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改善血液循环的微芯片转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9201发布日期:2020-03-17 15:1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用于改善血液循环的微芯片转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微芯片转动设备,特别是指一种能够增加接收与反馈的人体微电波以增进人体血液循环效果的微芯片转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生物芯片多是设置于贴布上以直接贴覆于人体肌肤上,让欲传递物或传感器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避免因为衣物隔绝或空间干扰而造成传递效果不佳的问题,适合用于针对人体特定部位,在人体穴位或局部区域形成电场、磁场,促进血液循环、舒缓人体不适。生物贴片的应用发展相当广泛,例如含有传统药物的医疗贴布、例如置入磁石、钛金属、锗金属等特殊物质的保健贴布、例如是利用近场通讯以无线监控生理信息的nfc贴布,用以监控心跳、血糖、血压等各种人体讯号,上述贴布除了可以提供原本具有的功效外,同时能够利用人体自身产生的微弱电流,达到促进药物或其他特殊物质渗透至人体的效果。

然而,现有技术中生物芯片采用贴覆式,对于肌肤较容易过敏或产生不适感的使用者而言,会有使用上的顾虑或担心,因此,本案创作人研发出一种可以远距离使用的生物芯片装置,适用于各种使用者以促进人体循环,增进身体保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远距离使用生物芯片并且能够增进人体血液循环效果的转动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改善血液循环的微芯片转动设备,包含有一壳体以及一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于该壳体上设置有一驱动单元,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设置于该驱动单元的输出上,以经由该驱动单元驱动旋转。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上设置有一或多个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该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包括有至少一接收器、至少一高频振荡器以及至少一发送器,该接收器接收该人体微电波后经由该高频振荡器的放大回路将该人体微电波放大强化后经由该发送器反馈回人体以促进人体微循环。

进一步地,该壳体设置有一握持部。

进一步地,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上设置有一或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一或多个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以及一或多个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具有一接收该人体微电波以形成第一感应电流的第一接收器、一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接收器并将该第一感应电流第一级共振放大的第一高频振荡器以及一将该共振放大的第一感应电流输出为第一波束的第一发送器;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分别跨设于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形成该第一波束一侧的位置上,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具有一或多个接收该第一波束以形成第二感应电流的第二接收器、一电性连接至该第二接收器并将该第二感应电流第二级共振放大的第二高频振荡器以及一将该共振放大的第二感应电流输出为第二波束的第二发送器;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设置于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共振放大的该第二波束之上,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具有一接收该第二波束以形成第三感应电流的第三接收器、一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收器并将该第三感应电流第三级共振放大的第三高频振荡器以及一将经由三级共振放大后的第三感应电流输出为第三波束并集中回馈至人体的第三发送器。

进一步地,该微芯片转动设备更进一步包含有一搭载并设置于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一侧或搭载并设置于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一侧的基板。

进一步地,该微芯片转动设备更进一步包含有一结合于该基板上并包覆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及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上的保护层。

进一步地,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第一波束的指向方向是指向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所在平面的一或两侧。

进一步地,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第二接收器是设置于两侧并分别对应于二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第一波束的指向方向以接收该第一波束并产生该第二感应电流。

进一步地,该第二发送器的第二波束的指向方向是指向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所在平面的一或两侧。

进一步地,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第三接收器设置于该第二波束的指向方向以接收该第二波束并产生第三感应电流。

进一步地,该第三发送器的指向方向是指向人体的方向。

进一步地,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与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之间和/或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与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之间和/或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与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之间和/或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与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之间和/或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与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进一步地,多个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是以堆栈的方式设置于该基板上并形成多个堆栈。

进一步地,多个该堆栈是环形排列于该基板上。

进一步地,该堆栈的数量至少为4个。

进一步地,每一该堆栈上具有至少10个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

进一步地,每一该堆栈上的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所产生的该第一波束分别具有不同的相位差,以避免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之间相互干扰。

进一步地,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所产生的该第二波束分别具有不同的相位差,以避免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之间相互干扰。

进一步地,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包括有一将该一或多个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封装形成一体的彀体、一设置该彀体且与该驱动单元的输出相连接的旋转盘以及一设置于该旋转盘一侧且罩覆于该彀体的固定盘。

