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线理疗脚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290发布日期:2020-02-14 16:0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红外线理疗脚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或者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远红外线理疗脚踏。



背景技术:

远红外线有较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具有显著的温控效应和共磁效应,易被物体吸收并转换为物体的内能。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远红外线发生器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具领域。

其中,公告号为cn200980479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隔凉用品,即远红外线脚踏板。它包括斜置的脚踏板面,脚踏板面上开有散热孔,脚踏板面背面衬有与电路连接并带有远红外线辐射物质的发热胶片。使用时,把远红外线脚踏板放在桌下、座椅前面的地上,按通开关,胶片被加热,胶片内夹带的能辐射远红外线的粉末物质被加热,辐射出远红外线作用脚部、腿部,达到隔凉、保健作用。

上述专利虽然能够通过远红外发热板向人体发射远红外线,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产品不便于装配和拆卸,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远红外线理疗脚踏,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使得产品便于组装和拆卸,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及维护效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远红外线理疗脚踏,包括顶板、侧板、远红外发热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包括栅格结构;所述顶板、侧板以及底板组成壳体,所述远红外发热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容纳空间;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可拆卸地连接,或,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设于所述顶板下方,与所述顶板组成开口向下的罩体,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和/或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或,所述侧板设于所述底板上方,与所述底板组成开口向上的罩体,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和/或所述底板可拆卸地连接。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板设于所述顶板下方,与所述顶板组成开口向下的罩体;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和/或所述侧板可拆卸地连接(即所述开口向下的罩体与所述顶板可拆卸地连接),和所述开口向下的罩体组成壳体。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侧板设于所述底板上方,与所述底板组成开口向上的罩体;所述顶板与所述侧板和/或所述底板可拆卸地连接(即所述开口向上的罩体与所述顶板可拆卸地连接),和所述开口向上的罩体组成壳体。

作为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和/或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通过螺丝连接(螺纹连接为一种可拆卸连接方式),或,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通过螺丝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以嵌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侧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线理疗脚踏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侧板的下方,与所述侧板连接,或,所述支撑座设于所述顶板的下方,与所述顶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线理疗脚踏还包括按键控制器、电路控制主盒;所述按键控制器设于顶板上方;所述电路控制主盒与按键控制器以及远红外发热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线理疗脚踏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电路控制主盒电连接,探测远红外发热板的温度并发送给电路控制主盒;所述按键控制器具有温度显示单元,显示所述电路控制主盒获取的温度传感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线理疗脚踏还包括金属防护网,所述金属防护网设于顶板与远红外发热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发热板包括基板以及电热膜;所述电热膜镀覆在所述基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发热板还包括涂覆在所述电热膜上的防水层。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长度范围为435mm-465mm,宽度范围为305mm-335mm;所述远红外线理疗脚踏的高度范围为80mm-90mm。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可拆卸安装,便于远红外理疗脚踏的拆卸及维护。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口向下的罩体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或开口向上的罩体与顶板可拆卸连接,组成容纳远红外发热板的容纳空间,便于将脚踏在普通脚踏(即不具备远红外线理疗功能的脚踏)与远红外线理疗脚踏之间切换。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底板以嵌入的方式设置在侧板形成的容纳空间内部,不仅可以夹紧金属防护网和远红外发热板,而且可以节省壳体所占的体积。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按键控制器以及电路控制主盒控制远红外发热板工作模式(升温或降温)。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传感器探测顶板的温度,便于按键控制器实时显示顶板的温度,且便于按键控制器以及电路控制主盒通过控制远红外发热板的温度控制顶板的温度;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热膜上涂覆防水层,使远红外发热板具有防水功能,降低使用过程中由于水等液体进入远红外发热板而产生安全隐患或影响远红外发热板工作性能的风险。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板与远红外发热板之间设置金属防护网,降低杂物通过顶板上的栅格结构落在远红外发热板上,影响远红外发热板发热性能的风险,同时也能防止操作者通过顶板上的栅格结构,将手指伸入与远红外发热板直接接触,危及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远红外线理疗脚踏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远红外线理疗脚踏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远红外线理疗脚踏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按键控制器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按键控制器、电路控制主盒以及远红外发热板的电路连接原理图;

