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面部整形的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5279发布日期:2020-01-14 23:3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面部整形的剥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面部整形的剥离器。



背景技术:

面部剥离整形是采用专利器械将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分离,剥离老化的黏连后,再将倒刺缝合线或人体组织、硅胶、膨体材料等假体材料植入皮下组织,让组织重新复位固定,组织间愈合后重新形成疤痕粘连,待到倒刺线或假体材料吸收后,实现皮下受损和断裂的组织的修复,从而改善面部的凹陷组织。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长条形剥离器对面部进行剥离整形,在整形过程中,需要先将面部形态划线分割,然后利用剥离器将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剥离出一定空隙,再植入倒刺缝合线或人体组织、硅胶、膨体材料等假体,若皱纹等凹陷组织较长,现有技术的剥离器进入凹陷组织深处后,不易将面部皮下组织与骨膜分离开来,造成后期植入工作难以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面部整形的剥离器,其易于将面部皮下组织与骨膜分离开来,便于进行后期植入工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面部整形的剥离器,包括剥离器主体,所述剥离器主体设置有两个,两个剥离器主体铰接设置;两个剥离器主体均包括手柄、剥离杆和剥离头,所述手柄和剥离头分别设置在剥离杆的两端,所述剥离头设置为弧形,所述剥离杆与手柄的连接部为第一铰接部,所述剥离杆和剥离头均为片状,所述剥离杆和剥离头所在的平面与手柄的开合方向垂直。

优选的,任一剥离器主体的手柄内壁铰接设置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包括弯折部和水平部,所述弯折部与水平部的结合处为第二铰接部,所述弯折部的长度大于水平部的长度,所述弯折部靠向另一剥离器主体的手柄的内壁凸起。

优选的,两个剥离器主体的手柄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剥离器主体的手柄连接。

优选的,任一所述手柄远离剥离杆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设置有卡板,另一所述手柄远离剥离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卡板为l型,所述卡板扣合固定杆设置。

