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骨盆微创手术的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9018发布日期:2020-03-24 14:1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骨盆微创手术的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骨盆微创手术的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能量骨盆髋臼骨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骨盆髋臼骨折如果达不到有效的复位固定将会导致肢体畸形、下肢不等长、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诸多并发症,给患者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标准治疗方式,但传统的手术入路,创伤大、并发症多。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的发展,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正朝着微创化的方向发展,比如各种经皮螺钉固定技术。即使开放手术,手术的切口或入路也趋于微创化,比如腹直肌旁入路、stoppa入路等。对于严重的、累及双柱的髋臼骨折,往往需要前后联合入路,术中需要变化患者体位,手术时间长,手术创伤大。通过单一前路对四方区和后柱同时进行复位固定,为特定类型双柱骨折的微创治疗提供了可行性,但是后柱螺钉的安全通道狭窄,手术难度大。

要实现骨盆髋臼骨折的微创治疗,复位是关键。但目前市面上的骨盆复位器械大多是基于传统手术入路设计,体积大而笨重,很难在微创切口或入路中得到良好应用,尤其在骨盆四方区及后柱骨折的复位过程中,因为骨盆四方区位置深,可操作空间狭小,传统工具难以实现对四方区或后柱骨折块的有效复位固定,操作相当困难。而且由于骨盆髋臼解剖复杂,操作过程中容易损伤周围的髂外血管、股神经和内脏器官等重要结构,手术风险很大。因此,临床上亟需研发能实现骨盆骨折微创复位固定的新一代工具系统,以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基于骨盆微创手术的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尤其适用于骨盆四方区及后柱同时骨折的类型,可在微创切口内对骨折进行复位、固定,并引导螺钉的置入,降低手术难度的同时,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骨盆微创手术的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主要包括主杆和压杆,主杆下端设有远端挂钩,压杆设置在主杆上,压杆与主杆轴向平行,压杆可沿主杆的轴向移动,压杆中设有导向孔。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杆上端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至主杆侧面设有第一装配槽,所述压杆分为下压螺钉和下压杆,下压螺钉下端与下压杆上端连接,下压螺钉和下压杆中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第一导向孔与第二导向孔共线且两者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下压螺钉上端设有旋进手柄,下压螺钉中间部分与第一安装孔之间为螺纹连接,下压螺钉下端向下依次设有装配杆和旋进端头,旋进端头为球状,所述下压杆上端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至下压杆侧面设有第二装配槽,第二安装孔下端设有容置腔,容置腔为球状,容置腔至下压杆侧面设有第三装配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主杆上设有辅助导向装置,辅助导向装置包括旋转盘和导向管,导向管固定在旋转盘中,导向管与压杆轴向平行,导向管内径与第一导向孔或第二导向孔内径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主杆上端面向上设有旋转轴,旋转轴为倒置t型,还包括第二压紧螺母,第二压紧螺母与旋转轴之间为螺纹连接,旋转盘通过第二压紧螺母锁定在旋转轴上,所述旋转盘上设有圆环状槽口,圆环状槽口的环宽大于下压螺钉中间部分的直径。

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压杆底端设有近端挂钩,第二导向孔的中心线、近端挂钩前边沿与远端挂钩前边沿三者共面,所述近端挂钩为中间具有隙槽的y型。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孔至下压螺钉侧面设有第一拆卸槽,第二导向孔至下压杆侧面设有第二拆卸槽,第一拆卸槽的宽度与第二拆卸槽的宽度相同且均至少为2.5mm。