进一步地,该微芯片转动设备系进一步包括有一置放该壳体的底座。

本实用新型比起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微芯片转动设备设置可旋转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增加微型芯片集成电路所接收与反馈的人体微电波,增进人体血液循环,达到气血通畅的功效。

2.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微型芯片集成电路采特殊设置位置,即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分别跨设于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形成第一波束一侧的位置上,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设置于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之上,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具有第三发送器可将共振放大后之第三波束的人体微电波集中反馈至人体,促进人体微循环。

3.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以堆栈方式设置于基板上且以环形方式排列,借以获得更佳的共振放大效果。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芯片转动设备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芯片转动设备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微芯片转动设备

10壳体

11驱动单元

12握持部

13前外罩

131通孔

14后外罩

141通孔

20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

c1彀体

c11定位孔

c2旋转盘

c21定位柱

c3固定盘

c31卡设槽

21基板

22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

221第一接收器

222第一高频振荡器

223第一发送器

23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

231第二接收器

232第二高频振荡器

233第二发送器

24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

241第三接收器

242第三高频振荡器

243第三发送器

25保护层

26绝缘层

3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再者,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为说明方便,其比例未必按实际比例绘制,而有放大或缩小的情况,该等附图及其比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包含或包括”意指不排除一或多个其他组件、步骤、操作和/或元素的存在或添加至所述的组件、步骤、操作和/或元素。“约或接近”或“基本上”意指具有接近于允许指定误差的数值或范围,以避免被任何不合理的第三方,违法或不公平的使用为理解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精确或绝对数值。“一”意指该物的语法对象为一或一个以上(即,至少为一)。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磁辐射/电磁波”是指不需借由介质传播,由同相位振荡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交互变化所产生,其具有能量及动量以波的形式传递。一般而言,所有物质中除绝对零度及暗物质外,所有物质无时无刻皆在释放电磁波,以人体而言,通常将人体释放的电磁波称为人体微电波,本实用新型的微芯片转动设备是用以距离人体一定距离摆动共振调理,将人体与周围空间中的人体微电波吸收放大并反馈至人体。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可透过获得人体微电波再从空间吸收广大的太阳光谱波形中8-14微米波形电磁波,并将其经由本实用新型共振放大并反馈至人体。

以下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然而,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帮助可更加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芯片转动设备的外观示意图以及局部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血液循环的微芯片转动设备100,该微芯片转动设备100包含有一壳体10以及一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于该壳体10上设置有一驱动单元11,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设置于该驱动单元11的输出上,以经由该驱动单元11驱动旋转。于较佳实施例中,该驱动单元11包括有一马达以及一供给该马达运作电力的供电机构,借以驱动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旋转,该供电机构可以为一设置于该壳体10内的电池组或一外接电源,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予以限制。

所述的壳体10可以设置有一握持部12,该握持部12供使用者手持,借以灵活对应于使用者欲加强或改善血液循环的身体部位、抑或是该壳体10可以置放于一底座30或可调式支架(图未示)上,因应于使用者欲改善循环的部位为背部或使用者不方便手持的情况,同样能够对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进行改善。所述的壳体10系进一步设置有二分别由二侧罩覆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的前外罩13及后外罩14,其中,该前外罩13系具有多个通孔131,以令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接收人体微电波后将其放大强化后再反馈回人体,促进人体微循环,该后外罩14亦具有多个通孔141,用以散逸驱动单元11驱动旋转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所产生的热,避免过热。

所述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上设置有一或多个微型芯片集成电路,该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包括有至少一接收器、至少一高频振荡器以及至少一发送器,该接收器系接收该人体微电波后经由该高频振荡器的放大回路将该人体微电波放大强化后经由该发送器反馈回人体以促进人体微循环。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包括有一将该一或多个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封装形成一体的彀体c1、一设置该彀体c1且与该驱动单元11的输出相连接的旋转盘c2以及一设置于该旋转盘c2一侧且罩覆于该彀体c1的固定盘c3,其中,该彀体c1的定位孔c11对准并穿过旋转盘c2的固定柱c21,并且该固定柱c21穿过该固定盘c3的卡设槽c31以经由一卡固手段进行锁固,以将该彀体c1固定设置于该旋转盘c2与该固定盘c3之间;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旋转盘c2上设置有用以卡设彀体c1的结构,亦可达到固定设置该彀体c1的作用。

