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透析管路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1218发布日期:2019-12-10 20:0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血液透析管路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血液透析管路固定架。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

目前大部分透析中心一般采用止血钳将透析管固定于被子、衣服、床单上或者用绑带将透析管管固定于床栏上,这些固定方法常存在无效固定、误夹住或夹闭管路等弊端。且通常患者每次透析的时间也过长,在透析过程中管路充满液体,有一定的重量,患者翻身、进食等活动均大大增加了管路折叠、牵拉及滑脱的危险,没有能对透析管路起到保护作用,且整个管路的固定也不够稳定,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血液透析管路固定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管路固定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透析管路固定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支杆;

所述支杆左侧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紧密粘接在支杆左侧的卡扣,所述卡扣左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卡扣底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安装板,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设置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相互咬合的螺纹;

所述固定杆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表面平行设置有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所述固定座上表面还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固定座底面两侧固定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翻盖装置,所述翻盖装置上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靠近固定座上表面的侧面平行设置有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所述压盖靠近固定座上表面的侧面设置有圆形凸起,所述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分别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应,所述圆形凹槽与圆形凸起之间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顶端设置有螺栓,所述固定座底面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螺栓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形状及尺寸与压盖的形状及尺寸均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翻盖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转动管,所述第一转动管内转动套接有第二转动管,所述第二转动管上固定粘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转动管与固定座之间紧密焊接,所述连接块与压盖之间紧密焊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座底面上的顶板和与顶板铰接的底板,所述顶板上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转动块,所述底板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连接块,所述转动块和连接块内均设有通孔,且顶板与底板之间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两端均贯穿转动块和连接块内部的通孔,且转动柱上绕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上下两个伸出部分上均设有卡板,位于上方的卡板和顶板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卡板和底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第二凹槽与第四凹槽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地保护整个管路在透析过程中不会遭到影响,提高了整个透析过程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装置的设置,可以使整个固定架能够固定在病床的护栏或床沿上,通过螺栓、第二螺纹孔与夹持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病人的需求,简化整个装置的结构,仅保留整个固定装置,通过夹持机构对衣物或被单的夹持,来固定整个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座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盖装置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杆;2、夹持装置;3、固定装置;11、支杆;12、螺栓;21、卡扣;22、开口;23、安装板;24、锁紧螺栓;25、第一螺纹孔;31、固定座;32、压盖;33、翻盖装置;311、第一凹槽;312、第二凹槽;313、圆形凹槽;314、夹持机构;315、第二螺纹孔;321、第三凹槽;322、第四凹槽;323、圆形凸起;331、第一转动管;332、第二转动管;333、连接板;3141、顶板;3142、转动块;3143、连接块;3144、卡板;3145、扭力弹簧;3146、转动柱;314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透析管路固定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1上设置有支杆11,固定杆1底部设置有螺栓12。

支杆11左侧设置有夹持装置2,夹持装置2包括紧密粘接在支杆11左侧的卡扣21,卡扣21左侧设置有开口22,卡扣21底部设置有安装板23,从而使卡扣21和安装板23形成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以便卡装到病床的护栏或床沿上;安装板23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5,第一螺纹孔25贯穿安装板23,第一螺纹孔25内设置有锁紧螺栓24,锁紧螺栓24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25相互咬合的螺纹,从而使锁紧螺栓24的内端可以突入到卡扣21,以便对病床的护栏或床沿的下部进行顶压,从而将病床的护栏或床沿稳定的固定到卡扣21上。

固定杆1顶部设置有固定装置3,具体的,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座31,固定座31底面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螺纹孔315,第二螺纹孔315与螺栓12螺纹连接。固定座31上表面平行设置有第一凹槽311与第二凹槽312,固定座31上表面的一侧还设置有圆形凹槽313,另一侧设置有翻盖装置33。参见图3,翻盖装置33包括两个第一转动管331,第一转动管331内转动套接有第二转动管332,第二转动管上固定粘接有连接板333,第一转动管331与固定座31之间紧密焊接,连接板333与压盖32之间紧密焊接,具体的,第一转动管331与固定座31上表面内侧固定焊接,连接板333与压盖32靠近固定座31上表面的一面内侧固定焊接。翻盖装置33上设置有压盖32,从而使压盖32可以绕翻盖装置33相对固定座31翻转。固定座31的形状及尺寸与压盖32的形状及尺寸均相适配,压盖32靠近固定座31上表面的侧面平行设置有第三凹槽321与第四凹槽322,第三凹槽321和第四凹槽322分别与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312位置对应,以在压盖32盖覆到固定座31上时,第三凹槽321与第一凹槽311以及第四凹槽322与第二凹槽312,能分别合围形成一个完整的孔道,以对透析的管路进行夹持固定,能够有效地保护整个管路在透析过程中不会遭到影响,提高了整个透析过程的稳定性。压盖32靠近固定座31上表面的侧面设置有圆形凸起323,圆形凹槽313与圆形凸起323之间插接配合,从而在压盖32盖覆到固定座31上时,圆形凸起323能插装到圆形凹槽313内形成卡接结构,实现压盖32与固定座31的固定连接。

此外,第三凹槽321与第四凹槽322的外表面设置为透明的玻璃材质,能够观察到在透析过程中管路内液体的流动情况。

固定座31底面两侧固定设置有夹持机构314,如图4所示,夹持机构314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座31底面上的顶板3141和与顶板3141铰接的底板3147。具体的,本实施例在顶板3141上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转动块3142,底板3147上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连接块3143,转动块3142和连接块3143内均设有通孔,且顶板3141与底板3147之间设有转动柱3146,两侧的转动块3142和连接块3143配对组合且通孔处于同轴位置,转动柱3146两端均贯穿转动块3142和连接块3143内部的通孔,从而实现顶板3141和底板3147的铰接。且转动柱3146上绕设有扭力弹簧3145,扭力弹簧3145的上下两个伸出部分上均设有卡板3144,位于上方的卡板3144和顶板3141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卡板3144和底板3147固定连接,以对夹持机构314夹紧力。

本实施例中,顶板3141与固定座31底面固定焊接。

值得注意的是,转动块3142紧密的粘接在顶板3141上,连接块3143紧密的粘接在底板3147上。

本实施例的血液透析管路固定架在使用时,首先将透析时所用的管路平放入固定座31内的第一凹槽311与第二凹槽312之中,由于固定座31上表面与第一转动管331固定焊接,通过第二转动管332在第一转动管331内的转动,带动与第二转动管332通过连接板333固定连接的压盖32下压,压盖32上设置有第三凹槽321与第四凹槽323,由于第一凹槽311与第三凹槽321、第二凹槽312与第四凹槽322的形状、大小和设置位置相同,所以当压盖32下压后,刚好可以对透析管路起到保护作用,当整个装置需要固定在病床上的护栏或床沿时,可以通过卡扣21上的开口22,将整个装置悬挂卡接在所需固定的位置,然后转动设置在第一螺纹孔25内的锁紧螺栓24,通过挤压固定整个装置,当整个装置需要固定在病人的被单或衣物上时,就转动固定杆1,带动与固定杆1顶部紧密焊接的螺栓12转动,由于螺栓12设置在固定座31底面的第二螺纹孔315内,所以会让固定杆1、夹持装置2与固定装置3分离,由于通过固定座31底部两侧设置的夹持机构314,通过外力作用于底板3147,使两个卡板3144相互挤压,从而带动底板3147与顶板3141分开,当收回这个外力后,在卡板3144与扭力弹簧3145的作用下,底板3147又会回到原位,因此可以使整个固定装置3固定在被单或衣物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