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部矫正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8649发布日期:2020-03-13 06:3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腰部矫正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部矫正带。



背景技术:

现有治疗和保护腰椎的产品多是各种结构的腰围和靠垫,腰围的作用是减轻腰椎负荷和制动的作用,在站立下,上半身的一部分重量可以通过肋骨——腰围——骨骼传递下去,腰围产生的围裹力及紧张的腹肌也可以传递重量,这样减少了腰椎间盘的压力。但是,在坐位下使用腹部压力增加,使用者常感觉不适。腰部靠垫是在坐位下使用的,当人后靠时可以恢复腰椎前凸的弯曲度缓解腰椎肌肉韧带的紧张,但不可调节坐位下腰椎的弯曲度。因此,腰围和靠垫对治疗腰椎疾病有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部矫正带,旨在解决现有护腰带在坐位下治疗和保护腰椎疗效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腰部矫正带,包括置于使用者后腰部的腰部矫正板、与所述腰部矫正板连接并用于将所述腰部矫正板紧靠于使用者腰部的腰部束带、以及连接于所述腰部矫正板两端的拉伸带;所述腰部矫正板朝向所述使用者后腰部的一侧设有适配于腰部曲线的曲面;所述拉伸带与所述腰部矫正板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拉伸带还包括正对使用者膝盖前侧的两个护膝垫,所述拉伸带使用时可绕至使用者膝盖前侧,所述两个护膝垫垫在使用者膝前侧,且在使用者膝盖拉伸时对所述腰部矫正板施加拉力以使所述腰部矫正板对使用者后腰部施加作用力。

其中,所述拉伸带的数量为一条,所述拉伸带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腰部矫正板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均包括设于所述腰部矫正板一端的公扣以及设于所述拉伸带一端与所述公扣相扣合的母扣。

其中,所述拉伸带的数量为两条,所述拉伸带包括能够绕至使用者左膝盖前侧的左弹力带以及能够绕至使用者右膝盖前侧的右弹力带,所述左弹力带两端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腰部矫正板的左侧连接,所述右弹力带两端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腰部矫正板的右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腰部矫正板一端的公扣以及设于所述左弹力带上与所述公扣相扣合的母扣,并且所述左弹力带的两端均与所述母扣连接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腰部矫正板一端的公扣以及设于所述右弹力带上与所述公扣相扣合的母扣,并且所述右弹力带的两端均与所述母扣连接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

其中,所述护膝垫套设于所述拉伸带并能够自由移动位置。

其中,所述护膝垫分别通过一个魔术贴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拉伸带的内侧,所述魔术贴的公扣设于所述护膝垫,母扣设于所述拉伸带内侧。

其中,所述护膝垫的内侧均设有发热层。

其中,所述拉伸带还包括用于调节自身长度的调节扣。

其中,所述腰部束带的两个自由端通过第三连接结构相互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结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两个自由端上的公扣和与所述公扣相扣合的母扣。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是卡扣结构、魔术贴的其中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理疗装置包括发热装置、按摩装置和/或磁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腰部矫正板两端可拆卸地连接拉伸带,在使用者的坐姿状态下能够套于的膝盖处并通过膝盖的拉伸使得所述腰部矫正板向使用者的后腰施加作用力,进而矫正身姿;当使用者站立或行走时可取下拉伸带以避免拉伸带为行走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个视角下的腰部矫正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视角下的腰部矫正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一个视角下的腰部矫正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视角下的腰部矫正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腰部矫正带10的结构示意图,该腰部矫正带10包括置于使用者后腰部的腰部矫正板11、与该腰部矫正板11连接并用于将该腰部矫正板11紧靠于使用者腰部的腰部束带12、以及连接于该腰部矫正板11两端并能够绕至使用者膝盖前侧的拉伸带13。该拉伸带13的两端分别与该腰部矫正板11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该腰部矫正板11朝向该使用者后腰部的一侧设有适配于腰部曲线的曲面,该腰部矫正板11设有用于护理腰部的理疗装置16。该拉伸带13在绕至使用者膝盖前侧且使用者膝盖拉伸时对该腰部矫正板11施加拉力以使该腰部矫正板11对使用者后腰部施加作用力。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腰部束带12实现了该腰部矫正板11在使用者后腰处的固定,无论使用者处于何种姿势,该腰部矫正板11都不会掉落,保证了该腰部矫正板11的理疗装置16对后腰部的理疗过程的完整性。该拉伸带13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于该腰部矫正板11,在使用者的坐姿状态下能够套于使用者的膝盖处,并通过坐姿状态下的膝盖拉伸使得该腰部矫正板11向使用者的后腰施加作用力,进而矫正身姿,确保腰部处于健康的姿态,使得使用者脊椎恢复正常的曲度,同时缓解脊椎的非正常弯曲。当使用者站立或行走时可取下该拉伸带13,以避免该拉伸带13为行走带来的不便。