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压螺钉上端向上依次设有安装台和台杆,安装台为多边形,还包括第一压紧螺母,第一压紧螺母与台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旋进手柄通过第一压紧螺母锁定在下压螺钉上端。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主杆中间部分设有安装槽,下压杆中间部分设有与安装槽配合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部分为限位板,安装杆下部分为限位杆,限位板的宽度与安装槽的宽度相同,限位杆与下压杆轴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为圆柱体,限位杆的直径与安装槽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移动压杆使其靠近远端挂钩,对骨折处进行夹紧复位,随后由导向孔依次置入内套筒、克氏针和空心螺钉,对复位后的骨折处进行固定,实现骨折复位和固定无缝衔接,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而且本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小巧、方便,与传统复位钳不同,其压杆是沿直线加压,即使较小的操作空间也能发挥作用,利于实现手术的微创化;

2、导向孔和远端挂钩两点一线或第二导向孔、近端挂钩和远端挂钩三点一线,保证空心螺钉置入路径准确,复位方式安全;

3、添加辅助导向装置,方便置入辅助空心螺钉,加强骨折处固定的牢固性;

4、旋进手柄设计为可拆卸结构,骨折处复位完成后,可拆除旋进手柄,避免其影响内套筒或克氏针或空心螺钉的置入;

5、安装杆与安装槽配合,用以限定下压杆相对于主杆前后和左右的位置,使其保持稳定;

6、主杆可以单独拆卸用作拉钩,对于简单的骨折或者不需要太大力量即可复位的骨折,可以单独使用;

7、克氏针置入后,对齐第一拆卸槽与第二拆卸槽后,将骨骼复位导向固定器移除,仅保留克氏针,从而具有足够空间进一步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面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下压螺钉的立体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下压螺钉的剖面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下压螺钉的主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杆的立体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杆的剖面图;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下压杆的立体图;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下压杆的主视图;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下压杆的剖面图;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立体图;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侧视图;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主杆的立体图;

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主杆的侧视图;

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主杆的剖面图;

附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主视图;

附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下压螺钉的主视图;

附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下压杆的主视图。

标注说明:1、下压螺钉,1-1、旋进手柄,1-2、第一压紧螺母,1-3、装配杆,1-4、旋进端头,1-5、第一导向孔,1-6、安装台,1-7、台杆,2、主杆,2-1、第一安装孔,2-2、第一装配槽,2-3、安装槽,2-4、远端挂钩,3、下压杆,3-1、限位杆,3-2、限位板,3-3、第二安装孔,3-4、第三装配槽,3-5、第二导向孔,3-6、近端挂钩,3-7、第二装配槽,3-8、容置腔,4、辅助导向装置,4-1、旋转盘,4-2、第二压紧螺母,4-3、导向管,4-4、旋转轴,4-5、圆环状槽口,5-1、第一拆卸槽;5-2、第二拆卸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11所示,一种基于骨盆微创手术的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主要包括主杆2和压杆,主杆2下端设有远端挂钩2-4,远端挂钩2-4的弧面为锯齿状,压杆设置在主杆2上,压杆与主杆2轴向平行,压杆可沿主杆2的轴向移动,压杆中设有导向孔。

所述主杆2上端设有第一安装孔2-1,第一安装孔2-1至主杆2侧面设有第一装配槽2-2。所述压杆分为下压螺钉1和下压杆3,下压螺钉1下端与下压杆3上端连接,下压螺钉1和下压杆3中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1-5和第二导向孔3-5,第一导向孔1-5与第二导向孔3-5共线且两者内径相同。下压螺钉1下端与下压杆3上端始终保持连接,第一导向孔1-5和第二导向孔3-5的组合体为导向孔。下压螺钉1和下压杆3为分体式连接结构,下压螺钉1执行转动和向下位移运动,下压螺钉1推动下压杆3仅执行向下位移运动,下压杆3不执行转动运动,由此可以减少对骨性结构的破坏。

所述下压螺钉1上端设有旋进手柄1-1,下压螺钉1中间部分与第一安装孔2-1之间为螺纹连接,下压螺钉1下端向下依次设有装配杆1-3和旋进端头1-4,旋进端头1-4为球状,所述下压杆3上端设有第二安装孔3-3,第二安装孔3-3至下压杆3侧面设有第二装配槽3-7,第二安装孔3-3下端设有容置腔3-8,容置腔3-8为球状,容置腔3-8至下压杆3侧面设有第三装配槽3-4。

