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0236发布日期:2020-03-24 14:3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



背景技术:

一旦生病,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如果有需要一般会建议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其能够有效地缓解和治疗病情。而在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多数是经手部静脉,在静脉注射时往往需要控制输液的速率,以免造成患者的不适,因此,每次输液患者都会在诊室停留近一个小时,而在这期间需要保证输液瓶悬挂于上方、并保证穿刺点向下才能实现正常输液。而在现今的诊室内都会放置输液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输液瓶的悬挂固定。

但是,经过长时间使用不难发现,在输液过程中患者会有尿意,即容易排尿,而这时就需要连带输液架一起讲输液瓶都带去卫生间,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患者的不注意,容易导致回血,其主要原因是患者输液时手掌、手臂需要保持水平,避免穿刺针刺破血管、或者是造成输液管的挤压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因此,在移动输液架时患者需要时刻注意手部的位置、高度、以及角度等等,十分不便,极易造成回血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在移动输液架时能够方便固定患者手臂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包括:

输液架主体,所述输液架主体具有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其长度的架体;

形成于所述架体上端并朝向不同方向水平延伸的多根输液瓶固定杆,所述输液瓶固定杆上具有用以悬挂输液瓶的挂钩;

形成于所述架体下端并用以驱动所述输液架主体移动的行走轮组支腿;

该输液架还包括与所述输液架主体配合使用的补液板;

所述架体上具有能够沿所述架体的轴线移动、并固定于所述架体任意高度处的固定组件;

所述补液板上一侧形成为用以固定手臂的手臂固定端;

所述补液板通过紧固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

所述第一架体置于下部,所述第二架体置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上部,且所述第二架体内形成有嵌套腔,所述第一架体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架体的嵌套腔内;

所述第二架体的下端具有第一紧固螺栓,所述第二架体通过所述第一紧固螺栓固定于所述第一架体的任意高度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紧固螺栓与所述第二架体的连接处具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紧固螺栓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套内;

当所述第二架体和第一架体紧固时,所述第一紧固螺栓抵靠所述第一架体的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置于所述架体外周面、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紧固于所述架体任意高度处的固定环;

所述固定环远离所述架体一侧固连有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上具有多个固定槽体;

所述补液板上具有多个与所述固定槽体配合的固定插接体,所述补液板通过所述固定插接体和固定槽体的紧固配合与所述固定板装配固定;

所述固定槽体和所述固定插接体组成所述紧固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补液板包括置于底部的不锈钢板体、以及固定于所述不锈钢板体上表面的皮革层,所述不锈钢板体和皮革层之间填充有海绵层;

所述补液板上间隔设置有多根绑扎带。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插接体包括形成于所述不锈钢板体下表面的第一固定插接体、以及对称形成于所述不锈钢板体侧面的第二固定插接体;

所述第一固定插接体和第二固定插接体均与任一所述固定槽体装配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体形成有t型槽,所述固定插接体形成为与所述t型槽插接配合的t型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板体的水平截面呈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补液板上形成有两个存放腔;

两个所述存放腔分别为形成于所述补液板上表面的第一存放腔、以及形成于所述补液板下表面的第二存放腔;

所述第一存放腔形成于所述皮革层处,且所述第一存放腔通过拉链封闭;

所述第二存放腔为形成于所述不锈钢板体下方的存放袋,且存放袋通过松紧带封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了与输液架主体配合使用的补液板,两者通过固定槽体和固定插接体实现固定,当患者手臂固定在补液板后,一般需要移动输液架,则可以根据输液的位置选择任意固定插接体将患者手臂直接与架体固定为一定,这样就不会出现手臂位置、角度不对而造成的回血现象,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架的架体呈伸缩结构,能够根据不同临床要求调节至合适的高度,提高了使用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固定组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手臂高度调整至合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补液板还具有多个用于患者存放金钱、病例、以及随身用品(如钥匙、手机)的存放腔,极大了方便了患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的补液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的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的固定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的固定插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架体;2、输液瓶固定杆;3、行走轮组支腿;4、固定组件;5、补液板;

101、第一架体;102、第二架体;103、第一套管;104、第一紧固螺栓;

401、固定环;402、固定板;403、固定槽体;404、第二紧固螺栓;405、t型槽;

501、不锈钢板体;502、海绵层;503、皮革层;504、第一固定插接体;505、绑扎带;506、第二固定插接体;507、t型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包括:

输液架主体,输液架主体具有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其长度的架体1;

形成于架体1上端并朝向不同方向水平延伸的多根输液瓶固定杆2,输液瓶固定杆2上具有用以悬挂输液瓶的挂钩;

形成于架体1下端并用以驱动输液架主体移动的行走轮组支腿3;

该输液架还包括与输液架主体配合使用的补液板5;

架体1上具有能够沿架体1的轴线移动、并固定于架体1任意高度处的固定组件4;

补液板5上一侧形成为用以固定手臂的手臂固定端;