附图说明:1,顶板;1a,栅格结构;2,侧板;3,金属防护网;4,远红外发热板;5,底板;6,支撑座;7,按键控制器;71,电源开关;72,温度选择键;73,温度显示灯;74,时间选择键;75,时间显示灯;8,电路控制主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远红外线理疗脚踏,包括顶板1、侧板2、金属防护网3、远红外发热板4、底板5以及支撑座6。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用于承载脚部;侧板2垂直设于顶板1下方,与顶板1组成开口向下的罩体;底板5与该开口向下的罩体组成壳体,用于容纳金属防护网3和远红外发热板4;金属防护网3与远红外发热板4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夹设在壳体内部;支撑座6设于侧板2下方,用于支撑远红外线理疗脚踏。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5通过嵌入的方式设置在侧板2形成的容纳空间内,不仅用于夹紧金属防护网3和远红外发热板4,而且可以缩小壳体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与底板5通过螺丝可拆卸地连接,便于远红外理疗脚踏的拆卸及维护;与此同时,当操作者不需要使用远红外理疗功能时,可以将底板5从顶板1上拆卸下来,进而将金属防护网3与远红外发热板4取出。

在其它实施例中,底板5设于侧板2下方;顶板1与侧板2通过螺丝可拆卸地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还包括卡扣连接、榫卯连接等。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与侧板2一体成型;在其它实施例中,顶板1与侧板2是独立制作再组装成开口向下的罩体。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长度范围为435mm-465mm,宽度范围为305mm-335mm;顶板1上表面到支撑座6下表面的高度差范围(即远红外线理疗脚踏的高度范围)为80mm-90mm。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包括栅格结构1a,远红外发热板4发射的远红外线通过顶板1上的栅格结构1a照射到人体脚部,可以进行脚部杀菌、去除脚部异味以及去脚底死皮,同时对人体进行经络(全息)温灸,温通经络,调畅气血,排毒祛邪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补充生命正能量,达到疾病预防与自愈的目的。在冬天可以用于取暖,无病预防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远红外发热板4发出的远红外线波长为4-15微米。远红外发热板4采用非金属丝发热的纳米远红外镀膜技术制作,包括基板及镀覆在基板上的电热膜,不靠金属发热,不耗氧、不燥热。基板为绝缘片,一般为云母、或微晶、或陶瓷中的一种。该电热膜通电后主要以远红外线辐射对流加热,远红外线的能量转化率达86%以上,可有效降低成本,而且更加环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有被烘烤的感觉(闷热),温热舒适。

在本实施例中,远红外发热板4均还包括涂覆在电热膜上的防水层,使远红外发热板4具有防水功能,降低远红外线理疗脚踏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等液体进入远红外发热板4而产生安全隐患或影响远红外发热板4发热功能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防护网3设于顶板1与远红外发热板4之间,用于降低杂物通过顶板1上的栅格结构1a落在远红外发热板4上,影响远红外发热板4发热性能的风险,同时也能防止操作者通过顶板1上的栅格结构1a,将手指伸入与远红外发热板4直接接触,危及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底板5设于开口向下的罩体内,与顶板1可拆卸地连接,当操作者不需要使用远红外理疗功能时,可以将底板5从顶板1上拆卸下来,进而将远红外发热板4和金属防护网3取出,使远红外线理疗脚踏可以作为普通的脚踏使用。

