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导引鞘管后护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3379发布日期:2020-02-25 09:16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拔导引鞘管后护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拔导引鞘管后护理机构。



背景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植入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心里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穿刺部位的护理、拔导引鞘管的护理、预防血栓护理、饮食护理、卧床不良反应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其中拔导引鞘管的护理过程需要注意事项如下,拔管后,护理人员需压迫患者的穿刺部位半小时后再巴扎,并用1-1.5kg的沙袋对其进行压迫约7小时,术肢部位在24小时内不能活动,同时严密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但是,护理人员需压迫患者的穿刺部位时,容易手臂酸痛,压迫力度难以掌控,效果差,同时无法保证患者手臂长时间不动;患者长时间躺在病床不动,会导致患者腰部疼痛;沙袋压迫包扎部位时,沙袋容易掉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拔导引鞘管后护理机构,能够压迫穿刺部位并保证压力稳定,固定患者手臂,同时能够帮助伴着自主侧卧,减轻患者腰部压力。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拔导引鞘管后护理机构,包括病床,还包括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与病床之间铰接,所述固定框架内设有止血机构换,所述止血机构换包括升降杆、定位扣和弧形板,所述升降杆上端与固定框架之间滑动连接,定位扣固定在固定框架下端,升降杆下端穿过定位扣,升降杆下端与弧形板连接,所述固定框架下端设有活动板,固定框架前端设有斜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与病床之间铰接,所述病床上设有立板,固定框架后端设有螺纹孔,立板与固定框架之间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框架上端设有横梁,横梁上设有套筒,套筒与升降杆之间设有锁紧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杆下端与弧形板之间设有压力感应器,弧形板上端设有第一凹槽,压力感应器位于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扣内设有第二凹槽,弧形板与第二凹槽配合,所述弧形板下端设有止血棉垫。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下端设有长条孔,固定框架下端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穿过长条孔。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内侧设有棉垫,活动板上端设有折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有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内设有止血机构换,所述止血机构换包括升降杆、定位扣和弧形板,所述升降杆上端与固定框架之间滑动连接,定位扣固定在固定框架下端,升降杆下端穿过定位扣,升降杆下端与弧形板连接,拔导引鞘管后,转动固定框架后固定,将患者的胳膊放置在两活动板之间,之后下压升降杆,使得弧形板压迫穿刺口,压迫半小时后,包扎患者伤口,之后在两斜板上放上沙袋,通过沙袋压迫七个小时,完成护理,不需要人工压迫,降低人工,可靠性好。同时,若是患者因为长时间卧床导致腰部疼痛,患者可抓住固定框架自主侧卧,方便患者休息,实用性好。

2、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框架前端设有斜板,所述斜板左右对称分布,斜板能够防止沙袋掉落,实用性好。

3、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框架下端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下端设有长条孔,固定框架下端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穿过长条孔,活动板可沿长条孔移动,适应不同患者的胳膊,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病床1,固定框架2,升降杆3,定位扣4,弧形板5,活动板20,立板7,螺纹孔8,止血棉垫9,横梁10,套筒11,锁紧螺钉12,压力感应器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长条孔16,螺纹杆17,棉垫18,折弯19,活动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方便描述,现定义坐标系如图1所示。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拔导引鞘管后护理机构,包括病床1,还包括固定框架2,固定框架2与病床1之间铰接,所述固定框架2内设有止血机构换,所述止血机构换包括升降杆3、定位扣4和弧形板5,所述升降杆3上端与固定框架2之间滑动连接,定位扣4固定在固定框架2下端,升降杆3下端穿过定位扣4,升降杆3下端与弧形板5连接,所述固定框架2下端设有活动板20,所述活动板20左右对称分布,固定框架2前端设有斜板6,所述斜板6左右对称分布,拔导引鞘管后,转动固定框架2后固定,将患者的胳膊放置在两活动板20之间,之后下压升降杆3,使得弧形板5压迫穿刺口,压迫半小时后,包扎患者伤口,之后在两斜板6上放上沙袋,通过沙袋压迫七个小时,完成护理,不需要人工压迫,降低人工,可靠性好。斜板6能够防止沙袋掉落,实用性好。同时,若是患者因为长时间卧床导致腰部疼痛,患者可抓住固定框架2自主侧卧,方便患者休息,实用性好。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框架2与病床1之间铰接,所述病床1上设有立板7,固定框架2后端设有螺纹孔8,立板7与固定框架2之间通过螺钉连接,防止固定框架2乱动,可靠性好。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框架2上端设有横梁10,横梁10上设有套筒11,套筒11与升降杆3之间设有锁紧螺钉12,当弧形板5压迫穿刺点时,通过锁紧螺钉12锁紧升降杆3,保证压迫力度稳定,实用性好。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升降杆3下端与弧形板5之间设有压力感应器13,弧形板5上端设有第一凹槽14,压力感应器13位于第一凹槽14内,压力感应器13用于测定压力,防止压力过大或者过小,实用性好。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定位扣4内设有第二凹槽15,弧形板5与第二凹槽15配合,所述弧形板5下端设有止血棉垫9。

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板20下端设有长条孔16,固定框架2下端设有螺纹杆17,螺纹杆17穿过长条孔16,活动板20可沿长条孔16移动,适应不同患者的胳膊,实用性好。

如图2所示,所述活动板20内侧设有棉垫18,活动板20上端设有折弯19,棉垫18能够增加舒适度,折弯19能够更好的固定患者胳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