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8668发布日期:2020-03-13 06:3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收治的许多男性重症患者,通常会不自主的尿湿床单位,或使用便壶不及时二尿湿床单位。针对上述情况,目前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留置持续导尿,但是这种方法在实施的时候会造成患者的尿道壁的损伤,以及后期维护不当造成cauti。

然而,目前市场上所提供的无创性尿液收集装置不能根据男性患者阴茎的大小来调整调整合适的大小,很容易造成漏尿或者阴茎的水肿,从而增加了护士的护理量以及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使用便捷、灵活的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尿液暂存袋;

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尿液采集头,尿液采集头呈圆台状,且尿液采集头设于尿液暂存袋上并与尿液暂存袋的内部连通;

尿液存储袋,尿液存储袋通过导尿管与尿液暂存袋连通,且尿液存储袋可拆卸式的连接于导尿管上,尿液存储袋的底部设有放尿阀。

上述的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尿液收集装置还包括防过敏层,防过敏层设于尿液采集头的外周壁上。

上述的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尿液采集头由弹性乳胶制成。

上述的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导尿管上设有外螺纹管段,尿液存储袋上设有与外螺纹管段上的外螺纹结构相吻合的内螺纹,尿液存储袋螺旋连接于外螺纹管段上。

上述的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尿液存储袋插接于导尿管上。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中,通过设置呈圆台状的尿液采集头以便可根据使用者阴茎的大小翻折并调整至合适大小,以防止漏尿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尿液暂存袋;2、尿液采集头;3、尿液存储袋;4、导尿管;5、放尿阀;6、防过敏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男性患者用尿液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尿液收集装置,包括:尿液暂存袋1;由弹性材料(如弹性乳胶)制成的尿液采集头2,尿液采集头2呈圆台状,且尿液采集头2设于尿液暂存袋1上并与尿液暂存袋1的内部连通;尿液存储袋3,尿液存储袋3通过导尿管4与尿液暂存袋1连通,且尿液存储袋3可拆卸式(可为插接、螺旋连接等连接形式)的连接于导尿管4上,尿液存储袋3的底部设有放尿阀5。

本实用新型中尿液采集头2呈圆台状并由弹性材料制成,这使得护士可根据使用者阴茎的大小翻折尿液采集头2并调整至合适尺寸,并将调整后的尿液采集头2套在使用者阴茎上,再利用尿液暂存袋1、导尿管4将尿液导入尿液存储袋3中,本实用新型中当尿液存储袋3中存储满尿液后即可将尿液存储袋3从导尿管4上拆卸下来并利用放尿阀5放掉尿液,再重新将尿液存储袋3装上后即可再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翻折圆台状的尿液采集头2,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使用需要,且弹性材料的选择也可使尿液采集头2有效贴合于阴茎上,防止漏尿现象。本实用新型中翻折调整的调整方式具有使用便捷、灵活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中也可将导尿管4优化为可拆卸式(如插接)的连接于尿液暂存袋1上,并在导尿管4上设置止尿阀,以在放尿时可利用止尿阀将导尿管4关闭,并将导尿管4及尿液存储袋3整体拆卸后再利用放尿阀5放尿,以防止单一设置放尿阀5时尿液可能存在的四溅现象。本实用新型中也可将止尿阀设于尿液存储袋3于导尿管4的连接处,当放尿时先利用止尿阀关闭尿液存储袋3的进尿口,再将止尿阀、尿液存储袋3整体从导尿管4上拆卸下来,最后利用放尿阀5放尿。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尿液收集装置中还包括防过敏层6,本实施例中防过敏层6设于尿液采集头2的外周壁上,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部分使用者可能会对弹性乳胶过敏,因而在尿液采集头2的外周壁上设置防过敏层6,使用时护士可向内翻折尿液采集头2,以使防过敏层6可贴合于使用者阴茎上,防止过敏现象的产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