所述第一装配槽2-2的宽度与第二装配槽3-7的宽度相同,装配杆1-3的直径与第一装配槽2-2或第二装配槽3-7的宽度相同且小于第一安装孔2-1的直径,装配杆1-3可以横向插入第一装配槽2-2或第二装配槽3-7。所述旋进端头1-4的直径与容置腔3-8的直径相同,旋进端头1-4的直径或容置腔3-8的直径均大于装配杆1-3的直径,旋进端头1-4可以下推或上拉下压杆3,所述旋进端头1-4的直径不小于第三装配槽3-4的直径,旋进端头1-4可以横向插入第三装配槽3-4。

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的装配过程如下:贴紧主杆2下端面与下压杆3上端面,使第一装配槽2-2与第二装配槽3-7轴向重合,将下压螺钉1的装配杆1-3和旋进端头1-4沿横向分别插入第一装配槽2-2与第二装配槽3-7的组合体以及第三装配槽3-4,旋进端头1-4嵌入容置腔3-8;向下拧进下压螺钉1,使下压螺钉1中间部分转入第一安装孔2-1,完成装配。

基于上述装配过程,主杆2可以单独拆卸用作拉钩,对于简单的骨折或者不需要太大力量即可复位的骨折,可以单独使用。作为优选的,所述主杆2上还设有手柄,手柄利于握持,手柄与主杆2一体成型或手柄与主杆2为可拆分连接结构。

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压杆3底端设有近端挂钩3-6,近端挂钩3-6的弧面为锯齿状,近端挂钩3-6与远端挂钩2-4配合夹持时,可以控制夹持量并调整夹持点,以便选择安全通道,用以置入空心螺钉。第二导向孔3-5的中心线、近端挂钩3-6前边沿与远端挂钩2-4前边沿三者共面,也就是说,第二导向孔3-5、近端挂钩3-6和远端挂钩2-4三点一线,当近端挂钩3-6和远端挂钩2-4的夹持点选定后,可以保证空心螺钉置入路径准确,复位方式安全。所述近端挂钩3-6为中间具有隙槽的y型,隙槽为内套筒、克氏针和空心螺钉必要的通行路径。

作为优选的,所述下压螺钉1上端向上依次设有安装台1-6和台杆1-7,安装台1-6为多边形,图中,安装台1-6为正六边形,还包括第一压紧螺母1-2,第一压紧螺母1-2与台杆1-7之间为螺纹连接,旋进手柄1-1通过第一压紧螺母1-2锁定在下压螺钉1上端,即旋进手柄1-1嵌入安装台1-6,旋进手柄1-6带动下压螺钉1转动。旋进手柄1-6设计为可拆卸结构,骨折处复位完成后,可拆除旋进手柄1-6,避免其影响内套筒或克氏针或空心螺钉的置入。

本实施例中,通过向下拧进下压螺钉1,使下压杆3靠近远端挂钩2-4,对骨折处进行夹紧复位,随后由导向孔依次置入内套筒、克氏针和空心螺钉,对复位后的骨折处进行固定,实现骨折复位和固定无缝衔接,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风险,而且本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小巧、方便,与传统复位钳不同,其压杆是沿直线加压,即使较小的操作空间也能发挥作用,利于实现手术的微创化。

基于本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安全性特点和结构性特点,其可用于单一前路手术,对骨盆四方区和后柱依次进行复位固定,手术过程如下:

一、常规手术:患者取平卧位,满意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取腹直肌旁或髂腹股沟入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腹壁肌肉,通过第二窗髂腰肌和髂血管束之间间隙,暴露四方区;

