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0878发布日期:2020-06-23 22: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带有换热介质流道,所述换热介质流道为位于电极内部的腔体,换热介质经由腔壁的开孔流出,所述电极上设置有均衡装置,所述均衡装置上设有与所述换热介质流道连通的浸润孔,所述换热介质流道输出的换热介质经由所述均衡装置分配并流出;

所述换热介质流道包括主流道以及多条与所述主流道连通的分支流道,各分支流道的末端延伸至电极的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流道沿所述主流道的延伸方向布置至少一组,同组分支流道至少为两条,呈辐射状分布于所述主流道外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同组分支流道在周向上均布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组分支流道的数量相同或不同,周向上位置对齐或错位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多条分支流道沿主流道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且螺旋分布于主流道外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装置为安装在所述电极上的浸润罩;

所述浸润罩的至少一部分为分布有浸润孔的渗透区,所述电极的外壁开设有与所述换热介质流道连通的流出孔,所述流出孔的部位与所述渗透区相对应,且与渗透区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浸润罩处在所述流出孔的外围,所述流出孔输出的换热介质经所述浸润罩分配并流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孔为多个、用以在电极外部形成均匀的换热介质保护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均衡装置与所述电极之间为分体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孔与所述流出孔错位布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的外壁设置有沉降区,所述流出孔设置在所述沉降区,所述渗透区处在所述沉降区外周、且浸润罩内壁与沉降区表面留有所述间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孔为扩口状,扩口区域作为所述沉降区;浸润罩内壁与沉降区表面的间隙随与流出孔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浸润罩内壁与沉降区表面的间隙随与流出孔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为一个或相互隔离的多个,同一沉降区设置一个流出孔,同一沉降区中,浸润罩内壁与沉降区表面的间隙随与该沉降区内流出孔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区为沿电极轴向延伸的分布槽,所述流出孔在电极周向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对应同一分布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布槽为周向均匀布置的2~10条。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同一分布槽的槽底开设一个所述流出孔,所述分布槽的深度随与该流出孔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润罩上沿周向分布多组浸润孔,每组浸润孔与其中一分布槽位置相应。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相邻分布槽的槽壁形成支撑浸润罩内壁的凸棱,凸棱顶部与浸润罩内壁的相应部位相抵且形状匹配。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利于换热介质分配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电极,所述电极带有换热介质流道,所述换热介质流道为位于电极内部的腔体,换热介质经由腔壁的开孔流出,所述电极上设置有均衡装置,所述均衡装置上设有与所述换热介质流道连通的浸润孔,所述换热介质流道输出的换热介质经由所述均衡装置分配并流出。本申请利用电极能够向消融组织内灌注生理盐水,从而提高消融组织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维持阻抗平衡,保持阻抗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使射频能量能够持续输出。

技术研发人员:徐宏;周华珍;王礼明;江松;苏晨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堃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4.12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