以下列举一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上设置的微型芯片集成电路可以为任何能够用以接收人体微电波并将其放大反馈回人体的生物芯片,在此先行叙明。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的俯视以及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包含一基板21、一或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一或多个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以及一或多个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其中,该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设置于该基板21上,并向上依序堆栈设置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及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堆栈的方向可以反向设置,例如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系设置于该基板21上,并向上依序堆栈设置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及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包含有一结合于该基板21上并包覆该一或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该一或多个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以及该一或多个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上的保护层25,该保护层25的功能可保护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的结构,还可避免因用户触摸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导致的肤电活动所造成的电性干扰。

以下是针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以及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

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的第一段共振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框图,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具有一第一接收器221、一第一高频振荡器222以及一第一发送器223。该第一高频振荡器222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接收器221以及该第一发送器223。该第一接收器221接收该人体微电波以形成第一感应电流,该第一高频振荡器222将该第一感应电流进行第一级共振放大,放大后的该第一感应电流会感应生成辐射功率场域,经由该第一发送器223输出为第一波束。其中,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的第一波束的指向方向是指向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所在平面的一或两侧。

所述的第一感应电流传送至该第一高频振荡器222后,将驱动该第一高频振荡器222以将该第一感应电流的人体微电波共振放大。为增加该第一接收器221接收人体微电波讯号的范围,该第一接收器221较佳为线圈式天线结构,借以使本实用新型体积能在小型化与薄型化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上得到最佳的人体微电波接收效果,于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接收器221设置的形式非属所欲限制的范围。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接收器221以及该第一发送器223分别为独立的天线。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一接收器221以及该第一发送器223系可以共构为单一天线,于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

请再参阅图4,为加强该人体微电波共振放大功效,可以设置多个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多个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是以堆栈的方式设置于该基板21上并形成多个堆栈。每一该堆栈可以是2至20个,例如:2、5、7、10、12、15、17、20个,然而,经本实用新型人多次试验发现,该堆栈较佳是至少为10个,以维持本实用新型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应用于微芯片转动设备100时能在一定的厚度范围内达到较佳的共振放大效果。

请参照图3,为避免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间的电性干扰,多个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之间设置有绝缘层26,该绝缘层26为符合本实用新型轻、薄、短、小的目标,较佳为树脂、陶瓷、金属基氧化物、氮化物及导热材料等,但不限于此等。

承上所述,该堆栈因受限于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利用上的便利性,因此,每一该堆栈中的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数量不宜过多,然而,为更加强该人体微电波共振放大效果,可以平面式扩增设置该堆栈数量,该堆栈数量可以为2至12个堆栈,例如:2、4、6、8、10、12个堆栈,较佳至少为4个。其中,多个该堆栈可以是线性排列、矩形排列、环形排列或不规则排列等不同排列方式,而经创作人实验后发现较佳是以环形排列方式可以获得较佳的共振放大效果。

更进一步地,为避免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之间相互干扰,可依据预先的设定使每一该堆栈上的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所产生的该第一波束分别具有不同的相位差,即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与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间的堆栈方式是经过一定相位校正,以使电磁波峰传导不会干扰并顺畅。

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的第二段共振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框图,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具有多个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其分别跨设于多个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形成该第一波束一侧的位置上,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具有一或多个第二接收器231、一第二高频振荡器232以及一第二发送器233。该第二高频振荡器232电性连接至该一或多个第二接收器231及该第二发送器233,该一或多个第二接收器231接收该第一波束以形成第二感应电流,该第二高频振荡器232将该第二感应电流进行第二级共振放大,放大后的该第二感应电流会感应生成辐射功率场域,经由该第二发送器233输出为第二波束。其中,该第二发送器233的第二波束的指向方向系指向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所在平面的一或两侧。

于本实施例中,为了大面积接收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所产生的第一波束,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的第二接收器231系设置于两侧并分别对应于二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第一波束的指向方向以接收该第一波束并产生该第二感应电流。

