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痔疮用手术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7703发布日期:2020-02-21 19:0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痔疮用手术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痔疮用手术钳。



背景技术:

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组织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大多数基层医院,一般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如内痔结扎、混合痔的外剥内扎术等,在手术过程中,普遍采用血管钳对痔体进行钳叉,丝线进行结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血管钳的钳头较长,在进行结扎时,会过多的钳夹过多的组织,如痔上组织或肛管皮肤,尤其是两个钳头的交叉处最易夹住痔上组织,使得组织结扎过多,进而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20236426.8,授权公告日为2013年9月11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弯头手术钳,该申请案包括通过铰接轴铰接的钳柄,钳柄后端设有手柄,钳柄前端设有钳头,钳头分为三部分:钳头身、弯头和弯尾,其中,弯头设在钳头身前端,弯头与钳头身之间的夹角为30°~45°,弯尾设在钳头身后端,与钳头身之间的夹角为135°~150°,弯尾与钳柄连接,与钳柄之间的夹角为135°~150°。虽然该申请案中的钳头具有一定的弯度,便于操作者对痔体进行钳叉,但该申请案中的钳头分为三部分,只有弯头和弯尾呈一定的角度,而钳头身平直,在钳叉痔体时,钳头身还是会造成钳叉过多的组织组织,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损伤以及不利于后续结扎的操作。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zl201420713808.x,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4月22日,发明创造名称为:单孔双关节止血钳,该申请案包括手柄和钳口,手柄和钳口之间有滑动杆,滑动杆和钳口的连接处为第一关节支点,滑动杆和手柄的连接处为第二关节支点,滑动杆包括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第一弯曲段和第二弯曲段的弯曲方向相反,手柄间设置有锁扣。该申请案将钳口和钳柄之间的滑动杆设计成s形,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钳口直至滑动杆的第二弯曲底点处全部伸入切口中,第二弯曲段能够提供更大的空间使其他器械进入切口中,有利于操作人员进行手术,但该申请案中的止血钳是针对于单孔胸腔镜手术,并不一定适用于痔疮手术中。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痔疮用手术钳在钳叉痔体时造成钳叉过多组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痔疮用手术钳;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手术钳的钳头设计成弧形,且在钳头的咬合面底端上设有避让槽,手术钳在钳叉痔体时,操作人员可以观察位于避让槽处的咬合面是否将组织夹住,以及在后续的钳叉过程中夹的组织是否过多进行判断,避免钳叉过多的组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包括通过一铰接轴相连的左钳体和右钳体,且每个钳体包括依次相连的钳头、钳身和钳柄,其中,两钳头通过各自的咬合面相互咬合进行钳夹;所述钳头为一弧形,钳身为平直状,所述钳头背离于钳身所在的平面弯曲,且在咬合面底端上各设有一避让槽,且两个避让槽相对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避让槽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所述上端面为一倾斜的平面,所述下端面为一圆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面与咬合面之间通过一弧面相连;所述下端面与咬合面之间通过一弧面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钳头两端所在的直线与钳身所在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在30°~45°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钳头两端所在的直线与钳身之间的最大夹角为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咬合面为波纹状或锯齿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钳柄为弧形,该钳柄背离于钳身所在的平面弯曲,且钳柄与钳头分别位于钳身所在平面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钳柄的尾端各设有一手柄,且钳柄之间通过卡齿进行啮合。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通过将手术钳钳体的钳头设为弧形,即手术钳的前端呈弯曲状,并在钳头的咬合面底端上设有避让槽,两避让槽相对设置,当钳头的咬合面闭合时,两避让槽形成一孔状;钳头在钳叉痔体时,位于钳头底端的咬合面首先接触,操作人员可以观察位于避让槽处的咬合面是否将组织夹住,以及在后续的钳叉过程中夹的组织是否过多进行判断,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手术。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由于两咬合面在钳叉痔体时,两咬合面从下往上逐渐闭合,当咬合面的底端闭合后,两咬合面继续闭合,如果两咬合面将组织夹住,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咬合面逐渐闭合的过程中,咬合面底端对组织的挤压力越来越大,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在后续手术中会将组织、痔体一起进行结扎,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将避让槽的上端面设为一倾斜的平面,下端面为一圆弧面,尤其是增大两避让槽下端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避让槽对组织的挤压力。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其手术钳的前端呈弯曲状,且其弯曲程度高于普通的弯头手术钳,一方面,该结构设计使钳头在钳叉痔体时,钳头更容易外露,易于套线进行结扎;另一方面,钳头的弯曲程度更大,钳头钳叉痔体时,钳头所能夹的组织少,有利于患者进行手术;此外,钳头的弯曲度更大,能有效的钳夹痔体,保护了正常组织,有利于患者康复。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其钳柄为弧形,该钳柄朝向钳身的所在的平面弯曲,且钳柄与钳头分别位于钳身所在平面的两侧,便于操作人员手术时,视野范围和操作范围扩大,有利于手术的快速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手术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钳头上的咬合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钳头上避让槽为椭圆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钳头上避让槽为菱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钳柄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钳头;110、咬合面;120、避让槽;121、上端面;122、下端面;200、钳身;210、铰接轴;300、钳柄;310、手柄;320、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对痔疮进行手术治疗时,一般基层医院并没有高端的设备进行手术,操作人员只能通过一般的器械进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用到最多的是手术钳,如图1所述,手术钳一般包括铰接形式连接的左钳体和右钳体,且每个钳体包括钳头100、钳身200和钳柄300,现有技术中的钳头100大多数呈弯曲状,且弯曲程度小于30°,该结构设计有利于手术钳钳叉组织,便于后续的手术操作,如缝合。但是钳头100在闭合时,由于钳头100为金属制成,无法观测到手术过程中,手术钳是否过多的将正常组织夹住,如痔上组织或肛管皮肤,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值得说明的是,手术钳的钳头100将组织夹住后,如果后续钳头100需继续闭合,钳头100的底端对组织产生的挤压力持续增大,手术时间一旦过长,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即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需进一步改进。

