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回收废液的开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1719发布日期:2020-01-17 18:5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回收废液的开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回收废液的开睑装置。



背景技术:

眼部烧伤时可能造成眼睑严重水肿、外翻,因此在冲洗患者眼睛中的异物时,先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开睑装置撑开患者的眼睑,同时让患者家属将受水器紧贴冲洗侧的颊部,再让医护人员手持装有眼部冲洗液的洗眼壶或者针筒注射器对眼睛内的异物进行冲洗。

在上述成对患者的医疗过程中,因需要医护人员通过开睑装置撑开患者的眼睑,让患者家属握持受水器收集冲洗后产生的废液,需要双人操作,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便于回收废液的开睑器,具有方便操作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回收废液的开睑装置,包括支架、两个铰接在支架一端的撑臂、设置在撑臂上且用于撑开眼睑的开睑件、两个铰接在支架一端的握把、伸缩设置在支架内的伸缩杆、两个一端铰接在伸缩杆的一端且另一端铰接在撑臂上的第一铰接臂、两个一端铰接在伸缩杆的另一端且另一端铰接在握把上的第二铰接臂,还包括有眼罩机构,所述眼罩机构包括用于罩设在患者左侧脸颊上且覆盖左眼的左罩体、用于罩设在患者右侧脸颊且覆盖右眼的右罩体,所述左罩体和右罩体的顶部均呈开口状,所述左罩体和右罩体上均设置有松紧绑带,所述左罩体和右罩体相互远离的一侧壁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液管;所述左罩体和右罩体相互远离的一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内部形成有球形活动孔的连接组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在任意一个连接组件上且活动连接在球形活动孔内的球形转动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供球形转动座嵌入的第一连接座、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座上且供球形转动座嵌入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球形活动孔形成在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所述第二连接座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二连接座上开设有供靠近球形转动座处的支架穿过的缺口,所述球形转动座可在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内实现旋转活动;所述第一连接座可供撑臂、开睑件穿过;设置在所述左罩体上的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座设置在左罩体上,设置在所述右罩体上的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座设置在右罩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罩体和右罩体相互远离的一侧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周侧形成有用于一体设置在连接孔内的连接环,所述连接环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罩体和右罩体的开口边缘处均设置有用于贴紧在患者脸颊的柔性密封垫。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睑件包括设置在撑臂的铁质拨片、包覆在铁质拨片上的硅胶缓冲垫。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对患者的眼睛进行冲洗时,先使得球形转动座安装在左罩体或者右罩体的连接组件上;再通过松紧绑带将左罩体或者右罩体固定在患者的头部,继而通过调节两个握把之间的间距,通过第二铰接臂、伸缩杆、第一铰接臂、撑臂带动调节两个开睑件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撑开眼睑;然后通过针筒注射器或者洗眼壶从左罩体或者右罩体顶部的开口对患者的眼睛进行冲洗;最终冲洗后产生的废液从排液管排出;此时因左罩体或右罩体通过松紧绑带固定后起到回收废液的作用,无需医护人员固定,从而方便操作;

2、在连接组件中,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配合后可供开睑装置中的球形转动座旋转活动;且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螺纹连接,第二连接座上开设有供靠近球形转动座处的支架穿过的缺口,从而方便第二连接座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座上,且方便球形转动座在连接组件上的拆装;

3、因第一连接座周侧的连接环采用硅胶的材料制成,此时当用于按压第一连接座时,连接环处受力形变,从而改变第一连接座与左罩体之间或者第一连接座与右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开睑装置的安装位置发生改变,从而适配更多的患者撑开眼睑;

4、因眼部烧伤时往往伴随眼睑的烧伤,此时患者眼睑处结痂后的皮肤较为脆弱,开睑件包括铁质拨片和硅胶缓冲垫,使得硅胶缓冲垫直接接触患者的眼睑,使得在撑开眼睑时起到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已对左罩体处进行剖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除去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左罩体和球形转动座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1、支架;12、撑臂;13、开睑件;131、铁质拨片;132、硅胶缓冲垫;14、握把;15、伸缩杆;16、第一铰接臂;17、第二铰接臂;18、球形转动座;21、左罩体;22、右罩体;23、连接组件;231、第一连接座;232、第二连接座;2321、缺口;233、球形活动孔;24、连接孔;25、连接环;26、柔性密封垫;27、松紧绑带;28、排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便于回收废液的开睑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架11、两个铰接在支架11一端的撑臂12、设置在撑臂12上的且用于撑开眼睑的开睑件13、两个铰接在支架11一端的握把14、伸缩设置在支架11内的伸缩杆15、两个一端铰接在伸缩杆15的一端且另一端铰接在撑臂12上的第一铰接臂16、两个一端铰接在伸缩杆15的另一端且另一端铰接在握把14上的第二铰接臂17。开睑件13包括一体设置在支臂的铁质拨片131、包覆在铁质拨片131上的硅胶缓冲垫132,两个开睑件13的铁质拨片131的下端沿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同时支架11、撑臂12、握把14、伸缩杆15、第一铰接臂16、第二铰接臂17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从而能够进行消毒。

