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康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7632发布日期:2020-01-10 15:03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手部康复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指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手部康复治疗器。



背景技术:

目前,手部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创伤之一,伤后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患者原有的劳动能力,故在手指手术治疗后需要对手指进行康复治疗。

市场上所见的手部功能康复仪多以锻炼手部的屈肌肌力为主,难以对关节的活动范围和伸肌肌力进行有效的拉伸或收缩锻炼,使得康复训练受到有一定的局限性,病人无法自行进行康复锻炼,使得受伤的手部关节康复效率低,康复时间延长,康复的效果不好。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手部康复治疗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以适用于更多人群的手指拉伸、收缩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手部康复治疗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手部康复治疗器,包括手腕上固定部和手腕下固定部,所述手腕上固定部和手腕下固定部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固定连接,所述手腕上固定部的前侧位置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右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手腕上固定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自由端一侧贯穿滑动槽并与移动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内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靠近前端侧壁内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活动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下端连接有四指固定机构,所述横板靠近支撑架的一侧下端通过弹性机构与移动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手腕下固定部的一侧通过衔接带固定连接有拇指固定机构,所述衔接带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扣,所述手腕下固定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调节扣位置对应的调节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手腕下固定部两侧的连接带,两个所述连接带参差设置,所述手腕上固定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带位置对应的贯穿套,两个所述连接带的上端均分别贯穿两个贯穿套并延伸向上,且两个连接带靠近上端的侧壁上设有勾面魔术贴,所述手腕上固定部的上端面设有两个与勾面魔术贴位置对应的毛面魔术贴。

优选地,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条,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条位置相匹配的限位槽,且限位条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活动槽内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活动槽并固定连接有固定轮,两个所述固定轮的侧壁上固定套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上。

优选地,所述四指固定机构包括等间距固定连接在承载板下端的多个第一拉伸弹簧,所述第一拉伸弹簧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固定环,位于上方的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的下端,位于下方的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有四指固定套。

优选地,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横板、移动板相对侧壁上的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两个第二固定环之间固定套设有第二拉伸弹簧。

优选地,所述拇指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衔接带一侧的第三拉伸弹簧,所述第三拉伸弹簧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三固定环,位于左侧的第三固定环固定连接在衔接带上,位于后侧的第三固定环固定连接有拇指固定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拇指固定套一侧设置第三拉伸弹簧以及在四指固定套上侧设置第一拉伸弹簧,第三拉伸弹簧、第一拉伸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拉伸作用,对手指在康复治疗时起到很好的往复拉伸收缩作用;

2、通过移动板、滑动槽、螺杆、限位条、限位槽的配合使用、以及衔接体、调节孔、调节扣的配合使用,可根据使用者手指的长度来对手指固定套以及拇指固定套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扩大使用范围;

3、通过在手腕上固定部与手腕下固定部之间设置连接机构,连接机构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佩戴方便,可调节佩戴松紧度,适用于不同粗细的手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部康复治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部康复治疗器的手腕上固定部处的部分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部康复治疗器的四指固定机构处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部康复治疗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腕上固定部、2手腕下固定部、3贯穿套、4连接带、5勾面魔术贴、6毛面魔术贴、7移动板、8支撑架、9滑动槽、10、11u型板、12横板、13活动槽、14固定轮、15活动杆、16固定带、17承载板、18第一固定环、19第一拉伸弹簧、20四指固定套、21连接板、22第二固定环、23第二拉伸弹簧、24拇指固定套、25衔接带、26第三拉伸弹簧、27第三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手部康复治疗器,包括手腕上固定部1和手腕下固定部2,手腕上固定部1和手腕下固定部2之间通过连接机构相固定连接,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手腕下固定部2两侧的连接带4,两个连接带4参差设置,手腕上固定部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连接带4位置对应的贯穿套3,两个连接带4的上端均分别贯穿两个贯穿套3并延伸向上,且两个连接带4靠近上端的侧壁上设有勾面魔术贴5,手腕上固定部1的上端面设有两个与勾面魔术贴5位置对应的毛面魔术贴6,通过魔术贴进行固定锁紧,操作方便,调节范围较宽。