实施例1

结合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如图2和图3,通过一铰接轴210相连的左钳体和右钳体,且每个钳体包括依次相连的钳头100、钳身200和钳柄300。本实施例中的钳身200为平直状,且铰接轴210设置在钳身200上,便于钳柄300控制钳头100的开闭,进而对痔体进行钳叉。

本实施例中的钳头100为弧形,且该钳头100背离于钳身200所在的平面弯曲,如图2所示,即手术钳的前端呈弯曲状。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操作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手术钳在钳叉痔体时钳叉过多的组织,在每个钳头100的咬合面110底端上设有一避让槽120,且两个避让槽120相对设置。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避让槽120的表面低于咬合面110,即两个咬合面110完全闭合时,两个避让槽120组成一孔状。该孔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孔、圆形孔、椭圆形孔、菱形孔。其中,椭圆形孔如图5所示,菱形孔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的钳头100在钳叉痔体时,两个咬合面110从下往上逐渐闭合,进而实现将痔体夹住,但是由于避让槽120的存在,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及时观察位于避让槽120处的钳头100是否将组织夹住,如果将组织夹住,且夹的组织过多,操作人员可以重新进行钳叉;如果钳头100在钳叉痔体未将组织夹住,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避让槽120与组织之间的距离判断在后续的钳叉过程中,钳头100夹的组织是否过多来决定是否进行重新钳叉,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手术。

本实施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通过弧形的钳头100以及在咬合面110底端上设置的避让槽120两者共同配合,避免操作人员在钳叉痔体时造成组织钳叉过多的现象,也有利于操作人员套线进行结扎,缩短手术时间。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钳柄300可以与现有技术中钳柄300的结构相同。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基本同实施例1,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避让槽120包括上端面121和下端面122,其中,上端面121为一倾斜的平面,下端面122为一圆弧面;本实施例中的上端面121的一端与咬合面110相连,另一端与下端面122相连,下端面122的另一端与咬合面110相连。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小避让槽120对患者造成损伤,通过在上端面121与咬合面110之间设有一弧面,即二者之间通过弧面进行相连,使得上端面121与咬合面110之间不会有棱角,进而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对组织造成损伤;同理,下端面122与咬合面110之间也通过一弧面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钳的两咬合面110在钳叉痔体时,两咬合面110从下往上逐渐闭合,当咬合面110的底端闭合后,两咬合面110继续闭合,如果两咬合面110将组织夹住,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咬合面110逐渐闭合的过程中,咬合面110底端对组织的挤压力越来越大,进而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并且在后续手术中会将组织、痔体一起进行结扎,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将避让槽120下端面122为一圆弧面,使两个避让槽120底端之间的距离增大,进而减小避让槽120对组织的挤压力。即如果手术钳钳叉到组织时,避让槽120的下端面122首先与组织相接触,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因此,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此外,操作人员也能及时发现手术钳是否将组织夹住。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避让槽120的上端面121为一倾斜的平面,该结构设计是为了便于手术钳的生产加工。本实施例中避让槽120的上端面121也可以设计成弧形。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基本同实施例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钳头100两端所在的直线与钳身200所在的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在30°~45°之间,其最大夹角为图4中两条虚线之间的夹角θ。钳头100的弯曲程度高于普通的弯头手术钳。本实施例的手术钳其结构设计一方面使钳头100在钳叉痔体时,钳头100更容易外露,易于套线进行结扎;另一方面,钳头100的弯曲程度更大,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弯头手术钳而言,钳头100在钳叉同一大小的痔体时,钳头100的咬合面110与组织的接触面积更小,即所能夹的组织少,能有效的钳夹痔核,保护了正常组织,有利于患者进行手术以及后续患者的康复。

本实施例通过弯曲程度更大钳头100和避让槽120两者配合使用,使得整个钳叉过程更加方便,有效的避免钳叉过多的组织,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为一种优选,本实施例中的钳头100两端所在的直线与钳身200之间的最大夹角θ为30°。

实施例4

结合图4和图7,本实施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基本同实施例3,更进一步的: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钳头100两端所在的直线与钳身200所在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θ为38°。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钳柄300为弧形,该钳柄300背离于钳身200所在的平面弯曲,且钳柄300与钳头100分别位于钳身200所在平面的上下两侧,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本实施例中在钳柄300的尾端各设有一手柄310,且钳柄300之间通过卡齿320进行啮合,该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中的手柄310、卡齿320的结构相同,如图5所示。

值得说明的是,钳柄300弧形设计更加符合臀部的弧度曲线,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实施例中的的手术钳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通过钳柄300尾端的手柄310对手术钳进行控制,在此过程中,由于钳身200为直线形,即将手术钳的整体高度得到提升,此外,钳柄300与钳头100分别位于钳身200的两侧,即增大了钳柄300与钳头100之间的水平距离,使得操作人员的视野范围和操作范围扩大,也有利于其他器械同时进行操作,不会发生阻碍,有利于手术的快速进行。

实施例5

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痔疮用手术钳,基本同实施例4,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钳头100两端所在的直线与钳身200所在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θ为40°,且咬合面110为波纹状或锯齿状,便于咬合面110对痔体进行夹持。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