进一步地,该拉伸带13为弹性材料制成,这样使得使用者膝部和腰部受力均匀,防止拉拽松弛或膝部不适。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拉伸带13的数量为一条,该拉伸带13的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结构21和第二连接结构22与该腰部矫正板11连接。其中,该第一连接结构21和第二连接结构22可以是卡扣结构、魔术贴的其中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结构21和第二连接结构22均为卡扣结构,第一连接结构21包括设于该腰部矫正板11一端的公扣211以及设于该拉伸带13一端上并能够与该公扣211相扣合的母扣212;该第二连接结构22包括设于该腰部矫正板11另一端的公扣221以及设于该拉伸带13另一端上并能够与该公扣221相扣合的母扣222。当使用者处于坐姿时,该拉伸带13分别通过该卡扣结构与该腰部矫正板11扣合并套在使用者膝处,当使用者站立或行走时,该腰部束带12扣合使该腰部矫正板11固定在后腰部,此时可打开卡扣结构以取下该拉伸带13,避免该拉伸带13造成行动的不便。

进一步地,该拉伸带13包括用于调节自身长度的调节扣17。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调节该拉伸带13的长度以方便对腰部的拉伸矫正。

进一步地,该拉伸带13还包括正对于使用者膝盖前侧的护膝垫14、15,该护膝垫14、15用于防止该拉伸带13勒伤使用者膝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护膝垫14、15均套设于该拉伸带13上并能够自由移动位置,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自行调节该护膝垫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护膝垫14、15还可以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设置于拉伸带13内侧,该魔术贴的公扣设于护膝垫14、15上,母扣设于拉伸带13内侧,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自行将护膝垫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为了产品外观、使用体验,拉伸带13内侧至设置一预定长度的母扣,而非整条拉伸带13内侧全部设置,该预定长度可以是根据人体数据计算得到的平均值范围来确定。

进一步地,该护膝垫14、15的内侧均设有发热层,可对双膝进行理疗。

进一步地,该腰部束带12的数量为一条,并且该腰部束带12设置两个自由端,两个自由端相互连接使该腰部束带12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围绕在使用者的腰部,以起到固定所述腰部矫正板111于使用者后腰部的作用。该腰部束带12上对应使用者后腰部的位置设置该腰部矫正板11,且该腰部矫正板11可拆卸地连接于该腰部束带12上,还可以固定连接在该腰部束带12上。

进一步地,该腰部束带12的两个自由端可以通过扎系方式连接,还可以通过第三连接结构连接。其中,该第三连接结构可以是卡扣或者魔术贴,分别在两个自由端设置公扣和对应的母扣,使得该腰部束带12的解系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该腰部矫正带10还包括设于该腰部束带12的充电电源,用于为该理疗装置16充电以便进行对腰部的理疗过程。

进一步地,该理疗装置16包括发热装置、按摩装置和/或磁疗装置,用以缓解腰部疲劳和酸痛症状,促进腰部血液循环。

进一步地,该腰部束带12还包括设于该腰部束带12上且背离使用者腰部一侧并用于控制理疗装置16的操作按键30,使用者可以通过该操作按键30控制和调节理疗过程。

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腰部矫正带4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拉伸带43的数量为两条,包括能够绕至使用者左膝盖前侧的左弹力带431以及能够绕至使用者右膝盖前侧的右弹力带432。其中,左弹力带432的两端均连接于腰部矫正板41的左端,右弹力带432的两端均连接于腰部矫正板41的右端。

该左弹力带431在绕至使用者左膝盖前侧且使用者左膝盖拉伸时对腰部矫正板41施加拉力以使腰部矫正板41对使用者后腰部施加作用力,右拉伸带432在绕至使用者右膝盖前侧且使用者右膝盖拉伸时对腰部矫正板41施加拉力以使腰部矫正板41对使用者后腰部施加作用力。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护膝垫44设于左弹力带431并正对于使用者左膝盖前侧,护膝垫45设于右弹力带432并正对于使用者右膝盖前侧,分别用来防止使用者的左膝和右膝被勒伤。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护膝垫44套设于左弹力带431上并能够自由移动位置,该护膝垫45套设于右弹力带432上并能够自由移动位置,以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自行调节该护膝垫的位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护膝垫44、45还可以分别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设置于左弹力带431、右弹力带432的内侧,该魔术贴的公扣设于护膝垫44、45上,母扣设于左弹力带431、右弹力带432内侧,方便使用者根据需要自行将护膝垫安装在合适的位置。进一步地,该护膝垫44、45的内侧均设有发热层,可对双膝进行理疗。

进一步地,左拉伸带431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结构51与该腰部矫正板41的左侧连接。其中,该第一连接结构51可以是卡扣结构、魔术贴的其中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连接结构51为卡扣结构,第一连接结构51包括设于该腰部矫正板41一端的公扣511以及设于该左弹力带431上并能够与该公扣511相扣合的母扣512,并且该左弹力带431的两端均与该母扣512连接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该右拉伸带432的两端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结构52与该腰部矫正板41连接。其中,该第二连接结构52可以是卡扣结构、魔术贴的其中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连接结构52为卡扣结构,第二连接结构52包括设于该腰部矫正板41一端的公扣521以及设于该右弹力带432上并能够与该公扣521相扣合的母扣522,并且该右弹力带432的两端均与该母扣522连接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

以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腰部矫正板两端可拆卸地连接拉伸带,在使用者的坐姿状态下能够套于的膝盖处并通过膝盖的拉伸使得所述腰部矫正板向使用者的后腰施加作用力,进而矫正身姿,解决现有护腰带在坐位下治疗和保护腰椎疗效不理想的技术问题;同时,当使用者站立或行走时可取下拉伸带以避免拉伸带为行走带来的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