优选的,所述剥离杆和剥离头上均开设有凹槽,相同剥离器主体上的剥离杆上的凹槽和剥离头上的凹槽相接。

优选的,所述剥离杆和剥离头之间的弯折角α为120度~150度。

优选的,所述剥离杆和剥离头上均设置有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易于将面部皮下组织与骨膜分离开来,便于进行后期植入工作;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在面部形态划线分割后,将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剥离器主体闭合,操作者手持手柄,将剥离头伸入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的间隙处;然后,剥离头带动剥离杆沿面部凹陷组织的走向朝内部推进,待剥离头达到预定位后,将相对的两个手柄分离开来,从而带动两个剥离器主体的剥离头和剥离杆张开,使得两个剥离器主体带动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分离,使得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形成一定间隙;随后,向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植入倒刺缝合线或人体组织、硅胶、膨体材料等假体;最后,取出剥离杆和剥离头,将倒刺缝合线或假体材料移到预定位置后缝合面部组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卡板和铰接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手柄;2-剥离杆;3-剥离头;4-弹性片;41-弯折部;42-水平部;5-弹簧;6-铰接轴;7-卡板;8-凹槽;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单元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6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面部整形的剥离器,如图1至5所示,包括剥离器主体,所述剥离器主体设置有两个,两个剥离器主体铰接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剥离器主体连接为钳状;具体的,两个剥离器主体均包括手柄1、剥离杆2和剥离头3,所述手柄1和剥离头3分别设置在剥离杆2的两端,所述剥离头3设置为弧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剥离杆2和剥离头3之间的弯折角α为120度~150度,如此可使得剥离杆2和剥离头3贴合人体面部形态,所述剥离杆2和剥离头3上均设置有刻度,便于操作者掌握剥离杆2和剥离头3的伸入深度。所述剥离杆2与手柄1的连接部为第一铰接部,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剥离头3和剥离杆2的端面均为钝性面,以避免损伤面部组织,所述剥离头3、剥离杆2和手柄均为一体成型设置,两个剥离器主体通过铰接件铰接设置,铰接件分别穿设两个剥离器主体的第一铰接部连接;所述剥离杆2和剥离头3均为片状,所述剥离杆2和剥离头3所在的平面与手柄1的开合方向垂直,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手柄1的开合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剥离杆2和剥离头3所在的平面为纸面,剥离杆2和剥离头3所在的平面与手柄1的开合方向垂直,可使操作者在打开或闭合手柄1时,保持剥离杆2和剥离头3的开合方向与手柄1的开合方向相同,以实现剥离杆2和剥离头3将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剥离出预定空隙,为植入倒刺缝合线或人体组织、硅胶、膨体材料等假体做准备。优选设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1的外表面设置防滑凸起或橡胶垫,以提升手柄1的防滑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如下:在面部形态划线分割后,将本实施例的两个剥离器主体闭合,操作者手持手柄1,将剥离头3伸入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的间隙处;然后,剥离头3带动剥离杆2沿面部凹陷组织的走向朝内部推进,待剥离头3达到预定位后,将相对的两个手柄2分离开来,从而带动两个剥离器主体的剥离头3和剥离杆2张开,使得两个剥离器主体带动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分离,使得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形成一定间隙;随后,向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植入倒刺缝合线或人体组织、硅胶、膨体材料等假体;最后,取出剥离杆2和剥离头3,将倒刺缝合线或假体材料移到预定位置后缝合面部组织。本实施例易于将面部皮下组织与骨膜分离开来,便于进行后期植入工作,操作便捷。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和2所示,任一剥离器主体的手柄1内壁铰接设置有弹性片4,优选设置的,所述手柄1与弹性片4的铰接处靠近剥离杆2的一侧设置;位于所述弹性片4包括弯折部41和水平部42,所述弯折部41与水平部42的结合处为第二铰接部,所述弯折部41的长度大于水平部42的长度,所述弯折部41靠向另一剥离器主体的手柄1的内壁凸起。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本实施例伸入人体面部组织前,本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将本实施例的两个手柄1张开时,如图2所示,可先将弹性片4旋转180度,使得弯折部41贴合另一剥离器主体的手柄1,从而在两个手柄1开合时,弹性片4起到对两个手柄1的缓冲作用,在需要将两个剥离杆2张开时,操作者只需放松两个手柄1即可,便于操作者对手柄1进行开合操作。

进一步的,任一所述手柄1远离剥离杆2的一端通过铰接轴6铰接设置有卡板7,所述铰接轴6的长度方向与手柄1的开合方向垂直,另一所述手柄1远离剥离杆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9,所述卡板7为l型,所述卡板7扣合固定杆9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两个剥离杆2闭合进行皮下组织的剥离操作时,为避免两个手柄1不慎张开,可将卡板7扣合固定杆9设置,然后将卡板7旋转90度,使得固定杆9限制在卡板7内,由此避免两个手柄1的张开。

更进一步的,所述剥离杆2和剥离头3上均开设有凹槽8,相同剥离器主体上的剥离杆2上的凹槽8和剥离头3上的凹槽8相接。需要说明的是,凹槽8可起到引流血液的作用,避免皮下组织剥离产生的血液充满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之间的间隙,不利于后期填充工作。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3和4所示,两个剥离器主体的手柄1之间设置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剥离器主体的手柄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簧5可带动两个手柄1张开,在需要将两个剥离杆2张开时,操作者只需放松两个手柄1即可,便于操作者对本实施例的开合状态进行掌握。

进一步的,任一所述手柄1远离剥离杆2的一端通过铰接轴6铰接设置有卡板7,所述铰接轴6的长度方向与手柄1的开合方向垂直,另一所述手柄1远离剥离杆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9,所述卡板7为l型,所述卡板7扣合固定杆9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两个剥离杆2闭合进行皮下组织的剥离操作时,为避免两个手柄1不慎张开,可将卡板7扣合固定杆9设置,然后将卡板7旋转90度,使得固定杆9限制在卡板7内,由此避免两个手柄1的张开。

更进一步的,所述剥离杆2和剥离头3上均开设有凹槽8,相同剥离器主体上的剥离杆2上的凹槽8和剥离头3上的凹槽8相接。需要说明的是,凹槽8可起到引流血液的作用,避免皮下组织剥离产生的血液充满皮下组织与面部骨膜之间的间隙,不利于后期填充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