轮3置于同侧可能会导致空间过于局促。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