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块观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3370发布日期:2020-02-11 09:0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血液凝块观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血液凝块观察器。



背景技术:

全血标本检验项目中,抗凝血标本发生凝块的原因有:病情危重或年老患者本身静脉的状态不佳,抽血难度较大;还可能由于采血人员经验不足、操作不当,等待真空管负压充盈的时间相对较长;或在采血后没有及时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就可能出现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凝块,影响实验过程和检测结果。

目前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全血标本多在真空采血管中直接观察标本状态,或者将全血倒入透明试管中观察标本状态。其中,将全血倒入透明试管中观察标本状态的方法用到的器材更简易,成本更低,但该方法观察难度大,若标本量较大或凝块较小,则容易遗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凝块观察器,以解决目前血液凝块不易观察、容易遗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血液凝块观察器,用于观察血标本正的凝块,包括:

试管主体,设有容置腔;以及

漏斗,包括第一分体及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及所述第二分体均插入所述容置腔内,并伸出于所述容置腔外,所述第一分体及所述第二分体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试管主体可拆卸配合,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围合形成连通于外部空间的漏液腔,以及分别连通于所述漏液腔及所述容置腔的第一漏液孔,流入所述漏液腔的所述血标本均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所述第一漏液孔,所述第一漏液孔的孔口小于所述凝块的大小;

所述试管主体、所述第一分体以及所述第二分体均为透明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体设有与所述第二分体围合形成所述漏液腔及所述第一漏液孔的引流部,所述引流部伸入所述容置腔,且所述引流部设有分别连通于所述容置腔及所述漏液腔的第二漏液孔,所述第二漏液孔在所述血标本的运动路径中位于所述第一漏液孔的上游;所述第二漏液孔的孔口小于所述凝块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部为网状件,所述引流部上的网孔小于所述凝块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体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引流部第一卡头,所述第一卡头从上方沿竖直方向抵顶于所述试管主体,并伸出于所述容置腔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头包括第一环体以及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环体的第二环体,所述第二环体与所述引流部连接,且从上方沿竖直方向抵顶于所述试管主体,所述第一环体的内径大于所述试管主体的管口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体包括第二卡头,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卡头的围合部,所述围合部与所述引流部围合形成所述漏液腔及所述第一漏液孔,所述第二卡头从上方沿竖直方向抵顶于所述第一卡头,且伸出于所述容置腔之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头包括抵顶部,以及连接于所述抵顶部的弯折部,所述抵顶部连接于所述围合部,且从上方沿竖直方向抵顶于所述第二环体,所述弯折部弯折形成有开口向下的插槽,所述第一环体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地,虚拟一圆锥壳体,所述圆锥壳体的中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引流部与所述圆锥壳体的一部分完全重合。

