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8184发布日期:2019-12-24 21:03阅读:1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



背景技术:

“造口”即消化系统或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形成一个开口。达到行肠道减压、减轻梗阻、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

造口一般是针对直肠、膀胱病变(如直肠癌、膀胱癌、肠梗阻等),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医生手术切除病变的部位,例如,直肠癌会切除直肠、肛管,膀胱癌会切除膀胱,然后在患者的腹部左侧或者右侧开一个口。大便或者小便通过该造口不自主地排出体外,这类患者在出院以后将需要在造口处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出的东西。医学上称这类患者为“造口人”,其中“造口人”最常用的就是造口袋,造口袋是连接于患者的造口处,用于储蓄人体的排泄物,如尿液、粪便。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造口袋有半透明和不透明的,虽然不透明的造口袋相对于半透明的造口袋可以较好的防止尴尬等情况,但是由于不透明的造口袋的造价较贵,因此还是有许多的患者选择使用半透明的造口袋,这样患者的排泄物,甚至是一些人体组织就容易被透过造口袋看到,容易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不适和压迫感,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旨在解决使用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包括呈罩状的套接部,所述套接部开口端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阻挡部背离所述套接部的端部,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的中部,所述第一阻挡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阻挡部连接的连接结构,当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时,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贴合于一造口袋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连接带位于所述连接孔的两侧,所述连接带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勾体,所述第二阻挡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勾体相配合的连接绒体。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阻挡部与所述第二阻挡部之间留有设定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时,患者首先把半透明的造口袋连接到身体上,然后自下而上将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和套接部套接在造口袋上,直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的顶端与造口袋齐平,同时套接部的底部略低于造口袋的底端,且造口袋与患者连接的部分卡合在连接孔中(向上移动第一阻挡部时将连接孔套在造口袋与人体连接的部分上),最后通过连接结构将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连接起来,其中套接部、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都是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因此可以较好的防止造口袋内被外部看到,可以较好的减小患者的心理负担,使用效果较好。

其中套接部、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都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在更换造口袋时,首先是将连接结构打开,然后自上而下将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以及套接部从造口袋上取下即可。其中,当患者相互之间进行学习或者医生在进行演示,而需要观看到造口袋内时,患者可以将连接结构打开后,向外部翻着第二阻挡部,此时其他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可以透过半透明的造口袋看到人体造口处,如果还需要看到造口袋底部,则可以直接将套接部向下取下进行观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使用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接部;2、第一阻挡部;3、第二阻挡部;4、连接孔;5、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呈罩状的套接部1,所述套接部1开口端的两侧相对设置有第一阻挡部2和第二阻挡部3,所述第一阻挡部2上开设有连接孔4,所述连接孔4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阻挡部2背离所述套接部1的端部,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2的中部,所述第一阻挡部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阻挡部3连接的连接结构,当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阻挡部2和所述第二阻挡部3时,所述第一阻挡部2和所述第二阻挡部3贴合于一造口袋的两侧。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带5,所述连接带5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连接带5位于所述连接孔4的两侧,所述连接带5的自由端设置有连接勾体,所述第二阻挡部3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勾体相配合的连接绒体。

所述第一阻挡部2与所述第二阻挡部3之间留有设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造口袋的保护套,在使用时,患者首先把半透明的造口袋连接到身体上,然后自下而上将第一阻挡部2、第二阻挡部3和套接部1套接在造口袋上,直到第一阻挡部2和第二阻挡部3的顶端与造口袋齐平,同时套接部1的底部略低于造口袋的底端,且造口袋与患者连接的部分卡合在连接孔4中(向上移动第一阻挡部2时将连接孔4套在造口袋与人体连接的部分上),最后通过连接结构将第一阻挡部2和第二阻挡部3连接起来,其中套接部1、第一阻挡部2和第二阻挡部3都是不透明材料制成的,因此可以较好的防止造口袋内被外部看到,可以较好的减小患者的心理负担,使用效果较好。

其中套接部1、第一阻挡部2和第二阻挡部3都是可以循环使用的,在更换造口袋时,首先是将连接结构打开,然后自上而下将第一阻挡部2、第二阻挡部3以及套接部1从造口袋上取下即可。其中,当患者相互之间进行学习或者医生在进行演示,而需要观看到造口袋内时,患者可以将连接结构打开后,向外部翻着第二阻挡部3,此时其他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可以透过半透明的造口袋看到人体造口处,如果还需要看到造口袋底部,则可以直接将套接部1向下取下进行观察。

其中在连接第一阻挡部2和第二阻挡部3时,向人体外翻折连接带5,并通过连接带5自由端的连接勾体与第二阻挡部3外的连接绒体连接即可,其中连接勾体和连接绒体构成普通的魔术贴。

第一阻挡部2和第二阻挡部3之间的设定距离是用于卡放造口袋上的腰带的,此时腰带还可以为连接带5提供一个支点,防止连接带5从造口袋的两侧滑落(其中套接部1、第一阻挡部2和第二阻挡部3都是轻质的布料制成的,自然情况下通过连接带5连接后可以较好的与造口袋之间保持连接的稳定)。

在另一实施例中,造口袋不使用到腰带时,在其中一个连接带5的外部还具有连接绒体,因此在第一阻挡部2与第二阻挡部3连接时,其中一个连接带5连接在位于第二阻挡部3上的连接绒体上,另一个连接带5连接在前一个连接带5上的连接绒体上,因此两个连接带5与第一阻挡部2形成环形结构,可以防止第一阻挡部2、第二阻挡部3和套接部1从造口袋上滑落,使用稳定性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