在其它实施例中,底板5设于侧板2下方;底板5与侧板2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远红外线理疗脚踏还包括按键控制器7以及电路控制主盒8;按键控制器7设于顶板1上方,便于操作者进行按键操作;电路控制主盒8设于底板5下方;如图4所示,按键控制器7以及远红外发热板4均与电路控制主盒8电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电路控制主盒8可以设于远红外线理疗脚踏的其它位置,比如侧板2的远离远红外发热板4的外侧面上。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控制器7包括电源开关71、温度选择键72、温度显示灯73、时间选择键74以及时间显示灯75;温度选择键72用于选择远红外发热板4的温度;远红外发热板4从低到高,有五种温度选择:30℃(1档)、40℃(2档)、45℃(3档)、50℃(4档)以及60℃(5档),开机默认温度是45℃,即3档;温度显示灯73用于显示远红外发热板4的温度;温度显示灯73包括五个显示灯;当最靠近电源开关的一个显示灯亮时,远红外发热板4的温度为30℃;当最靠近电源开关的两个显示灯亮时,远红外发热板4的温度为40℃;当最靠近电源开关的三个显示灯亮时,远红外发热板4的温度为45℃;当最靠近电源开关的四个显示灯亮时,远红外发热板4的温度为45℃;当最靠近电源开关的五个显示灯亮时,远红外发热板4的温度为50℃;时间选择键74用于控制远红外发热板4的发热时间;远红外发热板4的发热时间有四种选择:30分钟、60分钟、90分钟以及常开(8个小时),开机默认时间是30分钟;时间显示灯用于显示远红外发热板4的发热时间时间显示灯75包括四个显示灯;当最靠近电源开关的第一个显示灯亮时,远红外发热板4的发热时间为30分钟;当最靠近电源开关的第二个显示灯亮时,远红外发热板4的发热时间为60分钟;当最靠近电源开关的第三个显示灯亮时,远红外发热板4的发热时间为90分钟;当最靠近电源开关的第四个显示灯亮时,远红外发热板4为常开(即远红外发热板4的发热时间为8个小时);当远红外发热板4为常开时,远红外发热板4的温度只能选择30℃、40℃及45℃,不能选择50℃以及6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顶板的温度探测位置,用于探测顶板的温度,并将顶板的温度反馈给电路控制主盒;按键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以及远红外发热板均与电路控制主盒电连接;按键控制器包括控制远红外发热板开启/停止的开关控制按钮,控制升温的升温键(或+号键),控制降温的降温键(或-号键)以及显示顶板温度的温度显示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当操作者按下开关控制按钮时,按键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给电路控制主盒,由电路控制主盒控制远红外发热板处于工作状态(即远红外发热板处于发热状态);电路控制主盒将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的顶板温度发送给温度显示单元,由温度显示单元显示顶板的温度;当操作者需要调高顶板的温度时,操作者按下升温键,使温度显示单元显示的温度达到操作者想要的温度,按键控制器会输出升温控制信号给电路控制主盒,由电路控制主盒控制远红外发热板继续加热,并在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的顶板温度达到操作者想要的温度时,由电路控制主盒控制远红外发热板,使顶板的温度保持在操作者想要的数值;当操作者需要调低顶板温度时,操作者按下按键控制器上的降温键,使温度显示单元显示的温度达到操作者想要的温度,按键控制器会输出降温控制信号给电路控制主盒,由电路控制主盒控制远红外发热板停止加热,并在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的顶板温度达到操作者想要的温度时,由电路控制主盒控制远红外发热板的温度,使顶板的温度保持在操作者想要的数值。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侧板2设于底板5上方,与底板5一体成型成开口向上的罩体;顶板1设于开口向上的罩体上方,与侧板2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地连接,进而使顶板1与该开口向上的罩体形成壳体,用于容纳金属防护网3和远红外发热板4;支撑座6设于顶板1下方,用于支撑远红外线理疗脚踏。

在其它实施例中,顶板1与底板5可拆卸地连接。

在其它实施例中,侧板2与底板5是独立制作再组装成开口向上的罩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拆卸地连接是指借助工具例如扳手(螺丝刀)等可将两连接的物体拆卸分离并可重复安装和拆卸的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