如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眼罩机构,眼罩机构包括用于罩设在患者左侧脸颊上且覆盖左眼的左罩体21、用于罩设在患者右侧脸颊且覆盖右眼的右罩体22。左罩体21和右罩体22均采用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且使得左罩体21和右罩体22呈现透明状。左罩体21和右罩体22的顶部均呈开口状,在左罩体21和右罩体22开口边缘处均一体设置有用于贴紧在患者脸颊的柔性密封垫26,柔性密封垫26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在左罩体21和右罩体22上均安装有松紧绑带27,连接在左罩体21上的松紧绑带27的两端连接在左罩体21的两侧,连接在右罩体22上的松紧绑带27的两端连接在右罩体22的两侧。同时在左罩体21和右罩体22相互远离的一侧壁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液管28。

在图1和图3所示,在左罩体21和右罩体22相互远离的一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连接孔24,在连接孔24处分别安装有连接组件23,连接组件23包括第一连接座231、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座231上且呈环状的第二连接座232,第一连接座231和第二连接座232采用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制成。在第一连接座231和第二连接座232内形成有两端贯通的球形活动孔233(球形活动孔233呈球体两侧切除部分后的形状),球形活动孔233呈球形两侧切除部分的形状。且在第二连接座232上开设有缺口2321。同时在第一连接座231的周侧一体设置有采用硅胶材料制成的连接环25,该连接环25一体设置在连接孔24的内壁上。

如图1到图3所示,在支架11中部一体设置有球形转动座18,球形转动座18可活动安装在连接组件23的球形活动孔233内,且在第二连接座232上的缺口2321可供靠近球形转动座18处的支架11嵌入,且第一连接座231可供两个撑臂12、开睑件13件穿过。从而在连接组件23上安装球形转动座18时,先使得两个撑臂12、开睑件13穿过第一连接座231,且使得球形转动座18嵌入在第一连接座231内,继而第二连接座232通过其缺口2321套设在支架11上,继而使得第二连接座232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座231上,使得对球形转动座18的安装。

实施原理:在对患者的眼睛进行冲洗时,先使得球形转动座18安装在左罩体21或者右罩体22的连接组件23上;再通过松紧绑带27将左罩体21或者右罩体22固定在患者的头部,继而通过调节两个握把14之间的间距,通过第二铰接臂17、伸缩杆15、第一铰接臂16、撑臂12带动调节两个开睑件13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撑开眼睑;然后通过针筒注射器或者洗眼壶从左罩体21或者右罩体22顶部的开口对患者的眼睛进行冲洗;最终冲洗后产生的废液从排液管28排出;此时因左罩体21或右罩体22通过松紧绑带27固定后起到回收废液的作用,无需医护人员固定,从而方便操作。

在连接组件23中,第一连接座231和第二连接座232配合后可供开睑装置中的球形转动座18旋转活动;且第一连接座231和第二连接座232螺纹连接,第二连接座232上开设有供靠近球形转动座18处的支架11穿过的缺口2321,从而方便第二连接座232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座231上,且方便球形转动座18在连接组件23上的拆装。

因第一连接座231周侧的连接环25采用硅胶的材料制成,此时当用于按压第一连接座231时,连接环25处受力形变,从而改变第一连接座231与左罩体21之间或者第一连接座231与右罩体2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开睑装置的安装位置发生改变,从而适配更多的患者撑开眼睑。

因眼部烧伤时往往伴随眼睑的烧伤,此时患者眼睑处结痂后的皮肤较为脆弱,开睑件13包括铁质拨片131和硅胶缓冲垫132,使得硅胶缓冲垫132直接接触患者的眼睑,使得在撑开眼睑时起到缓冲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