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痔疮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99192发布日期:2020-03-17 15:1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痔疮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痔疮恢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痔疮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认为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或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内痔和外痔混合体;我们可以理解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

由于痔疮发患者群体大,且给患者带来了身体精神上的的巨大的痛苦,所以很多时候患者急于找到根治的方法,然而痔疮很难根治,现有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手术,这种方式也无法根治,一段时间后仍会复发,并且手术的恢复时间长,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所以需要一种有效的无痛治疗方法,来实现对痔疮的有效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痔疮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痔疮治疗装置,包括:底壳、面盖、pcb板、led红外灯、蓄电池、磁灸针、圆柱磁块,所述的底壳为圆盘形的壳体,底壳上部设有卡口,所述的面盖扣在底壳的上端面,所述的pcb板固接在底壳的中部,所述的led红外灯数量为多个,多个led红外灯均匀焊接在pcb板上,所述的蓄电池固接在底壳的底部,且蓄电池通过信号线与pcb板电性连接,所述的磁灸针回接在面盖上,所述的圆柱磁块固接在面盖的下端面,圆柱磁块数量为三个,三个圆柱磁块与磁灸针呈方形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磁灸针由针头、管体、磁铁芯、封盖组成,所述的针头固接在管体的顶端,所述的磁铁芯设置在管体的内部,所述的封盖固接在管体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盖为半透明的透光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痔疮恢复装置,需要使用时,将该装置放在坐垫上,将忠处坐在装置上,此时,磁灸针与圆柱磁块之间形成磁场,能穿透人体4-9cm,穿入人体的磁感线,磁场能改变细胞信息的传递,从而降低痛感,并且能促进血液的循环,从病理上消除痔疮;另外,led红外灯产生的热量能对忠处进行热敷,热敷可加速血液的流通,让伤口更快愈合,协助痔疮的消除。

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安全有效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面盖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磁灸针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壳;2-面盖;3-pcb板;4-led红外灯;5-蓄电池;6-磁灸针;7-圆柱磁块;8-针头;9-管体;10-磁铁芯;11-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随身携带的痔疮治疗装置,包括:底壳1、面盖2、pcb板3、led红外灯4、蓄电池5、磁灸针6、圆柱磁块7,所述的底壳1为圆盘形的壳体,底壳1上部设有卡口,所述的面盖2扣在底壳1的上端面,所述的pcb板3固接在底壳1的中部,所述的led红外灯4数量为多个,多个led红外灯4均匀焊接在pcb板3上,所述的蓄电池5固接在底壳1的底部,且蓄电池5通过信号线与pcb板3电性连接,所述的磁灸针6固接在面盖2上,所述的圆柱磁块7固接在面盖2的下端面,圆柱磁块7数量为三个,三个圆柱磁块7与磁灸针6呈方形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磁灸针6由针头8、管体9、磁铁10、封盖11组成,所述的针头8固接在管体9的顶端,所述的磁铁10设置在管体9的内部,所述的封盖11固接在管体9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面盖2为半透明的透光材料制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