补液板5通过紧固组件与固定组件4安装固定。

具体的,本实施例主要公开了一种结构新颖、用于临床中患者输液使用的输液架,其主要包括输液架主体,为了实现移动输液架的下部具有行走轮组,而且为了能够便于定位,该行走轮组最好配合刹车结构,这样就不会由于地面不平坦而造成输液架自行移动的问题;另外,该输液架主体的上端为悬挂输液瓶的输液瓶固定杆2,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类似,该处仍然选用挂钩的结构形式,使用十分方便。最后,本实施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患者移动时手臂或者手掌不容易处于最佳输液位置而造成的回血问题,特别设计了上述的固定组件4和补液板5,其中,补液板5主要用以固定患者手臂,通常,患者在输液时可以选择在患者手部的血管输液、也可以选择患者的手臂的血管输液,而无论是选用哪种输液方式,本实施例都是直接将患者的大部分手臂固定在补液板5上,然后在患者走动时,将补液板5与固定组件4装配,实现对手臂的固定,这样就不会出现角度、位置不对而出现回血了,临床效果好。

其中,上述的架体1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架体101和第二架体102;

第一架体101置于下部,第二架体102置于第一架体101的上部,且第二架体1002内形成有嵌套腔,第一架体101活动连接于第二架体102的嵌套腔内;

第二架体102的下端具有第一紧固螺栓104,第二架体102通过第一紧固螺栓104固定于第一架体101的任意高度处。

另外,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第一紧固螺栓104与第二架体102的连接处具有第一轴套103,第一紧固螺栓104螺纹连接于第一轴套103内;

当第二架体1102和第一架体101紧固时,第一紧固螺栓104抵靠第一架体101的外壁。

由于患者身高有很大的差别,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方便后期收纳,本实施例中的架体1采用可伸缩结构,而具体的高度可以根据不同临床要求有所改变,利用架体的高度调节范围控制在1100mm~2000mm为最佳。具体为:主要包括两根滑动连接的第一架体101和第二架体102,其中,第一架体101能够在第二架体102的嵌套腔内滑动,同时其又可以利用第一紧固螺栓104的抵接压力实现定位,操作十分方便。而且为了提高第一紧固螺栓104的紧固效果,设计了上述的第一轴套103,该轴套不单单能够为第一紧固螺栓104提供螺纹连接的载体、又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脱落的作用。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4包括置于架体1外周面、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404紧固于架体1任意高度处的固定环401;

固定环401远离架体1一侧固连有固定板402;

固定板402上具有多个固定槽体403;

补液板5上具有多个与固定槽体403配合的固定插接体,补液板5通过固定插接体和固定槽体403的紧固配合与固定板402装配固定;

固定槽体403和固定插接体组成紧固组件。

本实施例具体介绍了固定组件4的结构,首先,为了适应不同的固定位置要求,本实施例将固定组件4也设计成能够调节高度的结构,具体是通过第二紧固螺栓404将固定环401固定在不同高度处,而本实施例的固定环401至少内部形成有与架体1匹配的环形结构,然后与第一紧固螺栓104原理类似,都是利用螺栓的抵接实现紧固。

本实施例中补液板包括置于底部的不锈钢板体501、以及固定于不锈钢板体501上表面的皮革层503,不锈钢板体501和皮革层503之间填充有海绵层502;补液板5上间隔设置有多根绑扎带505。另外,上述的固定插接体包括形成于不锈钢板体501下表面的第一固定插接体504、以及对称形成于不锈钢板体501侧面的第二固定插接体506;第一固定插接体504和第二固定插接体506均与任一固定槽体403装配固定。

本实施例的补液板5主要是用以固定患者手臂,但是考虑到固定时患者的舒适度问题,本实施例的补液板5的不锈钢板体501上特别复合了皮革层503、以及填充在内部的高密度海绵,这样患者手臂绑扎在其上时就会更加舒适。另外,不同的患者输液的位置有很大区别,有的是在手部、有的是在手臂上,因此,设计了不同位置的固定插接体,其中,当患者是手臂输液时,可以利用不锈钢板体501下部的第一固定插接体504与任一固定槽体403的配合,在补液板5固定时患者手臂是不可以弯曲的,以此来保护患者。同理,当患者是手部输液时,就可以利用上述的第二固定插接体506进行固定,另外,患者输液的手也分左右手,因此,本实施例的第二固定插接体506是对称设置在两侧的。

更优选的是,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槽体403形成有t型槽405,固定插接体形成为与t型槽405插接配合的t型凸起507。不锈钢板体501的水平截面呈梯形结构。该不锈钢板体501呈梯形结构主要是基于人体仿生学,由于人的手臂的手掌横截面积较大,因此,需要前端宽度较大,而后端宽度略小,所以设计了上述梯形结构的不锈钢板体501。

最有,为了方便患者在输液时能够存放随身携带的物品,避免丢失、以及可以随时去放,本实施例的补液板5上形成有两个存放腔;

两个存放腔分别为形成于补液板5上表面的第一存放腔、以及形成于补液板5下表面的第二存放腔;

第一存放腔形成于皮革层503处,且第一存放腔通过拉链封闭;

第二存放腔为形成于不锈钢板体501下方的存放袋,且存放袋通过松紧带封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便携式输液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了与输液架主体配合使用的补液板5,两者通过固定槽体403和固定插接体实现固定,当患者手臂固定在补液板5后,一般需要移动输液架,则可以根据输液的位置选择任意固定插接体将患者手臂直接与架体1固定为一定,这样就不会出现手臂位置、角度不对而造成的回血现象,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架的架体1呈伸缩结构,能够根据不同临床要求调节至合适的高度,提高了使用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固定组件4也可以根据患者的手臂高度调整至合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补液板5还具有多个用于患者存放金钱、病例、以及随身用品(如钥匙、手机)的存放腔,极大了方便了患者。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