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294发布日期:2020-02-14 16:03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安全电压(5-36v)供电,远红外线发热体做为太空舱发热源的装置,远红外线发热体在发热的同时还向太空舱内部辐射远红外线,本技术属于远红外线加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中老年人对自身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保养与调理,以上两个因素就促使市场上出现很多类似的红外线太空舱、美容太空舱、汗蒸太空舱、香薰太空舱等等,这些产品有如下缺陷:1.加热源使用的是交流220v,2.太空舱红外线辐射源是两根红外线辐射管,造成远红外线辐射面积很低,3.目前太空舱红外线加热管都是安装在太空舱上舱的顶部;第一个缺陷的存在就可能增加使用者的危险性,第二个缺陷的存在就是太空舱辐射的远红外线对人体的作用效果不是很明显,使用者只会感觉到身体发热,达不到理疗、保健的效果,第三个缺陷的存在就是如果太空舱加热源或者远红外线辐射源损坏,因为使用者所处的位置与生产公司距离遥远,而太空舱体积又比较庞大,维修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市场上各种太空舱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加热源采用由安全电压(≤36v)驱动的远红外线发热体,远红外线发热体最高工作温度≤85℃,在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内部安装的发热体分为二个部分,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都是独立的部件,在结构上可以与上壳体、下壳体直接分离,以便于上舱发热体与下躺板发热体的维修和更换,上舱发热体通过固定卡与上壳体连接,下躺板发热体直接放在下壳体固定卡上;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在产生热量的同时还向太空舱内部辐射5-20微米的远红外线。

在上舱发热体的外部安装保温层,降低发热体热量向上壳体外面传导;在下躺板发热体表面粘贴铝箔,使发热体的热量通过铝箔传导后能够均匀分布在下趟板各个部位,防止使用人躺在下趟板上面以后感觉下趟板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主要由上壳体、下壳体、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固定卡、显示板、温度传感器、电压转换器组成;上舱发热体安装在上壳体内,上舱发热体通过固定卡与上壳体连接固定,打开固定卡就可以从上壳体移走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直接放入下壳体固定卡上;当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电压连接到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的输入端以后,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就开始产生热量,在产生热量的同时,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还分别向太空舱内部辐射5-20微米的远红外线;上舱发热体工作温度在50-80℃之间,下躺板发热体工作温度在40-55℃之间;上舱发热体表面与下躺板发热体表面之间的直线距离控制在40-50cm之间。

上舱发热体沿长轴方向的横截面是圆弧形状,其目的是上舱发热体辐射的远红外线能够最大限度的辐照到太空舱内部的各个部位。

上舱发热体主要由保温层、上基板、发热层、远红外线辐射层、装饰层、温度传感器组成,各组成部件安装顺序为:保温层-上基板-发热层-远红外线辐射层-装饰层,保温层在上基板的上面,发热层在上基板的背面,即面向太空舱的内部,在发热层的另一面有远红外线辐射层,远红外线辐射层表面粘贴装饰层,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装饰层的表面。

保温层可以选用发泡橡胶、发泡聚苯乙烯等导热系数比较低的材料,保温层厚度10-15mm;保温层可以减少上基板热量向上壳体外部传导。

上基板可以选用环氧绝缘板、酚醛绝缘板、耐高温塑料板等制作,上基板厚度0.5-1mm。

发热层可以使用印刷发热膜、金属丝发热片、石墨烯发热膜等作为发热层;发热层厚度0.1-0.5mm。

远红外线辐射层主要由粘接剂、纳米远红外线辐射粉组成;远红外线辐射层厚度0.05-0.1mm;远红外线辐射层起到向太空舱内部发射远红外线的作用。

温度传感器主要作用就是检测上舱发热体的温度。

装饰层可以选用耐高温纺织面料,装饰层起到装饰上舱发热体表面的作用。

下躺板发热体外形是平板形状,下躺板发热体主要由下基板、发热层、绝缘层、铝箔、远红外线辐射层、装饰层、温度传感器组成,各组成部件安装顺序为:下基板-发热层-绝缘层-铝箔-远红外线辐射层-装饰层,下基板在最底部,然后依次是发热层、绝缘层、铝箔、远红外线辐射层、装饰层;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下基板的背面或者安装在铝箔与远红外线辐射层中间。