手腕上固定部1的前侧位置开设有滑动槽9,滑动槽9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板7,移动板7的右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8,手腕上固定部1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螺杆10,螺杆10的自由端一侧贯穿滑动槽9并与移动板7的内部螺纹连接,移动板7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条,滑动槽9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限位条位置相匹配的限位槽,且限位条滑动连接在限位槽内,螺杆10的转动有助于移动板7在滑动槽9内进行移动,而移动板7受到限位条的限位作用,只能在滑动槽9内沿水平方向进行运动,同时螺杆10与移动板7的螺纹连接方式具有很强的自锁性,当停止转动螺杆10时,在非人为转动时,移动板7不会轻易在滑动槽9内进行移动。

支撑架8的上端固定连接有u型板11,u型板11内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连接有横板12,横板12可随转动轴在u型板11进行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横板12靠近前端侧壁内开设有活动槽13,活动槽13内活动连接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17,当横板12进行倾斜运动时,移动机构能够在活动槽13内进行滑动,方便下方的四指固定机构的灵活操作,移动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活动槽13内的活动杆15,活动杆15的两端分别贯穿活动槽13并固定连接有固定轮14,两个固定轮14的侧壁上固定套设有固定带16,固定带16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7上。

承载板17的下端连接有四指固定机构,四指固定机构包括等间距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7下端的多个第一拉伸弹簧19,第一拉伸弹簧19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套设有第一固定环18,位于上方的第一固定环18固定连接在承载板17的下端,位于下方的第一固定环18固定连接有四指固定套20。

横板12靠近支撑架8的一侧下端通过弹性机构与移动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弹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横板12、移动板7相对侧壁上的连接板21,两个连接板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22,两个第二固定环22之间固定套设有第二拉伸弹簧23,第二拉伸弹簧23的设置进一步有利于横板12的复位操作,更有助于四指固定套20的拉伸与收缩操作。

手腕下固定部2的一侧通过衔接带25固定连接有拇指固定机构,衔接带25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扣,手腕下固定部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调节扣位置对应的调节孔,调节扣与调节孔的配合能够对拇指固定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

具体的,拇指固定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衔接带25一侧的第三拉伸弹簧26,第三拉伸弹簧26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三固定环27,位于左侧的第三固定环27固定连接在衔接带25上,位于后侧的第三固定环27固定连接有拇指固定套24。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该装置对手部进行康复治疗时,将手腕上固定部1放置在使用者的手腕上部,手腕下固定部2放置在手腕下部,通过连接带4上的勾面魔术贴5与手腕上固定部1上端的毛面魔术贴6相固定连接,故而将该装置绑扎在使用者的手腕部,根据使用者手指与手腕处的距离来对移动板7位于滑动槽9内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便更好地符合不同使用者的手指长度,转动螺杆10,由于螺杆10与移动板7内部螺纹连接,且移动板7受到限位条的限位作用,故而移动板7只能沿滑动槽9内壁进行水平滑动,从而很好地调节好位于前端的四指固定机构与手腕处的距离,此外,通过调节衔接带25与手腕下固定部2处的锁紧位置,来调节拇指固定机构的距离;

调节好距离后,将拇指套设在拇指固定套24内,四指分别套设在四指固定套20内,手指进行适当的伸展、收缩活动,而位于拇指固定套24一侧的第三拉伸弹簧26以及位于四指固定套20上侧的第一拉伸弹簧19具有一定的弹性拉伸作用,起到很好的往复拉伸收缩作用,此外,四指固定套20在进行拉伸或收缩时,会通过其上端结构带动横板12进行一定角度的倾斜,而横板12倾斜时,位于横板12一侧下方的弹性机构则起到很好的拉伸作用,而位于横板12前侧的移动机构在横板12倾斜运动时能够在活动槽13内进行一定距离的活动,故而使得下方的四指固定套20具有很好的活动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