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骨牵引滑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8996发布日期:2020-03-24 14:17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骨牵引滑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骨牵引滑动的装置,属于手术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下肢骨折患者中,常需要骨牵引来实现制动、复位。所谓骨牵引一般是用斯氏针穿过骨折区域的远端,使重量通过斯氏针传导至骨折区域来实现制动和复位的作用。但是斯氏针穿过的部位一般为松质骨区域,加之斯氏针是圆形的,一旦牵引时间较长或因为护理翻身、检查等需要变换体位,就容易出现针道松动或扩大,因此斯氏针就很容易在针道内滑动移位。然而斯氏针未在针道内的暴露部分均为污染部分,一旦斯氏针滑动移位则污染部分势必进入针道中,会大大增加针道感染机会,甚至丧失牵引的作用,加重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骨牵引滑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牢固地对骨牵引的斯氏针进行固定,防止骨牵引滑动。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亲肤、易于针道护理、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止骨牵引滑动的装置,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上部开设有贯穿孔,固定杆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设有固定螺钉,螺纹孔与贯穿孔相连通;所述的固定杆的上部设有上支撑片,固定杆的下部设有下支撑片,上支撑片和下支撑片的端部分别铰接有阻挡罩组件,阻挡罩组件包括分别与上支撑片和下支撑片相铰接的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连接有半碗状的阻挡罩。

上述的防止骨牵引滑动的装置中,所述的阻挡罩包括小口端的内支撑环和大口端的外支撑环,阻挡罩的罩面由多根一端固定内支撑环、另一端固定外支撑环的钢丝组成。

前述的防止骨牵引滑动的装置中,所述的外支撑环表面设有乳胶护套。

前述的防止骨牵引滑动的装置中,所述的内支撑环上设有万向节座,所述的连接杆的端部设有与万向节座相契合的万向节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杆,固定杆上开设有贯穿孔和螺纹孔,贯穿孔和螺纹孔相连通,贯穿孔用于穿设骨牵引用的斯氏针,螺纹孔内设置有固定螺钉,固定螺钉往内拧至底部时顶住斯氏针,从而可以防止斯氏针在水平方向的滑动。使用时医生在实施骨牵引的斯氏针两侧对称放置本产品,将斯氏针从一侧的固定杆的贯穿孔穿入,阻挡罩顶住针眼周边区域,拧紧固定螺钉,同法操作另一侧,从而实现对斯氏针的有效固定,防止斯氏针的滑动。

2、固定的上支撑片和下支撑片各铰接一对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阻挡罩,阻挡罩的罩面由多根钢丝组成,多根钢丝组成镂空的钢丝网。上、下两个半碗状的阻挡罩在贴合时,正好可以形成一个碗状的、可以包覆斯氏针针眼处纱布的钢丝网罩,一方面可以对纱布进行辅助包裹固定,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可以通过钢丝之间的缝隙进行给药和消毒,不用将装置取下,减少了感染的风险,提高了针道护理的效果。

3、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本实用新型的阻挡罩的大口端设有外支撑环,外支撑环表面包裹有乳胶护套,可以避免金属支撑环与皮肤接触、摩擦而损伤皮肤。此外在阻挡罩的小口端的内支撑环上设有万向节座,在连接杆的端部设有万向节球,万向节球与万向节座相契合,可以实现连接杆与阻挡罩的任意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固定螺钉与斯氏针相固定的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防止骨牵引滑动的装置,构成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为不锈钢金属材质,固定杆1的上部开设有贯穿孔2,固定杆1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3,螺纹孔穿过固定杆的底部,螺纹孔3内设有固定螺钉4,固定螺钉与螺纹孔螺纹配合,螺纹孔3与贯穿孔2相连通。所述的固定杆1的上部设有上支撑片5,固定杆1的下部设有下支撑片6,如附图所示,为了连接可以牢固,一般可采用两片平行设置的上支撑片或者下支撑片,上支撑片、下支撑片与固定杆可以是焊接固定、也可以是模具一体成型。上支撑片5和下支撑片6的端部分别铰接有阻挡罩组件7,也即在上支撑片的上端部和下支撑片的下端部分别铰接有一个阻挡罩组件,阻挡罩组件7包括分别与上支撑片5和下支撑片6相铰接的连接杆8,连接杆8的端部连接有半碗状的阻挡罩9,由于本产品直接用于患处,且需要承受一定的滑动阻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撑片、下支撑片、连接杆和阻挡罩均可采用不锈钢304材质。所述的阻挡罩9呈半碗状,因此阻挡罩的小口端包括一与连接杆8相连接的内支撑环10,在阻挡罩的大口端设有外支撑环11,阻挡罩9的罩面由多根一端固定内支撑环10、另一端固定外支撑环11的钢丝12组成,钢丝排列形成镂空的网状钢丝网。所述的外支撑环11表面套设有乳胶护套,由于外支撑环直接与患处接触,因此乳胶护套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支撑环与皮肤相接触、摩擦导致患处皮肤损伤。再进一步地,为了连接杆与阻挡罩更好的转动,所述的内支撑环10上设有万向节座13,所述的连接杆8的端部设有与万向节座13相契合的万向节球14,万向节座和万向节球可采用本领域的结构,由于万向节的结构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因此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的阻挡罩9的侧部设置有自动粘合部件15,所述的自动粘合部件为魔术贴或者磁片。

工作原理:将患者需要实施骨牵引的区域200按照正常的治疗程序将斯氏针横穿,在斯氏针穿出后两侧针眼处包裹有无菌纱布。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如附图3和4所示,在斯氏针的两侧各设置一个本实用新型,同侧的上、下两个阻挡罩因自动粘合部件自动粘合后形成碗状结构,碗状结构将纱布和斯氏针包裹在碗状阻挡罩内,且阻挡罩在斯氏针出针位置顶住牵引部位,可以起到辅助固定作用。同时,将斯氏针100两端从两侧的固定杆的贯穿孔穿出,拧紧固定螺钉,固定螺钉向上转动与斯氏针顶牢从而实现对斯氏针的有效固定,防止斯氏针的滑动,避免了因斯氏针滑动导致的感染、牵引失败的风险,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和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