下基板可以选用高密度木工复合板、环氧绝缘板、酚醛绝缘板、木板等制作;下基板厚度10-20mm。

绝缘层选用普通纺织面料制作。

发热层可以使用印刷发热膜、金属丝发热片、石墨烯发热膜等;发热层提供下躺板发热体所需的热量,完成电能-热能的转换;发热层厚度0.1-0.5mm。

远红外线辐射层主要由粘接剂、纳米远红外线辐射粉组成;远红外线辐射层厚度0.05-0.1mm;远红外线辐射层起到向太空舱内部发射远红外线的作用。

纳米远红外线辐射粉是指: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镁等具有辐射远红外线功能的材料。粘接剂是指:具有热塑性或者热固性的粘接剂。

装饰层可以选用普通纺织布;装饰层起到装饰下趟板发热体的作用。

制作上壳体、下壳体的材质及制作方法与普通太空舱相同。

温度传感器主要作用就是检测下躺板发热体的温度。

显示板的作用是显示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的设定温度,实时温度,使用时间等。

电压转换器的作用是:将交流220v电压转换为交流(≤36v)或者直流电压(≤36v),提供上舱发热体、下躺板发热体加热所需要的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与现在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太空舱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将原来的加热元件采用交流220v加热方式更换为安全电压12-36v加热方式;2.简化了现在市场使用的各种太空舱加热源的维修、更换过程,3.下躺板发热体、上舱发热体的表面均向太空舱内部辐射远红外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原理结构图。

图2是上舱发热体沿长轴方向的圆弧截面示意图。

图3是下躺板发热体原理示意图。

图4是图1a-a剖面原理示意图。

图号说明:1.上壳体,2.下壳体,3.上舱发热体,4.下躺板发热体,5.固定卡,6.上基板,7.下基板,8.发热层,9.远红外线辐射层,10.保温层,12.铝箔,13.装饰层,15.显示板,16.电压转换器,17.温度传感器,18.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参照图2,参照图4,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主要由上壳体(1)、下壳体(2)、上舱发热体(3)、下躺板发热体(4)、固定卡(5)、显示板(15)、电压转换器(16)组成,上壳体(1)、下壳体(2)使用不饱和聚酯浇筑制作成型,上壳体(1)外形的截面为圆弧状,下壳体(2)外形为梯形,下躺板发热体(4)外形为平板状;上舱发热体(3)外形的截面为圆弧状,上舱发热体(3)通过固定卡(5)与上壳体(1)连接,下躺板发热体(4)直接放入下壳体(2)的固定卡(5)上;上舱发热体(3)主要由保温层(10)、上基板(6)、发热层(8)、远红外线辐射层(9)、装饰层(13)、温度传感器(17)组成,各组成部件安装顺序为:保温层(10)-上基板(6)-发热层(8)-远红外线辐射层(9)-装饰层(13),保温层(10)紧贴在上基板(6)的上面,发热层(8)粘贴在上基板(6)背面,在发热层(8)的上部粘贴远红外线辐射层(9),远红外线辐射层(9)表面粘贴装饰层(13),温度传感器(17)安装在装饰层(13)的表面;保温层(10)选用10mm厚的发泡天然橡胶板制作,上基板(6)使用厚度0.5mm环氧绝缘板制作;发热层(8)采用0.15mm石墨烯发热片制作,远红外线辐射层(9)主要由粘接剂、纳米远红外线辐射粉、导热材料组成;远红外线辐射层厚度0.08mm。

下躺板发热体(4)主要由下基板(7)、发热层(8)、远红外线辐射层(9)、铝箔(12)、温度传感器(17)、绝缘层(18)组成,各组成部件安装顺序为:下基板(7)-发热层(8)-绝缘层(18)-铝箔(12)-远红外线辐射层(9)-装饰层(13),下基板(7)与发热层(8)紧密接合,发热层(8)的另一面与绝缘层(18)紧密接合,绝缘层(18)另一面与铝箔(12)粘贴在一起,铝箔(12)另一面粘贴远红外线辐射层(9),远红外线辐射层(9)表面粘贴装饰层(13),温度传感器(17)安装在下基板(7)的背面;下基板(7)选用厚度为15mm复合木工板制作;发热层(8)选用0.15mm石墨烯发热片制作,远红外线辐射层厚度0.1mm;远红外线辐射层(9)主要由粘接剂、纳米远红外线辐射粉末、导热材料组成;绝缘层(18)选用普通棉绸;铝箔(12)选用0.1mm铝箔。

通过电压转换器(16)将交流28-36v电压加载到上舱发热体(3)输入端,将交流18-24v电压加载到下躺板发热体(4)的输入端后,上舱发热体(3)、下躺板发热体(4)就开始发热,在发热的同时上舱发热体(3)、下躺板发热体(4)就分别向一种具有纳米辐射远红外线膜的太空舱内部辐射8-20微米的远红外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