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细颗粒脂肪制备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9167发布日期:2019-12-17 21:25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外细颗粒脂肪制备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外细颗粒脂肪制备一体机。



背景技术:

自体脂肪因来源丰富,取材方便,无排异,操作简单,填充外形好,不存在疾病传染,术后不遗留瘢痕等多项优点,已广泛用于临床,在整形外科更是成为组织填充,创面修复的常用手段。但其移植存活率,尤其长期存活的不确定性至今仍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障碍。提高移植后脂肪的存活率尤其长期存活率,仍是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大量研究显示:目前移植脂肪组织体积仍然只能保留50%-80。

研究显示:移植早期,脂肪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依靠周围组织液提供营养,脂肪细胞在距受区组织间液1.5±0.5mm内生存良好,术后5天新生血管由移植物周边开始萌发,但如脂肪颗粒直径超过2mm,受组织液弥散距离限制,脂肪颗粒中心脂肪细胞因获取营养及氧气受限而发生液化、坏死。所以,移植的脂肪在受区早期获取营养、及时建立血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脂肪颗粒直径。

2001年,zuk等第一次在脂肪组织中发现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与骨髓来源mscs一样,adscs同样具有良好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但脂肪干细胞获取更方便,且痛苦更小,更重要的是脂肪组织中干细胞含量为骨髓的500~1000倍。adscs在脂肪移植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游离移植脂肪组织内的血管密度,帮助移植物早期建立及时且充分的血供;另一方面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补充减少的脂肪细胞数量,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移植脂肪的存活率。提高移植脂肪中adscs的含量。

大管径(指的是φ≥4mm,侧孔口径面积s≥10mm2的管径)抽脂针获取的脂肪颗粒大,而组织液的弥散距离有限,脂肪中心细胞因血运不佳坏死。因此,临床公认小管径(φ=2mm,s=1mm2)、低负压脂肪抽吸是脂肪移植成功的关键,大管径吸脂管不推荐用于脂肪移植吸脂。

尽管小管径吸脂管吸脂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所抽吸的颗粒脂肪内adscs含量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adscs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的间质血管和筋膜结缔组织周围有关,由于血管及筋膜结缔组织的组织相对较致密且韧性较大的特点,导致小口径吸脂管所获取脂肪中adscs含量较供区adscs含量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吸脂效率高、移植后脂肪的存活率高的体外细颗粒脂肪制备一体机,这里的细颗粒脂肪指的是颗粒直径d<2mm的颗粒脂肪。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体外细颗粒脂肪制备一体机,包括一个无菌密封的腔体,所述腔体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腔体的进口与大口径吸脂管连接,所述腔体的出口通过硅胶管与高负压装置连接,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脂肪颗粒切割装置及洗涤装置。本装置利用医院负压吸引系统或常规的脂肪负压抽吸装置(这里的高负压装置的负压值在0.02~0.07mpa),将负压吸引系统与连接所述腔体的出口的硅胶管连接,从而使得腔体内以及腔体出口形成高负压,通过大口径吸脂管对患者脂肪进行抽吸,抽吸后的大颗粒脂肪通过脂肪颗粒切割装置切割粉碎为小颗粒脂肪,不但解决了因脂肪颗粒过大导致的脂肪细胞坏死问题,而且而且解决了所获脂肪组织内adscs含量过低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细胞活性,实验还发现采用大管径吸脂管,可显著提高临床吸脂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脂肪颗粒切割装置包括设置在腔体内承接脂肪颗粒的漏斗出口正下方的刀片组和带动所述刀片组旋转的第一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组沿旋转轴轴向布设的多组,每组刀片组包括沿旋转轴对称布设的至少两片刀片,所述刀片与水平面设有0°~15°的夹角,也就是讲刀片可以与水平面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上还设有对腔体内脂肪通水清洗的洗涤装置和用于脂肪排出的脂肪排出收集口,所述腔体内的洗涤水通过腔体出口的高负压装置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洗涤装置包括进水口和收集盘,所述脂肪颗粒切割装置的出口与收集盘上方开口连通,所述收集盘的四周和底面均为滤网、上部开口,所述收集盘的滤网孔径小于切割后的脂肪颗粒,所述收集盘的底部设有阀门通过管路与脂肪排出收集口连通,所述腔体的出口设置在收集盘的外侧。所述腔体内在进水口上设有喷头,所述喷头面向脂肪颗粒切割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盘的底部为倒锥形。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在收集盘的下方设有搅拌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腔体内的搅拌叶片和驱动搅拌叶片旋转的第二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

进一步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中部形成所述腔体,所述腔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切割区域、收集区域和搅拌区域,所述脂肪颗粒切割装置设置在切割区域,所述收集盘设置在收集区域,所述搅拌器设置在搅拌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刀片通过旋转轴与设置筒体外的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旋转轴与腔体内壁采用密封组件密封,所述搅拌装置的搅拌轴与腔体内壁也采用密封组件密封。