二、复位手术:沿四方区内侧壁置入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由于骨折复位固定器较窄,应使其侧身平行于骨面置入,随后90°旋转;触摸选择骨性解剖标志,远端选择坐骨棘或坐骨结节,近端选择沿弓状缘,判断安全固定通道并确定远端出针点和近端进针点;使远端挂钩2-4前边沿贴紧远端出针点,旋转下压螺钉1,使近端挂钩3-6前边沿靠近并贴紧近端进针点;松开第一压紧螺母1-2,拆下旋进手柄1-1。

三、固定手术:沿导向孔放入内套筒,沿内套筒置入克氏针;取出内套筒,沿克氏针置入空心螺钉;取出克氏针和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若发现单个空心螺钉的固定效果较差,可以通过辅助导向装置4置入辅助空心螺钉。

四、常规手术:清理、缝合创口,完成手术。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2-16所示,所述主杆2上设有辅助导向装置4,辅助导向装置4包括旋转盘4-1和导向管4-3,导向管4-3固定在旋转盘4-1中,导向管4-3与压杆轴向平行,导向管4-3内径与第一导向孔1-5或第二导向孔3-5内径相同。必要时,导向管4-3用于置入辅助空心螺钉,加强骨折处固定的牢固性。由于导向管4-3与压杆轴向平行,其导向相对安全,不会出现倾斜置入的情况。

所述主杆2上端面向上设有旋转轴4-4,旋转轴4-4为倒置t型,还包括第二压紧螺母4-2,第二压紧螺母4-2与旋转轴4-4之间为螺纹连接,旋转盘通过第二压紧螺母锁定在旋转轴上。松开第二压紧螺母后,旋转盘4-1可以在旋转轴4-4上转动,用于调节导向管4-3相对于导向孔的位置,从而调节辅助空心螺钉相对于原空心螺钉的位置。

所述旋转盘4-1上设有圆环状槽口4-5,圆环状槽口4-5的环宽大于下压螺钉1中间部分的直径,旋转盘4-1安装和转动时,可以避开下压螺钉1中间部分。

实施例1-2中,所述主杆2中间部分设有安装槽2-3,下压杆3中间部分设有与安装槽2-3配合的安装杆,安装杆上部分为限位板3-2,安装杆下部分为限位杆3-1。安装杆与安装槽2-3配合,用以限定下压杆3相对于主杆2前后和左右的位置,使其保持稳定。

限位板3-2的宽度与安装槽2-3的宽度相同,限位杆3-1与下压杆3轴向垂直。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装配前,下压杆3与主杆2垂直,限位板3-2可以插入安装槽2-3,紧接着90°旋转下压杆3,下压杆3与主杆2平行,限位板3-2与主杆2配合时,用于限定下压杆3相对于主杆2前后的位置。

限位杆3-1为圆柱体,限位杆3-1的直径与安装槽2-3的宽度相同。骨折复位导向固定器装配过程中,限位杆3-1可以插入安装槽2-3并在安装槽2-3中转动,限位杆3-1与主杆2配合时,用于限定下压杆3相对于主杆2左右方向的位置。

实施例3:

请参阅图17-19所示,所述第一导向孔1-5至下压螺钉1侧面设有第一拆卸槽5-1,第二导向孔3-5至下压杆3侧面设有第二拆卸槽5-2,第一拆卸槽5-1的宽度与第二拆卸槽5-2的宽度相同且均至少为2.5mm,可以允许2.5mm的克氏针穿过。

在固定手术中,沿导向孔放入内套筒,沿内套筒置入克氏针,取出内套筒;转动下压螺钉1,使第一拆卸槽5-1与第二拆卸槽5-2对齐,然后将骨骼复位导向固定器移除,仅保留克氏针。此时,克氏针已对骨折处进行基本固定,移除骨骼复位导向固定器后,具有足够空间进一步操作,后续再沿克氏针置入空心螺钉,完成固定手术。

上述技术方案中,若还使用辅助导向装置4置入了第二根克氏针,须先将辅助导向装置4沿主杆2轴向向上拆除,再将骨骼复位导向固定器移除。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