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1723发布日期:2020-01-17 18:50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



背景技术:

在做脊柱后路手术时需要用到撑开器来保证创口部位具有足够的手术视野。

目前常用的撑开器如图1和图2所示,该撑开器具有两个剪臂101,两剪臂101铰接在一起,定义两剪臂101所在平面为剪臂平面;在两剪臂101的端部均设有钩柱102,钩柱102凸出于剪臂平面且朝剪臂平面的同一侧延伸,两剪臂101上的两钩柱102平行设置;在钩柱102远离剪臂101的端部设有一个撑钩103,撑钩103用于钩住创口部位的软组织。

上述撑开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撑开创口部位的软组织,但是,因为两剪臂101上的两钩柱102平行设置,这就导致了创口部位的底部和上部的撑开空间基本相同,而为了不对创口部位的软组织造成过大损伤,创口部位的底部无法撑开较大空间,这会使整个创口部位的手术视野较小;而且每个钩柱102上只设置一个撑钩103,单个撑钩103只能钩住创口部位底部的软组织,这会造成创口部位上部的软组织下滑、堆积,进一步的导致整个创口部位的手术视野较小;手术视野较小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需要耗费较长的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手术视野的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包括:

两个剪臂,两个剪臂铰接在一起,剪臂具有供使用者持捏的持捏段和工作段,两个剪臂的铰接点位于持捏段和工作段的邻接处;

钩柱,设于工作段的远离持捏段的一端;

撑钩,设于钩柱上;

定义两个剪臂所在平面为剪臂平面,两剪臂上的钩柱凸出于剪臂平面并朝剪臂平面的同一侧延伸,定义钩柱位于剪臂平面的下侧,两钩柱的间距上宽下窄以使两钩柱夹有设定角度,两钩柱上的撑钩分别设置在两钩柱相背的两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中的两钩柱的间距上大下小,从而在该撑开器撑开创口部位底部较小空间时,创口部位的上部具有较大空间,从而增大了手术视野,降低了手术难度,节省手术时间。

进一步的,两钩柱的夹角范围为15°-20°。该角度范围保证手术视野较大的基础上,不会对创口部位的软组织造成过大伤害。

进一步的,每个钩柱上间隔设有两个以上的撑钩。钩柱的数量较多,可以把创口部位的软组织都牵开,且牵开的软组织不易滑脱。

进一步的,每个钩柱上设有三个撑钩。三个撑钩可以保证手术视野,且相比于设置更多的撑钩的撑开器,可以降低撑开器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的,撑钩远离钩柱的一端为尖端,整个撑钩呈月牙状且尖端朝上设置。这样设置可以防止软组织与撑钩滑脱。

进一步的,钩柱的长度范围为3-5cm。

进一步的,撑钩的长度为0.5-1cm。

进一步的,剪臂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范围为15-20cm。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所提供的撑开器的正视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所提供的撑开器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的实施例的右视图。

附图中:1-剪臂,2-钩柱,3-撑钩,101-剪臂,102-钩柱,103-撑钩,11-持捏段,12-工作段,111-环形指套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脊柱后路手术的撑开器的实施例:

如图3和图4所示,该撑开器包括两个剪臂1,剪臂1包括供使用者持捏的持捏段11和工作段12,两剪臂1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铰接点位于持捏段11和工作段12的邻接处,同一个剪臂1的持捏段11和工作段12位于销轴的同一侧;持捏段11上设置有环形指套结构111,使用者在使用时手指伸入环形指套结构111中,这样可以便于对该撑开器的持捏;本实施例中,剪臂1在长度方向的尺寸l为17.5cm。

定义两剪臂1所在的平面为剪臂平面。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两剪臂1的工作段12的远离持捏段11的端部各设有一个钩柱2,两钩柱2凸出于剪臂平面并朝剪臂平面的同一侧延伸;定义两钩柱2位于剪臂平面的下侧;两钩柱2之间的距离上大下小,且两钩柱2之间的夹角为15°,本实施例中,两钩柱2的长度均为3.5cm;两钩柱2之间的15°夹角即为两钩柱2之间的设定角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每个钩柱2上均间隔设有三个撑钩3,撑钩3呈月牙状,且撑钩3远离钩柱2的一端为尖端,尖端朝上设置,撑钩3长1cm,定义钩柱2的上端为起点,三个撑钩3自上而下分别位于钩柱2的0.5cm处、2cm处和3.5cm处。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钩柱上设置三个撑钩。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钩柱上的撑钩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减,如设置一个、两个、四个等。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钩柱长3.5cm,定义钩柱的上端为起点,三个撑钩自上而下分别位于钩柱的0.5cm处、2cm处和3.5cm处。在其他实施例中,钩柱的长度也可以取其他值,只要满足其长度范围为3-5cm即可,如可以是3cm、4cm、5cm等;撑钩在钩柱上的相对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调整,不必拘泥于上述几个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每个撑钩的长度为1cm。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撑钩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调整,只要满足其长度范围为0.5-1cm即可,如可以取0.5cm、0.7cm等。

上述实施例中,剪臂在长度方向的尺寸l为17.5cm。在其他实施例中,l的值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调整,只要满足l的取值范围为15-20cm即可,如可以是15cm、16cm、18cm、20cm等。

上述实施例中,撑钩呈月牙状,撑钩远离钩柱的一端为尖端且尖端朝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撑钩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圆柱状、圆锥状等;撑钩远离钩柱的一端也可以不是尖端,如圆柱状的撑钩,其端部就不是尖端;在设置尖端的撑钩中,尖端也可以不朝上设置,如可以朝向撑开器外侧且与剪臂平面平行。

上述实施例中,两钩柱的夹角为15°。在其他实施例中,两钩柱的夹角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做调整,至要满足夹角范围为15°-20°即可,如可以是16°、17.5°、19°、20°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