进一步地,虚拟一圆柱壳体,所述圆柱壳体的母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围合部与所述圆柱壳体的一部分完全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试管主体设有与水平面平行的第一平面,所述试管主体能通过所述第一平面放置于平台上。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血液凝块观察器之后,用户可以直接将血标本注入漏液腔,进入该漏液腔的血标本均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第一漏液孔,第一漏液孔的孔口小于凝块的大小,也即,要是血标本中有凝块,凝块无法从第一漏液孔通过,待液体状态的血标本从第一漏液口流尽,用户则可观察到滞留于漏液腔中的凝块,并且,待观察完毕后,可手持第一分体或第二分体的伸出于容置腔之外的部分,将第一分体或第二分体拆离试管主体,此时凝块则落入容置腔内,再次混入液体血中,如此,方便用户高效而准确地观察到血标本中的凝块,降低观察难度,不会遗漏凝块,而且该血液凝块观察器结构简易,也有助于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血液凝块观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血液凝块观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血液凝块观察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血液凝块观察器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血液凝块观察器;100、试管主体;200、漏斗;210、第一分体;220、第二分体;110、第一平面;120、容置腔;230、漏液腔;240、第一漏液孔;211、第一卡头;212、引流部;221、第二卡头;222、围合部;2121、第二漏液孔;2111、第一环体;2112、第二环体;2211、抵顶部;2212、弯折部;20、凝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凝块观察器10进行说明。血液凝块观察器10,包括试管主体100以及漏斗200,该试管主体100设有顶端开口的容置腔120,底端设有一与水平面平行的第一平面110,该试管主体100能通过第一平面110放置于平台上,使试管主体100易收纳存放,不易翻倒,这里的平台指的是水平台面。具体地,该漏斗200包括第一分体210和第二分体220,第一分体210及第二分体220均插入于容置腔120内,并伸出于容置腔120外,该第一分体210、第二分体220以及试管主体100均为透明件,其中,第一分体210与第二分体220中的至少一个与试管主体100可拆卸配合,第一分体210与第二分体220围合形成漏液腔230以及第一漏液孔240,该漏液腔230于外部空间联通,也即用户可以直接将血标本注入漏液腔230,该第一漏液孔240分别连通于漏液腔230和容置腔120,且进入该漏液腔230的血标本均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向第一漏液孔240,第一漏液孔240的孔口小于凝块20的大小,也即,要是血标本中有凝块20,则凝块20无法从第一漏液孔240通过,待液体状态的血标本从第一漏液口流尽,用户则可观察到滞留于漏液腔230中的凝块20,并且,待观察完毕后,可手持第一分体210或第二分体220的伸出于容置腔120之外的部分,将第一分体210或第二分体220拆离试管主体100,此时凝块20则落入容置腔120内,再次混入液体血中。如此,方便用户高效而准确地观察到血标本中的凝块20,降低观察难度,不会遗漏凝块20,而且该血液凝块观察器10结构简易,也有助于控制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分体210包括第一卡头211和引流部212,第一卡头211与引流部212连接,该第一卡头211从上方沿竖直方向抵顶于上述试管主体100的顶端且伸出于容置腔120外,引流部212伸入于容置腔120内;第二分体220包括第二卡头221和围合部222,该第二卡头221与围合部222连接,且第二卡头221从上方沿竖直方向抵顶于第一卡头211且伸出于容置腔120外,围合部222伸入于容置腔120内;引流部212与围合部222围合形成上述漏液腔230以及第一漏液孔240。如此,用户可将第二分体220向上拔出使其与第一分体210分离,从而使卡在围合部222与引流部212之间的凝块20落入容置腔120中;继而也可以将第一分体210向上拔出使其与试管主体100分离,进而方便第二分体220及试管主体100的收纳和清洗。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引流部212设有分别连通于容置腔120及漏液腔230的第二漏液孔2121,该第二漏液孔2121在血标本的运动路径中位于第一漏液孔240的上游,也即当用户将血标本注入漏液腔230后,血标本需要经过第二漏液孔2121之后才能到达第一漏液孔240,当经过第二漏液孔2121时,呈液体状的血标本则从第二漏液孔2121流入容置腔120中,而该第二漏液孔2121的孔口小于凝块20的大小,故凝块20会沿着引流部212的轮廓继续往第一漏液孔240运动,该第二漏液孔2121的孔口大小应视具体需要而定。加入第二漏液孔2121以后,呈液体状的血标本不止能通过第一漏液孔240流入容置腔120,还能够通过第二漏液腔230流入容置腔120,从而使液体的血标本与凝块20加速分离,从而减少实验时间,提升实验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引流部212为网状件,也即该引流部212上设有多个网孔,并且各个网孔均小于凝块20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加大凝块20与液体血标本的分离速度。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卡头211包括第一环体2111以及弯折连接于第一环体2111的第二环体2112,第二环体2112与引流部212连接,且从上方沿竖直方向抵顶于试管主体100,第一环体211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第一环体2111的内环直径大于试管主体100的管口直径,第二环体2112沿水平方向延伸,其内环直径小于试管主体100的管口直径。这里,试管主体100的管口直径指的是试管主体100的中轴线到试管主体100内壁的距离的两倍;如此,用户通过第一分体210将血标本倒入漏液腔230,相较于直接将血标本倒入试管主体100的容置腔120内更加不易撒漏,进而提高实验便捷性,节约标本;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体2111、第二环体2112以及引流部212一体化成型,且均为玻璃件或硬塑件。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卡头221包括抵顶部2211,以及连接于抵顶部2211的弯折部2212,抵顶部2211连接于围合部222,且从上方沿竖直方向抵顶于第二环体2112,弯折部2212弯折形成有开口向下的插槽,上述第一环体2111插设于所述插槽内。也即,该第二卡头221通过抵顶部2211和弯折部2212分别与第二环体2112及第一环体2111形成沿竖直方向的抵顶配合,并且,弯折部2212设有一翻边结构,该翻边结构形成有插槽,第一环体2111插设于所述插槽内使得第一卡头211与第二卡头221的配合更加稳固。在本实施例中,抵顶部2211、弯折部2212以及围合部222一体化成型,且均为玻璃件或硬塑件。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引流部212与一虚拟的圆锥壳体的一部分完全重合,且该虚拟的圆锥壳体的中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上述围合部222与一虚拟的圆柱壳体的一部分完全重合,且该圆柱壳体的母线沿竖直方向延伸,该围合部222与引流部212的边缘抵顶相接,从而围合形成上述漏液腔230及第一漏液孔240,并且该第一漏液孔240形成于围合部222与引流部212的底端,故流入漏液腔230的液体均能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引流部212的圆锥面向着第一漏液孔240运动。另外,当第二分体220被拆下时,围合部222可用于挑破标本表面凝固成的膜,使用后可以放回用于观察同一个标本是否有凝块20。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试管主体100的形成容置腔120的面为圆弧面,这样可以避免倾倒液体时出现液体残留的状况。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