采用上述装置,改变了“脂肪移植吸脂时必须用小管径、低负压吸脂管”固有的临床思维,通过仔细分析及初步实验验证,在制作实用新型体外细颗粒脂肪粉碎机的基础上,解决了当前脂肪移植所面临的障碍,开创一全新的、整套的脂肪移植技术。通过对比分析了小口径吸脂管在低负压与大口径吸脂管在高负压,抽吸同等体积颗粒脂肪adscs含量,经消化、培养并计数后,发现后者所含干细胞数量为前者的1.7~3倍,因此大口径、高负压抽吸管更有利于adscs获取,本装置采用在体外将大口径吸脂管所抽吸的脂肪切割粉碎,使大颗粒脂肪变为小颗粒脂肪,不但解决了因脂肪颗粒过大导致的脂肪细胞坏死问题,而且解决了所获脂肪组织内adscs含量过低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细胞活性,实验还发现采用大管径吸脂管,可显著提高临床吸脂效率(达3~5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脂肪移植过程中脂肪抽吸费时费力,脂肪干细胞含量低、纯化过程易污染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刀片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刀片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附图中,1、筒体,11、吸脂口,12、进水口;13、负压排水口,14、脂肪排出收集口,15、排污口,21、第一电机,22、第一电机固定架,23、第一旋转轴,24、刀片,25、刀架,26、第一密封件,27、第一传动装置,31、第二电机,32、第二传动装置,33、第二密封件,34、搅拌叶片,4、收集盘,5、防护网,6、支脚,7、软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涉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作为本装置的核心,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通过支脚6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筒体1中部形成腔体,所述筒体1设有吸脂口11、进水口12、负压排水口13、脂肪排出收集口14和排污口15,所述吸脂口11的进口与大口径吸脂管连接(大口径吸脂管的φ≥4mm,侧孔口径面积s≥10mm2),所述负压排水口13与高负压抽吸管连接(这里的高负压为负压值在0.02~0.07mpa),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脂肪颗粒切割装置。

所述脂肪颗粒切割装置包括设置在筒体1内吸脂口11正下方的刀片组和带动所述刀片组旋转的第一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21通过第一电机固定架22固定在筒体1上,所述第一电机21通过第一传动装置27与第一旋转轴23连接,所述刀片组安装在第一旋转轴23上,所述第一旋转轴23通过第一密封件26与筒体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吸脂口11的下方设有一个第一漏斗111,第一漏斗111的出口对准刀片组,保证从吸脂口11进来的脂肪通过刀片组的切割后再进入到下个步骤。

如图2至5所示,所述刀片组有多种设置形式,

第一种:刀片组包括一层,每组刀片组包括对称安装在刀架25上的两片刀片24或四片刀片24,所述刀片24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0°。

第二种:刀片组设上下两组,每组刀片组包括对称安装在刀架25上的两片刀片24或四片刀片24,所述刀片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15°。

通过在双层甚至多层刀片下可以将大颗粒脂肪切割为更细的脂肪颗粒,可以更好的承接脂肪。

本例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筒体1内在进水口上设有喷头,所述喷头面向刀片组,所述脂肪颗粒切割装置的出口与收集盘4上方开口连通,所述收集盘4的四周和底面均为滤网、上部开口,所述收集盘4的滤网孔径小于切割后的脂肪颗粒,所述收集盘4的底部设有阀门通过软管路7与脂肪排出收集口连通,所述筒体1的负压排水口13设置在收集盘4的外部侧面,不高于收集盘4的上部开口。采用本实施例,可以在切割大颗粒脂肪的同时实现脂肪颗粒的清洗,清洗后的血水从腔体的出口通过负压抽出,而小颗粒脂肪由于滤网的过滤作用,从而留在了收集盘内,通过脂肪排出收集口可卡接注射器,将小颗粒脂肪抽出。

本例中,所述收集盘4的底部为倒锥形,方便脂肪颗粒的收集。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筒体1内在收集盘4的下方设有搅拌装置,收集盘4与搅拌装置之间通过防护网5分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腔体内的搅拌叶片34和驱动搅拌叶片旋转的第二电机31,所述第二电机31通过第二传动装置32与第二旋转轴连接,所述搅拌叶片34安装在第二转轴轴上,所述第二转轴轴与筒体1通过第二密封件33密封连接,所述腔体内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切割区域、收集区域和搅拌区域,所述脂肪颗粒切割装置设置在切割区域,所述收集盘设置在收集区域,所述搅拌装置设置在搅拌区域,这样搅拌装置将切割破碎的脂肪颗粒搅动,使得污水进一步排出,保证脂肪颗粒的清洗效果,而且通过所述腔体的底部的排污口,还可以对腔体进行清洗。

使用时,利用医院负压吸引系统,将负压吸引系统通过硅胶管连接于所述腔体入口,从而使得腔体内以及腔体出口形成高负压,通过大口径吸脂管对患者脂肪进行抽吸。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零件未说明具体尺寸或形状的,则该零件可以为与其结构相适应的任何尺寸或形状,且不论在其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