所述的第二接收器231借由分配天线的位置及涵盖面积以加强感应该第一波束,用以接收更多的辐射能量,利用较强的电磁感应生成更大的感应电流。

该第二高频振荡器232系与该第二接收器231及该第二发送器233电性连接,该第二感应电流会驱动该第二高频振荡器232,将该第二波束共振放大,并且经由该第二发送器233将共振放大后的该第二波束指向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方向送出。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接收器231及该第二发送器233分别为独立的天线。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接收器231以及该第二发送器233系可以共构为单一天线,于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跨设于多个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上,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为长条状的长方形单元。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数量可以系2至20个,例如:2、4、6、8、10、12、14、16、18或20个,然而,经多次试验,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较佳为至少为8个,以维持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在一定的重量范围,并能达到较佳的共振放大效果。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多个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的排列方式为环形排列,以分别跨置于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上、或是跨置于两两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之间。

请参照图4,为避免该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之间电性导通,于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与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之间设置有绝缘层26,并且该多个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之间也设置有绝缘层26,该绝缘层26较佳为树脂、陶瓷、金属基氧化物、氮化物及导热材料等,但不限于此等。

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的第三段共振结构

请一并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的框图,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的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设置于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共振放大的该第二波束之上。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具有一第三接收器241、一第三高频振荡器242以及一第三发送器243。该第三高频振荡器242系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收器241及该第三发送器243。该第三接收器241系接收该第二波束以形成第三感应电流,该第三高频振荡器242系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收器241并将该第三感应电流进行第三级共振放大,放大后的该第三感应电流会感应生成辐射功率场域,经由该第三发送器243输出为第三波束。其中,该第三发送器243的指向方向系指向人体的方向,使该人体微电波经三级共振放大后,反馈发送至人体。

请参照图3和图7,于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系设置于该多个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环形排列的中心,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的第三接收器241设置于该第二波束的指向方向以接收该第二波束并产生第三感应电流。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为方形。

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三接收器241及该第三发送器243分别为独立的天线。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三接收器241以及该第三发送器243可以共构为单一天线,于本实用新型中不予以限制。

请参照图4,为避免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与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间的电性干扰,两者之间设置有绝缘层26,该绝缘层26为符合本实用新型轻、薄、短、小的目标,较佳为树脂、陶瓷、金属基氧化物、氮化物及导热材料等,但不限于此等。

以下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靠近于人体时,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是借由第一接收器221接受人体微电波,由于该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系以环形的方式设置,可有效的增加人体微电波的接收面积;经由第一接收器221所接收到的人体微电波感应为第一感应电流,并经由该第一高频振荡器222进行第一级共振放大,输出至该第一发送器223借以经由辐射电场感应为第一波束,其中,为避免单一堆栈上的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相互干扰,该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默认定输出不同相位的第一波束;由于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构成多个堆栈,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可跨置于多个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分别构成的堆栈上,以增加第一波束的接收面积,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的第二接收器231相对的设置于两侧,可同时经由二个堆栈上的第一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2所产生的第一波束感应生成第二感应电流,借以增加感应电流的接收面积;所感应生成的第二感应电流系经由该第二高频振荡器232进行第二级共振放大,输出至该第二发送器233藉以经由辐射电场感应为第二波束;该第二波束于本实施例中是指向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的中间位置,以传送至设置于该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中心的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其中,为避免环状堆栈设置的多个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相互干扰,该多个第二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3默认定输出不同相位的第二波束;该第三微型芯片集成电路24的第三接收器241接收该第二波束后形成第三感应电流,所生成的第三感应电流经由该第三高频振荡器242经由第三级共振放大,输出至该第三发送器243以经由辐射电场感应为第三波束;由于该第三发送器243的指向方向朝向人体,经由前面三级放大后的第三波束是集束于人体的方向并反馈至人体,借以达到增进人体血液循环,而达到气血通畅的功效。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微芯片转动设备100针对相同受测者的手腕内侧穴位(内关穴)进行试验,试验环境为24±1℃、50±2%rh,受测者于试验过程中均穿着长袖衣裤并采坐姿状态,于适应期(未开启转动,试验时间15分钟)及使用期(已开启转动,试验时间5分钟)均将微芯片转动设备100设置于对准量测部位5公分的位置,所得到的试验数据如下: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该微芯片转动设备100透过旋转该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20,确实能够达到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微芯片转动设备设置可旋转的微芯片集成电路转盘,增加微型芯片集成电路所接收与反馈的人体微电波,增进人体血液循环,达到气血通畅的功效。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